鍋爐缺水事故防范處理技術措施
(一)鍋爐缺水防范措施
1、新安裝的鍋爐機組必須核實汽包水位取樣孔的位置、結構及水位計平衡容器安裝尺寸,并符合規范要求。
2、差壓水位計(變送器)應采用壓力補償,并充分考慮平衡容器的溫度變化造成的影響。
3、汽包水位測量系統的保溫、伴熱及防凍措施應正確,以保證汽包測量系統的正常運行及正確性。
4、汽包就地水位計的零位應以制造廠提供的數據為準,并進行核對、標定。
5、按規程要求對汽包水位計進行零位校驗。
6、定期校驗、標定汽包水位測量系統,確保水位計顯示正確、可靠。
7、當各差壓水位計(變送器)偏差大于30mm時,應立即匯報,并查明原因予以消除。當不能保證兩種類型水位計正常運行時,必須停爐處理。
8、建立鍋爐汽包水位測量系統的維修和設備缺陷檔案,對各類設備缺陷進行定期分析,找出原因及處理對策,并實施消缺。
9、嚴格按照運行規程及各項制度,對水位計及其測量系統進行檢查及維護,加強水位計的校對和沖洗工作。
10、機組啟動調試時應對汽包水位校正補償方法進行校對、驗證,并進行汽包水位計的熱態調整及校核。新機驗收時應有汽包水位計安裝、調試及試運專項報告,列入驗收主要項目之一。
12、當一套水位測量裝置因故障退出運行時,必須填寫工作票并附危險點分析立即進行處理,一般應在8h內恢復。若不能完成,應制定安全措施,并經總工程師批準,允許延長工期,但最多不能超過24h。
13、鍋爐汽包水位高、低保護采用獨立測量的三取二的邏輯判斷方式。當有一點因某種原因須退出運行時,必須先將該保護轉為二取一的邏輯判斷方式,并辦理審批手續,限期8h恢復;當有二點因某種原因須退出運行時,必須先將該保護轉為一取一的邏輯判斷方式,并制定相應的安全運行措施,并經總工程師批準,限期8h以內恢復,如逾期不能恢復,應停止鍋爐運行。
14、鍋爐汽包水位保護在鍋爐啟動前和停爐前應進行實際傳動校檢。用上水方法進行高水位保護試驗、用排污門放水的方法進行低水位保護試驗,嚴禁用信號短接方法進行模擬傳動替代進行。
15、定期核查汽包水位保護定值和邏輯,定期試驗保護回路,確保系統保護功能完善、可靠。
16、涉及汽包水位相關的信號、聯鎖、保護定值修改及邏輯、控制回路變更時,應嚴格執行設備異動管理標準、和熱控定值、邏輯管理規定等有關規定進行。
17、嚴禁隨意退出鍋爐水位聯鎖、保護裝置,因設備缺陷需退出時,應經總工程師批準,并事先做好安全措施。
18、鍋爐啟動前,必須保證兩只彼此獨立的就地汽包水位計和兩只遠傳汽包水位計能正常工作(兩種以上工作原理共存),以保證在任何運行工況下鍋爐汽包水位的正確監視。
19、汽包鍋爐水位保護是鍋爐啟動的必備條件之一,水位保護不完整嚴禁啟動。
20、當在運行中無法判斷汽包確實水位時,應緊急停爐。
21、加強汽包水位自動調節系統設備(如給水泵液偶及執行機構等)的檢查、巡視工作,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進行處理。自動調節系統中汽包水位信號應采用三選中值的方式進行優選。
22、加強汽包水位相關熱工信號、聯鎖(汽包緊急放水門聯鎖等)、保護(汽包水位BT保護等)等設備的定期檢查、試驗工作,確保設備處于正常運行狀態,預防異常狀態下的應急處理需要。
23、高壓加熱器保護裝置及旁路系統應正常投入,并按規程進行試驗,保證其動作可靠。當因某種原因需退出高壓加熱器保護裝置時,應制定措施,經總工程師批準,并限期恢復。
24、給水系統中各備用設備應處于正常備用狀態,按運行規程定期進行切換。當失去備用時,應制定安全運行措施,限期恢復投入備用。
25、機組運行中應有一臺備用給水泵,泵組功能應在自動位置,給水泵功能組聯泵順序選擇與備用泵對應。當運行泵跳閘備用泵應聯動。必要時手動啟動并迅速帶負荷向鍋爐給水。
26、機組運行中若沒有備用給水泵,運行泵跳閘應立即減負荷且使鍋爐汽壓略呈下降趨勢,維持給水量和蒸汽量平衡,避免突然大量給水造成水位極高,鍋爐BT。
27、若運行中僅有一臺給水泵,一旦給水泵跳閘若無明顯故障可再試啟一次,不成功則立即按事故按鈕,緊急停爐。
28、如若高壓加熱器跳閘給水量迅速下降,則說明高加出入口門,旁路門動作不正常,此時要趕緊處理出入口門和旁路門,使旁路門盡快開啟,防止鍋爐斷水,同時要注意高加旁路的突然開啟水量猛增,造成汽包水位高,鍋爐BT。
29、運行值長要加強機、爐、電各專業設備運行情況的溝通、協調工作(如升降負荷、操作給水泵及其附屬閥門、鍋爐排污等等)。
30、運行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值班紀律,監盤思想集中,經常分析各運行參數的變化,調整要及時,準確判斷及處理事故。
31、要加強運行人員的培訓,注意區分汽包“虛假水位”的現象,不斷提高其操作技能、事故判斷能力和應急處理能力。
(二)鍋爐缺水事故處理技術措施
1、鍋爐缺水現象:
(1)汽包水位指示低于正常值,低于-50mm時報警,低于-270mm時低二值報警,低于-370mm延時5s后,BT應動作,鍋爐跳閘。
(2)汽包就地水位計、電接點水位計指示低于正常水位;
(3)給水流量不正常小于蒸汽流量(水冷壁、水冷屏或省煤器爆破時,則此現象相反)。
(4)給水流量不正常小于蒸汽流量(水冷壁、水冷屏或省煤器爆破時,則此現象相反)。
(5)嚴重缺水時就地水位計指示低于可見水位,過熱蒸汽溫度不正常的升高。
2、鍋爐缺水處理:
(1)發現水位低于正常變化時,應對汽、水流量校對水位計指示是否正確。證實水位低時解列水位自動,開大給水門或調節給水泵轉速。注意監視汽包水位變化;
(2)停止一切排污、放水工作,并檢查各排污門應關閉嚴密,給水管、省煤器、水冷壁是否泄漏。
(3)若采取恢復水位的措施后,水位繼續下降,應根據給水流量啟動備用給水泵或迅速降低鍋爐負荷降低汽壓。
(4)若水位繼續下降低至-370mm,鍋爐水位低保護動作,同時所有風機應跳閘,否則手動停爐,并密閉風煙系統。(應注意流化風機停運后應立即開啟壓縮空氣與火檢冷卻風的聯絡門,以保護火檢裝置)。
(5)如果汽包水位低低低跳閘后,若給水壓力正常,且經就地“叫水法”判斷為輕微缺水,匯報值長,請示決定上水時間;缺水停爐后,再次上水時間必須由總工決定。上水時應小心緩慢地向鍋爐給水恢復汽包可見水位。注意監視汽包上下包壁溫差變化,速度不能過快否則再減給水速度。
(6)若鍋爐斷水時間較長直觀水位見不到水,禁止向鍋爐再給水,待鍋爐冷卻到常溫時再上水。承壓部件爆破造成缺水則按爆破事故要求處理。
2、鍋爐“叫水法”操作步驟:
(1)緩慢開啟水位計放水門,水位線有輕微下降,則可判明為輕微滿水;
(2)若不見水位下降,可關汽側門,再關放水門,水位線有輕微上升,則可判明為輕微缺水;
(3)若仍不見水位,可關進水門,打開放水門,水位線有輕微下降,則可判明為嚴重滿水;否則可判為嚴重缺水。
篇2:鍋爐運行中缺水事故應急處置預案
步驟處置負責人發現
異常汽包水位下降到警戒線以下主操作應急程序啟動迅速報告班長,值長協調處理主操作協調有關領導并主動與有關工種聯系值班長各工段主操事故
處理
原則認真負責,頭腦清醒,沉著冷靜,處理及時,將事故盡可能控制在一定范圍或萌芽狀態,確保安全供電和供汽值班長
主操作及時處理有關儀表指示及構成事故的象征,盡可能迅速判斷,弄清原因清除事故根源,限制事故發展,并首先清除對人身和設備的威脅對發生事故象征及處理過程應詳細作好記錄和交代班后應有值班長主持進行分析故障和事故原因,明確責任并制定今后的對策吸取經驗教訓,防止事故再次發生事故處理方法將給水調節有自動改為手動,適當增加給水量,并檢查給水調節系統值班長
主操作進行各水位計的對照與沖洗,以檢查指示是否正確檢查各排污管和放水閥是否關嚴,關閉連排如采取恢復水位措施后,鍋爐水位繼續下降到容許最低水位時,則按減負荷操作如經叫水法后,水位并未能在汽包水位計內出現時,則按緊急停爐處理,并將情況報告值長及有關領導注意事項緊急停爐后,嚴禁鍋爐上水,排汽值班長
篇3:防止鍋爐汽包滿水缺水事故措施范本
1、鍋爐汽包水位保護的運行要求:
(1)汽包水位保護是鍋爐啟動的必備條件之一,該保護未正常投入,嚴禁鍋爐啟動。
(2)在鍋爐啟動前應進行汽包水位保護的實際傳動校檢,嚴禁用信號短接方法進行模擬傳動替代,而必須用上水方法進行高水位保護試驗、用排污門放水的方法進行低水位保護試驗。
(3)汽包水位保護的投退與控制邏輯的整定修改,必須嚴格執行審批制度。
(4)鍋爐汽包水位高、低保護應采用獨立測量的三取二的邏輯判斷方式。當有一點因某種原因須退出運行時,并經公司生產副經理或總工審批,限期(不宜超過8h)恢復;當有二點因某種原因須退出運行時,應自動轉為一取一的邏輯判斷方式,并制定相應的安全運行措施,經公司生產副經理或總工批準,限期恢復(不宜超過8h),如逾期不能恢復,應立即停止鍋爐運行。
(5)鍋爐汽包水位保護的整定值和延時值應依照鍋爐廠家規定,不得自行確定。
2、鍋爐汽包水位計的運行要求:
(1)鍋爐應至少確保配置兩只彼此獨立的就地汽包水位計和兩只遠傳汽包水位計。水位計采用兩種以上工作原理共存的配置方式,集控室內至少要有兩只性能可靠的遠傳水位計,每個遠傳水位表在運行規程規定的最低、最高安全水位刻度處應有明顯的標記。其指示值應定時與就地水位計進行校對,以保證在任何運行工況下鍋爐汽包水位的正確監視和調節。
(2)當一套水位測量裝置因故障退出運行時,應立即告知生技部熱控主管,并填寫缺陷單,加強其它水位計的對照檢查,避免加減負荷或進行重大操作,維持機組穩定運行。故障水位計一般應在8h內恢復。若不能完成,發電部會同熱控人員制定相應技術措施,經公司生產副經理或總工批準,允許延長工期,但最多不能超過24h。處理故障水位計時必須辦理工作票,工作票應寫明故障原因、處理方案、危險點分析等事項。
(3)對水位計要定期檢查、沖洗、校驗,確保水位計運行正常可靠。運行人員必須按規程要求定期進行水位計校驗,當發現各水位計間誤差較大時,應立即匯報值長,通知維檢熱控人員,查明原因予以消除。
(4)水位計汽、水連通管上的閥門及放水管上的閥門,必須嚴密不漏。取樣門、汽和水側取樣管、及其之間連通管,均需良好保溫。
(5)汽包水位信號應采用三選中值的方式進行優選。
(6)汽包水位計的零位應以鍋爐廠提供的數據為準,由熱控人員進行核對、標定。
(7)就地水位計應具備良好照明及事故照明。
(8)鍋爐長時間停運時,應聯系熱控人員,將水位計取樣管內存水排凈,以防對取樣管產生腐蝕,并做好記錄。
3、運行操作維護的要求:
(1)鍋爐啟動前,應聯系熱控人員確認差壓式水位測量裝置參比水柱已形成,鍋爐汽包水位的監視應以差壓式水位測量顯示值為準,當運行中無法判斷汽包真實水位時,應緊急停爐。
(2)每班在就地進行一次雙色水位計與集控室各水位指示的檢查核對,若其偏差過大,應暫以雙色水位計為準,并立即通知熱控人員處理(以額定汽壓下雙色水位計的零水位為基準,校正差壓水位測量裝置的零水位)。
(3)接班前、交班前在集控室各進行一次雙色水位計與操作員站畫面顯示水位的核對,星期一白班試驗高、低水位報警一次。
(4)給水系統正常運行是保證鍋爐水位正常的關鍵,應嚴格按規程要求,注意對給水泵及其系統的檢查、維護。重點檢查以下方面,發現缺陷應及時消除或采取相應措施,如切換、降負荷等。
1)給水泵及系統中其他轉動設備的振動、轉速、油壓、油溫及油質;
2)汽動給水泵調速系統;
3)電動給水泵液力偶合器及調節裝置;
4)給水泵入口濾網;
5)給水系統調節閥;
6)給水泵再循環閥;
7)事故放水閥;
8)各加熱器及除氧器水位。
(5)認真執行設備巡檢維護工作并如實記錄,如雙色水位計結垢,紅、綠色顯示不清晰或呆滯不動時,必須進行汽(或水)沖洗。發現水位計及其測量系統保溫破損應及時通知維檢熱控人員。
(6)給水系統中各備用設備應處于正常備用狀態,按規程定期切換、試驗。當失去備用時,應執行發電部制定的安全運行措施,限期恢復投入備用。
1)高壓加熱器保護裝置及旁路系統應正常投入,并按規程進行試驗,保證動作可靠,因某種原因需退出高壓加熱器保護裝置時,應制定措施,經公司生產副經理或總工批準,并限期恢復。
2)每半月做一次電動備用給水泵啟停試驗。
3)每月1日、15日白班對備用電動給水泵耦合器勺管活動兩次。
(7)運行中,應加強鍋爐水位的監視與調整,注意給水流量與蒸汽流量是否平衡以及給水流量、給水壓力與主蒸汽流量、汽包水位的對應關系,防止汽包水位大幅波動。
(8)手動操作時應避免給水流量的猛增猛減,在額定蒸發量下給水自動調節應有一定余度,防止事故情況下鍋爐缺水。
(9)鍋爐啟爐前,事先要適當降低汽包水位(在正常范圍內);減負荷前,要適當提高汽包水位(在正常范圍內)。水位偏高時,不應大幅度增加負荷,水位偏低時不應大幅度減負荷。
(10)蒸汽壓力接近ERV閥或安全閥動作定值時,要加強對汽包水位的監視,并適當降低汽包水位(在正常范圍內)。
(11)要保持鍋爐事故放水閥可靠;關閉時嚴密不漏,開啟時靈活。運行中要防止誤動事故放水閥。汽包水位高至事故放水閥開啟定值時,應確認其已自動開啟排水,否則要手動開啟放水;水位降至關閉定值時,應確認其已自動關閉,否則要手動關閉。
(12)鍋爐定期排污前,要適當提高汽包水位(正常范圍內)。一次只能進行1組排污管排污,不得同時多組排污,排污時間要嚴格按規定控制,排污后要檢查是否確已關嚴各排污閥。
(13)汽包水位一般應控制在正常水位(零水位)±76mm范圍內。若鍋爐汽壓和給水壓力正常,而汽包水位超過±76mm時,應檢查各水位計是否準確,如水位計準確,可將給水自動改為手動操作,進行調節,并注意檢查給水調節閥是否卡澀。
(14)給水投自動時,應注意監視給水量與蒸汽量的平衡關系及給水泵轉速,發現汽包水位波動較大,給水量調節幅度較大時,應切除自動進行手動調節,并立即通知維檢熱工人員處理。
(15)給水手動調節時,要有適當提前量,應平穩,避免猛開猛關,防止汽包水位波動大。
(16)在運行中當發現汽包水位大幅度變化時,應首先分析水位變化原因,不能盲目操作,如汽包水位變化超過規定值而保護拒動時,應手動執行“MFT”。
(17)在汽壓、負荷突變,鍋爐滅火,安全閥起跳、回座等異常工況時,應正確判斷汽包水位,避免因虛假水位造成誤判斷、誤操作。在運行中無法判斷汽包真實水位時,應緊急停爐。
(18)給水泵在倒換過程中,應監視給水量、給水壓力與蒸汽流量、汽包壓力、保證汽包正常水位。
(19)在機組啟動或停運過程中,啟停制粉系統時要密切注意汽包水位的變化,并盡量保證鍋爐爐膛熱負荷增減均勻緩慢。
(20)認真進行交接班工作,對給水設備的運行方式、狀況及設備缺陷等做到心中有數,并做好事故預想。
(21)保證鍋爐給水系統、汽包連續排污閥門開關靈活,鍋爐啟動前應對有關閥門進行開關試驗,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停機期間對高加入口三通閥進行開關試驗,確保其在高加故障跳閘時動作,防止造成鍋爐斷水。
(22)電動給水泵保持備用狀態,按規程規定進行定期試轉試驗和檢查。失去備用要制定相應的安全運行技術措施,限期恢復投入備用。
(23)按規程要求調整鍋爐燃燒、給水、保證汽包水位正常。
1)機組正常運行時加強對汽包水位的監視,給水調節應保持自動控制方式,經常檢查給水系統的工作情況是否良好,發現自動異常或水位異常時要及時處理。
2)加減負荷按照規定進行,大幅度改變負荷后要穩定10-15分鐘,以防因燃燒的變化導致汽包水位大幅度波動。
3)鍋爐負荷在30%以下給水自動采用單沖量控制,30%以上應采用三沖量控制。
4)當因調整不當造成汽包水位上升時,可以用開大連排的方法降低水位至正常范圍。
(24)防止省煤器汽化,在鍋爐啟動初期省煤器再循環門要保持開啟狀態,待鍋爐連續進水后才允許關閉。
(25)以下情況容易引起汽包水位的變化,運行時要引起注意:
1)負荷增減速度過快;
2)安全門動作;
3)燃料增減過快;
4)啟動和停止給水泵時;
5)給水自動失靈;
6)承壓部件泄漏。
(26)運行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值班紀律,監盤思想集中,密切注意汽包水位,定期分析各運行參數的變化,調整要及時,準確判斷處理事故。不斷加強理論學習與操作培訓,提高判斷和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