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熱管道安裝安全技術措施
一、工程概況
此工程屬于安裝工程,施工地點位于鍋爐房北側外圍,距離地面十米處,屬于高空作業。為保證供暖要求,需要將供暖管道引出口處進行保溫處理,利用鐵皮和保溫層將裸露的管道進行包裝。同時為了確保作業人員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安全技術措施。
二、施工組織
1.人員組織:
現場施工負責人:。。安全負責人:。。。
技術負責人:。。。施工人員:機電隊鉗工班4人
2.材料及器具組織:
安裝所需的工器具:①手槍鉆一臺、腳手架3副;②鉚釘槍一臺、安全帶4副;③鐵皮鋸一副、剪刀2把。
三、施工方法
1.供暖管道引出口保溫工程安裝,必須嚴格按照《煤礦安裝工程質量檢驗標準》。
2.包裝用的鐵皮必須符合防腐標準,做到鉚釘牢固固定,安裝美觀。
3.高空作業需要用腳手架進行施工,利用手槍鉆鉆孔,鉚釘槍進行連接。
4.鉆孔深度和鉚接深度必須符合規范,嚴禁出現鉚釘未擰緊現象。
四、安全技術措施
1.進入施工現場,安全帽、手套等防護用品應佩帶齊全,高空作業要掛安全帶,安全帶應高掛低用。
2.安裝過程中嚴禁在施工作業范圍下方停留和站人,以防墜物傷人。
3.安裝作業人員要指揮明確、密切配合,嚴禁違章操作。
4.交叉作業人員要時刻注意上下、前后、左右的工況,做到“三不傷害”。
5.高空作業用的腳手架搭設要符合規范、穩定牢固、架桿要橫平豎直,并經安檢員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6.高空作業用的工具要放妥以免發生高空落,嚴禁上下拋接工具。
7.使用手槍鉆和鉚釘槍時,應注意使用距離,防止手部受傷。
篇2:供熱管道下管與鋪管施工:安全技術交底
1.排管、下管應使用起重機具進行,嚴禁將管子直接扔入溝槽內。
2.下管前,必須檢查溝槽邊坡狀況,確認穩定;下管中,應在溝槽內采取防止管子擺動的借施和設臨時支墩。
3.在溝槽外排管時,場地應平坦、不積水;管子與槽邊的距離應根據管子質量、土質、槽深確定,且不得小于lm;管子應擋掩牢固。
4.管段較長,使用多個起重機或多個倒鏈下管時,必須由一名信號工統一指揮;管段各支承點的高程應一致,各個作業點應協調作業,保持管段水平下落。
5.在溝墻上方架空排管時,排管用的橫梁兩端在溝墻上的搭置長度不得超過墻外緣,排管所使用的橫梁斷面尺寸、長度、間距,應經計算確定;嚴禁使用糟朽、劈裂、有癤疤的木材作橫梁;支承每根管子的橫梁頂面應水平,且同高程;排管下方嚴禁有人。
6.起重機具下管應將管子下放至距管溝基面或溝槽底50cm后,作業人員方可在管道兩側輔助作業,管子落穩后方可摘鉤。
7.對口作業應符合下列要求:
(1)對口后,應及時將管身擋掩,并點焊固定。
(2)對口時,嚴禁將手腳放在管口或法蘭連接處。
(3)采用機具配合對口時,機具操作工必須聽從管工指令。
(4)人工調整管子位置時必須由專人指揮,作業人員應精神集中,配合協調。
(5)點焊時,施焊人員應按規定佩戴面具等勞動保護用品,非施焊人員必須避開電弧光和火花。
8.管道穿越河道施工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過河管道宜在枯水季節施工。
(2)管道驗收合格后應及時回填溝槽。
(3)施工中,過河管道兩端檢查井井口應蓋牢或設圍擋。
(4)施工前,應向河道管理部門申辦施工手續,并經批準。
(5)作業區臨水邊應設護欄和安全標志,陰暗和夜間時應加設警示燈。
(6)進入水深超過1.2m的水域作業時,應選派熟悉水性的人員,并應采取防止溺水的安全措施。
(7)施工前,應對河道和現場環境進行調查,掌握現場的工程地質、地下水狀況和河道寬度、水深、流速、最高洪水位、上下游閘堤、施工范圍內的地上與地下設施等現況,編制過河管道施工方案,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8)采用渡管導流方法施工時,應符合下列要求:渡管必須穩定嵌固于壩體中;筑壩范圍應滿足過河管道施工安全作業的要求;當渡管大于或等于兩排時,渡管凈距應大于或等于2倍管徑;渡管應采用鋼管焊制,上下游壩體范圍內管外壁應設止水環;人工運渡管及其就位應統一指揮,上、下游作業人員應協調配合;渡管過水斷面、筑壩高度與斷面應經水力計算確定。壩頂的高度應比施工期間可能出現的最高水位高70cm以上。
(9)采用土袋圍堰時,水深1.5m以內、流速1.Om/s以內、河床土質滲透系數較小時可采用土袋圍堰;堰頂寬宜為lm~2m,圍堰中心部分可填筑黏土和黏土芯墻;堰外邊坡宜為1:1~1:0.5;草袋或編織袋內應裝填松散的黏土或砂夾黏土;堰內邊坡宜為1:0.5~1:0.2,坡腳與基坑邊緣距離應據河床土質和基坑深度而定,且不得小于lm;水流速度較大處,堰外邊坡草袋或編織袋內宜裝填粗砂礫或礫石;堆碼土袋時,上下層和內外層應相互錯縫、堆碼密實且平整;黏土心墻的填土應分層夯實。
(10)采用土圍堰時,水深1.5m以內、流速50cm/s以內、河床土質滲透系數較小時,可筑土圍堰;筑堰土質宜采用松散的粘性土或砂夾黏土,填土出水面后應進行夯實;填土應自上游開始至下游合攏;堰頂寬度宜為lm~2m,堰內坡腳與基坑邊緣距離應據河床土質和基坑深度而定,且不得小于lm;由于筑堰引起流速增大,堰外坡面可能受沖刷危險時,應在圍堰外坡用土袋、片石等防護。
(11)圍堰斷面應據水力狀況確定,其強度、穩定性應滿足最高水位、最大流速時的水力要求,圍堰不得滲漏;筑堰應自上游起,至下游合攏;圍堰外側迎水面應采取防沖刷措施;圍堰內的面積應滿足溝槽施工和設置排水設施的要求;圍堰頂面應高出施工期間可能出現的最高位70cm以上;拆除壩體、圍堰應先清除施工區內影響航運和污染水體的物質,并應通知河道管理部門。拆除時應從河道中心向兩岸進行,將壩體、圍堰等拆除干凈。
9.架空管道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1)高處作業下方可能墜落范圍內嚴禁有人。
(2)大雨、大雪、大霧、沙塵暴和六級(含)以上大風天氣應停止露天作業。
(3)高處作業人員攜帶的小工具、管件等,應放在工具袋內,放置安全;不得使用上下拋擲方法傳送工具和材料等。
(4)支架結構施工完成,并經驗收,確認合格,方可在其上架設管子;嚴禁利用支架作地錨、后背等臨時受力結構使用。
(5)臨時支架必須支設牢固,不得與支架結構相連;支設完成后,應進行檢查、驗收,確認符合施工設計的要求并形成文件后,方可安裝管子。
(6)作業前,應根據架空管節的長度和質量、管徑、支架間距與現場環境等狀況,對臨時支架進行施工設計,其強度、剛度、穩定性應符合管道架設過程中荷載的要求。
10.在溝槽上方架空排管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排管下方嚴禁有人。
(2)溝槽頂部寬度不宜大于2m。
(3)支承每根管子的橫梁頂面應水平,且同高程。
(4)排管所使用的橫梁斷面尺寸、長度、間距,應經計算確定;嚴禁使用糟朽、劈裂、有癤疤的木材作橫梁。
(5)排管用的橫梁兩端應置于平整、堅實的地基上,并以方木支墊,其在溝槽上的搭置長度,每側不得小于80cm。
篇3:供熱管道保溫施工:安全技術交底
1.采用保溫繩、帶施工時,宜兩人配合作業。
2.作業時,作業人員應按規定佩戴相應的勞動保護用品。
3.施工前,應根據保溫材料的特性,采取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4.施工中,剩余原材料應回收,散落物應及時清除、妥善處置,保持環境清潔。
5.采用粉狀、散狀材料填充保溫時,施工中必須采取防止粉塵散落、飛揚的措施。
6.施作金屬套保護層應箍緊,縱向接口不得外翹、開裂,徒手不得觸摸接口刃處。
7.采用聚氨酯等材料灌填保溫,作業環境應通風良好;模具應完好,安裝支設牢固。
8.使用鐵絲捆綁保溫瓦殼結構時,應將綁絲由上向下貼管壁捆綁,操作工應注意避離綁絲,嚴禁將綁絲頭朝外。作業人員不得在保溫殼上操作或行走。
9.原材料應在專用庫房內分類貯存,易燃和有毒材料應分類別儲存在陰涼、通風的庫房內,由專人負責管理,嚴禁將這些材料混存或堆放在施工現場,庫房區域必須按消防部門的規定配備消防器材。
10.作業高度大于1.5m(含)時,必須設作業平臺,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過程中,應經常檢查、維護,確認安全。
(2)作業平臺上的腳手板應鋪滿、鋪穩,寬度應滿足作業安全要求。
(3)支、拆作業平臺時,應劃定作業區,由作業組長指揮,非作業人員嚴禁入內。
(4)作業平臺支搭完成后,應經檢查、驗收,確認合格并形成文件后,方可投人使用。
(5)腳手架應置于堅實、平整的地基上,支搭必須牢固,支搭后應經驗收確認合格,形成文件方可使用。
(6)作業平臺臨邊必須設防護欄桿;作業平臺邊緣應設安全梯等攀登設施,作業人員上下平臺必須走安全梯等攀登設施。
11.使用噴涂法施作保溫結構應符合下列要求:
(1)噴涂中不得超過規定的控制壓力。
(2)五級(含)風以上天氣,不得露天施工。
(3)作業時,不得把噴槍對向人、設備和設施。
(4)機具設備和管路發生故障或檢修時,必須停機斷電、卸壓后方可進行.
(5)噴涂機具應完好,管路應通暢、接口應嚴密;壓力表、安全閥等應靈敏有效;作業前應經試噴,確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