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不安全產品召回制度范本

不安全產品召回制度范本

2024-07-17 閱讀 4006

1、目的:為了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維護消費者利益,根據《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和《食品召回管理規定》,結合本廠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規定。2、適用范圍:本公司生產的食品如有嚴重的質量問題并出廠銷售的,應當預以召回。2.1嚴重質量問題是指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本公司生產的產品2.1.1強制性標準規定的微生物、重金屬、食品添加劑、有毒有害物質等重要指標嚴重超標;2.1.2喪失食品使用用途;2.1.3存在其它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危害人身健康安全的質量問題。

3、工作程序:3.1各部門以及車間發現有存在以上質量問題的要及時的向品保部報告,發現或接到報告后要立即核查本廠生產上述食品是否已經銷售。如已經銷售,則要啟動召回程序;如未銷售,則按不合格及糾正措施制度執行。3.2對于應當召回的食品,要制定召回計劃,報總經理審批,并以書面的形式報當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召回不安全食品時,應當通過發布社會公告或其它方式告知消費者,沒有造成嚴重危害后果的,可不預以公告。召回不安全食品時,應按有關規定對消費者作適當補償。3.3在制定計劃時,應考慮召回食品相關方的不同情況,選擇適當的方式發布召回信息。召回信息應在作出決策后半個工作日內發布。合適方式可以是電話、傳真、電子郵件、媒體公告等。召回信息應編制成文件,如《產品召回公告》,內容包括:3.4召回小組成員的信息,包括成員名單,24小時聯系方式,代表的部門和所承擔的職責;

3.5召回產品的信息:召回產品名稱,批號,工廠名稱,生產日期等;召回的原因,召回產品分銷的區域(包括地區、分銷商名稱和地址)3.6產品召回的方法、途徑和時間;3.7受召回產品的不合格影響的其他信息,如已使用待召回產品的后果和對策,與召回有關的費用和賠償;3.8給批發商和零售商的召回計劃范本,或作為召回信息的附件,以便他們通知和協助召回。4、產品召回的方法、途徑和時間:4.1應盡可能利用銷售網絡作為召回網絡,由消費者將召回產品交加零售商,再由零售商交回批發商。應明確向本廠或批發商報告的方式如電話或傳真等;4.2應保持從廠到批發商的接受召回產品的通道,并在召回信息中予以明確;4.3每一批(或件)召回產品均應予以記錄。

5、召回食品的處理5.1召回食品在處理前應進行明確標識和隔離封存,指定人員負責保管;5.2召回食品應作為不合格品,進行無公害報廢處理,處理時應報當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

5.3當召回食品的處置方法為批發商代處理時,則由批發商在本廠的監督下進行。

6、產品召回結束和報告:6.1召回計劃要求的產品全部回收并妥善處理完畢,表示該次召回活動結束;6.2召回活動結束后,召回小組應編制召回報告,報總經理和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召回報告應包括召回的原因、范圍和結果。

收銀制度

篇2:木材不合格產品召回制度

一、為確保從原料到成品標識清楚,具有可追溯性,建立和實施回收程序,以確保能及時召回不安全的產品,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適用于對不合格產品進行召回,不合格產品定義如下:

1.一般不合格品:沒有安全衛生方面的問題,對消費者身體健康不形成傷害,但存在一般品質問題的不合格產品;

2.嚴重不合格品:存在安全衛生方面的問題,對消費者身體健康造成傷害的不合格產品。

3.可疑產品的確定,可以是公司或客戶發現的任何有關產品質量、衛生安全的信息或潛在不安全因素的產品。

三、各相關部門職責:

1.業務部負責建立客戶信息記錄和檔案,負責與客戶的溝通和聯絡;

2.物控部負責與有關政府部門聯系,保證有關產品嚴重危害的信息得到及時溝通;

3.品管部負責建立公司內部可追溯性體系,組織糾正預防措施計劃的實施;

4.其他相關部門落實本部門責任的糾正預防措施。

四、不合格產品召回的情況

1.因產品設計問題被客戶投訴

2.因質量問題被客戶投訴

3因遭遇技術壁壘被國外退回

4.因不符合輸入國之標準或要求被通報或退貨

五、不合格產品召回的措施

對于以上幾種情況,進行不合格產品召回措施。包括:

1.正在生產的同類產品全部停止生產。

2.已經出口的同類產品全部進行召回處理。

3.已經在運輸途中的同類產品進行召回處理。

4.已經生產結束正準備發運的同類產品不得發運。

六、不合格產品召回的后續處理方法

對于已經召回的不合格產品,根據不同的召回原因采取不同的后續處理方法。包括:

1.因產品設計問題被召回的后續處理方法

及時通知檢驗檢疫局。此類產品不得再報檢出口,對人體健康、安全不構成威脅的作為內銷產品。對人體健康、安全構成威脅的做改變用途或重新設計、加工處理。

2.因質量問題被客戶投訴的后續處理方法

及時通知檢驗檢疫局。此批產品做降級處理。通知物控部、生產部、品管部、業務部共同進行原因分析,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及時進行生產工藝和技術的改進,確保質量問題得到整改。

3.因遭遇技術壁壘被國外退回后續處理方法

及時通知檢驗檢疫局。加強有關技術壁壘研究,進行合理規避,避免再出現此類問題。此批產品確實沒有質量問題的,經再次檢驗檢疫合格后,做改變出口國家或改作內銷處理。

4.因不符合輸入國標準或要求被通報或退貨后續處理方法

及時通知檢驗檢疫局。此批產品不得再報檢出口。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對于不符合輸入國安全、環保等項目的產品,做改變用途或降級處理。對于其他不符合輸入國其他項目的產品,做降級處理或該做內銷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