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系統壓力失常原因排除規程
工作壓力是液壓系統最基本的參數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液壓系統工作性能的優劣。工作壓力的大小取決于負載的大小。工作壓力失常表現為:對液壓系統進行調整時調壓閥失效,系統壓力建立不起來(壓力不夠)、或完全無壓力、或壓力調不下來、或上升后又掉下來,以及壓力不穩定等。
1壓力失常對液壓系統工作性能的影響
1)液壓系統不能實現正確的工作循環,特別是在壓力控制的順序動作回路中;
2)執行部件處于原始位置不動作,液壓設備根本不能工作;
3)出現噪聲,執行運動部件速度顯著降低,甚至產生爬行。
2壓力失常產生的原因
1)油泵原因造成無流量輸出或輸出流量不夠。油泵轉向不對,根本無壓力油輸出,系統壓力一點也不上去;因電機轉速過低,功率不足,或者油泵使用日久內部磨損,內泄露大,容積效率低,導致油泵輸出流量不夠,系統壓力不夠;油泵進出油口裝反,而泵又是不可反轉泵,不但不能上油,而且還沖壞油封;泵吸油管太小,吸油管密封不好漏氣,油液粘度太高,濾清器被雜質污物堵塞,也將造成泵吸油阻力大產生吸空現象,使泵的輸出流量不夠,系統壓力上不去。
2)溢流閥等壓力調節閥故障。溢流閥閥芯卡死在大開口位置,油泵輸出的壓力油通過溢流閥流回油箱,使壓力油與回油路短接;壓力控制閥的阻尼孔堵塞,或者調壓彈簧折斷等原因造成系統無壓力;當溢流閥閥芯卡死在關閉閥口位置時,則系統壓力下不來。
3)在工作過程中若發現壓力上不去或壓力下不來,則很可能是換向閥失靈,導致系統卸荷和封閉,或是由閥芯與閥體孔之間嚴重內泄露所致。
4)卸荷閥卡死在卸荷位置,系統總卸荷,壓力上不去。
5)系統內外泄露。
3壓力失常的排除方法
1)更換電機接線,糾正油泵旋轉方向,更換功率匹配的電機。
2)糾正油泵進出口方位,特別是對不可反轉泵尤須注意。
3)對壓力閥壓力上不去或壓力下不來進行故障排除。
4)適當加粗泵吸油管尺寸,吸油管接頭處加強密封,清洗濾油口。
5)按要求排除方向閥故障,裝有卸荷閥的則應排除卸荷閥故障。
6)查明產生內外泄露的具體位置,并予以排除。
篇2:液壓系統安全規定
第1條電動機接手處必須有安全罩。
第2條所有螺釘都必須擰緊。
第3條當系統發生故障時,嚴禁有壓力的下進行修理。
第4條開啟氧氣瓶放氣閥時,禁止面對噴射方向去看。
第5條當發生噴濺現象時,必須立即停車修理,不得用手堵塞。
第6條蓄能器,氮氣瓶在有壓力的狀態下,不準隨便松動螺絲。
第7條交接班時要檢查:油位、油溫、油泵、儀表各閥門件有無異常現象,發現異常現象及時聯系處理。
第8條新氮氣一定要經過化驗分析,確認是氮氣后方準使用,防止混入其它氣體。
第9條操作、檢查、修理時,嚴禁正面對閥門、管口,以免高壓油氣沖出傷人。
第10條漏油時應關閉來油前方網閥門,待壓力下降后再進行拆、裝、緊固等項目工作。嚴禁帶壓緊固閥門及活動接頭等元件。
第11條管路、液壓元件、油箱內表面,嚴禁用棉紗等絲狀物擦拭,以防管路堵塞。
第12條冬季取暖火爐嚴禁靠近氮氣瓶及蓄能器,防止發生事故。
第13條液壓管路、設備進行檢修前,根據具體情況必須做好防火措施,以防引起火災。
第14條各種儀表,液壓閥件未經主管部門許可,不可擅自調試、拆卸。
篇3:液壓系統安全技術規定
1.工作時,必須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
2.電動機傳動到油泵的安全裝置保險功率,一般不得超過油泵壓力功率的30%。
3.凡電動機的電動元件,均應裝設安全防護罩。
4.機械上的所有螺釘、銷子等緊固件,必須配全,裝緊。
5.壓力表,溫度表等檢查用儀表,應裝在便于觀察的地方。
6.液壓傳動系統發生故障時,禁止在工作狀態下進行檢修、拆卸和調整。
7.一切聯鎖裝置,必須經常校正。
8.當放氣閥打開時,不得面對氣體噴射方向。
9.當高壓系統發生噴泄時,必須停車方可檢修。
10.蓄能器注入氣體后,不能拆開或松螺釘,需拆開時,必須放掉氣體,確認無壓力后才能進行。
11.必須嚴格執行檢修掛牌確認制。
12.液壓設備自動控制運轉時,其轉換開關,不經允許不得亂動。
13.要注意觀察各種儀表的顯示情況,特別是壓力表、溫度表等的運轉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14.工作時不得擅自脫離崗位。非本崗位人員,嚴禁亂動機械設備。
15.站內不準吸煙、嚴禁火源,以免發生火災。
16.站內不準堆放氧氣瓶及易燃易爆物品。
17.爐頂工作壓力不得超過12.5MPa溫度不得超過45℃;不得低于20℃。
18.站內應保持清潔,地上油污、雜質要及時處理干凈。
19.做好班中工作記錄,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