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燒焊的安全隱患防范措施

燒焊的安全隱患防范措施

2024-07-18 閱讀 9293

燒焊的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

一、燒焊的安全隱患:

(一)灼傷-為火花或熱金屬所灼傷。

(二)眼部損傷:

1、弧眼-由燒焊時所散發的紫外線引起。眼部腫痛,并流出大量眼水。

2、熱內障-由電弧焊接及熔化的金屬散發的紅外線引致,因而視覺不清。

3、異物-由削熔渣及火花生產,引致角膜潰瘍及結膜炎。

(三)皮膚剌激-由紫外線引起。

(四)金屬霧熱病-這種發熱病是因吸入燒焊時新產生的金屬氧化物引起。

(五)毒煙-當燒焊使用某些合金或焊條時,可能產生諸如鉛、鎬、鈹及氟化物之類的毒煙。

(六)毒氣-燒焊時可能產生例如氮氧化物、臭氧及光氣之類的毒氣,引致支氣管及肺的刺激。如使用二氧化碳為防護氣,可能產生一氧化碳。

(七)缺少氧氣-如在氣體保護電弧焊中使用惰性氣體,可能使通風不佳的地方所含的氧氣量減至危險程度。

(八)其他危險:火警及爆炸。

(九)觸電-高空工作人員可能因而跌下受傷。觸電也可能引致心律不齊而致命。

二、可以采取的防范措施:

(一)應使用適當的個人防護衣物,其中包括燒焊用的頭盔、配備有適當過濾鏡片的燒焊用護目鏡、防火手套及圍裙。

(二))消除毒煙:良好的通風是十分重要的。如在戶外,或在通風良好的寬敞工廠進行非連續性燒焊工作,則一般通風設備已足夠;但如燒焊工作發出諸如鉛、鎘、鈹及鋅之類的毒性煙則屬例外。為使通風更有效起見,抽氣罩應盡可能接近燒焊工序。倘在密閉場地進行燒焊工作,則空氣中必須沒有易燃的蒸氣或物質。此外,并應使用適當的空氣補給器。

篇2:石臺礦燒焊技術措施

石臺礦燒焊技術措施

燒焊單位:地點:

燒焊時間:月日時分至時分

現場負責人:現場安全員:

措施編制人:月日

施工單位負責人月日

審批

通風區月日

調度所月日

安監處月日

保運一區月日

礦長月日

“礦長欄”審批順序:礦長、機電礦長、機電副總、總工程師

一、申請燒焊的主要理由:

二、補充安全措施:

三、燒焊安全措施:

1、燒焊作業必須由不燒性材料構筑在支護完好的安全地點。

2、燒焊以前要做好以下防護工作:①現場有效滅火器不得少于兩只。②供水管路要保證供水,若水管無水時,各有防火水不得少于0.1m3。③燒焊地點10米以內,若有撤離不掉的易燃物,必須用阻燃物件予以遮掩。

3、燒焊前,安全員必須檢查燒焊地點各通道,施工單位負責清理暢通,大型物件阻塞巷道時,必須運走。

4、燒焊器材放置位置由安全員選定,但必須放在燒焊地點10米以外主進風側的巷道中。

5、現場必須有安全員監督本措施的實施,測氣員負責對燒焊地點10米以內的沼氣進行監測,并且沼氣濃度不得超過0.5%。

6、燒焊之前,電焊工負責對燒焊地點10米以內的巷道在燒焊前和燒焊以后用水全面噴灑,清除干凈遺煤,煤塵,將可移動的易燃物移至燒焊地點10米以外。

7、燒焊時嚴禁在燒焊地點及其附近進行與燒焊無關的工作。與作業無關的人員,不準進入燒焊地點10米以內的區域。

8、燒焊時,其下端必須設有接火星的設施以利于清理易燃物,否則,不準進行燒焊。

9、燒焊完畢,現場負責人必須立即將燒焊器材運上井,安全員需停留燒焊現場一小時觀察,如果發現異狀,立即進行處理并向調度所匯報。

篇3:井下燒焊作業審批及安全措施模版

因井下北輔運大巷掘進工作面90b型耙裝機多處焊接點開口,需要焊接加固,為確保燒焊過程安全順利進行,特制定本措施。

1、施工前由施工負責人組織所有參加施工人員進行本措施的貫徹學習,并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本措施規定執行。

2、進行電氣焊的工作場所必須清理干凈、整潔、工具擺放整齊。

3、氣割時,氧氣瓶和乙炔瓶之間的距離必須大于5m,并且乙炔瓶必須有回火裝置。

4、電氣焊周圍5m內不得放置油類易燃易爆物品;各類氣瓶距明火10m以上。

5、井下氣割時,乙炔帶必須檢查是否漏氣,保證完好。

6、電氣焊作業時,作業人員嚴格按電焊操作規程操作。

7、施工前,必須有通風員檢查好施工地點前后20米范圍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要求整個施工過程都在瓦斯濃度不超過0.5%的安全情況下進行,并保證瓦斯濃度不超標,否則停止作業。

8、燒焊地點必須備好滅火器材;水桶2只(裝滿水)、黃沙1立方、滅火器2只。

9、電焊機必須完好,電源及電焊把線不得有破損,外殼接地必須良好,電氣焊做作業人員應穿戴防護用具。

10、施工地點要指定專人清理現場,再次灑水滅塵,澆滅遺留火星,并由安監員、通風員共同停留監護1小時,確認無任何安全隱患后方可離開現場。

11、作業人員必須認真學習安全措施,杜絕違章作業。

12、操作人員操作時,監護人員必須在現場監護,如發現異狀,及時處理。

13、未盡事項按《煤礦安全規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