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火電焊安全技術措施
一、施工項目:井下火電焊作業
二、施工地點:
三、施工時間:2016年月日
四、施工組織
施工負責人:安全檢查員:瓦斯檢查員:
火電焊操作人:火電焊監護人:
五、施工安全措施:
一、施工準備
1、施工前,由施工負責人對井下作業環境進行檢查,認真清理煤塵、油類、風筒、木、棉等可燃物,安排人員將施工地點前后10米范圍內進行消塵灑水。
2、將準備好的火電焊用具、材料及消防火器材提前運到施工現場,工作地點應至少配備2個干粉滅火器,足夠數量的滅火沙及消塵用的水桶及接通水管路的水管,并保證水管有足夠水壓。
3、施工前檢查好所使用的火電焊設備
進行火焊操作前,必須做到:
、檢查割炬、氧氣帶及乙炔帶的完好程度,氧氣帶、乙炔帶的接頭必須接牢。氧氣帶、乙炔帶必須與電焊把線分開,嚴禁混在一起。
2)、氧氣乙炔氣表靈敏可靠,檢驗日期有效,乙炔使用壓力不得大于0.15Mpa,氧氣使用壓力不得大于0.5Mpa。
3)、氧氣瓶、乙炔瓶擺放在施焊地點上風側距火源10m以上,兩瓶相距10m以上,兩瓶附近10米內嚴禁有易燃易爆品,
4)、乙炔瓶必須立放,并有瓶架等防倒措施,使用環境溫度低于40°C。
進行電焊操作前必須做到:
1)、電焊機接線、拆線工作必須由專職電工操作,電焊機外殼和焊件必須可靠接地,電焊機接地線要使用截面不小于25平方毫米的銅導線。電焊機與把線接頭不許裸露,要用絕緣膠布包好。
2)、認真檢查焊把及導線絕緣情況,有破皮露芯線的地方嚴禁使用。
4、檢查好施焊作業地點安全狀況,頂板破裂、片幫必須處理
施焊作業人員佩戴好專用防護用具,手套、焊帽或防護眼鏡、并進行檢查,不完好及時更換,作業前袖口、衣口必須扎緊。
二、安全要求
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并持證上崗。
作業人員必須具備一定消防火知識,能熟練使用消防火器材。
施焊作業由施工負責人統一指揮,監護人負責檢查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匯報,施工過程必須嚴格按措施執行。
施焊作業必須背風進行,風大時應設擋風設施,施焊地點下方用不燃材料接受火星,施焊地點下風側間隔灑水,消除火星帶來的隱患。
施焊作業時,監護人、瓦檢員要在現場10米范圍內監督檢查,由瓦檢員檢查現場風流中的瓦斯濃度,確認瓦斯濃度在0.5%以下時方可施焊,施焊過程中一旦發現瓦斯濃度超過0.5%時立即停止施焊。
在設備上進行施焊作業,必須切斷電源,懸掛“有人作業,嚴禁送電”停電牌。
作業時粉塵濃度必須符合要求,并取得通風科同意后方可作業。
嚴禁火焊、電焊同時施工。
做到“三不”施焊:即,預防措施不落實不施焊;不在未批準的地點施焊;現場沒有消防安全人員不施焊。
施焊結束后,工作地點再次灑水,并留專人在現場巡察、監視1小時以上,發現情況,及時處理和匯報。
井下火焊完畢后火種交由瓦檢員人員保管,火電焊工具不得存放現場,必須全部收回。
施焊必須執行“三匯報”制度:
即,施焊前由瓦檢員匯報瓦斯情況;施焊結束后由監護人匯報現場情況;電焊結束一小時由安全檢查員匯報現場有無異常。
13、其他未盡事宜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設備運行、檢修基本安全規定》和《操作規程》執行。
篇2:井下使用電焊氣焊噴燈焊接管理制度
一、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第223條規定,井下和井口房內不得從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須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進風井、主要進風大巷和井口房內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每次必須制定安全措施,并遵守下列規定:
1、指定專人在場檢查和監督,指定專人攜帶、保管火具。
2、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地點的前后兩端各10米的井巷范圍內,應是不燃性材料支護,并應有供水管路,有專人負責噴水。上述工作地點應至少備有2個滅火器。
3、在井口房、井筒傾斜巷道內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時,必須在工作地點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設施接受火星。
4、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地點的風流中,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5%,只有在檢查證明作業地點附近20米范圍內巷道頂部和支護背板后無瓦斯積存時,方可進行作業。
5、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完畢后,工作地點應再次用水噴灑,并應有專人在工作地點檢查1小時,發現異狀,立即處理。
6、在有煤(巖)與瓦斯突出危險的礦井中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時,必須停止突出危險區內的一切工作。
煤層中未采用砌碹或噴漿封閉的主要硐室和主要進風大巷中,不得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
二、根據上述規定特別制定下列實施措施:
7、進行井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時,必須制定專門措施,經通風部門、安監質標部門、生產調度、機電副總經理、生產副總經理、礦總工程師等部門領導研究會審,經總經理(礦長)批準后,由瓦斯檢查員、安全員進行現場檢查,安監部門監督措施的執行,方準進行施工。參加現場作業的還必須有安監部門、通風部門、機電部門、生產調度、焊接作業隊組等部門主要領導。
8、井下使用電焊、氣焊和噴燈的專門措施要有專人負責并辦理審批手續,未經批準不得施工,專門措施當時當次有效,再次工作時必須重新申請和審批,專門措施一式兩份,一份存檔,一份由施工人員帶入工作現場。現場安全設施、有害氣體濃度等符合措施和《煤礦安全規程》方可施工。
篇3:井下使用火電焊管理制度
1、井下使用火電焊只準在進風巖石巷道中,回風巖巷原則不準燒焊。嚴禁在煤巷、有瓦斯巖巷、未采用砌碹或噴漿封閉的主要峒室和主要進風大巷中使用火電焊。
2、井口房、皮帶走廊(距井口30m以內)、地面距井口門10m范圍內實施火電焊、井下升火灌勾頭均按井下使用火電焊管理。
3、井下使用火、電焊必須有安全措施。不準一個措施長期使用,更不準一個措施多地點使用。
4、火電焊地點必須有井(區)以上干部現場指揮、專職瓦檢員檢查有害氣體情況。
5、燒焊地點必須有水管,并有足夠長水繩,燒焊前后必須對燒焊地點灑水,并備有足夠滅火砂和滅火器。
6、燒焊地點與易燃物之間用不燃材料隔開,燒焊地點下方有接火星設施。
7、燒焊地點風流中瓦斯濃度不準超過0.5%,燒焊作業地點附近20m范圍內無瓦斯積存時方準作業。
8、燒焊完工后徹底熄滅所有火源,對燒焊物體降溫,并在現場觀察1小時以上,確認無殘留火源后方準離開。
9、燒焊作業前、完工后必須向井調度室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