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車輛應急操作規程

車輛應急操作規程

2024-07-16 閱讀 8960

1、目的

規定車輛在各村緊急情況下的應急反應行動,目的在于確保各種損失和危險減到最低。

2、應急操作處理的原則

2.1沉著、冷靜,保持良好的心態;

2.2減速控制方向;

2.3先人后物;

2.4避重就輕;

2.5先人后己。;

2.6就近、就地求助,早期處理;

2.7及時正確報告求助。

3、貨物滲漏的應急處理

3.1—般貨物滲漏

3.1.1把車輛開到最近的援助點,查找滲漏的原因;

3.2.2盡快采取補救措施,堵截漏源,待處理完畢后再繼續行駛。

3.2危險品的滲漏

3.2.1支即將車停在下風口,并且遠離商業、服務等人員活動場所;

3.1.2穿戴好個人防護用品,檢查處理滲漏點;

3.2.3向公司生產調度員報告,尋求指導。必要時可向就近緊急事件處理個心報告求助;

3.2.4在對自己和他人不產生危害的情況下,可以移動車輛,否則就地待命;

3.2.5被污染的衣服不得帶回駕駛室內;

3.2.6如發生人員中毒,應立即轉移到新鮮空氣處,采取急救措施復蘇;

3.2.7報告:開始發出初始報告,然后再報告。報告內容:事故發生的經過,包括發生的原因、時間、地點、處理過程,報告公司(基地)及相關部門。(注:以后其他事故的報告同上)

4、轉向失控的應急操作

4.1轉向突然失控

4.1.1不可緊急使用行車制動器,否則很容易造成翻車;

4.1.2減速(松開加速踏板,換入低速檔),均勻而用力拉緊駐車制動器;

4.1.3當車速明顯減弱時,踏下制動踏板,使汽車逐漸停下;

4.1.4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時,向公路上通行的車輛與行人發出信號示警,如打開緊急閃爍燈,開大燈,鳴喇叭并大手勢。

4.2突然轉向不靈

4.2.1裝有動力轉向的車輛,由于動力部件有故障,會突然轉向困難造作費力;

4.2.2盡快減速靠右行駛,選擇安全地點停車檢查原因;

4.2.3如還可以實現轉向,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謹慎、低速前進就近修理廠修好后再行駛。

5、制動失效的應急操作

5.1制動突然失效的操作

5.1.1握穩轉向盤,利用駐車制動器(不可一次拉緊,否則制動盤拉死而喪失制動)或“搶檔”等方法設法減速停車;

5.1.2轉動轉向盤避開危險目標,避讓中應掌握“先避人、后避物”的原則;

5.2下坡路上制動突然失效的操作

5.2.1利用坡道或備用坡道,若有可能將車駛向坡道以阻止車輛幫助停車;

5.2.2果斷利用天然障礙物給車造成阻力達到停車脫險目的(如把車靠向路旁的樹林巖石等)。

6、行車中火災的應急操作

6.1駛離車道

6.1.1將車停向遠離建筑物、車輛、樹林、叢林和其他易燃物的空曠地帶;

6.1.2把事故情況和地點通報救援機構,同時向公司調度員報告。

6.2防止火勢蔓延

6.2.1當火勢較小,應迅速停車利用車配滅火器材撲滅初期火災;

6.2.2如系發動機著火應關閉發動機,盡量不打開發動機罩,從車身通氣孔、散熱器、車低側進行滅火;

6.2.3如火勢失控可作棄車處理,人員撤離安全地域:同時向公司報告和向求救中心求救。

7、輪胎故障的應急操作

7.1輪胎漏氣

發現一側輪胎漏氣,應緊握方向盤行車道,停放路邊安全地點更換。

7.2輪胎爆裂

7.2.1后輪爆裂,車尾會搖擺小定,—般方向不會失控:應保持冷靜,雙手緊握轉向盤,使車輛保持下線行駛;

7.2.2減速駛至路邊停車處理。

7.3前輪爆裂

7.3.1前輪爆裂(或脫落),方向應立刻向破落一側跑偏,應用力控制轉向盤松開加速踏板,盡可能保持正n向前,并迅速搶拄抵檔利用發動機減速;

7.3.2在車速控下來前,不要冒險使用行車制動器停車。

8、碰撞時的應急操作

8.1刮碰的操作

及時轉動方向盤改側碰為刮撞以減輕損失;

8.2正面碰撞的應急操們

正面碰撞易造成車毀人亡,因此應在相撞前的一瞬間迅速判斷,調整人身姿態,以免駕駛室變形后被壓傷。

8.3側面碰撞的應急操作

由于駕駛室側面無保險和防護,易造成人員擠壓或甩出,因此應及時調整車輛方向,盡可能將側捷變成刮碰,并握好方向盤,改變坐姿以防擠壓或甩出。

8.4追尾碰撞

8.4.1追尾碰撞往往發生在前車突然停車或改變方向時迫使本車也突然制動停車,此時應意識到被后車追尾碰撞;

8.4.2追尾碰撞易造成駕駛員、押運員頸部受傷,因此應靠緊座背,雙手迅速置于腦后部抱住頭后部。

9、側翻的應急操作

9.1快速翻車時應抓緊方向盤等固定物體隨車一起翻轉,以防滾動受傷或甩出;

9.2慢翻時,可選擇滾翻相反的方向跳出;

9.3車輛傾翻或半翻時

9.3.1迅速熄火,如槽車裝有貨物,應檢查貨物有無滲漏;

9.3.2及時卸下電池和放出油箱燃油,勸阻圍觀人員遠離車輛和禁火,防引起火災。

篇2:車輛應急處理工作制度

一、建立事故應急處理機構。

二、在運輸貨物的過程中發生事故,按規定要求采取相應的救急措施,防止事態擴大并及時向當地道路運輸管理機關和有關部門報告。

三、嚴格執行事故上報制度。一般性事故要在三日內上報,凡發生人員傷亡和重大經濟損失的運輸事故及時(24小時以內)報告,共同采取措施,消除危害。

四、發生事故后應妥善保護現場,供公安、管部門及保險公司勘查,積極配合上述部門認定事故責任,合理解決事故糾紛。

五、裝運汽油、柴油等油品的罐車,裝卸油品時發生跑冒現象,及時與有關人員聯系,同時關閉所有閥門或采取其它措施,回收地面油品,處理好現場油污。

篇3:危險品車輛交通事故應急處置規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進一步規范全市高速公路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交通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健全完善應急處置聯動協作機制,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形成整體工作合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江蘇省高速公路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公安部《高速公路交通應急管理程序規定》、《江蘇省高速公路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交通事故應急處置工作規范(試行)》等有關規定,特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凡在我市高速公路及高速公路跨河、跨湖大橋運輸危險化學品的車輛因交通事故或者其他突發原因,可能或者已經導致危險化學品泄漏、起火、爆炸等危害后果的,均適用本規范。

第三條高速公路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交通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堅持政府領導、部門聯動,統一指揮、分工負責,快速反應、科學處置,以人為本、確保安全的原則,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最大限度地減輕對道路通行的影響,最大限度地降低對周邊環境的即時影響,消除后續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第二章組織指揮

第四條市、各轄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成立由政府領導任組長,公安、交通運輸、衛生、環保、安監、氣象和道路經營管理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高速公路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交通事故應急處置工作協調指揮領導小組,明確職責,落實責任。

公安機關:在政府統一領導下,會同有關職能部門編制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交通事故應急處置預案,并做好發生事故后的應急救援工作。其中公安交巡警部門具體承擔交通事故的先期處置、交通管制和事故調查等工作,保障高速公路進出口和應急車道暢通,并會同治安部門和屬地派出所做好現場警戒和人員疏散等工作;公安消防部門具體承擔事故滅火、堵漏、稀釋、輸轉和搶救傷員等工作,防止事態擴大,避免燃燒、爆炸或泄漏等次生事故的發生。

交通運輸部門:交通運輸管理部門負責組織應急救援運輸保障;高速公路路政部門負責協助公安交巡警部門疏導交通、疏散群眾和維持現場秩序。

衛生部門:負責事故現場受傷人員的醫療救治,負責現場危險化學品毒性鑒定,負責相關人員的健康危害評估。

環保部門:負責危險化學品事故現場的應急環境監測,負責組織專家指導次生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現場處置,配合開展

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的調查處理。

安監部門:負責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協調,負責聯系專家參與現場處置指導,配合開展事故調查處理。

氣象部門:負責危險化學品事故現場的應急氣象監測和預報,配合開展事故調查處理。

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負責設置道路安全防護設施,對過往車輛進行管制信息提示,并協助公安交巡警部門疏導交通;負責現場車輛清障和人員施救,并提供必要的消防和應急搶險救援器材設備;負責應急處置工作的后勤保障。

事故發生地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根據應急處置工作協調指揮領導小組統一部署,積極做好周邊地區群眾的疏散、撤離等工作,嚴格落實各項安全防范措施。

第五條應急處置工作協調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各級公安機關交巡警部門,負責應急處置工作協調指揮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相關職能部門應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確定聯絡部門和聯絡員,定期召開會議,研究會商工作,建立健全交通事故定期通報制度。

第六條高速公路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交通事故發生后,應急處置工作協調指揮領導小組應當根據事故具體情況,迅速成立由市或事故發生地轄市(區)人民政府領導牽頭,公安、交通運輸、衛生、環保、安監、氣象、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負責人,以及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管理專家、環境安全管理專家共同參加的應急處置工作現場指揮部。在兩種及以上應急隊伍參加救援,當地政府負責人未到達現場時,到場的應急隊伍應根據突發事故現場情況,迅速協商成立臨時指揮部,由主要參戰應急隊伍負責人擔任臨時指揮長,制定救援行動方案,實施救援。

第七條應急處置工作現場指揮部可依據部門職責分工視情成立搶險救援、安全監管、交通保障、醫療救護、環境監測、氣象保障、事故調查、后勤保障等若干應急救援行動小組。

搶險救援組:以公安消防為主體,公安交巡警、高速公路路政和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人員組成。

安全監管組:由安監部門負責。

交通保障組:以公安交巡警為主體,高速公路路政和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人員組成。

醫療救護組:由衛生部門負責。

環境監測組:由環保部門負責。

氣象保障組:由氣象部門負責。

事故調查組:由公安、交通運輸、環保、安監等部門人員組成。

后勤保障組:由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為主負責。

第八條高速公路發生特別重大、重大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交通事故,造成周邊群眾和環境遭受特別嚴重危害時,市級應急處置工作協調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應當迅速報告市應急辦,提請協調武警部隊或相關單位參與應急處置工作。

第三章應急響應

第九條高速公路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交通事故,按其造成影響程度的不同,實行分級應急響應機制。應急響應分為一級響應、二級響應、三級響應。

一級響應:事故造成多人死傷或者劇毒化學品泄漏造成多人死亡、中毒,需疏散高速公路周邊居民;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燃燒、爆炸危及高速公路周邊居民安全;高速公路交通中斷,需實施跨區域交通組織分流;事故造成水源等環境污染嚴重,危及臨近居民生命安全。

二級響應:事故造成人員死傷或者劇毒化學品泄漏影響周邊環境;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燃燒、爆炸;高速公路交通中斷,需實施局部交通組織分流;事故造成水源等環境遭受一定程度污染,臨近居民生活受到一定影響。

三級響應:事故造成人員受傷或者危險化學品輕微泄漏,需臨時中斷事故現場交通。

第十條一級響應,由省級應急處置工作協調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作出決定。二級響應、三級響應,由市級應急處置工作協調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作出決定。

實施分級響應時,公安交巡警部門應當立即采取封閉高速公路等交通管制措施,及時疏導分流路面滯留車輛,并報告省高速公路指揮調度中心備案。需要實施跨市車輛繞道通行的,應當與相鄰市級公安機關就通行線路、通行組織等有關情況協商一致,經市公安局同意后報省公安廳批準。

第十一條應急處置工作現場指揮部應當根據事態發展和現場處置情況,及時調整相應的響應級別。響應級別需要提高的,應當在初步確定后30分鐘內,由應急處置工作現場指揮部報請省或市應急處置工作協調指揮領導小組批準,并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處置預案。

第四章應急措施

第十二條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后,接報部門應當迅速把事故有關情況逐級報告省或市、轄市(區)應急處置工作協調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省或市應急處置工作協調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應當根據事故情況確定相應的響應級別,并迅速啟動應急處置工作預案。

第十三條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交通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的信息發布,由應急處置工作現場指揮部報請省或市、轄市(區)應急處置工作協調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扎口負責。

第十四條實施二級、三級響應時,應當迅速采取以下措施:

(一)接報警情。接警單位應當盡可能問清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危險化學品名稱、性質、形態、運載量、危害后果,是否發生泄漏、燃燒或者爆炸,以及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等情況,并立即通知路面巡邏民警和路政巡邏人員趕赴現場處置。在跟蹤了解情況的同時,接警單位應當迅速報告省或市、轄市(區)應急處置工作協調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并通報安監部門和公安交巡警、消防、醫療救護、環境監測、氣象等單位趕赴現場搶險救援。

(二)現場警戒。先期到達現場的交巡警、高速公路路政和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人員應當立即設置警戒區域,搶救傷員,維護秩序,并及時將現場情況報告轄區高速公路交巡警大隊和路政大隊。警戒區域的設置應當在事故現場兩端不少于200米位置設置警戒帶,擺放“管制區域、嚴禁煙火”等標志牌,并迅速疏散管制區域內的人員和車輛,關閉所有電氣設備。

(三)交通組織。市公安交巡警部門應當立即成立交通保障組,負責維護事故現場交通治安秩序,保障應急車道和執行搶險救援任務的各種車輛通行。交通保障組應當根據省高速公路指揮調度中心的統一指令,采取交通誘導、控制駛入、主線分流、多點分流、主線滯留、間隔放行、尾部警戒等交通組織控制措施,加強事故現場及周邊道路的交通管制,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對交通安全的影響。

(四)現場施救。在應急處置工作現場指揮部的統一指揮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管理專家(見附件1)、危險化學品環境安全管理專家(見附件2)的現場指導下,搶險救援組、安全監管組、醫療救護組、環境監測組、氣象保障組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分工,迅速組織開展搶險救援工作,必要時應當及時聯系市內有關大型起吊車單位(見附件3)和輸轉公司(見附件4)參與現場施救工作。其中:搶險救援組具體負責危險化學品泄漏、燃燒、爆炸等現場處置,搶救受傷、受困人員和財產物品,疏散、轉移和安置受困群眾等。安全監管組具體負責組織專家開展應急救援咨詢服務,對救援工作提供技術指導。醫療救護組具體負責事故傷員的現場救治、運送等工作。環境監測組具體負責現場及周邊環境的監測、保護等工作。氣象保障組具體負責提供與危險化學品泄漏應急救援有關的氣象參數資料。

(五)事故調查。搶險救援工作結束后,在排除險情的情況下,事故調查組應當迅速進入事故中心現場開展現場勘查及調查取證工作,分析事故原因,認定事故責任,核定事故損失,控制相關當事人。同時,應當組織清理現場,登記、保存當事人遺留物品,并根據環保部門對現場及周邊環境的監測結果與許可,確定恢復交通等相應措施。

第十五條實施一級響應時,市、轄市(區)應急處置工作協調指揮領導小組和現場指揮部執行省應急處置工作協調指揮領導小組的指令,采取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

第五章工作要求

第十六條各級高速公路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交通事故應急處置工作協調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應當制定應急處置預案,并適時組織相關職能部門開展實戰演練。相關職能部門應當根據各自職責分工,制定應急處置實施細則,明確應急處置人員的現場處置操作規程。

第十七條危險化學品交通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的相關職能部門應當建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專家庫,加強與有關專家的溝通和聯系,掌握轄區特別是高速公路沿線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單位的應急救援能力和運輸車輛狀況,配備必要的搶險救援器材等裝備,并經常組織相關人員查閱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相關網站(見附件5),強化對危險化學品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的學習培訓。

第十八條參與應急處置工作的相關單位和人員應當在應急處置工作現場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參與現場處置的人員應當攜帶必要的作業工具和安全防護裝備,確保自身安全。在危險化學品名稱、性質不明確的情況下,現場處置人員應當處于事故現場的上風位置,嚴禁盲目進入中心現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員傷亡。

第十九條因不認真執行本規范,造成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交通事故應急處置工作不力,引發嚴重后果的,由政府組織有關主管部門開展聯合調查,評估后果,查明原因,依法依紀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條本規范中的危險化學品是指《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確定的爆炸品、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蝕品等。

第二十一條本規范自印發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