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性介質泄漏事故應急預案格式
1.應急搶險救援措施
合成氨裝置管道泄露主要有以下幾種物質:氨、H2、CO。對于不同泄露的物質及泄漏情況應采取相應的救援措施。
1)一般泄露事故,可因管道的微量泄漏,由安全報警系統、崗位操作人員巡檢等方式及早發現,采取相應措施,予以處理。
2)重大事故,可因設備事故、管道法蘭密封面、管道材質缺陷,造成原料氣或液氨的大量泄漏而發生重大事故,報警系統或操作人員雖能及時發現,但一時難以控制。毒物泄漏后,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傷害,波及周邊范圍。當發生原料氣或液氨等易燃、易爆、有毒物質泄漏事故時,應采取應急救援措施。
2.應急方法步驟
1)事故第一發現者首先報告班值長;
2)班值長組織人員視泄露情況進行處理,立即報告調度,并向裝置主任和車間負責人報告,并采取一切辦法切斷事故源。
3)裝置主任到達現場后,視泄露可控情況報告調度啟動部分或全系統緊急停車程序,防止事故的擴大。
4)車間負責人到達現場后,作為現場處置臨時總指揮組織應急人員對泄露周圍的警戒,人員的救護,人員清點,搶險設備及物資準備工作;
5)調度接到報警后,應迅速要求車間查明外泄部位(裝置)、泄露物質和原因,下達按生產線應急救援預案處置的指令,同時發出警報,報告應急中心,通知消防隊和各專業救援隊伍迅速趕往事故現場。
6)車間應迅速查明事故發生源點、泄漏部位和原因,凡能經切斷物料或倒槽等處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則以自救為主。如泄漏部位自己不能控制的,應向公司指揮部報告并提出堵漏或搶修的具體措施。
7)應急中心、生產部、安全部、消防保衛部到達事故現場后,會同發生事故的單位,在查明物質泄漏部位和范圍后視能否控制,由公司應急中心指揮部做出局部或全部停車的決定,方案決定后由車間負責人向事故裝置主任和班值長下達,車間應急組長帶領班組應急人員迅速執行。
8)在整個處理過程中嚴禁明火或電打火的發生,以免發生火災或爆炸。并按規定穿戴好防護用品,使用規范的消防工具。
3.生產恢復
當事故得到控制,立即由公司總指揮組織,組成由設備、動力、機修、電修和發生事故單位參加的搶修小組,研究制定搶修方案并立即組織搶修,盡早恢復生產。
篇2:Z803建材可燃性實驗裝置安全操作規程
試驗前準備工作
1.確認燃燒箱煙道內的空氣流速符合要求。
2.接通電源,將“電源開關”置于“1”的位置,電源指示燈亮。按動“返回”按鈕,燃燒器自動水平返回調整燃燒器至與垂直軸線成45度角位置,并擰緊螺栓。按動“開始”按鈕,燃燒器到達試樣夾的中心線位置時,此時面板上的計時裝置開始計時,如需時間較長,可以修改面板上的計時裝置,以確保燃燒器自動返回前完成定位。
3.根據需要采用的點火方式,參照標準,選擇合適的試驗夾和定位器。
拿掉點火定位器,關閉電源。
試驗步驟
1.接通電源及燃氣源。關好燃燒試驗箱前門,將“電源開關”置于“1”的位置,電源指示燈亮。確認點火時間,設置燃燒試驗箱面板上的“點火時間”裝置。按動“返回”按鈕,燃燒器自動返回,返回到位后,松開螺栓,調整燃燒器垂直,扭緊螺栓定位。
2.按住“點火”按鈕,點燃位于垂直方向的燃燒器。點火期間一定要按住點火按鈕。點燃后松開點火按鈕,點火困難時,請調節“火焰”調節按鈕,順時針方向減少可燃氣體流量,逆時針方向增加可燃氣體流量,注意調節氣流量的同時要按住點火按鈕。
3.打開試驗箱前門,用手將火焰高度標尺(高20mm)置于火焰正上方,旋“火焰調節”旋鈕,調節火焰至20±1mm,待火焰穩定后,移開火焰高度標尺。
4.松開螺栓,用專用工具旋轉燃燒器,使之與垂直方向成45度角后擰緊螺栓,,關好試驗箱前門。按動“開始”按鈕,燃燒器自動抵達預設位置,同時計時裝置開始計時。點火時間結束后,燃燒器自動熄滅并水平返回。換下一個試樣,按動“清除”按鈕,使儀器恢復初始狀態,重復試驗步驟進行下一次試驗。
5.若不需要下次試驗,請關閉電源和氣源。拔下電源插頭。
篇3:可燃性氣體檢測報警器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條應用可燃性氣體檢測報警器(以下簡稱報警器)監視生產現場可燃性氣體泄漏和積聚狀況,是預防爆炸事故的重要手段,必須納入制度管理。
第二條必須加強報警器的使用和管理,報警器的安裝率、使用率、完好率達到100%。
第三條選擇報警器應具備條件
1、功能、結構、性能和質量應符合國家法令的要求。
2、取得國家法定計量單位頒發和計量器具生產許可證。
3、取得國家指定的防爆檢驗部門發放的防爆合格證,并達到安裝現場所要求的防爆等級。
4、技術先進、質量穩定、反應靈敏、便于維修、保證備品備件的供應。
5、受其它氣體的干擾小,受溫度、濕度影響小。
6、在國家標準頒布后,嚴格執行國家標準。
第四條凡新建、擴建、改建的生產裝置及貯運系統等有可燃性氣體意外泄漏可能的,必須按著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的“三同時”原則配備報警器。引進項目和國內配套項目也要按照這一原則配備報警器。
第五條報警器設置的地點、數量、方式應參照國內外同類裝置,設備的配備情況,依據生產經驗和裝置實際情況執行。
第六條報警器安裝場所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可能泄漏的可燃性氣體的密度。
2、室外安裝應考慮主導風向等環境因素。
3、雨水及有毒氣體對檢測原件的影響。
第七條報警器校驗用標準氣體,校驗儀器、校驗方法及校驗人員應征得所在地市級計量部門的書面許可。
第八條報警器實行廠、車間、班組三級管理,專業管理以機動處為主,安全、技術、計量、儀表等職能部門共同負責。
第九條各管理部門都要認真制訂以下有關制度:
1、報警器管理、檢查、報廢、更新、拆除、停用、臨時停用和驗收制度。
2、強制定期檢驗和標定制度。
3、維護保養和檢修制度。
4、有關人員的培訓制度。
第十條各管理部門的工作任務:
1、機動(計量)部門負責組織現有生產裝置新增報警器的施工及投用前的驗收檢查,負責報警器年(季)度檢修,技措計劃的制訂和審核,負責報警器運行狀況和維護,檢修質量的檢查,負責報警器運行指標(安裝率、使用率、完好率)的考核評比,負責正常業務范圍內的其它工作。
2、質量安全環保處參加增設報警器的審查和投用前驗收檢查,負責排除、停用、臨時停用的審查和備案,負責對報警器的投用、管理、維修工作的監督。并且負責新裝置報警器的選型、設置方案工作。
3、儀表車間應指定班組,指定專人負責報警器的維護、校驗工作,健全檔案資料。
4、生產車間的操作人員必須懂得報警器的性能、原理、并會操作使用。
第十一條廠要加強報警器有關工作的組織領導,充實技術力量和維修人員,完善必要的標定手段。
第十二條廠根據本制度制訂實施細則,并納入經濟責任制考核范圍。
第十三條在報警器使用和管理中,由于玩忽職守造成損失的單位和個人,視其情節給予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