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礦瓦斯爆炸應急預演方案
為了認真貫徹黨的“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生產方針。根據國家及地方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煤礦《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做到“生產必須安全,不安全不生產和預防為主、救災有效”的原則。我礦將組織人員進行井下現場(瓦斯爆炸)救災避災演練,特制定本方案。一、礦井概況星光一號井位于鄂爾多斯市棋盤井鎮,是內蒙古星光煤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原“伊西一礦”基礎上擴建的煤礦。年設計生產能力60萬噸。井田面積3.2374km2,資源儲量7.098Mt,可采儲量4.533Mt,開采16-1和16-2層煤,礦井服務年限為6.3a,原設計為中厚煤層采煤機綜采一次采全高回采工藝,后經專家論證改為綜合機械化采煤放頂煤工藝。煤層自燃鑒定等級為Ⅱ級自燃,煤塵有爆炸危險性,2012年該礦井瓦斯等級鑒定為低瓦斯礦井,礦井的絕對瓦斯涌出量為1.39m3/min;礦井相對瓦斯涌出量為1.0m3/t;礦井的絕對二氧化碳涌出量為2.07m3/min;礦井相對二氧化碳涌出量為1.49m3/t。一號井為中央分列式通風,副井和主井進風、風井回風,風井主要通風機為BDK-6-NO18型對旋軸流式通風機,轉速為980r/min,一臺工作,一臺備用。電機型號為YB225M-6,轉速為980r/min。目前礦井有效風量為1800m3/min,總進風量為1860m3/min,礦井總回風量為1880m3/min。二、救災演練的目的1、檢驗應急救援預案和程序是否存在缺陷,暴露應急救援預案中存在的問題。2、提高應急救援機構、各部門及人員之間的協作能力,提高整體應急反應能力,提高災害處理能力。3、進一步明確應急救援工作中各單位及各崗位的職責。4、檢驗應急救援人員的組織情況,檢驗并提高應急救援人員應急救援工作的熟練程度和技術水平。5、檢查應急救援物資的儲備情況。6、檢驗員工對避災路線的熟悉程度及員工自救、互救能力,增強全體員工應急救援意識,提高應急救援能力。7、檢驗礦井通訊系統暢通情況。三、演練情景設計假設1603采煤工作面回風上隅角發生局部瓦斯爆炸,假設爆炸時間為2013年3月31日上午8點30分,當時假設情景為:1603運輸順槽內2工人檢修皮帶,1603運順順槽皮帶頭有兩工人在檢修皮帶機頭設備,掘進頭有掘進人員,1603運輸巷及轉載溜子頭有壓風自救系統,,主井底轉載溜子處2人,發生瓦斯爆炸后,將1603回風順槽內里面第二道風門摧毀,同時引起1603回風順槽風門里50米處木背板著火,早班采煤為檢修班在檢修。根據此假設情形進行設計的預演方案。四、演練時間定于2013年3月31日8:30-11:00進行礦井局部瓦斯爆炸救災演習,持續2.5個小時。五、演習方式及方法假設1603采煤工作面回風上隅角發生局部瓦斯爆炸,成立救災指揮部、啟動緊急救災機制進行搶險救災。六、演習組織機構:1、總指揮:康樹清2、副總指揮:趙安榮3、成?員:劉傳斌、賈崇義、李安智張國強、丁枝然?姚祥健、鄧海濤、趙銀龍、陳上為、夏禮全、田華、陳根同、劉峰、王新倉、楊榮生、張秀巖、朱建山、盛春指揮部:設在一號井調度室。4、救災演習指揮部下設工作小組:(1)指揮組:煤礦調度室丁枝然負責;(2)醫療救護組:煤礦醫務室向敏賢負責;?<棋盤井鎮醫院田桂蘭>負責。(3)后勤組:?煤礦機運部鄭明發負責(救災物質)(4)技術組:?煤礦技術部鄧海濤負責(5)機電組?煤礦機運隊陳根同負責(6)救護隊?一號井輔助救護隊楊榮生負責,鄂托克旗煤炭局礦山救護隊李建峰負責。(7)搶險組夏禮全、劉峰、秦國學、馬小慶(8)記錄組趙銀龍?張秀巖(9)監控組姚祥建?喬旭演練任務分配單位負責人任務指揮組丁枝然1、負責做好接受事故匯報、召集人員和傳遞信息,做到上傳下達,下情上報,并做好相關記錄,并負責礦井相關技術資料的提供,做好巷道維護等工作。對這次演練全面指揮。
2、負責安排人員檢查應急救援隊伍組織情況和救援物資的儲備情況;
3、負責安排人員準備好采掘平面圖、記錄本、筆等演練辦公材料。??4、完成指揮部交代的其它指示、命令。機電組陳根同1、掌握礦井供電和停送電情況,搶修或安裝機電設備,保證運輸、供排水等系統正常運轉,確保救災用電;
2、負責安排機電隊人員檢查匯報主扇運行情況及其輔助設施的完好情況;
3、負責安排監測監控人員檢查通訊系統的暢通情況和監測監控系統的運行情況以及根據人員定位系統統計井下人員撤離情況,并核實有害氣體等監測數據;
4、負責安排人員準備好供電系統圖。?5、完成指揮部交代的其它指示、命令。通風科盛春1、負責礦井通風工作,分析查找瓦斯爆炸原因,執行有關措施,確保救災時的通風保障工作,預防瓦斯煤塵爆炸事故的二次發生;
2、負責安排人員檢測并匯報各井口風流中有害氣體情況;
3、負責安排人員在副斜井、行人斜井井口抽查員工對自救器使用操作的熟練程度;
4、負責安排人員準備好通風系統圖、避災路線圖、防塵及防滅火系統圖。?5、完成指揮部交代的其它指示、命令。安全組鄭權1、負責監督應急救援中各項安全措施的落實;
2、負責派人在副斜井、行人斜井井口統計撤人情況并對井口進行安全維護工作;3、完成指揮部交代的其它指示、命令。后勤組鄭發明1、負責協調應急救援所需的材料和設備,保證應急救援所需的材料和設備供給。?2、負責安排人員對應急材料和設備的發放和回收;3、完成指揮部交代的其它指示、命令。技術組鄧海濤負責提供演練所用技術資料和圖紙救護組楊榮生負責礦救護裝備和救護全面工作,負責救災等醫療救護組向敏賢1、負責聯系醫務人員搶救傷員,提供醫療保障。2、完成指揮部交代的其它指示、命令。搶險組秦國學1、協助救護隊進行搶先工作,負責井下演練物資供應2、完成指揮部交代的其它指示、命令。記錄組趙銀龍負責整個演練過程的記錄。資料整理,錄像等。?2、監控組姚祥建1、負責應急演練時的監控數據呈報,及演練報警情況。?2、完成指揮部交代的其它指示、命令。
七、救災演練安全技術措施及注意事項假設1603采煤工作面回風上隅角發生局部瓦斯爆炸,為了防止擴大影響區域,保護井下職工生命和安全,進行礦井救災演習,演習前,由演習指揮部通過調度電話落實演習前的準備工作和各部門安全技術措施是否落實。在確認各項措施全部落實后,由總指揮在3月31日8:30下達1603采煤面上隅角發生局部瓦斯爆炸救災演習開始,各崗位人員接到命令后,嚴格按救災演習操作程序進行操作。1、演習當天,煤礦停止生產,演習當天的0點班除瓦檢員、排水工、安全員外,其他人員全部在早6點前升井;0點班下班前各工作面支架,單體要升起,泄液支架、單體進行二次補液,各皮帶、溜子轉載點、采煤面浮煤清理干凈,機電設備停電閉鎖,掘進頭局部風機正常運轉,風筒接至距迎頭6米內。巷道支護到迎頭,各種物料碼放整齊。2、演習時要嚴肅認真,嚴格執行指揮部的命令,嚴禁擅自行動。演習時要說:“這次是演習,我是演習人員”作為每次匯報的開頭語,免得與實際情況混淆。演習時要進入狀態,但時刻也不要忘了是在演習,特別井下人員。3、演習時,主扇增加主扇司機一名,一人參與演習,一人實際觀察主扇運轉情況,演習人員,第一句話要說:“我是演習人員,匯報情況”。非演習人員要說:“我不是演習人員”然后匯報真實情況。4、演習時,井下瓦檢、安全人員正常檢查瓦斯、經行安全檢查,包括參加演習人員。參加演習的瓦檢員要說我是演習人員,然后匯報演習要說的內容。5、地面監控人員要把參演人員和實際值班人員分開,即參演人員要起到參演效果,實際值班人員要值好班。不受演練的干擾。6、機電部門要組織好井上下停、送電工作。7、演習期間,入井人員必須憑演習入井證領取礦燈、自救器、佩戴人員定位儀才準入井。礦燈房、自救器房在發放時做好記錄,詳細掌握入井人員數量及有關情況。其它井口由安通部派專人看管,任何人不得擅自入井。各井口檢查人員必須堅守崗位并嚴格檢查制度,對入井人數進行詳細登記,然后向調度室匯報。8、救災演習前組織所有參加演習人員學習救災演習方案和《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學習內容包括:具體操作方法、操作時間、行動路線、崗位職責、安全注意事項及意外事故的應急處理。9、救災演習當日早班,各區隊、隊長將本隊入井人數向礦調度室匯報。10、為了防止礦塵飛揚,演練前,對所有進風井筒、集中運輸巷、軌道運輸巷進行沖塵灑水,對所有井下機電設備進行清掃。11、救災演習前,對井下所有風站后備電源電池箱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維護,確保救災演習期間正常供電,所有瓦斯傳感器能正常監測各監測點瓦斯情況。12、救災演習指揮:按照總指揮或副總指揮向各系統領導下令、各系統領導向本系統區隊領導下令、區隊領導直接向操作人員下令的程序進行,禁止任何人違章指揮。八、演練方案技術措施1、偵查災情:必須首先組織礦山救護隊進行偵察,探明災區情況。搶救指揮部應根據災害性質、發生地點、波及范圍、人員分布、救災的人力和物力,制定搶救方案。事故救援前要詳細偵察災區情況,偵查內容包括:受災程度,受災范圍,次生災害嚴重程度,人員、設備、設施、環境傷亡情況等。偵查災情時,一般由救護隊或輔助救護隊進行,偵查災情時,要根據制定的救災方案進行,救護隊員每組不少于9人,隨身攜帶的裝備要齊全,入井前要進行全面檢查,確保安全可靠。為保證重大事故井下搶救工作的順利進行,應在靠近災區的安全地點設立井下基地。井下基地指揮由指揮部選派具有救護知識的人員擔任。進入災區的救護小隊隊員不得少于6人,進入前必須檢查氧氣呼吸器,氧氣壓力不得低于18MPa,并按規定佩戴和使用。救護小隊必須攜帶1臺全面罩氧氣呼吸器和不低于18MPa壓力的2個備用氧氣瓶,以及氧氣呼吸器工具和備件袋。如不能確認井筒和井底車場無有害氣體,救護隊員必須在地面將氧氣呼吸器佩戴好。在窒息區或有中毒危險區工作時,救護小隊長應使隊員保持在彼此能看到或聽到信號的范圍內;任何情況下嚴禁指戰員單獨行動,嚴禁通過口具講話或摘掉口具講話;救護小隊長應經常觀察隊員呼吸器的氧氣壓力,并根據氧氣壓力最低的1名隊員確定整個小隊的返回時間。進入災區從事救護工作時,任何情況下氧氣呼吸器都必須保留不低于5MPa的壓力;發現有隊員身體不適或氧氣呼吸器發生故障難以排除時,全小隊必須立即撤出。礦山救護隊指揮員應親自組織和參加偵察工作。在布置偵察任務時,必須向所有隊員說明所了解的各種情況,應做到偵察任務清楚、行進路線明確,小隊的行進方向、時間應標在圖紙上。偵察時,應做到:(一)井下基地設待機小隊,并用災區電話與偵察小隊保持不斷聯系。(二)進入災區偵察,必須攜帶必要的裝備。視線不清時應用探險棍探測前進,隊員之間要用聯絡繩聯結。(三)偵察小隊進入災區前,應考慮退路被堵后應采取的措施,規定返回的時間,并用災區電話與井下基地保持聯絡。小隊應按規定時間原路返回,如果不能按原路返回,應經布置偵察任務的指揮員同意。如果沒有按時返回或通訊中斷,待機小隊應立即進入救援。(四)偵察行進中,應在巷道交叉口設明顯的路標,防止返回時走錯路線。(五)進入災區時,小隊長在隊列之前,副小隊長在隊列之后,返回時與此相反。在搜索遇險遇難人員時,小隊隊形應與巷道中線斜交前進。(六)偵察小隊人員應有明確分工,分別檢查通風、氣體含量、溫度、頂板等情況,并做好記錄,把偵察結果標記在圖紙上。(七)在遠距離和復雜巷道中偵察時,可組織幾個小隊分區段偵察。發現遇險人員應積極搶救,并護送到通風巷道或井下基地。在發現遇險人員的地點要檢查氣體,并做好標記。(八)偵察工作要仔細認真,做到有巷必到,凡走過的巷道要標注留名,并繪出偵察線路示意圖。(九)偵察結束后,小隊長應立即向布置偵察任務的指揮員匯報偵察結果。2、搶救遷移人員搶救遷移人員時要先搶救危重人員,再搶救傷勢較輕人員,搶救人員時要遵守“三先三后”原則:窒息或心跳驟停的傷員,必須進行人工呼吸或心臟復蘇后再搬運,傷員是因有毒氣體中毒時,嚴禁用人工呼吸使其復蘇;對出血傷員,先止血、后搬運;對骨折傷員,先固定、后搬運。搬運傷員時應盡量做到不增加傷員的痛苦,避免造成新的損傷與并發證。現場可用擔架搬運、單人或雙人搬運等。擔架搬運時盡量做到輕快穩,擔架搬運時要傷員頭部在后。對中毒或窒息人員經行搶救時,要立即將傷員搬到新風中,使其平臥;將傷員口、鼻內的黏液、血塊、泥土等除去,解開上衣和腰帶,脫掉膠靴;用衣服覆蓋傷員身上保暖。當傷員出現眼紅腫、流淚、畏光、喉痛、咳嗽胸悶現象時,說明是二氧化硫中毒;當出現眼紅腫、流淚、喉痛及手指、頭發呈黃褐色現象時,說明二氧化氮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的特征是嘴唇呈桃紅色、兩額有紅斑點;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中毒者只能進行口的人工呼吸,不能進行壓胸和壓背法的人工呼吸。然后進行心臟復蘇。對外傷人員的急救分別采用包扎傷面止血和臨時固定,然后迅速送到地面,到醫院救治。對冒頂埋壓人員的急救:扒傷員時不要傷害傷員身體,應先扒起頭部,以便使頭部盡早露出,頭部扒開后,立即清理口腔、鼻腔污物,與此同時扒開身體其他部位,在扒傷員時要十分小心,嚴禁用手去拖拉傷員雙腳或其他粗魯動作,以免增加傷勢。3、滅火處理礦井火災事故時應遵循下列原則:(一)控制煙霧的蔓延,不致危及井下人員安全。(二)防止火災擴大。(三)防止引起瓦斯、煤塵爆炸,防止火風壓引起風流逆轉而造成危害。(四)保證救災人員的安全,并有利于搶救遇險人員。(五)創造有利的滅火條件。處理火災事故過程中,必須指定專人檢查瓦斯和煤塵,觀測災區氣體和風流變化。當瓦斯濃度達到2.0%以上、并繼續增加有爆炸危險時,必須將全部人員立即撤到安全地點,然后采取措施,排除爆炸危險。滅火工作必須從火源進風側進行。用水滅火時,水流應從火源外圍噴射,逐步逼向火源的中心;必須有充足的風量和暢通的回風巷,防止水煤氣爆炸。4、處理爆炸事故時,救護小隊進入災區必須遵守下列規定:救護隊員進入高溫災區的最長時間值溫度/℃4045505560進入時/min252015105(一)進入前切斷災區電源。(二)檢查災區內各種有害氣體的濃度、溫度及通風設施破壞情況,發現有再次爆炸危險時,必須立即撤到安全地點。(三)穿過支架被破壞的巷道時,要架好臨時支架。(四)通過支護不好的地點時,救護隊員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按順序通過。(五)進入災區行動要謹慎,防止碰撞產生火花,引起爆炸。(六)確知人員已經犧牲時,必須先恢復災區通風,再進行處理。5、處理冒頂堵塞物在處理冒頂堵塞時,要先臨時支護頂板,再清理堵塞物;若巷道瓦斯較高,在清理堵塞物時要輕。防止產生火花引起瓦斯再次爆炸。6、排放瓦斯,防止二次爆炸在對爆炸煙氣巷道內恢復通風時,要檢查瓦斯,若巷道內瓦斯濃度高時,要首先排放瓦斯,防止瓦斯二次爆炸,排放瓦斯時,其回風巷內所有電器設備都必須停電。九、演習過程情景設置:假設爆炸點位置:1603回順上隅角.原因:采空區大面積冒頂,將采空區的瓦斯扇出,造成上隅角瓦斯積聚,端頭支護單體泄液歪倒砸在溜尾上起火花引起局部瓦斯爆炸。人員分布情況:1603運輸順槽內皮帶檢修人2(夏禮軍、陳建華),1603運順皮帶頭2(秦國學、羅春晗),主井井底2人(王新倉、楊新海),1604綜掘進頭8人(劉峰、單既榮、趙登輝等),1603回風順槽風門處1人(李福),井底車場2人(帶班:夏禮全,瓦檢員盛春),中央變電所1人(張振)。開始演練:2013年3月31日8點20分:全礦各小組、各部門準備就位,調度人員就位準備開始演習。8點30分監控員姚祥建向調度匯報:“1603采煤工作面回風上隅角瓦斯超限報警,瓦斯濃度到1.2%以上,情況不明”。當班調度室調度員張秀巖立即打電話至1603運順順槽轉載溜子溜子處電話:“上隅角瓦斯超限報警,繼續上漲,立即組織人員從1603運順到副井井底車場,沿副井撤離到地面。”袁鳳新接到調度命令后,立即組織撤人。監控員姚祥建向調度匯報1603采煤工作面回風上隅角,瓦斯濃度到4%以后,監控掉線,上隅角監控無法顯示。情況不明。調度主任安排監控室調出井下人員分布情況。8點33分監控員姚祥建匯報:1603回風順槽回風處探頭顯示CO超過量程,CH40.06%,溫度80℃;總回風巷CO超過量程、CH40.02%、溫度68℃。綜掘頭、變電所等其他地點監控數據正常。主扇負壓0.70kpa,比平時0.64kpa大。調度室調度員張秀巖接到1603運順皮帶頭皮帶司機秦國學電話,“我是采煤皮帶司機秦國學,剛聽到一聲悶響,同時感到空氣顫動一下,方向是采煤工作面那面傳過來,不知怎么回事”。調度員張秀巖回復秦國學說:“可能采煤工作面發生意外情況,采面已經撤人,你們皮帶頭的人立即從副井撤離,采煤工作面的人員已經通知撤離”。8點33分調度主任說:“通知主副井人員未經調度批準任何人員不得入井”。風井值班員于振平電話告訴調度室說:風機聲音異常一下,然后風機抽出的是黑煙。現風機正常,電壓、電流正常,防爆門完好,安全出口人行門無損。負壓0.7kpa,比平時的0.64kpa大。調度室主任和調度員、監控員初步分析:調度主任說“根據監控數據和電話匯報情況,可能是采面上隅角發生瓦斯爆炸,你通知撤人,把綜掘迎頭設備電源停電,我通知有關領導”。張秀巖立即電話打至1604運輸順槽掘進工作面:“劉峰,把綜掘面所有設備電源停電、閉鎖,局扇不要停電,帶上你所有人,戴好自救器沿1#聯絡巷從主井撤離,升井后來電話”。劉峰回電話說:“好我馬上帶迎頭和沿途所有人從主井撤離”。監控員喬旭向調度主任匯報井下人員分部情況:“1603運順皮帶頭2人(秦國學、羅春晗),主皮帶頭2人(王新倉、楊新海),1604運輸順槽8人(劉峰、單繼榮、趙登輝等),1604回風順槽中部1人(李福),井底車場4人(夏禮全,盛春、秦國學、羅春晗),中央變電所1人(張振)。調度員張秀巖通知變電所:變電所及附近人員趕快從副斜井撤離,變電所張振問:剛才采煤工作面跳閘,顯示瓦電閉鎖,不知什么情況,是從副斜井撤離嗎調度說“對,從副斜撤離”。張振接完電話后看見夏禮全和瓦檢員盛春,然后3人一起從副井升井。調度員張秀巖通知主井井底下部轉載溜子處,王新倉接電話:“采面可能發生了瓦斯爆炸,將所有設備停電后,戴好自救器,趕快從主井撤離,注意安全“;王新倉回答:“好、停完設備電后,帶著自救器從主井撤離”。調度回答:“對從主井撤離”。張秀巖通知副井井口將人車下放到井底車場,準備將撤到井底車場的人員升井。8點35分調度室主任丁枝然匯報,礦長康樹清、生產礦長劉傳斌、總工趙安榮,安全礦長賈崇義、機電礦長李安智立即到調度室。及各科室負責人到調度室。調度主任丁枝然用外線電話通知集團公司調度室。8點40分礦長康樹清、生產礦長劉傳斌、總工趙安榮,安全礦長賈崇義、機電礦長李安智陸續來到調度室。(康樹清接到調度室匯報后通知救護隊馬上到礦實施救援準備并匯報煤炭局)。調度主任丁枝然向礦長康樹清等領導匯報井下情況和前期處理情況。并說可能是1603回順上隅角發生瓦斯爆炸。調度主任向康樹清總指揮匯報:“8:30根據監控室人員匯報甲烷傳感器發生報警并且持續上升,瓦斯濃度到4%以后,監控掉線,上隅角監控無法顯示。根據井下和主扇電話匯報情況,可能是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發生瓦斯爆炸,井下現場人員已通知從安全路線升井,1603回風順槽現在情況不明,但根據井下人員定位顯示有1人(李福)在1603回風順槽,2人在1603運輸順槽位置,具體位置不祥。8點43分礦長康樹清通過聽有關科室人員匯報的情況后,經和有關人員分析命啟動應急預案,成立應急指揮部,同時命令燈房、井口、人員定位系統三方核查井下人數、主、副井登記升井人員。礦長康樹清立即命令:“調度室組織成立救災指揮部,且立即通知煤炭局及旗救護大隊來礦協助救援”。總指揮:康樹清副總指揮:趙安榮指揮部成員:劉傳斌、賈崇義、李安智、張國強指揮部下設10個小組:(1)指揮組:煤礦調度室丁枝然負責(2)醫療救護組:負責煤礦醫務室向敏賢負責(3)物資供應組:煤礦機運部鄭明發負責(救災物質)(4)后勤組:?煤礦綜合部總務辦陳汝照負責(5)技術組:?煤礦技術部張國強、鄧海濤負責(6)機運組:?煤礦機運隊田華負責(7)救護隊:?輔助救護隊楊榮生負責。?旗礦山救護隊李建峰負責(8)搶險組夏全、劉小峰、秦建國、陳根同四人組成,由夏全負責(9)記錄組?趙銀龍?張俊梅(10)監控信息采集組:姚祥建?喬旭?救護組由楊榮生負責召集輔助救護隊員就位。指揮部各成員要各施其職,做好搶險救災準備。8點46分主井口值班員閆煥琴匯報或(調度直接電話詢問),“調度,我是主井口值班員,有2工人從主井升井,分別是王新倉和楊新海“。監控匯報監控數據:喬旭匯報:1603回風順槽CO超過量程,CH40.06%,溫度75℃;總回風巷CO超過量程、CH40.02%、溫度48℃。綜掘頭、變電所等其它地點監控數據正常。風井值班員于振平電話告訴調度室說:現風機正常,電壓、電流正常井蓋門完好,安全出口人行門無損,正常使用。負壓0.7kpa。8點48分監控組姚祥建向康樹清匯報:通過人員定位系統發現1604掘進工作面人員全部撤離,監控數據顯示正常。監控另外顯示:采煤2人滯留在1603運輸順槽內。1603回順風門處有1人滯留。同時報告監測數據如下:1603回風順槽CO800ppm,CH40.06%,溫度55℃;總回風巷CO680ppm、CH40.02%、溫度38℃。綜掘頭、變電所等其它地點監控數據正常。指揮部召集成員分析后認為:康樹清說:“根據監控數據,井下電話匯報情況和1603回風順槽內距上隅角800m左右監控探頭正常,沒有損壞,1603運順監控數據正常,分析認為:很可能是1603采煤工作面或上隅角發生瓦斯爆炸,影響范圍為采煤面和兩順槽,1604運輸順槽掘進頭、大巷、皮帶巷、井底暫時沒有受到影響,現采面和兩順槽人員狀況不明,人員沒有移動軌跡。立即召集救護隊和礦輔助救護隊入井救援,救援地點1603采面及兩順槽人員。8點50分主井口閆煥琴匯報:“我是主井值班員,先發現8人升井,經詢問為綜掘隊人員,主井這邊沒有異常。8點52分經副井口人員匯報:“現有5人從副井安全升井,身體狀況良好”。8點53分安全礦長賈崇義說:現井下只有采煤隊3人未升井。礦長康樹清與生產礦長劉傳斌、總工趙安榮,安全礦長賈崇義、通風、技術、機電研究救災方案。康樹清說:“先派救護隊入井,偵查災情”。趙安榮說:“救護隊兩個小組,一組進入偵查,一組待機,先從1603運順進去搜救人員,技術部門準備通風圖紙。”。劉傳斌:“先查看井底有害氣體情況,正常后,再安排人員入井,協助救護工作,應該在井下設立救援基地。”李安智:“瓦斯超限后,現在井下采面全部停電,其它地點調度已安排停電。我已通知,未經指揮部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送電。”監控員喬旭報告:在1603運輸順槽有2人呼救,在1603回風順槽有1人呼救。分析研究后決定派救護隊入井探測井下情況,搜救人員。礦長康樹清強調“探測災害情況,搶救人員”,下達救災命令。8點55分棋盤井救護隊李建峰帶隊到達礦調度室。指揮部向棋盤井救護隊介紹情況,并和指揮部研究好救護方案后,由總工趙安榮向礦輔助救護隊和棋盤井救護隊傳達救災方案:“救護隊先下到井底車場,檢查有害氣體,空氣正常后,通知地面指揮部,由生產礦長帶領協助救護人員10人下井,成立井下救災基地,地點設在井底車場。救護隊分2個救護組,一組救援,一組待機,待機小分隊隨時與救援小分隊聯系。井下救護工作有棋盤井救護隊長李建峰全面指揮。”總指揮康樹清下令:“救護隊下井查看災情、搜救人員、進行搶險救災。在井下井底車場設井下應急救援基地。救護隊長給救護人員說明安全注意事項:要牢記救護規程要求,按救護規程操作,先偵察災情,再救災。”救護隊長楊榮生召集救護隊,點名,報數,檢查裝備,分工,后向安全礦長賈崇義報告“救護隊,實到7人,設備檢查完畢,裝備齊全,儀器完好,氧氣壓力19Mpa.”安全礦長賈崇義向救護隊長楊榮生安排:“按救護規程,先偵查,再救援,隨時與指揮部保持聯系”。8點58分:救護隊宣誓入井救援“一切為了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我們全力以赴,保證完成任務”。安全礦長賈崇義向總指揮康樹清匯報:“救護隊準備完畢,可以入井救援,請指示。”總指揮康樹清對安全礦長賈崇義安排:“好,救護隊入井救援”。9點00分監控員喬旭再次匯報:1603回風順槽CO700ppm,CH40.06%,溫度45℃;總回風巷CO650ppm、CH40.02%、溫度28℃。綜掘頭、變電所等其他地點正常。主扇司機于振平匯報負壓0.7kpa,風機正常。9點05分救護隊到達井底車場及變電所后,匯報“井底車場及變電所處,,瓦斯0.02%、一氧化碳0ppm、溫度18‘可在井底車場設井下救援基地,協助救援人員可在井底車場待命,協助救災”。9點07分總指揮和指揮部成員研究后,決定由生產礦長劉傳斌帶領夏禮全等10人入井,協助救護隊進行救援,具體由救護隊統一指揮,沒有指揮部和救護隊的命令,不得擅自行動。9點10生產副礦長劉傳斌帶領9人入井,協助救護隊進行救災。9點15分指揮部接到井下救護隊長楊榮生電話:“救護隊搜救1603運輸順槽內人員。在1603運輸順槽200米位置發現巷道冒頂,救護隊員無法通過,該處:一氧化碳0ppm,瓦斯0.02%,溫度18℃,風速0.7米/秒,風量320米3/分”。指揮部分析:工作面和回升順槽內有無火災和瓦斯,現在不想,不能擅自處理冒頂增加風量。先從1603回順進入偵查災情,工作面和回順無火災和瓦斯爆炸危險后,在處理冒頂。總指揮決定后,由安全礦長賈崇義通知井下救護隊楊榮生:“從1603回風順槽向工作面搜救”。救護隊長楊榮生接到命令后立即從1603回順向里搜救人員。監控員喬旭匯報:1603回風順槽CO560ppm,CH40.06%,溫度38℃;總回風巷CO750ppm、CH40.02%、溫度28℃。1604運順、副井井底車場、主井底、變電所等其他地點監控數據顯示正常。主扇司機于振平匯報風井負壓0.7kpa,電壓、電流正常、風機運轉正常,總指揮:“安排醫務室向敏賢準備搶救人員做好準備”。9點20分救護隊報告:“1603回風順槽里面第二道風門損壞,第一道風門完好,有一人被壓在損壞的風門下,帶著自救器,意識清醒”。總指揮命令:“立即救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根據傷者情況,采取適當方法,(如果,腿腳骨折,先用薄木板等給其固定再搬運),保護好傷者”。9點23分:井下救援基地劉傳斌匯報:“壓在回風順槽風門下的工人被救出,腿部受傷,準備升井”。總指揮安排安全礦長賈崇義:“有一名受傷人員可以升井,立即組織醫務人員、救護車在井口接應。”安全礦長答:“好,醫務人員、救護車已在井口等候”。9點25分救護隊長楊榮生匯報:在1603回順風門里發現火災,火災原因為瓦斯爆炸引燃該處木背板所致。指揮部研究后通知楊榮生:“先在摧毀的第二道風門處打設臨時風障,防止漏風嚴重,增加火勢。然后用1603回順風門外絞車處滅火器和黃砂滅火。滅火時,滅火人員要站在上風流處,由外向里逐步滅火,并戴好氧氣呼吸機”。9點28分:楊榮生向指揮部匯報:“風門里火災已經撲滅”。監控員喬旭匯報:1603回風順槽CO460ppm,CH40.06%,溫度38℃;總回風巷CO350ppm、CH40.02%、溫度28℃。1604運順、副井井底車場、主井底、變電所等其他地點監控數據顯示正常。主扇司機于振平匯報風井負壓0.7kpa,電壓、電流正常、風機運轉正常。指揮部研究:從1603回順探頭瓦斯0.02%,一氧化碳濃度下降,溫度下降來看,回順、采煤工作面和運順順槽沒有著火點,瓦斯濃度不高,現在處理1604運輸順槽內冒頂不會引起工作面二次瓦斯爆炸,可以處理冒頂,從運順進入搜救。經計算:工作面瓦斯涌出量0.55米3/分,運順進風320米3/分,工作面瓦斯濃度為0.02%,工作面和回順無火源,不宜引起第二次瓦斯爆炸。指揮部研究后賈崇義通知井下救護基地:“派6人和救護隊人員一起處理1603運順冒頂。救護隊設專人監護。并同時告訴地面后勤人員準備2立方枕木入井”。賈崇義通知礦山救護隊:“先處理冒頂,讓人員通過,處理冒頂區時,先用原有鋼梁進行臨時支護,將頂板用道木背好,然后扒開冒頂處,通過人員,防止人員被堵”。9點35分井下救護隊長楊榮生匯報:“1603運順冒頂已處理完畢,人員可以通行,救護隊請示指揮部是否繼續向里搜救”。安全礦長賈崇義向礦長康樹清匯報,礦長康樹清回答:“救護隊繼續沿1603運順向里搜救。”。救護隊報告:1603運順:CO0ppm,CH40.02%,溫度18℃;風速1.4米/秒,風量673米3/分。主扇司機于振平匯報風井負壓0.64kpa,電壓、電流正常、風機運轉正常。9點38分救護隊長楊榮生報告:“在1603運輸順槽,冒頂區已里約200米發現兩名人員,經初步查看分別腿部受傷,無法行走。該兩人在原地帶著自救器,并有壓風自救裝置和自來水施救裝置,我們正在救援”。指揮部命令:“盡快將兩名傷員救出運到井下救護基地準備升井,注意行動安全”。9點42分救護隊長楊榮生報告:“1603運輸順槽2名受傷人員已救出。”監控員喬旭報告:“監控顯示,井下無遇險人員,原下井人員已全部升井。”9點42分指揮部通知井下救護隊:“繼續向工作面和回風順槽查看。”9點44分救護隊長楊榮生報告:“工作面和1603回風順槽沒有發現火災和人員,工作面CO0ppm,CH40.04%,溫度18℃;風速1.4米/秒,風量673米3。工作面上隅角CO0ppm,CH40.04%,溫度18℃。9點45分井下生產礦長向地面指揮部報告:“2名傷員已從井底車場升井,地面注意接車”。指揮部安排地面醫護向敏賢,準備在井口接受傷員。安全礦長賈崇義匯報:“兩傷員從副斜井升井,已經送往醫院”。同時,安全礦長指揮監控、井口、燈房核實目前井下人數。井下被困人員已全部救出。監控室報告:上隅角不顯示,1603回風順槽CO0ppm,CH40.04%,溫度18℃;總回風巷CO0ppm、CH40.02%、溫度18℃。綜掘頭、變電所等其他地點正常。主扇司機于振平匯報負壓0.64kpa,風機正常。安全礦長賈崇義向總指揮匯報:“被困人員全部升井”。9點50分:總指揮安排安全礦長賈崇義通知:“通知救護人員全部升井,救災結束。安全礦長賈崇義向總指揮匯報:“救災人員全部升井”。9點52分演練總指揮康樹清宣布:“救災演練到此全部結束,由生產礦長、總工、研究下一步行動方案”。救災演習井上下調度值班電話地點電話號碼礦長辦公室8008機電礦長8059機運隊辦公室8058調度室8060、8001副井井口8007地面變電所8012主斜井井口8056副井絞車房8073風井主扇機房8017壓風機房8018主井底8045地面變電所8017主井底轉載溜子尾8047中央變電所80311604運順8063中央泵房805016層車場80301603采面轉載溜頭80381603回順泵站8035救災演習相關人員通訊錄序號姓名手機辦公室1康樹清2劉傳斌3趙安榮4賈崇義5李安智6姚祥建6丁枝然7夏禮全8陳上為9劉鋒10田華11王新倉12楊榮生13?張秀巖14盛春15向敏賢16鄭明發17陳汝秀18李建峰19秦國學20夏禮全21趙銀龍22喬旭23彭雙群24王吉林一號井救援應急指揮部總值班室電話:0477--6378985?棋盤井新興醫院值班電話:0477-6480216內蒙古礦山救護支隊鄂爾多斯市區域礦山消防救護大隊電話:0477-8324615煤炭局:附:1、發生事故匯報程序2、災害處置工作流程3、避災路線
篇2:煤礦瓦斯爆炸事故應急救援響應機制規程
隨著我國煤礦開采深度和開采規模的加大,礦井瓦斯涌出量越來越大,煤與瓦斯突出的次數和強度也在不斷增加,瓦斯事故呈上升的趨勢.2004年lO月份以來,我國發生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煤礦特大事故6起,其中瓦斯爆炸事故5起.瓦斯爆炸事故不僅給國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而且給人類的心靈留下了永久的創傷.事故應急救援是經歷慘痛事故后得出的教訓.研究資料表明:采取有效的應急救援可以將事故損失減少到不采取應急措施情況下的6%.
1瓦斯爆炸事故特征
由于自然條件和礦井開采方式的不同,瓦斯爆炸事故發生的原因和發展的過程各有特性,事故造成的損失也不盡相同,概括起來瓦斯爆炸事故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1沖擊波壓力
瓦斯爆炸的破壞性主要體現在爆炸傳播階段。瓦斯爆炸傳播階段產生兩類沖擊波壓力,即靜壓和沖擊動壓.靜壓會破壞聯絡巷道的密閉或風門,沖擊動壓能夠摧毀巷道中的障礙物并在巷道轉彎處造成強烈的破壞.鄭州大平煤礦“l0?20”瓦斯爆炸事故造成井下通風系統嚴重破壞,事故涉及礦井l3和l5采區及西大巷,所有采掘工作面、機電運輸區域、通風設施被摧毀,通風網絡紊亂,機電運輸系統主要設備被摧毀,多處聯絡巷道發生冒頂.
1.2火焰鋒面
當火焰鋒面通過時,不僅會燒傷人員、燒壞電氣設備和電纜,還可能會點燃木材、支架和煤塵,引起井下火災和煤塵爆炸事故,使災情進一步擴大.大平煤礦“10-20”事故現場偵察人員發現炸藥庫進風側硐室地板著火,搶險救災指揮部命令撤出其他搶險人員,采用直接滅火措施進行滅火,并且滅火成功,避免了二次爆炸的可能性.
1.3瓦斯爆炸產生的有害氣體
瓦斯爆炸后,不僅井下O:濃度會大大降低,而且還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表1).統計資料表明_4J:在瓦斯、煤塵爆炸事故中,死于CO中毒的人數占死亡總人數的70%以上.據大平煤礦“l0?20”礦難資料,井下積聚瓦斯空間的體積在爆炸發生時會迅速膨脹,有害氣體是引起這起重大傷亡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2瓦斯爆炸事故應急救援響應機制
瓦斯爆炸事故發生后,應急救援成為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最后一道關口,救援隊伍和指揮機構對事故做出的快速響應是礦山應急救援工作的基礎.瓦斯爆炸發生的時問不具有持續性,其救援方案也有別于其它礦山事故.根據事故應急救援所需要發揮的功能,瓦斯爆炸事故應急救援響應機制可劃分為4個組成部分,即事故報警、應急響應級別、應急避災和應急決策(圖1)
2.1事故報警
在事故救援過程中報警起著重要的作用,早期的報警可以使救援工作始于事故初發期,便于災害的控制,也是決定礦井和人員安全的關鍵時刻.在瓦斯爆炸發生后的災情空白期,如何快速收集和傳遞災情,縮短災情空白期,是搶險救災的關鍵.任何延誤時機的行動都可能會造成災害的擴大_6胡J.因此,發生瓦斯爆炸的礦井,除了積極通知本單位人員參加自救外,還必須迅速將事故有關情況向上級部門報警(圖2).
2.2應急響應級別
礦山應急等級響應機制是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體系運行的基礎,是保證應急救援活動快速、有效的技術關鍵.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體系的運行機制應當建立在國家礦山救援指揮中心、省礦山救援指揮中心、地區礦山救援指揮部門和礦山企業救援管理部門4級應急救援組織結構的基礎上.為了礦山事故應急救援有效展開和避免類似事故再次發生,依據礦山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性質、井下人員傷亡及企業直接經濟損失等情況進行響應機制等級劃分.從機制響應上,可把礦山事故響應等級設為4級(圖3),即從高到低可把響應機制級別設為I級響應(國家級)、Ⅱ級響應(省級)、Ⅲ級響應(地區級)、Ⅳ級響應(企業級).
2.3應急避災
由于瓦斯爆炸發生具有突發性,在多數情況下,救援人員一時難以到達事故現場組織搶救工作,所以災區人員如何開展避災,對保證災區人員的自身安全和控制災情的擴大具有重要作用.
(1)沿避災路線撤退分析避災路線撤退法要求遇險人員熟悉井下通風系統與避災路線,清楚瓦斯爆炸源的位置、爆炸影響的范圍、爆炸后通風設施的破壞程度,并掌握瓦斯爆炸事故的自救方法,才能達到有效避災的目的.但避災路線撤退法還存在以下缺點:①發現瓦斯爆炸后,一般對瓦斯爆炸源的位置、范圍和爆炸后通風設施破壞程度不清楚;②井下避災路線一般是事先設計好的路線,不一定是事故后的最佳避災路線;③井下遇險人員的避災無秩序性,使搶險救災指揮部難以確定救援的重點區域,難以做出科學決策.
(2)永久避難硐室避災分析永久避難硐室是在瓦斯爆炸事故中遇險人員無法撤出或一時難以撤出災區時,供遇險人員暫時避難待救的場所.永久避難硐室避災法在瓦斯爆炸時能夠起到較好的避災效果,但由于避難硐室空間比較狹小,容納人員有限,且隨著工作面的不斷向前推進,避難硐室距離工作面也越來越遠,因此,遇險人員在碰到瓦斯爆炸事故時很難及時到達避難硐室.
(3)臨時避難硐室避災分析臨時避難硐室是在瓦斯爆炸事故后,遇險人員一時難以沿著避災路線撤出災區或難以迅速到達避難硐室時,應立即佩戴自救器到附近的、掘進長度較長的、有壓風管路且瓦斯爆炸前正常通風但事故時斷電停風的掘進獨頭巷道內避災,等待礦山救護隊救援.臨時避難硐室避災法同樣具有較好的井下避災作用,能夠給眾多遇險人員提供避難場所,有利于對瓦斯爆炸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展開.
2.4應急決策
事故應急決策結果直接關系到應急救援行動能否有效展開.目前我國事故應急救援決策仍然延續以經驗為主的救援模式,對各種應急信息的管理和調用仍然以手工為主,兼以各種分散的計算機報表缺乏事故應急救援針對性與及時性,以至于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展開的效果不理想.煤礦企業的計算機和網絡已經得到較高普及,可以為事故應急救援決策科學化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因此,建立煤礦瓦斯爆炸事故應急輔助決策系統(圖4),有利于充分利用煤礦已有的應急信息,提高瓦斯爆炸事故應急救援決策效果.?
3結論
(1)根據事故應急救援功能的需要,可將瓦斯爆炸事故應急救援響應機制劃分為事故報警、應急響應級別、應急避災和應急決策4個部分.事故應急救援快速響應機制應當以正確應急避災為前提,應急響應級別為基礎,事故應急決策為重點,快速報警為救援的關鍵,
(2)礦山應急等級響應機制是保證應急救援活動快速、有效的技術關鍵.依據礦山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性質、井下人員傷亡及企業直接經濟損失等情況,將礦山事故應急救援分為4級響應機制.
(3)事故信息是采取應急救援的基礎,事故應急輔助決策系統的建立,有助于縮短事故應急決策時間,提高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效率,是進一步開展應急救援研究的重要發展方向.
篇3:某煤礦瓦斯爆炸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瓦斯是煤形成過程中伴生的氣體,具有易燃易爆性,瓦斯災害是煤礦生產過程中的一大安全隱患。瓦斯爆炸事故主要與以下五種因素相關:
(1)瓦斯固有危險源,如瓦斯涌出量。
(2)存在弓f燃瓦斯的點火源(瓦斯最低點火溫度650—75℃)或火花(瓦斯最低點火能0.28mJ)。
(3)環境中氧氣的濃度大于12%。
(4)瓦斯濃度處于爆炸極限范圍5%一16%。
(5)管理缺陷。
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井下發生瓦斯爆炸事故后,救援人員應按照“緊急救災、妥善避難、安全撤退、救人優先”的原則搶險救災。
(1)以搶救遇難人員為主,必須做到有巷必人,本著“先活者后亡者、先重傷后輕傷、先易后難”的原則救險。
(2)在進人災區偵察時要帶有干粉滅火器,發現火源及時撲滅。確認災區沒有火源不再引起爆炸時,即可對災區進行通風。應盡快恢復原有的通風系統,加大風量,排除爆炸后產生的煙霧和有毒有害氣體。迅速排除這些氣體,既有利于搶救遇難人員,減輕遇難人員的中毒程度,又可以消除對井下其他人員的威脅。
(3)消除巷道堵塞物,以便于救人。
(4)尋找火源,撲滅爆炸引起的火災。
(5)做好災區偵察、尋找爆炸點、災區封閉等工作。
3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組織體系
為了有秩序地迅速搶救遇險人員,處理事故,盡快恢復生產,在災害一旦發生時,應成立礦救災應急工作領導小組,應急小組組成人員及名單如下:
組長:礦長、企業法人代表:黃自蘭
副組長:技術負責人:曾祥文
安全礦長:陳德猛
成員:生產礦長:郭選國
機電礦長:馮國平
各分區安全員、電工、軌道工、辦公室人員等
3.2指揮機構及職責
瓦斯爆炸事故發生后,應參照綜合預案的指揮機構設置,及時有效地處理事故,其組成人員職責如下:
(1)礦長:礦長是處理災害事故的全權指揮者。在礦技術負責人、縣安監局局長、縣煤炭局局長和礦山救護小隊隊長的協助下,制定營救遇險人員和處理事故的作指計劃。
(2)礦技術負責人:是礦長處理災害事故的第一助手,在礦長
的領導下組織制定營救遇險人員和處理事故的作戰計劃。
(3)安全礦長:根據營救遇險人員和處理事故的作戰計劃,積極投入搶險救災工作,并負責組織為處理事故所必須的工人待命,及時調集救災所必須的設備材料,嚴格控制入井人員,簽發搶救事故的入井特別通行證。
(4)機電礦長:根據礦長命令,負責改變主要通風機的工作狀況,并保證其正常運轉。掌握礦井的停送電工作,及時搶修或安裝
機電設備,完成其他有關任務。
(5)安全員:負責查對留在本區域工作面內的人數,并采取措施將他們有組織地帶到安全地點或地面。將現場所見到的事故性質、危害程度等如實向應急領導小組反映,并隨時接受礦長命令,完成有關搶險救災任務。
(6)井口值班員:負責事故搶救和處理過程的治安保衛工作,維持礦區的正常秩序,不準閑雜人員入井,并在井口附近設專人警戒。
(7)辦公室主任:負責對遇難人員及其家屬的妥善安置,并負責搶險救災人員的食宿及其他生活事宜。
4預防與預警
4.1危險源監控
認真落實“先抽后采、監測監控、以風定產”的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針,不斷提高“一通三防”現代化水平,防治瓦斯爆炸事故。防止瓦斯積聚和引爆可采取以下安全技術與管理措施:
一、礦井瓦斯管理:瓦斯事故是當前煤礦安全生產的主要危害。因此,加強礦井瓦斯管理、學習礦井瓦斯知識,認識其性質和特點,掌握瓦斯事故的發生和發展規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瓦斯事故的發生,減少并清除瓦斯對煤礦生產的威脅,是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也是煤礦管理人員及廣大職工應盡的職責:
(一)礦井瓦斯檢查制度和人員配備:
建始柳林煤礦屬于低瓦斯礦井,根據《煤礦安全規程》(以下簡稱規程)的規定,低瓦斯礦井所有采掘工作面,瓦斯和二氧化碳的濃度每班至少檢查2次;對本班沒有進行工作的工作面,每班至少檢查1次;可能涌出或可能積聚瓦斯或二氧化碳的硐室和巷道的瓦斯檢查及其次數由礦技術負責人決定。
瓦斯檢查人員必須執行巡回檢查制度和請假報告制度,并認真填寫瓦斯檢查班報。
瓦斯或二氧化碳涌出量較大,變化異常的采掘工作面,必須配備專職瓦斯檢查員,經常檢查瓦斯和二氧化碳濃度。
(二)礦用電器設備的選用要求:
在礦井總進風巷、井底車場及主要進風巷安裝的高低壓電機和電器設備,照明燈具、通訊、自動化裝置和儀表、儀器,可選用礦用一般型。
在采區進風巷、總回風巷、主要回風巷、采掘工作面、安裝的高低壓電機和電器設備、通訊、自動化裝置和儀表、儀器必須選用礦用防爆型。
(三)礦用安全炸藥選用要求與爆破管理:
根據《規程》規定,低瓦斯礦井允許選用普通的瞬發雷管或毫秒延發電雷管(延發時間不得超過130毫秒),應選用一級煤礦許用炸藥,主要包括2號煤礦炸藥,2號煤礦抗水炸藥和一級煤礦乳化炸藥。
爆破時,必須嚴格執行炮眼布置、裝藥量、炮泥裝填等有關規定。(四)通風要求:
采煤工作面和掘進工作面都應采用獨立通風,采用《規程》允許的串聯通風時,必須制訂安全技術措施,經礦技術負責人批準后方能實施。礦井供風量,應不小于沖淡各種有毒有害氣體濃度至《規程》允許濃度以下(一氧化碳0.0024%,氧化氮0.00025%,二氧化硫0.0005%,硫化氫0.00066%,氨0.004%),并排出井外;每人每分鐘的供風量不少于4m。;能有效地排出炮煙和礦塵;滿足《規程》最低、最高風速要求的需要,且滿足礦井總回風巷中瓦斯和二氧化碳濃度不大于0、75%的要求。
(五)石廠井妥全監測監控:
礦井根據技改初步設計的要求,安裝煤礦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其設備選型、各類傳感器的選型與配置,安裝地點及裝備量,均應符合初步設計和安全專篇的要求。
二、礦井瓦斯的分源治理:
(一)采空區的瓦斯管理:首先選用少留煤柱,回采率高的采煤方法。在回采工作沒有結束時,必須加強通風沖淡上部采空區的瓦斯;采煤工作面回采結束后,必須在10天內予以永久密閉,嚴防采空區瓦斯涌向巷道。
(二)掘進工作面的瓦斯管理:首先應合理安排開拓布置和采掘比例,根據我礦歷年來掘進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不大的特點,采取加強通風的方法解決瓦斯問題在技術經濟上合理時,可采取加強通風方法解決。
(三)回采工作面的瓦斯管理:首先采用采煤工作面受壓小,煤炭破碎率低,運煤快的采煤方法。并且合理布置相鄰采煤的工作面的落煤,放頂時間,以免瓦斯集中涌出。同時,根據煤層的賦存條件,改變巷道布置方法,采用合適的通風系統。
三、礦井瓦斯的綜合管理:
(一)加強領導,建立健全各級領導安全責任制:礦要按照規定建立健全通風瓦斯管理機構,配齊防治瓦斯專業人員,管理人員和施工隊伍。健全各級干部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各級干部對防治瓦斯事故都負有責任;各級行政正職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者,對防止瓦斯事故負全面責任。
礦長要對本單位的通風瓦斯機構的建立和健全負責,并按規定配備通風瓦斯專業人員;要保證通風瓦斯安全技術措施必需的資金、設備及材料的落實;要定期檢查各部門的通風瓦斯工作進展情況,
分析、解決存在的問題。
礦技術負責人要在礦長的領導下對“一通三防”工作直接負責。負責組織編制、審批、檢查“一通三防’’工作規劃、計劃和措施。主要把好設計關、生產布局關、措施審查關。
礦相關職能副職對分管業務中有關通風瓦斯工作負責。安全員是所管轄范圍安全生產第一責任者。在完成生產任務的同時,負責教育并帶領全體職工嚴格遵守安全規程,作業規程和操作規程,落實好各項安全措施,尤其是防止瓦斯爆炸和瓦斯燃燒的措施,及時清除各種隱患,防止事故發生。
(二)加強礦井瓦斯監測、建立健全瓦斯日常管理制度:瓦斯檢查要實行專職瓦檢員和安全員、班長、放炮員檢查相結合的專檢和群檢結合的制度,做到采掘工作面無瓦斯超限作業,局部地點無瓦斯積聚。
瓦檢員要認真執行瓦斯檢查制度和請示報告制度,認真填寫瓦斯檢查班報。檢查地點的瓦斯記錄牌和瓦斯檢查員手冊做到“三對口”,不得空班漏檢、不得虛報假報瓦斯數據。
(三)加強礦井通風管理,改善礦井通風系統:加強巷道維修,降低礦井通風阻力,保證礦井足夠的通風能力;采掘工作面要有獨立的通風系統,嚴禁不合理的串聯、角聯、擴散、采空區通風。
合理選擇通風設施的位置,保證通風設施施工質量標準,嚴格
設施管理,減少漏風,提高有效風量。
加強掘進巷道通風管理,嚴格防止局部通風機無計劃停電停風,并實行局部通風機掛牌專人管理制度。
(四)加強井下火源管理,消除瓦斯引爆條件:井下要遵循禁止一切非生產性火源,嚴格控制和管理生產性火源是防止瓦斯引燃的原則。
嚴禁攜帶煙草和點火物下井;井口房,通風機房附近20米內,不得有煙火或火爐取暖;井下嚴禁使用電爐取暖;嚴禁穿化纖衣服下井。
井下和井口房不得從事電焊、氣焊或噴燈焊接工作。若必須在以上地點進行焊接時,必須制訂安全措施和審批手續,并遵守《規程》規定;礦燈應保持完好,嚴禁在井下拆開、敲打、撞擊礦燈。
加強放炮管理工作,選取符合《規程》規定的相應雷管和炸藥,在打眼、炸藥充填、放炮和瓦斯檢查各工序中,必須嚴格執行放炮作業規程和《規程》中有關規定,嚴禁放明炮和用明火、明電放炮。
井下機械和電氣設備以及供電線路都必須符合《規程》規定。井下不得帶電檢修、搬遷電氣設備和電纜線;井下防爆電器設備的運行、維護和修理工作,必須符合防爆性能和各項技術要求;失去防爆性能的電氣設備,必須立即處理和更換。
四、礦井瓦斯的特殊管理:
礦井瓦斯的特殊管理主要是局部地點瓦斯積聚的管理。當局部地點瓦斯濃度達到2%,且體積超過0.5m2。時,則稱為局部瓦斯積聚。
處理局部瓦斯積聚的方法主要有三種,即在瓦斯積聚的地點加大風量或提高風速,將其沖淡排出;將局部積聚瓦斯的地點封閉隔絕。
(一)盲巷管理:井下凡是沒有利用局部通風設備或其他手段進行通風,其長度超過6米的獨頭巷道,都稱為盲巷。盲巷必須從巷道設計、計劃安排、施工程序上做到合理、準確,杜絕出現盲巷。一旦出現盲巷,必須按《規程》規定立即設置柵欄及時封閉。封閉盲巷時不得把帶電設備、電纜封閉在盲巷內。臨時停風地點要停止工作,立即切斷電源,撤出人員,并在回風處斷開風筒,打好柵欄,揭示警標。
(二)盲巷瓦斯積聚的排放:當掘進巷道因停電或其他原因長期停風時,都會造成瓦斯積聚,若遇火源就會造成瓦斯爆炸事故,嚴重威脅礦井安全。
1、關于停電停風的規定:嚴格掘進通風管理,局部通風機必須保證正常運轉,嚴禁隨意停電停風。
2、瓦斯排放的分級管理:因停電停風造成瓦斯積聚,其排放分級管理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濃度不超過3%的采掘工作面,由安全員、瓦檢員、班長負責就地排放。
(2)濃度超過3%的采掘工作面,必須由礦技術負責人組織有關部門共同商議,形成排放方案,由礦技術人員簽字批準后實施,并報縣煤炭局備案。
(3)掘進巷道的貫徹管理:煤層中掘進巷道與其他巷道貫通時,必須嚴格執行《規程》及有關規定,預防冒頂,瓦斯、煤塵和放炮事故的發生。
掘進巷道貫通時,必須制訂專項安全措施,且必須由礦技術負責人親自審查,并指定專人負責貫徹監督實施,直至施工完工。
當兩個掘進工作面相距20米時,必須停止一個工作面,實行單頭掘進,并且必須保證停掘工作面的正常通風。
五、礦井瓦斯檢測儀器的使用與管理和瓦斯檢查員的要求:
(1)瓦斯檢測儀器的使用與管理。瓦斯檢測儀器在測定前必須做好藥品性能檢查,氣路系統檢查,光路系統檢查,并進行儀器校正。在測定中必須按《規程》規定的地點、次數、位置進行測定。并在測定后對儀器進行擦拭和調整。
(2)瓦斯檢查員的工種要求:瓦斯檢查員應選擇具有初中以上
文化程度、責任心強,經過安全監測和通風專業培訓,了解礦井采掘現狀、掌握礦井通風瓦斯基礎知識的同志擔任,并經由具有資質的機構培訓考核合格,取得特種作業人員資格證,持證上崗。
瓦斯檢查員要求掌握礦井通風與安全的基礎理論知識,井下通風設施和設備的種類、規格,適用條件和質量要求,能看懂通風系統圖。應熟悉礦井有毒有害氣體的來源、性質,對人體的危害以及允許最大含量。應熟悉井下局部扇風機的安裝、使用及停送風、停送電的有關規定。。應熟悉本工種操作規程,安全規程和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掌握檢測儀器儀表的構造原理,校正、維修、保養和使用方法。應熟悉礦井災害救援應急預案。
4.2預警行動
煤礦瓦斯爆炸的重大危險源主要是甲烷,瓦斯爆炸的必要條件有:‘
(1)甲烷積聚超限且濃度達到5%一16%。
(2)空氣中氧氣含量大于12%。
(3)引燃引爆熱源必須大于甲烷最小點燃溫度650—750℃
在一般的礦井條件下,氧濃度是滿足的,只要積聚的瓦斯達到爆炸濃度范圍,同時具有引燃熱源,就有發生瓦斯爆炸事故的可能。因此,礦井須加強對瓦斯積聚程度的監測,一旦發現超標,就要發布事故預警,避免爆炸事故的發生。
5、信息報告程序
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第一發現人應立即報告礦調度室,礦調度室應立即通知礦救災應急領導小組組長,得到組長批準后,迅速通知應急小組其他成員,相關部門負責人。
組長接到事故報告后,應于1小時內向建始縣安監局,建始縣煤炭局報告。情況緊急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可以直接向以上部門報告
報告事故應當包括:事故發生時間、地點及事故性質;事故的簡要經過;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已采取的救援措施;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
6應急處置
6.1響應分級
按照事故的嚴重程度、影響范圍和可控性,應急響應原則上分為二級,即I級響應、II級響應,具體分級如下:
(3)發生一般傷亡事故,事故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被困,
已經或可能導致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為II級響應。
(4)發生重大傷亡事故,事故造成3人以上被困,已經或可
能導致3人以上死亡,為I級響應。
6.2響應程序
發生瓦斯爆炸事故,當礦調度室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撤出災區人員和停止向災區供電,并按應急綜合預案規定的順序通知礦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包括組長、副組長、組成人員),并按規定程序向縣安監局、煤炭局報告。
6.3處置措施
一、撤退災區人員:
1、事故發生后,災區人員要立即采取自救與互救措。位于災區的人員首先應盡快撤離災區。波及區的人員在接到通知后也要及時撤離。
2、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在指揮救災時,首先應采取有效的措施搶救遇險人員,并防止事故的進一步擴大。
3、采煤工作面發生事故,受災人員要以事故去為中心,分別由上、下平巷撤退,迅速進入安全的進風巷道。
4、避災時,遇險人員要在班長的帶領下,按救災人員指引避災路線迅速撤離危險區。在避災過程中,要守紀律,聽指揮。撤退時,應兩人以上編組同行,要互相幫助,不準單獨亂跑。撤退中要注意風流方向,要盡快取捷徑進入新鮮風流中。
二、避災措施:在發生瓦斯、煤塵爆炸事故無法撤離時,應考慮下述方法避災:
1、迅速轉入獨頭巷道(最好是巖石巷道),關閉局部扇風機,切斷風筒,用木板,風筒等材料堵住入口,防止有害氣體入侵。
2、暫時躲避到安全地點不能安全撤離的人員要沉著、冷靜、盡
量減少動作,并在躲避地點巷道懸掛礦燈或工具,定時敲打管子,鐵軌等,發出呼救信號,等待救援。
3、避災地點若有壓風機管路,可設法打開管路,以便向避災人員輸送新鮮空氣。
4、當發生瓦斯,煤塵爆炸事故,無其他躲避地點或來不及撤退時,避災人要注意爆炸沖擊波的方向,要迅速背著沖擊波的來向,臉朝下撲到在地(有水溝最好撲到在水溝里),用濕毛巾堵住嘴和鼻,以隔絕火焰或防止高濃度有害氣體的傷害。待爆炸波過去后,要迅速迎著風流方向撤退到安全地點。
三、停電措施:
1、發生災害時,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下令,礦變電所立即停止向事故區送電。
2、事故區工人應立即切斷通往各工作面的電源。
3、恢復送電時,必須首先檢查瓦斯,確認送電地區瓦斯濃度不超限時,向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匯報后,按照先送風,后送電的原則,下令向指定地點逐級送電。
四、防止事故擴大措施:
1、為防止瓦斯、煤塵爆炸事故的蔓延和擴大,除恢復通風系統,切斷事故區電源外,還要有計劃地排放發生事故時集聚的有毒、有害氣體。
2、搶救瓦斯、煤塵爆炸事故的遇難人員時,必須在指揮部的統一下,由礦山救護隊為主進行搶救。
3、要采取措施防止二次火源或煤塵與瓦斯8-次爆炸。
4、在證實確實沒有發生再次爆炸的危險時,應迅速修復被破壞的巷道和通風設施沒,使爆炸區域迅速恢復正常通風。必須派專人在災區回風側檢查瓦斯濃度,若有爆炸危險,應立即撤出在災區內進行救災的人員。
7應急保障,
7.1應急物資保障
礦井應按照綜合應急預案要,建立健全井上、井下消防材料庫,在井下材料庫儲備干粉滅火器、泡沫滅火器、沙箱以及建筑材料等救災物資。在井上材料庫儲備局扇、風筒、水泵、水管等救災設備等。
7.2應急隊伍及裝備保障
礦井應成立輔助礦山救護隊,其人數及裝備配置要符合縣安監局的規定,并在建始縣礦山救護隊的指導下,每月至少進行一次佩戴呼吸器的訓練,確保在應急狀態下隊伍能夠拉得出、打得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