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啟動專項應急救援預案格式
1?總則
1.1編制目的
小浪底水利樞紐建設管理局水力發電廠(以下簡稱“水力發電廠”)作為河南電網中容量較大的發電廠,承擔著河南電網調峰、調頻、事故備用的重要責任。
為提高水力發電廠在全廠對外停電及廠用電全失或電網全停電時,正確、快速、有效的進行事故處理的能力,順利地完成機組的黑啟動,結合水力發電廠實際情況,制定黑啟動預案。
1.2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
《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2006
《電力生產事故調查暫行規定》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4號)
《小浪底建管局安全生產管理規定》(試行)
《水力發電廠突發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電網調度管理條例》
《國家電網公司處置電網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預案》
《國家電網調度系統處置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工作規范》
《河南省處置電網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預案》
國家、行業和地方政府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相關政策。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水力發電廠全廠對外停電及廠用電全停或電網全停電時的應急救援。
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遵循“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防御和救援相結合的原則。在應急處理中必須嚴格按照“保人身、保樞紐、保電網、保設備”的原則進行。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加強聯動、快速響應,最大限度的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
3?事件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1事故風險的來源、特性
可能導致發電廠黑啟動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兩點:其一,出現雨雪冰凍、強對流天氣、異常大霧、洪水等氣象災害,地震災害以及地質災害等,引起母線架構垮塌和線路倒桿、閃絡;其二,系統發生短路、接地故障,且開關或保護拒動,導致失靈保護動作或保護越級動作,擴大停電范圍,造成全廠交、直流電源全部失去。
3.2事故類型、影響范圍及后果
3.2.1發生全廠停電事故后,所有機組開關、線路開關及廠用電開關全部掉閘,全廠對外供電中斷,廠用交、直流電源全部失去,致使動力電源、控制電源及信號電源全部失去,對于機組的正常停機、停機后的相關處理及操作造成很大的影響,有可能造成主、輔設備損壞。
3.2.2發生全廠停電事故后,全廠對外供電中斷,與系統失去聯系,使整個系統的聯系變弱,或出現局域網運行,運行穩定性降低。如系統有功、無功儲備不足,會發生頻率、電壓降低,甚至出現電壓崩潰、系統瓦解、大面積停電的事故。
4?事件分級
黑啟動突發事件為I級分級。
5?應急指揮機構與職責
5.1應急指揮機構
5.1.1應急指揮領導小組
組?長:李明安50435578
副組長:肖?明58485069
肖?強58195752
石月春56195090
5.1.2應急指揮辦公室
主?任:劉連軍50565843
副主任:李玉明54765784
5.1.3各專業應急小組
組?長:王全洲31805770?
副組長:詹奇峰58255723
劉連軍50565843
魏?皓50155388
李?安53335372
5.1.4后勤保障組
組?長:李向濤56065097
副組長:許?滔55465065
5.1.5應急救援隊
5.1.5.1運行調度分廠應急救援隊:
隊?長:王全洲31805770
副隊長:李?鵬54095072
趙?珂56745351
韓石成55405075
5.1.5.2發電維護分廠應急救援隊:
隊?長:盧建勇56225073
副隊長:陳?偉57995096
張海蛟56795181
5.1.5.3水工分廠應急救援隊:
副隊長:于永軍31765182
王?琳58155889
5.1.5.4水電供應部應急救援隊:
隊?長:李?安56335372
副隊長:屈曙光51925866
裘向勛58575856
5.1.5.5現場救援隊:
消防隊:119
綜合服務中心職工衛生室:5449劉小寧?5289?3075?
5.2應急指揮機構的職責
5.2.1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職責
(1)組長負責指揮、協調水力發電廠對外停電及廠用電全停事故的應急救援和處理,與外單位應急反應部門、機構進行聯絡,調動廠內各種應急救援資源,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危害和損失,保證相關人員的安全。
(2)副組長負責協助組長組織和指揮應急操作任務,向組長提出應急反應對策和建議。在組長的指揮下分別指揮管轄部門按職責開展應急救援行動,及時向組長匯報現場救援情況。
5.2.2應急指揮辦公室職責
應急指揮辦公室執行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的決定,負責組織、協調、監督、指導水力發電廠突發安全事件應對工作,組織編制和修訂電廠應急救援預案,督促檢查預案演練工作,應急預案啟動后為應急救援指揮部提供信息、預案、建議和指揮場所等,組織協調有關應對突發安全事件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
5.2.3各專業應急小組職責
各專業應急小組在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開展應急救援和事故處理工作。各專業應急小組對各個應急救援環節進行協調,各成員按照管轄責任負責本部門的應急救援工作,采取措施盡量將傷亡減小到最低程度,及時向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匯報現場救援情況。
5.2.4后勤保障組職責
負責保證應急救援的交通、后勤、警戒、現場疏散及善后處理工作,組織應急救援所需物資、材料、工具及其它物品,聯系醫療救護人員,做好受傷人員搶救及護理工作。
5.2.5應急救援隊職責
在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各應急救援隊負責本部門所轄范圍內應急救援和事故處理現場救援工作。
應急救援隊由運行調度分廠應急救援隊、一次應急救援隊、二次應急救援隊、自動應急救援隊、機械應急救援隊組成。
應急救援隊隊長召集各參與搶險救援部門的現場負責人研究現場救援方案,制定具體救援措施,明確職責分工,指揮實施現場應急救援工作。對各個應急救援環節進行協調,采取措施盡量將事故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及時向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匯報現場救援情況。
副隊長在隊長的領導下協助隊長工作。當隊長不在時,行使隊長的權利與義務。
6?預防與預警
6.1風險監測
6.1.1風險監測的責任部門為運行調度分廠。
6.1.2風險監測的主要對象是生產過程中可能導致事故的安全管理薄弱環節和重要環節,收集各種事故征兆,對事故征兆進行糾正活動,防止該現象的擴展蔓延,逐漸使其恢復到正確狀態,并建立相應信息檔案。
6.1.3風險監測所獲得信息的報告程序:獲得的信息人直接報告值長,值長按匯報程序通知本預案相關人員。
6.2預警發布與預警行動
依據天氣預報可能出現雨雪冰凍、強對流天氣、異常大霧、洪水等氣象災害;或有可能出現地震災害以及其他地質災害等,引起母線架構垮塌和線路倒桿、閃絡引起系統發生短路、接地故障可能造成全廠停電,引發黑啟動。
6.3預警結束
水力發電廠應急領導小組根據事態的發展情況,確認無引發全廠停電的可能性時,決定預警狀態的解除。并將預警解除信息通過電話、短信、網絡等方式通知各應急處置組。
7?信息報告
7.1發生全廠停電事故,造成黑啟動時,按以下程序報告:事故發現人→室主任(值長)→分廠(部門)負責人→廠應急指揮辦公室→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局應急救援辦公室。事故報告程序見附件2。
7.2由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組長向上級主管單位匯報。
7.3報告內容主要包括:報告單位、報告人,聯系人和聯系方式,報告時間,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現場情況;事故的簡要經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的初步估計;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事故發生后已經采取的措施、效果及下一步工作方案;其他需要報告的事項。
7.4水力發電廠24小時應急值班電話:0379-。
8?應急響應
8.1響應分級
黑啟動為Ⅰ級響應。
8.2響應程序
8.2.1該預案由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組長宣布啟動。
8.2.2各崗位人員按照本預案進行處理。
8.2.3各應急小組人員在接到事故報告后20分鐘內到達事故現場進行應急處理。
8.3應急處置
8.3.1先期應急處置
8.3.1.1全廠停電事故發生后,當值值長應當迅速組織人員查清故障原因及人員傷亡情況,迅速向廠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匯報情況,要對全廠停電事故進行先期應急處置,根據需要和可能組織職工開展自救互救。
8.3.1.2應急指揮領導小組接到全廠停電信息后,要立即予以核實,啟動全廠黑啟動事故應急處置程序,并向有關應急處置組下達和通報指令。
8.3.1.3應急指揮領導小組通過組織、指揮、協調各方面資源和力量,采取必要措施,對全廠停電事故實施先期處置,查清故障原因及故障性質,控制事故的進一步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設備損壞,避免重大財產損失。
8.3.1.4各應急處置組根據應急指揮領導小組指令,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和處置要求,迅速指揮、調度本單位應急力量和資源,密切配合、協同應對,快速、高效地處置突發事故。處置過程中,要及時向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反饋處置情況和有關信息。
8.3.1.5在先期處置過程中,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要收集、匯總有關事故情況,根據現場實際或征詢有關部門意見,進行綜合判斷,確定故障性質及故障范圍,掌握現場動態信息并及時上報至局應急救援辦公室。
8.3.2應急處置
(一)小浪底電站廠用電系統恢復方案
(1)方案一
迅速啟動浪清機組,隔離浪35KV母線,送電至浪380V母線,通過浪#2站用變給小浪底10KV廠用電IV段供電,再按需要恢復小浪底10KV廠用電III段或I段運行,從而使小浪底電站機組具備啟動條件。恢復主要步驟如下:
浪清10MW機組→浪#2站用變→小浪底10KV廠用電IV段。
(2)方案二
迅速啟動浪清機組,送電至35KV蓼塢變電站,通過蓼小線恢復小浪底10KV廠用電I段正常供電,再按需要恢復小浪底10KV廠用電II段或IV段運行,從而使小浪底電站機組具備啟動條件。恢復主要步驟如下:
浪清10MW機組→蓼塢變→小浪底10KV廠用電I段。
(3)方案三
開動西霞院電站500KW柴油發電機,完成35MW機組自啟動后,通過黃霞線使黃河變220KV母線受電,小浪底電站廠用電10KV系統通過高備變T23、機端廠變T22或T24帶電,進而按照實際需要,部分或同時恢復小浪底電站廠用電10KV母線13段、II段或IV段供電,使300MW機組具備開機條件。步驟如下:
西霞院電站500KW柴油發電機→西霞院電站35MW機組→黃霞線→黃河變母線→小浪底10KV廠用電。
(4)方案四
如果西霞院電站主設備由于故障或檢修等情況,使其220KV母線無法帶電或機組無法自啟動,則可以通過啟動500KW柴油發電機,使西霞院電站10KV廠用電II段帶電,經西霞院電站35KV變壓器FT26恢復II霞蓼線供電,進而使蓼塢變電站及其35KV蓼小線帶電,恢復小浪底10KV廠用電I段正常供電,使小浪底電站300MW機組具備啟動條件。恢復步驟如下:
西霞院500KW柴油發電機→西霞院電站10KV廠用電II段→西霞院電站35KV變壓器FT26→II霞蓼線→蓼塢變→蓼小線→小浪底10KV廠用電I段。
(二)黑啟動前的準備
(1)直流系統措施
小浪底電站和西霞院電站的直流系統在全廠失電時,除必要的照明和重要的負荷外,均應本著節約用電的原則,切除次要負荷,延長直流供電時間。
(2)因送電線路較長,為避免瞬間過負荷導致開關再次跳閘失電,應防止10KV廠用電I段自動與Ⅱ段聯絡開關112G開關備自投裝置動作;應防止10KV廠用電III段自動與IV段聯絡開關134G開關備自投裝置動作。
退出10KV廠用電Ⅰ段進線開關1121開關備自投合閘連片2*B。
退出10KV廠用電Ⅰ段與Ⅱ段聯絡開關112G備自投合閘連片2*B。
退出10KV廠用電IV段進線開關1424開關備自投合閘連片2*B。
退出10KV廠用電III段與IV段聯絡開關134G備自投合閘連片2*B。
(3)接入開機時使用臨時交流電源
在西霞院電站或浪清的機組黑啟動初期,西霞院電站可利用柴油發電機,浪清可利用其他條件,必要時須接入部分重要設備的臨時交流電源。
(4)閉鎖相關報警信號
在緊急情況下,將一些阻止開機流程進行的,暫時可以忽略的報警或跳機信號閉鎖。如將主軸密封水流量不足信號閉鎖,將勵磁系統中影響機組殘壓手動啟勵的相關報警閉鎖。
(5)必要時應做好浪清、西霞院、小浪底三站機組的手動方式開機準備。
(三)黑啟動過程
運行當值值長確認西霞院電站或浪清機組的黑啟動所需各項準備措施已完成,開機條件已具備。
1、通過浪清機組帶浪#2站用變恢復廠用電系統
(1)查浪351開關、浪101母開關在斷開,浪#1主變在備用。
(2)查浪1站用1開關、浪381開關在合;查浪2站用1開關、浪382開關、浪380開關在分;浪#1站用變、浪#2站用變在備用。
(3)查浪清機組具備自啟動條件,將機組設置為孤網運行,開機并網。
(4)查浪#1站用變帶電正常,浪380V東母帶電運行正常。
(5)利用浪380開關對浪380V西母充電。
(6)查浪380V西母帶電正常后,合上浪2站用1開關。
(7)查浪#2站用變帶電運行正常,查小浪底10KV廠用電IV段母線帶電運行正常。
(8)小浪底10KV廠用電IV段聯絡III段運行,恢復10KV廠用電III段正常運行。具體廠用電恢復供電過程及檢查、注意事項請參見《水力發電廠大面積停電應急預案》。
(9)投入10KV廠用電IV段進線開關1424開關備自投合閘連片2*B,投入10KV廠用電III段與IV段聯絡開關134G備自投合閘連片2*B。
(10)值長向省調匯報:小浪底廠用電恢復正常,300MW機組已具備開機并網條件。
(11)接省調開機指令后,優先安排3#、6#機組開機,并網后可考慮恢復對T22、T24高廠變的運行,完成自帶廠用電的運行。
(12)期間應密切關注浪清機組運行情況,避免浪#1站用變出現過載現象。解除浪清機組相關閉鎖,恢復正常運行狀態。
2、通過浪清機組外送蓼塢變恢復廠用電系統
(1)值長與蓼塢變電站聯系,確定蓼塢變蓼35KV母線具備充電條件,準備開機送電。
(2)查浪清機組具備自啟動條件,將機組設置為孤網運行,開機并網。
(3)查1東蓼2開關、2東蓼2開關、1東浪2甲開關,蓼350開關在斷開。
(4)利用浪351開關對浪35KV母線充電,查浪35KV母線帶電正常。
(5)合上1東浪2甲開關,用1東蓼2開關對蓼35KV北母充電。
(6)蓼35KV北母檢查帶電正常后,通知蓼塢變用蓼350開關對蓼35KV南母充電。
(7)接蓼塢變電站通知,蓼塢變蓼35KV母線充電正常,蓼小線具備送電條件。
(8)合上蓼塢變電站35KV南母線上蓼小1開關對蓼小線充電正常。
(9)查小浪底10KV廠用電I段進線開關3521上側帶電正常后合上開關,查10KV廠用電I段母線充電正常。
(10)小浪底10KV廠用電I段聯絡II段運行,恢復10KV廠用電II段正常運行。依次恢復供電過程,及檢查、注意事項請參見《水力發電廠大面積停電應急預案》。
(11)投入10KV廠用電Ⅰ段進線開關1121開關備自投合閘連片2*B,投入10KV廠用電Ⅰ段與Ⅱ段聯絡開關112G備自投合閘連片2*B。
(12)值長向省調匯報:小浪底廠用電恢復正常,300MW機組已具備開機并網條件。
(13)接省調開機指令后,優先安排3#、6#機組開機,并網后可考慮恢復對T22、T24高廠變的運行,完成自帶廠用電的運行。
(14)解除浪清機組相關閉鎖,恢復正常運行狀態。
3、通過西霞院電站機組自啟動恢復小浪底電站廠用電系統
(1)啟動西霞院電站的500KW柴油發電機,恢復西霞院電站400V廠用電系統運行,使機組具備開機條件。
(2)開7#(8#)機至空載態,將西霞院電站機組調速器切至孤網運行方式,維持機組轉速在99.6%-100.4%,合上發電機出口開關。檢查西霞院電站廠用電10KV及0.4KV相應母線帶電正常后,再逐步恢復機組機旁交流自用電。
(3)派專人在壓油裝置處監視高壓油罐油壓、油位,在水車室內監視頂蓋水位上升的情況,手動啟停頂蓋排水泵排水,必要時可通知維護人員安裝臨時潛水泵。直至廠用電以及機組自用電恢復正常。
(4)匯報調度,西霞院電站35MW機組黑啟動成功,7#(8#)機組具備并網條件。
(5)根據省調指令,合上霞221開關,對霞院變1#主變充電,查其220KV母線電壓正常,且黃霞線無檢修工作,匯報調度,按指令切換黃霞線保護定值區,利用黃霞2開關對黃霞線充電;
(6)黃霞線充電正常后,用黃霞1開關對黃河變220KV東母北段或西母北段充電,查母線充電正常后,恢復小浪底10KV廠用電IV段運行。
(7)小浪底10KV廠用電IV段聯絡III段運行,恢復10KV廠用電III段正常運行。依次恢復供電過程,及檢查、注意事項請參見《水力發電廠大面積停電應急預案》。
(8)當值值長向省調匯報:小浪底廠用電恢復,300MW機組已具備開機并網條件。
(9)接省調開機指令后,優先安排3#、6#機組開機,并網后可考慮恢復對T22、T24高廠變的運行,完成自帶廠用電的運行。
4、通過西霞院電站柴油發電機恢復小浪底電站廠用電系統
(1)斷開西霞院電站10KV廠用II段母線上F1026甲刀閘、F1026開關。
(2)斷開西霞院電站廠用10KV母線II段進線開關F1212、聯絡開關F121G及其他廠用10KV次要負荷開關。
(3)斷開西霞院電站400V壩用電聯絡開關FD434和壩用400V次要負荷開關。
(4)斷開蓼塢變電站35KV南母線上所有開關。
(5)保證蓼塢變電站35KV南、北母線聯絡開關蓼350在斷開。
(6)合上變壓器FT26在10KV母線II段上的低壓側開關F1026開關、10KV母線II段負荷開關F124D和變壓器FT4D高壓側開關。
(7)合上西霞院電站400V壩用電II段開關FD40、FD44。
(8)啟動柴油發電機,查變壓器FT2D、FT4D、10KV廠用II段母線、變壓器FT26均充電正常。
(9)合上西霞院電站FT26變壓器高壓側開關II霞蓼1開關,對II霞蓼線充電正常。
(10)合上蓼塢變電站35KV南母上的2東蓼2開關對蓼塢變電站35KV南母線充電正常。
(11)接蓼塢變電站通知,蓼塢變電站35KV南母線帶電正常,蓼小線具備送電條件,合上蓼塢變電站35KV南母線上蓼小1開關對蓼小線充電正常。
(12)查小浪底廠用電10KV母線I段進線3521開關上側三相帶電正常后,合上3521開關,查廠用T21變壓器充電正常。
(132)小浪底10KV廠用電I段聯絡II段運行,恢復10KV廠用電II段正常運行。依次恢復供電過程,及檢查、注意事項詳見《水力發電廠大面積停電應急預案》。
(14)投入10KV廠用電Ⅰ段進線開關1121開關備自投合閘連片2*B。投入10KV廠用電Ⅰ段與Ⅱ段聯絡開關112G備自投合閘連片2*B。
(15)當值值長向省調匯報:小浪底廠用電恢復,300MW機組已具備開機并網條件。
(16)接省調開機指令后,優先安排3#、6#機組開機,并網后可考慮恢復對T22、T24高廠變的運行,完成自帶廠用電的運行。
8.3.3擴大應急響應
1、一旦發生先期處置仍不能控制的緊急情況,由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報請局應急救援辦公室,統一指揮、協調、調度相關力量和資源實施應急處置。
2、出現電網大面積停電事故,發生全廠停電事故時,由局應急救援辦公室統一指揮,各單位根據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的指令,迅速調動有關應急力量和資源,采取以下措施:
(1)迅速組織有關人員分析、查找及判斷故障性質,隔離故障點,做好安全措施。
(2)搶修被損壞的發電、供電、輸變電等電力設施,使損失降低到最低。
8.4應急結束
機組在“黑啟動”狀態下,恢復廠用系統電源,逐步恢復發電廠對外網供電;各發電機機組運行穩定,運行參數保持在穩定限額之內;恢復對生產、生活的正常供電;無其他對電廠運行安全穩定構成重大影響或嚴重威脅的因素;對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突發事件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處置,由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組長宣布本預案結束。
9?后期處置
9.1后期處置內容
9.1.1應急救援預案實施終止后,應保護事故現場和物證,著手進行事故的調查工作,經事故調查組批準后方可投入運行。
9.1.2按“四不放過”原則,對本次事故進行認真調查,找出事故原因和責任者,做出相應的處理,并制訂防止此類事故的防范措施以及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學習。
9.2事故調查與應急評估
9.2.1發生全廠停電、造成重大影響等突發事件后,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組成事故調查組進行事故調查。事故調查堅持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客觀、公正、準確、及時地查清事故原因、發生過程、恢復情況、事故損失、事故責任等,提出防范措施和事故責任處理意見。
9.2.2全廠黑啟動事件應急處置后,組織或聘請有關專家對事件應急處置過程進行評估,并形成評估報告。評估報告的內容應包括:事故發生的經過、現場調查結果;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分析、責任認定等結論性意見;事故處理結果或初步處理意見;事故的經驗教訓;存在的問題與困難;改進工作的建議和應對措施等。
9.3應急工作總結與評價
9.3.1全廠黑啟動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完成后,應急指揮機構及時組織電力生產、運行、科研等有關部門聯合攻關,研究事故發生機理,分析事故發展及處理過程,吸取事故教訓,提出具體措施,進一步完善和改進應急預案。
9.3.2設備故障所涉及的相關單位應及時總結應急處置工作的經驗和教訓,對故障所做的技術分析以及各單位采取的整改措施開展技術交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應急救援、事故搶修等的保障體系,提高整體應急處置能力。
10?應急保障
10.1應急隊伍
應急隊伍包括運行調度分廠人員、發電維護分廠人員、水工分廠人員、水電供應部人員、消防隊員等。
10.2應急物資與裝備
應急裝備包括通信工具、人員防護裝備等必備物資及專用工具等。各專業應急小組在現場相關地點存放常用應急檢修工具。
10.3通信與信息
建立包括廠領導及各部門領導、專業負責人等人員在內的通信錄,并保證主管以上崗位人員手機24小時聯系暢通。事故情況下,值長按匯報程序通知本方案相關人員。
10.4經費
財務部按照規定標準提取,在成本中列支,專門用于完善和改進企業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監控設備定期檢測、應急救援物資采購、應急救援演習和應急人員培訓等。保障應急狀態時生產經營單位應急經費的及時到位。
10.5其它
由本地區氣象部門為應急救援決策和響應行動提供所需要的氣象資料和氣象技術支持。
11?培訓和演練
11.1為確保突發事件發生時相關人員能及時、正確應對,應加強職工教育,提高職工對危急事件的認識、分析、判斷、處理的能力,力求險情發生后在預案實施過程中各級人員各盡其責迅速投入到搶險工作中去,從而有效預防和減小影響和損失。
11.2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專業應急小組人員熟悉本預案內容,每年組織相關部門的職工對本預案進行學習。
11.3演練要求:每年組織一次演練,按照應急預案要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模擬。由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組長布置,安監部組織,各相關部門具體實施。
12?附則
12.1術語和定義
12.2應急預案備案
應急預案經廠長批準后報局安全監督處備案。
12.3制定與解釋
本預案的制訂主管部門為運行調度分廠。
本預案由運行調度分廠負責解釋。
12.4預案實施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13?附件
13.1有關應急機構或人員聯系方式
局應急救援辦公室:小浪底建管局安全監督處
醫院:綜合服務中心職工衛生室
13.2應急救援隊伍信息
13.3應急物資裝備的名錄
13.4規范化格式文本
13.5關鍵的路線、標識和圖紙
13.6相關應急預案名錄
《水力發電廠應急救援預案》
《地震災害專項預案》
《極端天氣保電預案》
《水淹廠房專項預案》
《大面積停電專項預案》
《火災事故專項預案》
《反恐專項預案》
篇2:起重機械重大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格式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性的起重機械重大特大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損失,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根據國家《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結合我公司的實際,制定本預案。
第二條本預案為處理我公司起重機械重大特大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程序和原則。本預案確定起重機械重大特大事故專業搶險救援單位參與相關搶險救援工作。
第三條本預案所指重大特大事故發生在我公司使用、安裝、維修起重機械的單位,突然發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特大人身安全和重大財產損失的事故,包括以下事故:
1、塔式起重機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
2、橋式、門式起重機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
3、履帶、汽車、輪胎等起重機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
4、各種海上起重設備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
重大特大事故的具體標準按國家、行業,地方政府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條起重機械重大特大事故應急處理工作應貫徹統一領導,專業分工、反應及時、指揮果斷、依靠科學、加強合作的原則。
第五條各起重機使用單位應當建立嚴格的起重機械重大特大事故防范措施和應急處理責任制,切實履行各自職責,積極配合處理起重機重大特大事故應急搶救工作,保證起重機械重大特大事故應急處理工作正常進行。
第二章應急處理機構和職責
第六條公司成立起重機械重大特大事故應急指揮中心,實行領導責任制,有關分管人員、專業搶險救援人員參與搶險救援工作。
組長:主管副總經理
組員:設備管理部、工程管理部、安全質量監督部經理起重機械保有單位經理(廠長)
地點:公司設備管理部
電話:000-000
第七條各起重機械保有單位組織現場指揮小組,設現場救援隊伍,負責組織實施救援工作,其主要職責為
1、在起重機械重大特大事故應急指揮中心領導下,組織專業搶險隊伍及各方面力量對現場進行應急搶險救援工作,控制事故蔓延和擴大。
2、核實事故現場人員傷亡情況和損失情況,及時向公司領導和指揮中心匯報搶險救援工作及事故應急處理進展情況。
3、落實上級指揮部們部署的有關搶險措施。
4、現場指揮長的主要職責為負責召集各參與搶險救援部門和單位的現場負責人,研究現場救援方案,制定具體救援措施,明確各單位的職責分工。
第三章預防應急措施
第八條起重機械使用單位和應急搶救單位,應根據本規定和實際情況制定本單位的起重機械重大特大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第九條起重機械重大特大事故應急預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1、本單位的起重機數量、安裝位置、分布情況;
2、在日常運行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可引發重大事故的故障類型、征兆和對應措施;
3、應急救援管理網絡和搶險救援隊伍名單及各自職責;
4、聯系人、地點、電話等。
第十條各單位應根據起重設備的特點和應急救援預案的規定,配備必要的工具、設備、救援物品等物資儲備。
第十一條各設備使用單位和應急搶救單位應定期組織對事故應急處理知識和技能培訓,應急演習。
第十二條各使用單位定期對起重設備進行日常維修、保養、自檢;定期報質量技術監督局檢測;設備出現故障或發生異常情況后,應全面檢查,消除隱患后才可重新投入使用。
第四章事故報告與現場保護
第十三條起重機械重大特大事故發生后,事故單位應立即做到:
1、根據本預案的規定,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積極組織搶險救援工作,防止事故蔓延擴大。
2、嚴格保護事故現場。
3、立即撥打120報告,同時向有關部門報告。
第五章應急處理
第十四條起重機械重大特大事故發生后,事故單位的設備操作人員,維修人員,部門主管,分管領導,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應按本預案采取積極有效的搶救措施,事故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在搶險救援該事故調查期間不得擅離職守。
第十五條緊急預案啟動后,參加重大特大事故應急處理工作人員,應當按照本預案的規定采取安全預防措施,并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工作。
第六章應急總結與獎懲
第十六條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后,應當積極組織有關部門,相關人員進行總結、分析、吸取事件的教訓及時進行整改,并對有關人員進行獎懲。
第十七條對瞞報、遲報、漏報、誤報起重機械重大特大事故和突發事件中玩忽職守、不聽從指揮、不認真負責、臨陣脫逃的人員和擾亂妨礙起重機械重大特大事故搶險人員應給與責任追究或行政處分。
第七章附則
第十八條本預案參照公司《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制定,由設備管理部負責解釋。
第十九條本預案自公布之日起實施。
某施工企業
2010年3月10日
篇3:保線站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目錄
目錄...................................................................................................2
1總則.............................................................................................3
1.1目的...........................................................................................3
1.2適用范圍....................................................................................3
1.3編制依據....................................................................................3
2應急處理組織.............................................................................4
3應急處理工作程序.....................................................................5
4典型事故搶修預案.....................................................................6
4.1倒塔搶修預案.............................................................................8
4.2斷線搶修預案......................................................................17
1總則
1.1目的
為切實做好涇陽縣電力局35kV~110kV送電線路(以下簡稱線
路)的應急處理工作,快速、高效地組織對線路倒塔斷線事故的處理,
盡最大可能減少線路停電時間,依據陜西地方電力集團公司的有關規程、規定,結合本局架空輸電線路運行、檢修管理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
1.2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涇陽電力局直轄范圍內35~110kV架空送電線路倒塔斷線事故應急處理工作。
1.3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
電力設施保護條例
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實施細則
GB50173-9235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
GBJ233-90110~500kV架空電力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
DL/T741-20**架空送電線路運行規程
SDJ226-1987架空送電線路導線及避雷線液壓施工工藝規程
電力安全工作規程(電力線路部分)(試行)
國家電網公司110(66)kV~500kV架空輸電線路運行規范
陜西省地方電力(集團)公司架空送電線路現場運行規程(試行)
2應急處理組織
2.1本站安全員**負責事故應急,處理全過程的安全監督工作,預測安全薄弱環節并制定相應的措施,對應急處理的安全措施進行把關。
2.2本站技術員生**與生技科制訂應急處理技術措施,解決應急處理中出現的技術問題,對應急處理全過程中的質量進行把關并組織竣工驗收工作。
2.3謝謝和**負責對外關系協調,處理青苗賠償,聯系應急處理材料供應及運輸,應急處理車輛的保障等工作。
2.4一般情況下事故搶修工作由保線站組織實施,若需外
包進行,應由主管領導批準后,由生技科負責實施。生技科須按照《安全工作規定》、《事故調查規程》的有關規定,做好外包單位的施工資質審查、搶修方案的會審和安全注意事項的交底、簽訂安全協議,搶修時,應指派專人進行協調,了解和掌握搶修過程。
3應急處理工作程序
3.1值班員接到事故報告后,按事故處理程序應立即通報生技科和分管領導。
3.2保線站站長接到事故跳閘報告后,立即召全所人員,分別聯系生技科等,收集、核實、分析線路故障數據、保護動作信息、并快速拿出查線方案,指導保線站查線。同時將查線方案匯報分管領導。
3.3保線站站長接到關于線路倒桿斷線故障點報告后,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到事故地點核實情況,初步判斷事故原因,及時向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匯報。按照事故搶修預案協同作戰,全力以赴修復受損線路。
3.4保線站站長協同本站技術員將核實的事故地點(行政區域)、事故范圍、初步分析原因、設備參數(基礎型式、桿塔型式、金
具絕緣子型式、導地線型號)及制造廠家、交通運輸情況(附道路交通簡圖)、交跨情況等資料迅速報告生技科。
3.5事故發生后,保線站應迅速安排工作人員趕赴現場,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險情,防止事故的蔓延、擴大,同時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非搶修人員接近故障設備,避免發生人身事故。
3.6技術員根據事故發生的具體情況,確定事故搶修通道,充分準備搶修配合的物資器材和機具,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按照各自的分工配合事故搶修單位做好搶修工作。
3.7做好事故搶險后勤保障工作,會同各供電所對一般交叉跨越恢復工作及交叉跨越電力線路停送電工作。
典型事故搶修預案
4.1倒塔搶修預案
4.1.1拆塔、收線
1)作業流程
2)施工步驟
i.打錨線。根據施工組織方案,收線組施工人員到現場后,首先將需換線區段的兩端錨固,對耐張塔打好臨時拉線,對直線塔打好過輪臨錨。
ii.導地線開斷。耐張塔處將損壞側導地線絕緣子串摘落松到地面,直線塔處將損壞的導地線開斷,并將沒有損壞側的導地線在地面臨時線端錨好。
iii.收導地線。將沒有倒落的直線塔導地線金具串更換成滑車,在一端用機動絞磨一根根抽拽導地線,過滑車時尾端通過棕繩、網套留住,慢慢松過滑車落到地面,將導地線盤好。各相損壞的導地線同時進行。
iv.拆塔提升抱桿。先將塔身中間影響提升抱桿的交叉塔材去掉,提升滑車對稱布置在塔身對角主材節點的等高位置,該處與地面的高度應保證提升一節抱桿后,提升三串繩與抱桿鉛垂線夾角小于30°。抱桿提升時,腰環不得少于兩道,每距8-10m裝一道。升抱桿時,應將搖臂收起,提升完畢(高于鐵塔全高5米)后,裝上四面浪風,翻越導地線時注意對導地線的保護,調整浪風使抱桿正直,打好每道腰箍。
拆除鐵塔:
⑴兩地線支架整體同時用兩臺機動絞磨拆除。
⑵上下曲臂分段左右兩側整體同時拆除。
⑶塔身分片吊裝,吊點應選在兩側主材節點處,距塔片上段距離不大于該片的1/3,對于吊點位置根開較大、付材較弱的吊片,應有加強圓木進行補強,吊點處應墊麻袋或圓木對角鋼及起吊繩起保護作用。
4.1.2基礎施工
1)作業流程
2)施工步驟
i.現場復測、分坑
根據施工組織方案,搶修班組應在1小時內完成現場復測、分坑工作,按照線路復位程序復位確定塔位樁。分坑時應在合適的位置訂必要的輔助樁,并妥善保存,以便施工和質量檢查。按設計配置的基礎底板尺寸和坑深,考慮不同土質的邊坡現場復測、
ii.基坑開挖
每基塔位四個基坑同時開挖,土坑開挖前,施工人員應熟悉施工圖及施工手冊的規定,明白基坑開挖的尺寸及要求。易積水的桿塔位,應在基坑的外圍修筑排水溝,防止雨水流入基坑造成坑壁坍塌。
iii.鋼筋加工與綁扎
基坑開挖的同時完成鋼筋籠的綁扎。按圖紙中要求綁扎,鋼筋要求圖均距布置,扎筋(或焊接)要求主筋與箍筋相切且扎筋受力較牢,以免鋼筋籠松散變形,影響主柱的澆制。
iv.模板安裝
基坑開挖的同時完成鋼模板的配置、組裝成片。
v.現澆基礎的澆制配合比鐵塔分解組裝時基礎混凝土強度應達到設計強度的70%。澆制基礎時,根據設計混凝土強度提高配合比,滿足澆制完畢36小時后可以組立鐵塔。若設計為C15砼,配合比按C30控
制。澆制過程
攪拌:在交通等條件適宜的地方盡量采用機械攪拌,每基塔配四臺攪拌機,四個基坑同時澆制。人工攪拌時,每腿4人。材料運輸每條塔腿配6人。
振搗
⑴砼振搗一律采用機械振搗,每腿一人,專人負責。
⑵澆筑應連續進行,8小時內完工。
vi.地腳螺栓的安裝
地腳螺栓露出基礎頂面的高度符合設計要求出土高度。在澆制過程中應隨時檢查地腳螺栓位置、大小根開、出砼高度及垂直度等。由于地腳螺栓本身的重力、立柱模板下沉等因素影響,其余三組地腳螺絲露出基礎頂面的高度一律以已澆筑好的第一組基礎地腳螺栓水平高為準,測工相互之間注意協調。
vii.養護、拆模
養護:根據氣溫及時養護,炎熱和干燥有風天氣3小時后就要開始養護,氣溫低于5℃時不得澆水養護。
拆模:
砼強度能保證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到損害,且強度不小于2.5Mpa時方可拆除。拆模后應立即回填夯實,對外露部分應加覆蓋物繼續保養。
viii.冬季施工注意事項
施工現場配備溫度計,在澆筑前應密切注意天氣預報,以防氣溫突然下降,使砼受凍而影響質量。當晝夜間的室外平均氣溫低于+5℃和最低氣溫低于-3℃時,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均應按冬季施工的規定進行。
攪拌機設在避風處或搭擋風架。攪拌機不能就近塔位時,要修繕運輸道路,減少運輸中的熱能損失。在攪拌機開攪前,用熱水給攪拌機預熱后再裝料。攪拌振搗時間應比在正常溫度下延長一半,振搗后必須保證砼高度密實。應優先使用硅酸鹽水泥及普通硅酸鹽水泥、早強高標號水泥。可考慮在混凝土內摻入適量的抗凍添加劑防凍,但須在試
驗后按配合比試驗報告確定配合比和添加劑的用量。降低水灰比,機械攪拌水灰比不應大于0.6,人工攪拌水灰比不應大于0.65。在澆筑前應事先準備好保溫材料。砼澆筑完畢后,必須立即加蓋保溫材料,溫度低于5℃,要及時排除坑內積水并用爐火加溫。在養護期內,早、中、晚各測一次棚內溫度,以此推算砼強度。基坑內有水時應在水抽干后立即回填土,并且嚴禁澆水養護。必須待砼達到一定強度后方可拆模,拆模后基礎四周應立即回填土,回填土中不得有冰雪和大于150mm的凍土塊,砼的外露部分應覆蓋保溫材料。
i*.回填土
基礎拆模后,經驗收認可后即可進行回填,回填時應清除坑內雜物,并不得在邊坡范圍內取土。為補償沉降應加防沉層300~500mm,且回填土應在開挖坑口上,基礎間原狀土上不應有回填土,坑口上的土臺應平整等高。
*.接地工程
接地線的規格及埋深、埋設樣式不得小于設計要求,可在基礎回填前埋設接地體,應保證出土方向和工藝美觀。施工結束后應按要求測量接地電阻并記錄。
4.1.3分解組塔(采用落地式搖臂抱桿分解組塔)
1)作業流程
2)施工步驟
i.立抱桿。利用先組立的塔身,留一面開口,用塔身作支撐立搖臂抱桿,第一次起立的抱桿高度以14~18m為宜。
ii.地面組裝。鐵塔在地面分段組裝成前后兩片,組裝時應注
意每次起吊總重量不得超過2t。塔片應盡可能組裝在起吊搖臂的豎直下方,使其軸線順起吊方向,保證吊繩起吊是橫向偏斜不超過5°。
iii.提升抱桿將已裝好的塔段輔材補齊并擰緊螺栓,防止受力變形。
在已組塔段的合適高度裝好頂層的腰拉線,提升過程中,腰拉線總數應不少于2套,以保證抱桿提升的穩定,各道腰拉線中心應在同一鉛垂線上。提升抱桿時,四方起吊滑車組應通過尾繩掛在塔腳上,配
合抱桿的提升由人力均勻松出。抱桿提升至接續段下端高出抱桿底座后將其扶正,慢慢將上部抱桿落下,是接續段下端對準底座并固定好;繼續回落,使接續段的上端與提升段的連接螺孔對正,安裝連接螺栓,最后全部松出提升鋼繩。每次提升接高一段后,將提升綱繩拉下來以備下次再提升。接長后的抱桿伸出最上一道腰環的高度,以滿足繼續吊裝塔片的高度為限度,但不得超過20m。
iv.調整抱桿
起吊塔片前,必須調直抱桿,再打好各道腰拉線。各道腰環中心應與抱桿中軸線重合。腰環每隔8~10m裝設一個,但不少于2個。一側起吊塔片時,與之垂直的兩個搖臂應平放,將起吊滑車組的起吊鋼繩與掛在塔腳上的兩條等長的φ13鋼繩套連接,鋼繩套的長度0.75~0.8倍的鐵塔根開,使兩尾繩間夾角不大于90°。將起吊滑車組尾繩收緊并在塔腳上綁牢,以代替兩側拉線,保持抱桿垂直地面。對于起吊反側的平衡滑車組,同樣按上述辦法固定于塔腳處,還必須將起吊尾繩串接機動絞磨,使抱桿頂向起吊反側預偏200~300mm,起吊過程中,盡可能使抱桿保持與地面垂直或向起吊側傾斜不超過200mm。
v.吊裝塔段。
檢查塔片組裝位置是否在吊臂的下方或允許的偏離范圍內。要求塔片吊離地面時,起吊華車組中心線對抱桿軸線的偏角不大于10°
塔材接近就位時,應用起伏滑車組調整塔片就位,不得用壓控制繩的方法調整塔材就位。第一副塔片吊裝就位后,應將起吊用的搖臂放平,并將該起吊滑車組的起吊繩拉下來,掛在塔腳上,作為反向平衡拉線。
而以原反側搖臂改作起吊用,吊裝另一側塔片。當待吊塔身段根開小于4m,且起吊重力不超過15kN,可將該段組成一節不封口的塔段進行起吊。起吊時,開口向外,就位時通過控制繩使開口向內,就位后補齊塔材。
vi.拆除抱桿
拆除抱桿時,可以先拆除前后搖臂,然后將左右搖臂與抱桿上段合攏捆綁,將搖臂與抱桿一道拆除。拆除抱桿本體與提升抱桿次序相反,采用吊起后從底部分段拆除。抱桿拆除至只有一道腰環時,有傾倒的危險,抱桿拆除后必須隨即補齊各斷面的水平輔材,并擰緊螺栓。
4.1.4危險點及預控
1)拆塔時,登桿人員應使用安全繩、安全帶交替攀登,做到登塔時至少有一道保護。若在該塔集中作業時,第一登桿人員在使用安全繩、安全帶交替攀登至塔頂后,將攀登繩牢固地與鐵塔頂部相連,其他作業人員通過掛于攀登繩上的速剎器作攀登保護。
2)在塔上水平移動時,也須使用安全繩、安全帶交替保護。
3)在桿塔上的操作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繩),安全帶(繩)必須系在牢固的構件上,并不得低掛高用。施工過程中應隨時檢查安全帶(繩)是否系牢。
4)多人在一處作業時一定要分清各自安全繩,注意不要誤解他人的安全繩。
5)6.4.1停電作業前應向運行單位書面提出停電申請,并辦理工作票。
6)停電、送電工作必須指定專人負責,嚴禁采用口頭或約時停電、約時送電的方式進行任何工作。
7)在接到停電工作命令后,必須首先進行驗電;驗電時必須戴絕緣手套并逐相進行;驗電必須設專人監護。
8)驗明線路確無電壓后,必須立即在作業范圍內的兩端掛工作接地線,同時將三相短路;工作間斷或過夜時,施工段內的全部工作接地線必須保留;恢復作業前,必須檢查接地線是否完整、可靠。
9)施工結束后,現場作業負責人必須對現場進行全面檢查,待全部作業人員(包括工具、材料)撤離桿塔后方可命令拆除停電線路上的工作接地線;接地線一經拆除,該線路即視為帶電,嚴禁任何人進入帶電危險區。
10)接地線與接地體連接必須牢固。在安裝接地裝置時,應“先裝接地側,后裝被接地側”,拆除時應“先拆被接地側,后拆接地側”。
11)拆塔時一定要等吊點繩栓好有勁后方可拆除塔片的聯結螺栓。
12)拆除舊塔橫擔構件時,必須用繩索傳遞拆下的構件,嚴禁直接拋擲;拆除構件時,施工人員的保險帶(繩)應系在牢固的構件上,嚴禁系在已松動的構件上,且施工人員應站在牢固的構件上。
13)起吊繩受力過大時,應立即停止牽引,待查明原因,將問題
處理完畢以后再進行起吊。
14)松落塔材時,當施工人員在塔上無站立位置時,應下至地面,待塔材松下后,再登塔進行操作。
15)向坑外拋扔土石時,應防止土石回落傷人。
16)施工人員不得在坑內或陡坡上休息或用餐。
17)在組立塔過程中應設專人用經緯儀監視抱桿的偏斜情況。
18)提升抱桿過程中,抱桿腰環不得少于兩道,應設專人監視抱桿上升時腰環是否有卡阻現象。
19)主材與側面大斜材未連接牢固之前,不得到塔片上作業。
20)需隔夜吊裝時,已吊裝的塔段連接螺栓應緊固,四個搖臂的起吊繩必須掛在塔腳上,尾繩收緊固定,保持抱桿穩定。
4.2斷線搶修預案
4.2.1作業流程
4.3.2施工步驟
i.根據導線損傷程度做相應的處理
ii.導線在同一處的損傷同時符合下述情況時可不作補修,只將損傷處棱角與毛刺用O#砂紙磨光:鋁、鋁合金單股損傷深度小于直徑的1/2;鋼芯鋁絞線及鋼芯鋁合金絞線損傷截面積為導電部分截面積的5%及以下,且強度損失小于4%;單金屬絞線損傷截面積為4%及以下。
iii.導線在同一處損傷需要補修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采用纏繞處理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將受傷處線股處理平整;纏繞材料應為鋁單絲,纏繞應緊密,其中心應位于損傷最嚴重處,并應將受傷部分全部覆蓋。其長度不得小于100mm。采用補修預絞絲處理時應符合下列規定:將受傷處線股處理平整;補修預絞絲長度不得小于3個節距;補修預絞絲應與導線接觸緊密,其中心應位于傷最嚴重處,應將損傷部位全部覆蓋。采用補修管補修時應符合以下規定:將損傷處的線股先恢復原絞制狀態;補修管的中心應位于損傷最嚴重處,需補修的范圍應位于管內各20mm。
補修管可采用液壓,液壓時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架空送電線路導線及避雷線液壓施工工藝規程》的規定;
iv.導線在同一處損傷符合下述情況之一時,必須將損傷部分全部割去,重新以接續管連接:導線損失的強度或損傷的截面積超過《l10~500kV架空電力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規定采用補修管補修的規定時;
連續損傷的截面積或損失的強度都沒有超過《l10~500kV架空電力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規定以補修管補修的規定,但其損傷長度已超過補修管的能補修范圍;復合材料的導線鋼芯有斷股;金鉤、破股已使鋼芯或內層鋁股形成無法修復的永久變形。
v.根據地形條件和恢復架線長度確定導地線是人力展放還是張力展放,地形條件比較好,有張牽場位置,且放線長度一般不小于5km否則一般采取人力展放導地線。
4.2.3危險點及預控
i.展放牽引繩、地線、導線以及緊線施工時,牽引繩、地線、導線的兩端必須可靠接地,防止雷電和感應電。每次需接觸導、地線的作業必須先掛接地線,作業完成后拆除接地線。如果在一個作業段多點作業,則在作業段兩端接地,施工結束后拆除接地線。通過塔身接地時塔身自身接地必須可靠。
ii.牽引機、張力機應使用接地線進行可靠接地。牽張機操作人員應站在絕緣體上工作。
iii.雷雨天氣應停止放緊線及附件安裝工作。
iv.開斷前,應將耐張塔兩側直線塔處導線用接地線接地。耐張塔掛線前,用接地線將耐張絕緣子串短接,跳線安裝后竣工移交前予以拆除。
v.附件安裝時應保留緊線過程設置的接地體,并在安裝工作點先設置好接地才可作業,工作完成后,再行拆除保護接地。
vi.停電搭設及拆除跨越架,都應嚴格按照《安規》及其他有關規定辦理停電申請、審批和操作持續及手續,并進行驗電、接地等工作,被跨越線路必須兩端同時接地,以防倒送電傷人。
vii.跨越架搭設完畢后,現場負責人應對現場進行全面檢查、清理,合格后待施工人員至安全地帶方可拆除接地線并通知送電。接地線一經拆除即視為處于帶電狀態,任何人不得進入帶電危險區。
viii.帶電搭設及拆除跨越架,應選擇天氣晴朗時工作,雨天及濃霧天氣嚴禁施工。拉線及留繩要用絕緣尼龍繩,所有物品應用絕緣繩上、下接送,嚴禁隨意拋扔。
i*.臨近帶電作業時,上下傳遞物體必須使用絕緣繩索,作業安全過程應設專人監護。
*.攀爬帶電跨越架,施工人員嚴禁從跨越架內側上下。
*i.帶電跨越期間,35kV~110kV電力線必須申請退出自動重合閘
*ii.高處作業一定要設安全監護人,安全監護人必須始終在現場。
*iii.高空操作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繩),安全帶(繩)必須系在牢固的構件上,并不得低掛高用。施工過程中應隨時檢查安全帶(繩)是否系牢。桿上作業人員在水平和上下移動過程中,不得失去保護,可用安全帶、安全繩、速差自鎖器交替保護,做到100%的保護。
*iv.高空作業人員所用工具和材料應放在工具袋內用繩索系牢,上下傳遞物件要用繩索吊送,嚴禁拋擲。應避免上下交叉作業。
*v.下瓷瓶及上線作業必須有二道防護(安全帶、保險繩)
*vi.遇有濃霧、雷雨、暴雨、六級及以上大風時,嚴禁高處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