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瓦斯超限停電撤人措施

瓦斯超限停電撤人措施

2024-07-15 閱讀 3049

為了加強我礦瓦斯治理工作,樹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瓦斯事故可控可防”的安全工作理念,確保礦井安全生產,特制定瓦斯超限停電撤人安全措施。

一、?成立領導組織機構

組?長:何繼生

副組長:敖生涯鄧世忠黃盛文?張學亮?

成?員:梁冬谷黃地生聶小林?聶吉坤

?陳國華陳武祥謝長根?袁炎順

何明周及各施工隊負責人

?辦公室下設在安全生產調度室,由謝長根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日常工作協調和監督工作。

二、科室管理及責任劃分

瓦斯超限停電撤人工作有礦方安全生產調度室主管,有施工隊和其它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1、安全生產調度室全面負責瓦斯超限停電撤人指揮、協調工作;

2、地測防治水:負責瓦斯超限停電撤人安全措施的編制、審批、上報工作;

3、通防部:負責瓦斯超限停電撤人措施實施和日常業務管理工作;

4、安全部:負責瓦斯超限停電撤人措施實施的監督檢查落實工作;

5、生產技術部:負責瓦斯超限停電撤人措施組織實施、貫徹落實;

6、機電部:負責瓦斯超限停電撤人機電設備管理和供電安全;

7、施工隊:具體負責瓦斯超限停電撤人實施工作;

三、停電撤人措施

(1)礦井供電雙回路停電造成各井停風時,首先各井應立即起動自備電源,自備電源必須能滿足通風、排水、提升,自備電源司機必須堅守工作崗位,如有故障必須立即向調度值班匯報。

(2)礦井停電停風時,必須向調度室匯報,若停電停風時間超過10分鐘,各井所有人員必須按照避災路線立即撤到地面;同時通知機電隊、通風部值班領導查明原因,制定措施進行處理和搶修,并做好記錄。

(3)發生停電停風事故后應按下列要求撤人:

①接到調度室的指令后,由當班帶班礦長或班長組織職工撤到地面。

②發生停電停風事故后礦井安全第一負責人(帶班領導或班組長)、信號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堅守崗位,等待調度室的指令,最后離開崗位,撤至地面。

③發生停電停風事故后,變電站值班人員要立即向主管領導請示,迅速切斷井下生產設備所用電源。

④安全部長、井口檢身人員清點出井人員,確認出入井人員相符后立即向調度值班匯報。

⑤主井、風井、副井所有人員升井后由通風部負責立即安排設置柵欄、揭示警標、瓦檢員負責隨時檢查井口附近20m內的瓦斯濃度,嚴禁煙火,嚴禁人員入內。

四、加強瓦斯檢測監控

1、瓦斯管理必須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中對瓦斯濃度的規定,并根據我礦具體情況及上級部門規定做如下要求:

(1)各采掘工作面回風流中的瓦斯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0.79%時,瓦檢員或調度監控員必須立即報礦總工程師,查明原因,進行處理;其濃度達到0.79%時,必須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井下所有人員。

(2)各采掘工作面回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達到0.79%或二氧化碳濃度達到1.5%,都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并報礦總工程師,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3)掘進工作面體積大于0.5m3的空間中,瓦斯濃度達到2.0%時,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切斷電源,進行處理。?

(4)已停止運轉的局部通風機,在恢復通風前,必須先檢查瓦斯,證實停風區中瓦斯濃度不超0.79%,并且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時,同時檢查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m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0.5%,方可啟動局部通風機。否則,必須按規定排放瓦斯。

2、礦井因停電或檢修等原因,造成局部通風機停止運轉,通防部必須制訂恢復通風、排放瓦斯措施和送電的安全措施并按規定貫徹執行。

⑴局部通風機的恢復,排放瓦斯和送電程序是:由變電站先給各井局部通風機送電,啟動通風機前,必須由調度室根據瓦斯監控數據都不超限,方可通知地面向井下送電。恢復正常通風后,所有受到停風影響的各井的掘進工作面,都必須經過瓦斯檢查人員檢查,證實無危險后,方可恢復工作。所有安裝電動機及其開關地點附近20m的巷道內,瓦斯濃度都在0.79%以下、二氧化碳濃度在1.5%以下時,方可開動電器設備,恢復生產。

⑵局部通風機因故停止運轉,在恢復通風前,必須首先檢查瓦斯濃度,只有停風區中最高瓦斯濃度不超過0.79%和最高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時,同時檢查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10m內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0.5%時,方可開動局部通風機,恢復正常通風。

停風區中瓦斯濃度超過0.79%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必須采取安全措施,控制風流排放瓦斯。

停風區中瓦斯濃度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3%時,必須制定安全排放瓦斯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后,組織人員進行排放瓦斯。

在排放瓦斯過程中,必須根據平面風向在排放措施中明確規定各井口附近停電撤人范圍。

3、臨時停工掘進工作面,不得停風,否則必須切斷井下及井口20米內電源,設置柵欄,揭示警標,嚴禁人員進入,并向礦調度室報告。

4、每班瓦斯檢查人員不必須經有資質部門專門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瓦檢員必須攜帶便攜式光學甲烷檢測儀和便攜式甲烷檢測儀。礦長、礦總工程師、爆破工、采掘區隊長、通風科長、工程技術人員、班組長、流動電鉗工下井時,必須攜帶便攜式甲烷檢測儀。安全監測工必須攜帶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或便攜式光學甲烷檢測儀,禁止使用不合格的瓦檢儀。

5、瓦斯檢查員必須按規定檢查瓦斯,嚴禁存在假檢、漏檢現象發生。

6、瓦檢員必須嚴格執行瓦斯巡回檢查制度和請示報告制度,并認真填寫瓦斯班報。每次檢查的結果,都必須記入瓦斯檢查班報手冊和檢查地點的記錄牌上,并通知現場工作人員。瓦斯濃度超限時,必須立即責令工作面人員停止工作,切斷電源,并把人員撤到安全地點。同時報礦調度室,采取措施進行處理。瓦檢員要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

7、瓦斯日報必須送礦長、礦總工程師審閱,對重大的通風、瓦斯問題,應制定措施布置有關人員處理。

8、在井上、下安全地點設置監控分站。通過甲烷傳感器、主要設備開停傳感器、CO傳感器、溫度傳感器、風速傳感器、饋電狀態傳感器來實現對全礦各地點進行自動監控,以提高礦井的防災、抗災能力。為保證安全監控系統的正常運行,特做如下要求:

⑴掘進工作面作業規程和安全技術措施中,必須對安全監控設備的種類、數量、位置、以及控制區域等做出明確規定,并繪制布置圖,必須符合規定。

⑵煤礦安全監控設備之間必須使用專用阻燃電纜或光纜連接,嚴禁與調度電話電纜或動力電纜等共用。

⑶安全監控設備的供電電源必須取自被控制開關的電源側,嚴禁接在被控開關的負荷側。

⑷安全監控設備必須定期進行調試、校正,每月至少一次。甲烷傳感器等監測設備,每7天必須使用標準氣樣和空氣樣調校1次。每7天必須對甲烷超限斷電功能進行測試。安全監控設備發生故障時,必須及時處理,在故障期間必須有安全措施。

⑸每天必須檢查安全監控設備及電纜是否正常,使用光學瓦斯檢定器與甲烷傳感器進行對照,誤差不得超過規定。

⑹礦井安全監控系統中心必須實時監控全部掘進工作面瓦斯濃度變化及被控設備的通、斷電狀態。礦井安全監控系統的監測日報必須每天報礦長、總工程師審閱。甲烷傳感器的報警濃度為0.75%、斷電濃度0.75%、復電濃度0.75%以下和斷電范圍為掘進工作面及其回風流中所有非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

五、預防瓦斯事故

?1、瓦斯爆炸的三個條件:

⑴瓦斯濃度

瓦斯爆炸有一定的濃度范圍,我們把在空氣中瓦斯遇火后能引起爆炸的濃度范圍稱為瓦斯爆炸界限。瓦斯爆炸界限為5%~16%。當瓦斯濃度低于5%時,遇火不爆炸,但能在火焰外圍形成燃燒層,當瓦斯濃度為9.5%時,其爆炸威力最大(氧和瓦斯完全反應);瓦斯濃度在16%以上時,失去其爆炸性,但在空氣中遇火仍會燃燒。瓦斯爆炸界限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它還受溫度、壓力以及煤塵、其它可燃性氣體、惰性氣體的混入等因素的影響。

⑵引火溫度

瓦斯的引火溫度,即點燃瓦斯的最低溫度。一般認為,瓦斯的引火溫度為650℃~750℃。但因受瓦斯的濃度、火源的性質及混合氣體的壓力等因素影響而變化。當瓦斯含量在7%一8%時,最易引燃;當混合氣體的壓力增高時,引燃溫度即降低;在引火溫度相同時,火源面積越大、點火時間越長,越易引燃瓦斯。

高溫火源的存在,是引起瓦斯爆炸的必要條件之一。井下抽煙、電氣火花、違章放炮、煤炭自燃、明火作業等都易引起瓦斯爆炸。所以,在有瓦斯的礦井中作業,必須嚴格遵照《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

⑶氧的濃度

實踐證明,空氣中的氧氣濃度降低時,瓦斯爆炸界限隨之縮小,當氧氣濃度減少到12%以下時,瓦斯混合氣體即失去爆炸性。這一性質對井下密閉的火區有很大影響,在密閉的火區內往往積存大量瓦斯,且有火源存在,但因氧的濃度低,并不會發生爆炸。如果有新鮮空氣進入,氧氣濃度達到12%以上,就可能發生爆炸。。

?2、預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⑴防止瓦斯積聚。所謂瓦斯積聚是指局部瓦斯濃度超過2%,體積超過0.5m3的現象。為了防止瓦斯積聚,每一礦井必須從生產技術管理上盡量避免出現盲巷,臨時停工地點不準停風,并加強通風系統管理,嚴格執行瓦斯檢查制度,及時安全地處理積聚瓦斯。

⑵防止瓦斯引燃。防止瓦期引燃的措施是嚴禁和杜絕一切火源;嚴格管理和控制生產中可能發生的火、熱源、防止它的產生或限制其引燃瓦斯的能力。因而嚴禁攜帶煙草和點火物品下井。礦燈應完好,否則不得發放,應愛護礦燈,嚴禁拆開,敲打,撞擊;加強電氣設備管理和維護,采用防爆型電氣設備,井下供電還應做到無雞爪子,無羊尾巴,無明接頭,堅持局扇使用風電、瓦斯電閉鎖。

⑶防止瓦斯爆炸范圍擴大。萬一發生爆炸,應使災害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并盡可能減少損失,為此通風系統力求簡單,嚴禁存在不合理通風。

?3、礦井瓦斯排放安全技術措施

工作面停風時間較長,工作面內極易造成瓦斯聚積超限。為做到安全、及時、有效地排放瓦斯,特制定以下安全措施,望有關單位認真貫徹執行。

⑴涉及需要瓦斯排放工作工作面必須由調度室統一指揮,瓦斯檢查工按規定檢查瓦斯,施工隊配合工作,根據排放瓦斯需要隨時作好斷、送電、撤人等工作。

⑵監控值班人員密切關注瓦斯監測監控掘進工作面及回風流瓦斯探頭顯示情況,并作好記錄,發現問題,及時通知調度室值班礦長、通防科、安全科,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⑶在啟動局扇風機排放瓦斯前,必須由瓦斯檢查工先檢查局扇風機附近10米以內的瓦斯濃度,確定瓦斯濃度在0.5%以下,方準啟動局扇風機進行瓦斯排放。

⑷瓦斯排放工作嚴格按各井《瓦斯排放安全措施》實施。

⑸各井掘進工作面排放瓦斯,嚴禁“一風吹”。

⑹參加瓦斯排放人員及所有協助人員嚴禁穿化纖服。

⑺排放瓦斯時,瓦檢員必須在井口附近不間斷檢查瓦斯,并按措施規定懸掛足夠數量便攜式報警儀。

六、恢復供電措施

①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恢復井下供電時必須檢查井口20m范圍內的瓦斯濃度低于0.5﹪方可向井下供電。

②恢復供電時必須按規定順序進行操作:先送高壓總開關,再送高壓分開關,然后送低壓總開關,最后送低壓分開關。

③井下各工作面瓦斯濃度低于0.5﹪時,機電部門方可下令依次恢復入井電源。

④在向井下恢復供電前,機電部門必須請示調度室值班領導,得到許可后,方可操作。

⑤除認真執行本措施外,還必須認真執行《煤礦安全規程》、和上級部門相關規定。

篇2:瓦斯超限停電撤人措施

為了加強我礦瓦斯治理工作,樹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瓦斯事故可控可防”的安全工作理念,確保礦井安全生產,特制定瓦斯超限停電撤人安全措施。

一、?成立領導組織機構

組?長:何繼生

副組長:敖生涯鄧世忠黃盛文?張學亮

成?員:梁冬谷黃地生聶小林?聶吉坤

陳國華陳武祥謝長根?袁炎順

何明周及各施工隊負責人

辦公室下設在安全生產調度室,由謝長根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日常工作協調和監督工作。

二、科室管理及責任劃分

瓦斯超限停電撤人工作有礦方安全生產調度室主管,有施工隊和其它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1、安全生產調度室全面負責瓦斯超限停電撤人指揮、協調工作;

2、地測防治水:負責瓦斯超限停電撤人安全措施的編制、審批、上報工作;

3、通防部:負責瓦斯超限停電撤人措施實施和日常業務管理工作;

4、安全部:負責瓦斯超限停電撤人措施實施的監督檢查落實工作;

5、生產技術部:負責瓦斯超限停電撤人措施組織實施、貫徹落實;

6、機電部:負責瓦斯超限停電撤人機電設備管理和供電安全;

7、施工隊:具體負責瓦斯超限停電撤人實施工作;

三、停電撤人措施

(1)礦井供電雙回路停電造成各井停風時,首先各井應立即起動自備電源,自備電源必須能滿足通風、排水、提升,自備電源司機必須堅守工作崗位,如有故障必須立即向調度值班匯報。

(2)礦井停電停風時,必須向調度室匯報,若停電停風時間超過10分鐘,各井所有人員必須按照避災路線立即撤到地面;同時通知機電隊、通風部值班領導查明原因,制定措施進行處理和搶修,并做好記錄。

(3)發生停電停風事故后應按下列要求撤人:

①接到調度室的指令后,由當班帶班礦長或班長組織職工撤到地面。

②發生停電停風事故后礦井安全第一負責人(帶班領導或班組長)、信號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堅守崗位,等待調度室的指令,最后離開崗位,撤至地面。

③發生停電停風事故后,變電站值班人員要立即向主管領導請示,迅速切斷井下生產設備所用電源。

④安全部長、井口檢身人員清點出井人員,確認出入井人員相符后立即向調度值班匯報。

⑤主井、風井、副井所有人員升井后由通風部負責立即安排設置柵欄、揭示警標、瓦檢員負責隨時檢查井口附近20m內的瓦斯濃度,嚴禁煙火,嚴禁人員入內。

四、加強瓦斯檢測監控

1、瓦斯管理必須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中對瓦斯濃度的規定,并根據我礦具體情況及上級部門規定做如下要求:

(1)各采掘工作面回風流中的瓦斯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0.79%時,瓦檢員或調度監控員必須立即報礦總工程師,查明原因,進行處理;其濃度達到0.79%時,必須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井下所有人員。

(2)各采掘工作面回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達到0.79%或二氧化碳濃度達到1.5%,都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并報礦總工程師,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3)掘進工作面體積大于0.5m3的空間中,瓦斯濃度達到2.0%時,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切斷電源,進行處理。

(4)已停止運轉的局部通風機,在恢復通風前,必須先檢查瓦斯,證實停風區中瓦斯濃度不超0.79%,并且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時,同時檢查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m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0.5%,方可啟動局部通風機。否則,必須按規定排放瓦斯。

2、礦井因停電或檢修等原因,造成局部通風機停止運轉,通防部必須制訂恢復通風、排放瓦斯措施和送電的安全措施并按規定貫徹執行。

⑴局部通風機的恢復,排放瓦斯和送電程序是:由變電站先給各井局部通風機送電,啟動通風機前,必須由調度室根據瓦斯監控數據都不超限,方可通知地面向井下送電。恢復正常通風后,所有受到停風影響的各井的掘進工作面,都必須經過瓦斯檢查人員檢查,證實無危險后,方可恢復工作。所有安裝電動機及其開關地點附近20m的巷道內,瓦斯濃度都在0.79%以下、二氧化碳濃度在1.5%以下時,方可開動電器設備,恢復生產。

⑵局部通風機因故停止運轉,在恢復通風前,必須首先檢查瓦斯濃度,只有停風區中最高瓦斯濃度不超過0.79%和最高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時,同時檢查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10m內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0.5%時,方可開動局部通風機,恢復正常通風。

停風區中瓦斯濃度超過0.79%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必須采取安全措施,控制風流排放瓦斯。

停風區中瓦斯濃度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3%時,必須制定安全排放瓦斯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后,組織人員進行排放瓦斯。

在排放瓦斯過程中,必須根據平面風向在排放措施中明確規定各井口附近停電撤人范圍。

3、臨時停工掘進工作面,不得停風,否則必須切斷井下及井口20米內電源,設置柵欄,揭示警標,嚴禁人員進入,并向礦調度室報告。

4、每班瓦斯檢查人員不必須經有資質部門專門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瓦檢員必須攜帶便攜式光學甲烷檢測儀和便攜式甲烷檢測儀。礦長、礦總工程師、爆破工、采掘區隊長、通風科長、工程技術人員、班組長、流動電鉗工下井時,必須攜帶便攜式甲烷檢測儀。安全監測工必須攜帶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或便攜式光學甲烷檢測儀,禁止使用不合格的瓦檢儀。

5、瓦斯檢查員必須按規定檢查瓦斯,嚴禁存在假檢、漏檢現象發生。

6、瓦檢員必須嚴格執行瓦斯巡回檢查制度和請示報告制度,并認真填寫瓦斯班報。每次檢查的結果,都必須記入瓦斯檢查班報手冊和檢查地點的記錄牌上,并通知現場工作人員。瓦斯濃度超限時,必須立即責令工作面人員停止工作,切斷電源,并把人員撤到安全地點。同時報礦調度室,采取措施進行處理。瓦檢員要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

7、瓦斯日報必須送礦長、礦總工程師審閱,對重大的通風、瓦斯問題,應制定措施布置有關人員處理。

8、在井上、下安全地點設置監控分站。通過甲烷傳感器、主要設備開停傳感器、co傳感器、溫度傳感器、風速傳感器、饋電狀態傳感器來實現對全礦各地點進行自動監控,以提高礦井的防災、抗災能力。為保證安全監控系統的正常運行,特做如下要求:

⑴掘進工作面作業規程和安全技術措施中,必須對安全監控設備的種類、數量、位置、以及控制區域等做出明確規定,并繪制布置圖,必須符合規定。

⑵煤礦安全監控設備之間必須使用專用阻燃電纜或光纜連接,嚴禁與調度電話電纜或動力電纜等共用。

⑶安全監控設備的供電電源必須取自被控制開關的電源側,嚴禁接在被控開關的負荷側。

⑷安全監控設備必須定期進行調試、校正,每月至少一次。甲烷傳感器等監測設備,每7天必須使用標準氣樣和空氣樣調校1次。每7天必須對甲烷超限斷電功能進行測試。安全監控設備發生故障時,必須及時處理,在故障期間必須有安全措施。

⑸每天必須檢查安全監控設備及電纜是否正常,使用光學瓦斯檢定器與甲烷傳感器進行對照,誤差不得超過規定。

⑹礦井安全監控系統中心必須實時監控全部掘進工作面瓦斯濃度變化及被控設備的通、斷電狀態。礦井安全監控系統的監測日報必須每天報礦長、總工程師審閱。甲烷傳感器的報警濃度為0.75%、斷電濃度0.75%、復電濃度0.75%以下和斷電范圍為掘進工作面及其回風流中所有非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

五、預防瓦斯事故

1、瓦斯爆炸的三個條件:

⑴瓦斯濃度

瓦斯爆炸有一定的濃度范圍,我們把在空氣中瓦斯遇火后能引起爆炸的濃度范圍稱為瓦斯爆炸界限。瓦斯爆炸界限為5%~16%。當瓦斯濃度低于5%時,遇火不爆炸,但能在火焰外圍形成燃燒層,當瓦斯濃度為9.5%時,其爆炸威力最大(氧和瓦斯完全反應);瓦斯濃度在16%以上時,失去其爆炸性,但在空氣中遇火仍會燃燒。瓦斯爆炸界限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它還受溫度、壓力以及煤塵、其它可燃性氣體、惰性氣體的混入等因素的影響。

⑵引火溫度

瓦斯的引火溫度,即點燃瓦斯的最低溫度。一般認為,瓦斯的引火溫度為650℃~750℃。但因受瓦斯的濃度、火源的性質及混合氣體的壓力等因素影響而變化。當瓦斯含量在7%一8%時,最易引燃;當混合氣體的壓力增高時,引燃溫度即降低;在引火溫度相同時,火源面積越大、點火時間越長,越易引燃瓦斯。

高溫火源的存在,是引起瓦斯爆炸的必要條件之一。井下抽煙、電氣火花、違章放炮、煤炭自燃、明火作業等都易引起瓦斯爆炸。所以,在有瓦斯的礦井中作業,必須嚴格遵照《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

⑶氧的濃度

實踐證明,空氣中的氧氣濃度降低時,瓦斯爆炸界限隨之縮小,當氧氣濃度減少到12%以下時,瓦斯混合氣體即失去爆炸性。這一性質對井下密閉的火區有很大影響,在密閉的火區內往往積存大量瓦斯,且有火源存在,但因氧的濃度低,并不會發生爆炸。如果有新鮮空氣進入,氧氣濃度達到12%以上,就可能發生爆炸。。

2、預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⑴防止瓦斯積聚。所謂瓦斯積聚是指局部瓦斯濃度超過2%,體積超過0.5m3的現象。為了防止瓦斯積聚,每一礦井必須從生產技術管理上盡量避免出現盲巷,臨時停工地點不準停風,并加強通風系統管理,嚴格執行瓦斯檢查制度,及時安全地處理積聚瓦斯。

⑵防止瓦斯引燃。防止瓦期引燃的措施是嚴禁和杜絕一切火源;嚴格管理和控制生產中可能發生的火、熱源、防止它的產生或限制其引燃瓦斯的能力。因而嚴禁攜帶煙草和點火物品下井。礦燈應完好,否則不得發放,應愛護礦燈,嚴禁拆開,敲打,撞擊;加強電氣設備管理和維護,采用防爆型電氣設備,井下供電還應做到無雞爪子,無羊尾巴,無明接頭,堅持局扇使用風電、瓦斯電閉鎖。

⑶防止瓦斯爆炸范圍擴大。萬一發生爆炸,應使災害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并盡可能減少損失,為此通風系統力求簡單,嚴禁存在不合理通風。

3、礦井瓦斯排放安全技術措施

工作面停風時間較長,工作面內極易造成瓦斯聚積超限。為做到安全、及時、有效地排放瓦斯,特制定以下安全措施,望有關單位認真貫徹執行。

⑴涉及需要瓦斯排放工作工作面必須由調度室統一指揮,瓦斯檢查工按規定檢查瓦斯,施工隊配合工作,根據排放瓦斯需要隨時作好斷、送電、撤人等工作。

⑵監控值班人員密切關注瓦斯監測監控掘進工作面及回風流瓦斯探頭顯示情況,并作好記錄,發現問題,及時通知調度室值班礦長、通防科、安全科,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⑶在啟動局扇風機排放瓦斯前,必須由瓦斯檢查工先檢查局扇風機附近10米以內的瓦斯濃度,確定瓦斯濃度在0.5%以下,方準啟動局扇風機進行瓦斯排放。

⑷瓦斯排放工作嚴格按各井《瓦斯排放安全措施》實施。

⑸各井掘進工作面排放瓦斯,嚴禁“一風吹”。

⑹參加瓦斯排放人員及所有協助人員嚴禁穿化纖服。

⑺排放瓦斯時,瓦檢員必須在井口附近不間斷檢查瓦斯,并按措施規定懸掛足夠數量便攜式報警儀。

六、恢復供電措施

①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恢復井下供電時必須檢查井口20m范圍內的瓦斯濃度低于0.5﹪方可向井下供電。

②恢復供電時必須按規定順序進行操作:先送高壓總開關,再送高壓分開關,然后送低壓總開關,最后送低壓分開關。

③井下各工作面瓦斯濃度低于0.5﹪時,機電部門方可下令依次恢復入井電源。

④在向井下恢復供電前,機電部門必須請示調度室值班領導,得到許可后,方可操作。

⑤除認真執行本措施外,還必須認真執行《煤礦安全規程》、和上級部門相關規定。

篇3:瓦斯超限停電撤人:安全措施

為了加強我礦瓦斯治理工作,樹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瓦斯事故可控可防”的安全工作理念,確保礦井安全生產,特制定瓦斯超限停電撤人安全措施。

一、?成立領導組織機構

組?長:李少泉

副組長:景得營董戰營孫玉群?李銀偉

張軍生舒定鋒張志祥?李二松

成?員:毛現軍?穆鴻濤?白朝陽?韓俊昌

邵全中?麻少偉?焦明偉李懷民

辦公室下設在安全生產調度室,由景得營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日常工作協調和監督工作。

二、科室管理及責任劃分

瓦斯超限停電撤人工作有礦方安全生產調度室主管,有施工隊和其它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1、安全生產調度室全面負責瓦斯超限停電撤人指揮、協調工作;

2、地測防治水科:負責瓦斯超限停電撤人安全措施的編制、審批、上報工作;

3、通防科:負責瓦斯超限停電撤人措施實施和日常業務管理工作;

4、安全科:負責瓦斯超限停電撤人措施實施的監督檢查落實工作;

5、生產科:負責瓦斯超限停電撤人措施組織實施、貫徹落實;

6、機電科:負責瓦斯超限停電撤人機電設備管理和供電安全;

7、施工隊:具體負責瓦斯超限停電撤人實施工作;

三、停電撤人措施

(1)、礦井供電雙回路停電造成各井停風時,首先各井應立即起動自備電源,自備電源必須能滿足通風、排水、提升,自備電源司機必須堅守工作崗位,如有故障必須立即向調度值班匯報。

(2)、礦井停電停風時,必須向調度室匯報,若停電停風時間超過10分鐘,各井所有人員必須按照避災路線立即撤到地面;同時通知機電隊、通風科值班領導查明原因,制定措施進行處理和搶修,并做好記錄。

(3)、發生停電停風事故后應按下列要求撤人:

①、接到調度室的指令后,由當班帶班礦長或班長組織職工撤到平地。

②、發生停電停風事故后各井安全第一負責人(帶班領導或班組長)、信號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堅守崗位,等待調度室的指令,最后離開崗位,撤至地面。

③發生停電停風事故后,變電站值班人員要立即向主管領導請示,迅速切斷井下生產設備所用電源。

④、安全科長、井口檢身人員清點出井人員,確認出入井人員相符后立即向調度值班匯報。

⑤、主井、風井、副井所有人員升井后由通風科負責立即安排設置柵欄、揭示警標、瓦檢員負責隨時檢查井口附近20m內的瓦斯濃度,嚴禁煙火,嚴禁人員入內。

四、加強瓦斯檢測監控

1、瓦斯管理必須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中對瓦斯濃度的規定,并根據我礦具體情況及上級部門規定做如下要求:

(1)各井掘工作面回風流中的瓦斯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0.75%時,瓦檢員或調度監控員必須立即報礦總工程師,查明原因,進行處理;其濃度達到0.75%時,必須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井下所有人員。

(2)各井掘工作面回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達到0.75%或二氧化碳濃度達到1.5%,都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并報礦總工程師,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3)掘進工作面體積大于0.5m3的空間中,瓦斯濃度達到2.0%時,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切斷電源,進行處理。?(4)已停止運轉的局部通風機,在恢復通風前,必須先檢查瓦斯,證實停風區中瓦斯濃度不超0.75%,并且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時,同時檢查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m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0.5%,方可啟動局部通風機。否則,必須按規定排放瓦斯。

2、礦井因停電或檢修等原因,造成局部通風機停止運轉,通防科必須制訂恢復通風、排放瓦斯措施和送電的安全措施并按規定貫徹執行。

⑴局部通風機的恢復,排放瓦斯和送電程序是:由變電站先給各井局部通風機送電,啟動通風機前,必須由調度室根據瓦斯監控數據都不超限,方可通知地面向井下送電。恢復正常通風后,所有受到停風影響的各井的掘進工作面,都必須經過瓦斯檢查人員檢查,證實無危險后,方可恢復工作。所有安裝電動機及其開關地點附近20m的巷道內,瓦斯濃度都在0.75%以下、二氧化碳濃度在1.5%以下時,方可開動電器設備,恢復生產。

⑵局部通風機因故停止運轉,在恢復通風前,必須首先檢查瓦斯濃度,只有停風區中最高瓦斯濃度不超過0.75%和最高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時,同時檢查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10m內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0.5%時,方可開動局部通風機,恢復正常通風。

停風區中瓦斯濃度超過0.75%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最高瓦斯濃度和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3%時,必須采取安全措施,控制風流排放瓦斯。

停風區中瓦斯濃度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3%時,必須制定安全排放瓦斯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后,組織人員進行排放瓦斯。

在排放瓦斯過程中,必須根據平面風向在排放措施中明確規定各井口附近停電撤人范圍。

3、臨時停工掘進工作面,不得停風,否則必須切斷井下及井口20米內電源,設置柵欄,揭示警標,嚴禁人員進入,并向礦調度室報告。

4、每班瓦斯檢查人員不必須經有資質部門專門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瓦檢員必須攜帶便攜式光學甲烷檢測儀和便攜式甲烷檢測儀。礦長、礦總工程師、爆破工、采掘區隊長、通風科長、工程技術人員、班組長、流動電鉗工下井時,必須攜帶便攜式甲烷檢測儀。安全監測工必須攜帶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或便攜式光學甲烷檢測儀,禁止使用不合格的瓦檢儀。

5、瓦斯檢查員必須按規定檢查瓦斯,嚴禁存在假檢、漏檢現象發生。

6、瓦檢員必須嚴格執行瓦斯巡回檢查制度和請示報告制度,并認真填寫瓦斯班報。每次檢查的結果,都必須記入瓦斯檢查班報手冊和檢查地點的記錄牌上,并通知現場工作人員。瓦斯濃度超限時,必須立即責令工作面人員停止工作,切斷電源,并把人員撤到安全地點。同時報礦調度室,采取措施進行處理。瓦檢員要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

7、瓦斯日報必須送礦長、礦總工程師審閱,對重大的通風、瓦斯問題,應制定措施布置有關人員處理。

8、在井上、下安全地點設置監控分站。通過甲烷傳感器、主要設備開停傳感器、co傳感器、溫度傳感器、風速傳感器、饋電狀態傳感器來實現對全礦各地點進行自動監控,以提高礦井的防災、抗災能力。為保證安全監控系統的正常運行,特做如下要求:

⑴掘進工作面作業規程和安全技術措施中,必須對安全監控設備的種類、數量、位置、以及控制區域等做出明確規定,并繪制布置圖,必須符合規定。

⑵煤礦安全監控設備之間必須使用專用阻燃電纜或光纜連接,嚴禁與調度電話電纜或動力電纜等共用。

⑶安全監控設備的供電電源必須取自被控制開關的電源側,嚴禁接在被控開關的負荷側。

⑷安全監控設備必須定期進行調試、校正,每月至少一次。甲烷傳感器等監測設備,每7天必須使用標準氣樣和空氣樣調校1次。每7天必須對甲烷超限斷電功能進行測試。安全監控設備發生故障時,必須及時處理,在故障期間必須有安全措施。

⑸每天必須檢查安全監控設備及電纜是否正常,使用光學瓦斯檢定器與甲烷傳感器進行對照,誤差不得超過規定。

⑹礦井安全監控系統中心必須實時監控全部掘進工作面瓦斯濃度變化及被控設備的通、斷電狀態。礦井安全監控系統的監測日報必須每天報礦長、總工程師審閱。甲烷傳感器的報警濃度為0.75%、斷電濃度0.75%、復電濃度0.75%以下和斷電范圍為掘進工作面及其回風流中所有非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

五、預防瓦斯事故

1、瓦斯爆炸的三個條件:

⑴瓦斯濃度

瓦斯爆炸有一定的濃度范圍,我們把在空氣中瓦斯遇火后能引起爆炸的濃度范圍稱為瓦斯爆炸界限。瓦斯爆炸界限為5%~16%。當瓦斯濃度低于5%時,遇火不爆炸,但能在火焰外圍形成燃燒層,當瓦斯濃度為9.5%時,其爆炸威力最大(氧和瓦斯完全反應);瓦斯濃度在16%以上時,失去其爆炸性,但在空氣中遇火仍會燃燒。瓦斯爆炸界限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它還受溫度、壓力以及煤塵、其它可燃性氣體、惰性氣體的混入等因素的影響。

⑵引火溫度

瓦斯的引火溫度,即點燃瓦斯的最低溫度。一般認為,瓦斯的引火溫度為650℃~750℃。但因受瓦斯的濃度、火源的性質及混合氣體的壓力等因素影響而變化。當瓦斯含量在7%一8%時,最易引燃;當混合氣體的壓力增高時,引燃溫度即降低;在引火溫度相同時,火源面積越大、點火時間越長,越易引燃瓦斯。

高溫火源的存在,是引起瓦斯爆炸的必要條件之一。井下抽煙、電氣火花、違章放炮、煤炭自燃、明火作業等都易引起瓦斯爆炸。所以,在有瓦斯的礦井中作業,必須嚴格遵照《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

⑶氧的濃度

實踐證明,空氣中的氧氣濃度降低時,瓦斯爆炸界限隨之縮小,當氧氣濃度減少到12%以下時,瓦斯混合氣體即失去爆炸性。這一性質對井下密閉的火區有很大影響,在密閉的火區內往往積存大量瓦斯,且有火源存在,但因氧的濃度低,并不會發生爆炸。如果有新鮮空氣進入,氧氣濃度達到12%以上,就可能發生爆炸。。

2、預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⑴防止瓦斯積聚。所謂瓦斯積聚是指局部瓦斯濃度超過2%,體積超過0.5m3的現象。為了防止瓦斯積聚,每一礦井必須從生產技術管理上盡量避免出現盲巷,臨時停工地點不準停風,并加強通風系統管理,嚴格執行瓦斯檢查制度,及時安全地處理積聚瓦斯。

⑵防止瓦斯引燃。防止瓦期引燃的措施是嚴禁和杜絕一切火源;嚴格管理和控制生產中可能發生的火、熱源、防止它的產生或限制其引燃瓦斯的能力。因而嚴禁攜帶煙草和點火物品下井。礦燈應完好,否則不得發放,應愛護礦燈,嚴禁拆開,敲打,撞擊;加強電氣設備管理和維護,采用防爆型電氣設備,井下供電還應做到無雞爪子,無羊尾巴,無明接頭,堅持局扇使用風電、瓦斯電閉鎖。

⑶防止瓦斯爆炸范圍擴大。萬一發生爆炸,應使災害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并盡可能減少損失,為此通風系統力求簡單,嚴禁存在不合理通風。

3、礦井瓦斯排放安全技術措施

工作面停風時間較長,工作面內極易造成瓦斯聚積超限。為做到安全、及時、有效地排放瓦斯,特制定以下安全措施,望有關單位認真貫徹執行。

⑴涉及需要瓦斯排放工作工作面必須由調度室統一指揮,瓦斯檢查工按規定檢查瓦斯,施工隊配合工作,根據排放瓦斯需要隨時作好斷、送電、撤人等工作。

⑵監控值班人員密切關注瓦斯監測監控掘進工作面及回風流瓦斯探頭顯示情況,并作好記錄,發現問題,及時通知調度室值班礦長、通防科、安全科,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⑶在啟動局扇風機排放瓦斯前,必須由瓦斯檢查工先檢查局扇風機附近10米以內的瓦斯濃度,確定瓦斯濃度在0.5%以下,方準啟動局扇風機進行瓦斯排放。

⑷瓦斯排放工作嚴格按各井《瓦斯排放安全措施》實施。

⑸各井掘進工作面排放瓦斯,嚴禁“一風吹”。

⑹參加瓦斯排放人員及所有協助人員嚴禁穿化纖服。

⑺排放瓦斯時,瓦檢員必須在井口附近不間斷檢查瓦斯,并按措施規定懸掛足夠數量便攜式報警儀。

六、恢復供電措施

①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恢復井下供電時必須檢查井口20m范圍內的瓦斯濃度低于0.5﹪方可向井下供電。

②恢復供電時必須按規定順序進行操作:先送高壓總開關,再送高壓分開關,然后送低壓總開關,最后送低壓分開關。

③井下各工作面瓦斯濃度低于0.5﹪時,機電部門方可下令依次恢復入井電源。

④在向井下恢復供電前,機電部門必須請示調度室值班領導,得到許可后,方可操作。

⑤除認真執行本措施外,還必須認真執行《煤礦安全規程》、和上級部門相關規定。

河南登電馬鳴寺煤業有限公司

二0一二年三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