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ZX小學關于教學質量調研的有關規定

ZX小學關于教學質量調研的有關規定

2024-07-15 閱讀 7238

中心小學關于教學質量調研的有關規定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為加強教學質量的管理,全面了解各學科教學的實際情況,便于學校和教師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學校將根據《課標》要求采用定期、不定期的方法,對各年級各學科進行單項或綜合的質量檢測,并根據質量檢測情況,對那些教學認真扎實,課堂教學效益高,學生負擔輕的教師,視其質量指數的情況給予適當獎勵。

一、關于語數外學科教學質量規定:

1.經學校研究決定,根據年級特點,制定如下標準:

年段優秀良好合格

低90分以上80~89分60分以上

中85分以上75~84分60分以上

高85分以上75~84分60分以上

2.質量指數計算方法為:

年級質量指數=年級平均分×50%+年級及格率×30%+年級優秀率×20%

班級質量指數=班級平均分×50%+班級及格率×30%+班級優秀率×20%

3.獎勵辦法:

(1)班級質量指數高于年級質量指數,平時單項檢測每次30元,綜合檢測每次50元,期末學校調研每次200元;

(2)進步獎:以上一學期末成績為依據(重新分班視作同一水平),以同年級班級間質量指數差為標準(以最高質量指數為參照),每縮小三個百分點獎100元,差值達正值(原差值相差六個百分點及以上)另獎200元;差值擴大三個百分點及以上扣50元,六個百分點以上扣100元。每學期期末評定該獎項。

(3)市級調研質量獎:在全市統一調研中獲市第一名,獎年級學科組1500元,前五名依次獎1300、1200、1100、1000元,第六、七名獎800元,第八、九、十名獎600元。若以班級為單位的市級調研,第一名獎500元,前五名依次獎450、400、350、300元。其他形式的市級或市級以上調研由校長室酌情研究決定。該獎項不納入年終獎勵性績效。

4.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增加學生負擔的方法,或者違反教學常規搞加班加點等,一經查實將取消獎勵,并酌情給予適當處理。

5.外施教區轉進生由教導處統一組織入學前的文化知識調查,并根據地區性教材差異和學生知識水平等情況安排就學。

6.對有明顯生理缺陷(主要是智力障礙)的學生,家長出具申請及有關醫學鑒定后,方能由班主任申報校長室、教導處作特殊學生處理,教導處應建有特殊學生檔案,隨時掌握其學習情況。教師應盡力做好幫教工作。

二、關于小學科(音體美)學科教學質量規定

按《zz中心校小學科(音體美)教學管理辦法進行考核,期末考核為優秀的獎200元。

篇2:教學質量分析制度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制度,僅供參考!

教學質量分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它對教學過程起反饋與調控作用。

一、命題質量標準評定

1、質量分析首先要指出命題范圍內容.分析內容是否符合教學大綱要求,是否緊扣教材。

2,要分析試題的難度值,提出對試題梯度,層次的看法。

3、分析試題的效度和信度。試題的效度是考試正確性的重要指標,它主要標明是否正確測出學生實際能力的程度;試題的信度是指考試的可靠性。

綜合以上幾方面的數據,提出分析人意見,對試題總的看法,構成試卷分析的第一部分。

二、學生答卷問題分析

1、學生對所考察內容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2、學生對所考察內容答題規范化程度。

3、學生對所考察內容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分析學生試卷中典型錯誤范例,找出出現錯誤的原因。

綜合以上四點分析出教學中尚待解決的問題,總結經驗,提出改進意見。

三、期中、期末考試,摸底考試,畢業考試等所有大型考試都要進行考試分析,將分析結果按年級或學科裝訂存檔.

四、質量分析會由年級組織召開,校領導、教導主任參加,對考試質量做出科學準確的定性與定量分析,制定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

篇3:教育局中小學教學質量評估表彰辦法

教學工作是學校工作的核心,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教學質量的評估,將有效促進學校教學工作的全面改進和提高,促進教學管理機制,進一步樹立以教學質量理念為先導的全面質量觀和多元質量觀,把握教學質量管理的新內涵,做到既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又要切合實際,科學規范。通過評估與督查,幫助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充實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通過評估與督查,有利于全面深入的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利于培養競爭機制,促使學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不斷促進學校的規范化管理和教師隊伍建設,整體提升我縣中小學教育教學水平。

一、初中

(一)升級考試

七年級、八年級均參加調研考試,參評人數分別按學籍數的一定比例,平均分按所教學科由高到低計算。

教師成績=平均分+工作量分

平均分=

工作量分=班數分+人數分

班數分=所教班數×0.4;人數分=參加考試人數×0.02;

班成績=

(二)中考

1、教師成績=①平均分+②優秀分+③工作量分

①平均分=

②優秀分=

③工作量分=班數分+人數分。

班數分=所教班數×0.4;人數分=參加考試人數×0.02;

2、班主任成績=班總平均分+優秀分

平均分=

優秀分=參照學校優秀分計算方法。

3、學校成績=①平均分+②優秀分+③鞏固分+④作課分

①平均分=

學校平均分=

②優秀分=

學校優秀分=+

③鞏固率分值=

④作課分=

作課記分標準:

縣一、二、三等獎分別記3、2、1分;市一、二、三等獎分別記5、4、3分;省一、二、三等獎分別記7、6、5分;全國一、二、三等獎分別記9、8、7分;此項每人只記最高分一次。

(三)表彰辦法

1、教師:中考語文、數學、英語、綜文、綜理、生物地理分別獎前1/4名(四舍五入),獎勵5名(包括5名)以上的學科設兩名優秀獎,三名先進獎,少于5名設一名優秀獎,其余為先進獎。

七年級、八年級各科均獎前1/5名(四舍五入),均為先進獎;

以上各年級若學校選拔了優生班,則實行捆綁式評估,取消該校班主任評估(按教育局學籍管理規定及參加考試為準)。

2、七年級、八年級升級考試中獲得先進獎的教師,若本學年作課(說課)、課題、校本課程開發其中一項獲縣級以上二等獎(含二等獎);或者在教師學術期刊發表文章1篇、在學生期刊發表文章3篇、指導學生發表文章4篇,則教學成績可由先進獎提升為優秀獎。

3、上表資格認定:升級考試各科任課教師的確定以“五?一”為準,前任教至“五?一”成績屬前任教師;后任“五?一”前接教,成績屬后任教師。畢業班各科教師的確定,必須教足三個月(從中考往前推);一個學科(包括班主任)不能名字重疊上表(中考綜文、綜理、地理生物除外)。

4、班主任:中考獎前5名;七年級、八年級獎前4名。先進獎

5、學校:第一名為教學優秀獎,二至三名為教學先進獎。和上年比較,上升兩個(含兩個)名次以上,為進步獎。

6、獲獎學校的校長,主管三年級的副校長、教導主任均獲相應等次的教學管理獎。

7、所有教學成績獎項,一人只獲一證(班主任、教學管理獎除外)

8、所有加分原由,均以當學年區間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