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中學學校德育工作制度

中學學校德育工作制度

2024-07-15 閱讀 3943

中學(學校)德育工作制度

為了進一步落實《*中央關于改革中小學德育教育的通知》,端正辦學指導思想,確保德育在學校工作的首要地位,加強思想和政治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特制定本計劃。

一、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和管理

德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z、級長、各班主任及政治老師

教職工德育工作:由學校黨支部管理

學生德育工作:由政治處、團委管理

二、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

德育工作要堅持以馬列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遵循黨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方針,認真落實江***關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承和發揚德育的好傳統、好經驗,適應不斷發展的新情況,賦予德育具有時代氣息的新內容和新方法,向全體師生進行理想教育,愛國主義和國情教育,集體主義教育,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教育和科學人生觀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培養改革意識、創新意識,利用各種有利條件,逐步增強辨別是非和抵制不良影響的能力。優化青年健康成長的內、外部環境,建立齊抓共管體制,形成合力,確保我校德育工作良性發展。

三、德育工作的目的和要求

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

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建設與gg開放的成就及困難,有與祖國休戚與共的感情。

有振興中華、建設祖國的事業心和責任心,能夠把個人前途與社會主義的需要結合起來。進一步樹立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競爭觀念,能初步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和方法觀察分析社會問題。

2、道德行為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有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結合的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精神。

樹立艱苦奮斗的思想作風,有良好的勞動習慣和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

遵守公民道德,懂得現代化文明方式和交往禮儀。

3、個性心理素質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形成不怕困難,敢于創新的品格。

對不良影響有一定識別和抵制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四、落實德育工作的具體措施

1、切實提高政治課教學質量。立足于課堂,向學生比較系統地、直接地進行德育教育。教學要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政治思想道德的認識和判別能力及情感素質,教學以明理為主,使學生可信、可做。學校領導經常要深入政治教學課堂,指導政治課教學。

2、寓德育于各科教學之中。各科教學是實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手段,每一學科要從本學科的實際、特點出發,從培養素質著眼,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從研究探討入手,做到準確、適度、自然地進行德育教育。撰寫出滲透德育教育于教學之中的較好經驗論文。從日常教學著手,做到備課、上課、作業三落實,寫出思想教育的內容。

3、加強《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落實。

堅持不懈地進行《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抓好文明行為習慣、良好學習習慣的訓練。繼續開展“學規范、用規范”的活動,召開主題班會,進行日常行為規范的模擬演示(或藝術小品)。

精心創設情感教育環境,寓規范教育于真實、生動的情景教育之中,以情育情,使學生道德情感隨環境發展和深化。

有計劃、有組織、有指導地開展學規范、講規范、用規范,爭創規范文明班級,采取日檢查、月評比,以促進學生養成規范行為。

把“學生群體自治”和“衛生清潔與保潔”作為落實規范的重點工作來抓,深入學生中檢查不符合規范的言行。學生之間相互檢查監督,矯正行為。

多方聯系,齊抓共管,采取措施,同社會、家庭聯系,形成齊抓共管的網絡。在外住宿生必須由住戶與學校簽《教育安全責任書》,確保學生具有優良的道德行為。

4、抓好勞動教育,培養勞動習慣,上好勞技課,加強社會實踐,通過勞技課滲透思想品行教育。通過公益勞動,培養愛集體、愛勞動,培養吃苦耐勞的品質,通過自我服務勞動,培養自我生活能力,通過義務勞動,培養吃苦耐勞品質。

5、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寓教于樂。經常性地開展乒乓球、籃球、排球等運動形式,學校定期舉辦球類比賽、拔河比賽,堅持早操,每年舉辦一次大型運動會、文藝聯歡、電影晚會、迎春越野賽,增強凝聚力和集體主義觀念。

6、德育領導小組每月召開一次會議,研究布置德育工作重點,要求解決有關問題,領導成員包級,班主任包班。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班主任的工作情況直接影響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培養和使用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中的主要任務之一。

7、充分發揮共青團的作用。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群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學習共產主義的學校,從共青團的性質和任務看,其主要任務是向青年團員進行德育教育。要充分發揮團員的模范作用,遵紀守法,維護社會主義公德,抵制不良風氣。

8、把周一的舉行升旗儀式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對師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五、德育工作活動計劃

三月份:開展學雷鋒活動;落實“學生自我管理”和“衛生清潔與保潔”責任制;進行“學規范、用規范”的養成教育活動;安全教育。

四月份:政治常識教育;科學人生觀和世界觀教育;舉辦春季運動會;交往禮儀教育。

五月份:心理保健教育;理想教育;紀律教育;社會主義人際關系教育。

六月份:勞動教育;良好意識性教育;法制教育;社會公德教育。

七月份:個人前途和祖國前途相聯系教育;安全教育;優良傳統教育;立志成才教育。

九月份:養成教育;文明禮貌教育、紀律教育;安全教育。

十月份:愛國主義教育;道德教育;愛護公共財物教育。

十一月份:開展“校園十無、愛國十做到”活動;開展“冬練百日、長跑千里”活動。

十二月份: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

元月份:舉辦迎春越野賽;進行社會實踐教育。

篇2:X學校德育管理規章制度

學校德育管理規章制度

德育管理規章制度

一、班主任的任用和管理規定

1、班主任的任免:班主任由校長根據班主任任職的基本條件任命;不稱職的,可撤銷或免去其班主任職務。

2、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學校分工政教處負責對班主任的工作進行具體的指導和管理。

3、班主任的待遇:班主任在任職期間,學校規定月發放崗位津貼80-120元。

4、班主任的培訓和獎勵:

(1)學校每學期對班主任培訓一次。學校還為班主任的素質水平和業務能力的提高創造更好的條件和機會。

(2)學校每月召開一次班主任工作會議。一學期舉行一次德育工作研討會。

(3)每學年舉行一次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和表彰會,學年評選優秀班主任,評選上的給予一定物質獎勵,成績突出者推薦上級表彰獎勵。

5、建立班主任檔案作為考核晉級,評定職務,評選先進的重要依據。

二、班主任工作常規

1、開學報名注冊時,收齊學生的“家庭報告書”、“假期作業”和“社會實踐調查表”等材料,接收學生報名注冊。

2、開學后兩周內,編定學生座位,選好班干部。

3、開學后兩周內,訂好本學期工作計劃(內容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安全教育、法紀教育、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班風、學風建設,家訪及轉化后進生,主題班會,周會課計劃等)。

4、常規工作要求:

(1)上好周會課。每周星期一下午的周會課,要認真準備并上好。

(2)開好主題班會。要求每月一次,做到有備課,有教案,有主題,有創新,有效果,有記錄。

(3)家訪。要求每生每學期最少一次,形式可上門訪、信訪、電話訪、家庭報告書等。

(4)轉化后進生。要求建立檔案,做到教育、家訪進步、效果等都有記錄。轉化率達95%以上。

(5)文體活動。除參加學校、年級組織的比賽外,班內組織文娛、體育、科技等活動每學期不少于2-3次。

(6)社會實踐活動。初中學生每年不少于三天;高中學生每學年不少于七天(包括社會勞動)。

(7)總結工作:①每學期期中考試后,要進行一次工作總結并向政教處匯報班內情況。②每學期結束前寫好學生評語,填好家庭報告書,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填好班主任工作情況匯報表,寫好專題總結或論文,放假離校前發出家庭報告書,上交所有材料由政教處驗收。學年結束時,除做好每學期結束必做的工作外,還要進行學生學年德育考核,認真填寫學生德育檔案,并準時上交政教處。

5、完成學校其他臨時交辦的工作。

三、教師家訪電訪信訪制度

家訪是教師與家長之間直接溝通的重要形式,是學校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的重要手段。全校教職工都必須十分重視對學生的家訪。為此,特作如下要求:

1、家訪的意義。家訪是“三結合”教育的有效形式。全體教職工要高度重視,并積極參與,要克服家訪只是班主任的事,與已無關的思想。

2、家訪的目的。家訪是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的表現情況,并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表現情況,通過互通情報,掌握學生的動態,以便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使學生能健康成長。

3、家訪的內容。要克服過去只有學生出了問題犯了錯才家訪的錯誤認識。這種“無事不登三寶殿”的告狀式家訪應當廢止。家訪中,教師應當向家長如實全面匯報學生的優點和缺點,不能只講缺點和錯誤。通過家訪,教師不僅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同時,也可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

4、家訪的形式。家訪的形式可以直接登門訪問,也可以書信、電話聯系以及召開家長會等形式進行。

5、具體要求:

(1)家住縣城的,班主任盡量直接上門家訪,鄉鎮的可用其它形式進行。但不論采用何種形式,每個學生家訪一學期不少于一次,各年級一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

(2)采用家庭報告書形式的家訪,在開學時應收回家庭報告書,并檢查有無家長簽回意見,如空缺的應及時補做這一工作。

(3)凡犯了錯誤或受紀律處分的學生,班主任一定要進行家訪,把情況如實反映,取得家長配合,以便進行教育。

(4)班主任進行各種形式的家訪,都必須做好記錄,形成家訪檔案,學期結束時家訪工作情況向政教處匯報。

(5)家訪時,教師必須清正廉潔、光明正大、為人師表,維護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學校的聲譽,以取得家長的信賴和支持。

篇3:X學校德育管理規章制度

學校德育管理規章制度

德育管理規章制度

一、班主任的任用和管理規定

1、班主任的任免:班主任由校長根據班主任任職的基本條件任命;不稱職的,可撤銷或免去其班主任職務。

2、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學校分工政教處負責對班主任的工作進行具體的指導和管理。

3、班主任的待遇:班主任在任職期間,學校規定月發放崗位津貼80-120元。

4、班主任的培訓和獎勵:

(1)學校每學期對班主任培訓一次。學校還為班主任的素質水平和業務能力的提高創造更好的條件和機會。

(2)學校每月召開一次班主任工作會議。一學期舉行一次德育工作研討會。

(3)每學年舉行一次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和表彰會,學年評選優秀班主任,評選上的給予一定物質獎勵,成績突出者推薦上級表彰獎勵。

5、建立班主任檔案作為考核晉級,評定職務,評選先進的重要依據。

二、班主任工作常規

1、開學報名注冊時,收齊學生的“家庭報告書”、“假期作業”和“社會實踐調查表”等材料,接收學生報名注冊。

2、開學后兩周內,編定學生座位,選好班干部。

3、開學后兩周內,訂好本學期工作計劃(內容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安全教育、法紀教育、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班風、學風建設,家訪及轉化后進生,主題班會,周會課計劃等)。

4、常規工作要求:

(1)上好周會課。每周星期一下午的周會課,要認真準備并上好。

(2)開好主題班會。要求每月一次,做到有備課,有教案,有主題,有創新,有效果,有記錄。

(3)家訪。要求每生每學期最少一次,形式可上門訪、信訪、電話訪、家庭報告書等。

(4)轉化后進生。要求建立檔案,做到教育、家訪進步、效果等都有記錄。轉化率達95%以上。

(5)文體活動。除參加學校、年級組織的比賽外,班內組織文娛、體育、科技等活動每學期不少于2-3次。

(6)社會實踐活動。初中學生每年不少于三天;高中學生每學年不少于七天(包括社會勞動)。

(7)總結工作:①每學期期中考試后,要進行一次工作總結并向政教處匯報班內情況。②每學期結束前寫好學生評語,填好家庭報告書,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填好班主任工作情況匯報表,寫好專題總結或論文,放假離校前發出家庭報告書,上交所有材料由政教處驗收。學年結束時,除做好每學期結束必做的工作外,還要進行學生學年德育考核,認真填寫學生德育檔案,并準時上交政教處。

5、完成學校其他臨時交辦的工作。

三、教師家訪電訪信訪制度

家訪是教師與家長之間直接溝通的重要形式,是學校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的重要手段。全校教職工都必須十分重視對學生的家訪。為此,特作如下要求:

1、家訪的意義。家訪是“三結合”教育的有效形式。全體教職工要高度重視,并積極參與,要克服家訪只是班主任的事,與已無關的思想。

2、家訪的目的。家訪是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的表現情況,并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表現情況,通過互通情報,掌握學生的動態,以便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使學生能健康成長。

3、家訪的內容。要克服過去只有學生出了問題犯了錯才家訪的錯誤認識。這種“無事不登三寶殿”的告狀式家訪應當廢止。家訪中,教師應當向家長如實全面匯報學生的優點和缺點,不能只講缺點和錯誤。通過家訪,教師不僅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同時,也可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

4、家訪的形式。家訪的形式可以直接登門訪問,也可以書信、電話聯系以及召開家長會等形式進行。

5、具體要求:

(1)家住縣城的,班主任盡量直接上門家訪,鄉鎮的可用其它形式進行。但不論采用何種形式,每個學生家訪一學期不少于一次,各年級一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

(2)采用家庭報告書形式的家訪,在開學時應收回家庭報告書,并檢查有無家長簽回意見,如空缺的應及時補做這一工作。

(3)凡犯了錯誤或受紀律處分的學生,班主任一定要進行家訪,把情況如實反映,取得家長配合,以便進行教育。

(4)班主任進行各種形式的家訪,都必須做好記錄,形成家訪檔案,學期結束時家訪工作情況向政教處匯報。

(5)家訪時,教師必須清正廉潔、光明正大、為人師表,維護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學校的聲譽,以取得家長的信賴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