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初級中學學校應急處置指揮機構職責

初級中學學校應急處置指揮機構職責

2024-07-15 閱讀 9598

初級中學(學校)應急處置指揮機構及職責

根據《深圳市學校安全管理條例》、《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和《龍崗區學校幼兒園安全管理暫行辦法》等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特設立以下指揮機構,設置相應職責。

一、重(特)大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指揮機構的組成及職責如下:

1.總指揮:由校長擔任,全面負責學校安全事故的處置工作,及時聽取事故情況報告,視情況做出啟動應急處置預案的決定。

2.副總指揮:由分管安全工作副校長擔任,分工負責事故的現場救援、調查處理和善后等工作。

二、指揮組成員:主管副校長、工會副主席、安全辦主任

1.現場指揮控制分隊:副校長1名、各部門主任;

2.醫療分隊:校醫;

3.運輸后勤分隊:總務處主任、車隊隊長、保安隊長;

4.通信和信息分隊:各部門副主任、相關班主任。

三、事故現場應急處置。

1.指揮部應根據事故類型,開展各項處置工作,及時聽取、了解事故現場情況,研究搶救方案,采取相應措施,全力開展搶救工作。

2.在全力搶救傷員時,應及時控制危險源,努力把事故損失控制到最低限度。

3.醫務工作人員作緊急處置后應及時送傷員去醫院急診搶救。

4.班主任老師應及時通知家長,做好家長的安撫工作。

5.安全辦和校長辦公室應及時寫出事故報告,逐級上報。學校按規定對責任事故作出處理。

篇2:地鐵車站工程應急處置預案

地鐵車站建設工程應急處置預案

為了預防車站施工中突發事件的發生,減少財產及經濟損失,以及在某些不可抗拒的事件發生后,能夠有充分的技術措施和搶險物資的儲備,使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特制定應急處置預案,以便在施工時執行。

1常規的應急處置準備

⑴現場備好搶險物資,如方木、編織袋、工字鋼,并在現場堆碼整齊,標識清楚,專料專用;所用材料、構件和設備應符合國家和行業標準的規定,以及設計要求,應具有出廠合格證和質量證明文件,項目部經常檢查搶險物資的情況,發生損壞和減少應及時更換和補充。應急物資儲備數量表見表2。

應急物資儲備數量表(每工區)表2

⑵現場準備備用注漿泵,并在平時加強保養,保證可以隨時使用。

⑶現場準備發電機(250KW),保證應急電源的使用。

⑷與可能在施工期間產生險情的管線產權單位、市政等部門建立工作聯系,雙方分別指定專門聯系人,掌握聯系電話,發生異常時能夠及時聯系,迅速到達現場進行處理。

⑸施工前做好有關管線、地面建(構)筑物、市政設施的調查。

2對地表沉降的預防及處理措施

2.1地表沉降控制措施

針對本區段地質情況,在風井、風道、出入口通道及車站主體結構開挖過程中,

應急物資數量

水泥(t)20

砂袋(條)1000

注漿泵(臺)1

水泵(臺)6

工字鋼(t)15

方木(m3)3

雨衣(套)40

手提燈(只)40

鐵鍬(把)20

沙子(立方)100

將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沉降:

⑴建立沿線的地面沉降觀測點,在隧道開挖前取得初始數據,并將所有的監測點清晰地標在線路平面圖上;

⑵在隧道開挖時對量測結果進行整理,以獲得開挖參數與沉降點的關系,以便在施工中調整各項參數;

⑶在開挖過程中,必要時對地面建筑物進行加固處理,運用優化施工參數的方法,進一步控制地面沉降曲線的特性指標,滿足建筑物保護要求;

⑷地面沉降變化值較大時,加密觀測和加強現場值班;

⑸建立嚴格的沉降量測控制網絡,及時定期進行監測,以掌握施工時對周圍環境及對隧道結構本身的影響;

⑹加強初期支護施工質量,必要時增加支護措施。

2.2洞內流砂的應急處置

(1)洞內發生流砂時立即停止施工,必要時用砂袋或袋裝水泥進行反壓。

(2)增大抽水量,降低地下水位。

(3)打設注漿管,對流砂地層進行注漿加固。

2.3地面沉陷的應急處置

(1)地面發生沉陷時,立即在沉陷區外安全地帶設置警戒,保證車輛和人員安全。

(2)迅速通知交警進行交通疏導。

(3)按照有關程序進行上報,在現場制定搶險方案。

(4)洞內立即停止施工,并做好應急準備。

(5)通知管線產權單位切斷沉陷影響區內的管線。

(6)加密洞內和地表監測點和觀測頻率,加強現場值班。

3對暗挖施工塌方的預防及處理措施

⑴隧道開挖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根據“管超前、嚴注漿、短開挖、強支護、勤量測、緊襯砌”的施工原則,對不同施工段,采取不同施工方法;

⑵采用超前探孔對地質情況或水文情況進行探察,觀測洞內圍巖受力及變形狀態,及時發現塌方的可能性及征兆,及時制定應對措施;

⑶加強初期支護,預防塌方。開挖后及時進行錨噴支護,防止局部坍塌,提高土體的整體穩定性;

⑷由各工班抽調精明強干的工人成立搶險小組,項目經理任組長,提前做好教育工作和培訓工作。熟悉搶險程序,一旦隧道發生塌方,迅速、果斷、有條不紊地進行解決和處理,詳細觀測塌方范圍、形狀、塌穴的地質構造,查明塌方發生的原因和地下水活動情況,認真分析,制定處理方案,并及時迅速處理;

⑸若塌方較嚴重,可能會危及到洞室的穩定,立即用方木或工字鋼將洞室支撐起來,拱部用方木做扇形支撐架,加強監控量測,待結構穩定后,用噴錨回填處理并預留注漿管,注漿加固。若坍方較輕,清理干凈后,回填注漿加固。

4對管線的預防及處理措施

⑴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確保管線不斷、不裂、不滲、不漏。

⑵根據監測結果及時反饋,指導施工。

⑶施工前做好有關管線、地面建(構)筑物、市政設施的調查,繪制施工影響區域兩側各20m范圍內管線圖。

⑷了解各種管線的管閥位置、關閉方法,并要征得產權單位的同意,可以在出現異常時關閉管閥,并在現場放置關閉閥門的專用工具。

⑸管閥位置在管線圖上標示清楚,一旦管線發生異常,可以迅速切斷發生險情的管線,盡量降低損失。

5停電事故的預防處理措施

本工程施工工期較長,施工過程中出現停電是可能的。因此,必須做好停電事故的預防處理措施。

⑴加強對地下供電線路的施工保護,確保不因施工問題導致停電。

⑵在工地上配置發電機,一旦停電,立即啟動發電機臨時供電。

⑶加強施工現場用電線路檢查和保護,對老化的電線路及時更換,確保不因線路問題導致停電。

⑷現場配電房、配電箱均須設置遮雨設備。

6暴雨狀態的應急措施

6.1明挖施工

明挖施工時要注意氣象部門的天氣預報,暴雨來臨之前做好以下工作:

⑴停止受暴雨影響較大的明挖基坑土方開挖、防水層施作、混凝土澆注等作業,做好安排,確保安全。

⑵采用可靠的手段圍蔽變配電設備等。

⑶施工機械設備撤出基坑或停放在地形較高、排水順暢、遠離基坑的地方。

⑷檢查排水設備及管網的可靠性,增加排泄水通道。按預報雨量的大小,必要時增設臨時排水溝槽。

⑹檢查基坑坡面,特別是受水流沖刷較強的坡面采取臨時覆蓋等措施。

⑺降雨過程中,擬采取以下措施減小其影響:

1停止明挖作業,設專人巡回檢查施工區。

2基坑內及其它低洼處用大功率抽水機隨時抽至排水管網。

3必要時,用草袋裝砂圍蔽受洪水影響較大的區域。

4對變配電設備設置可靠的防雷裝置并設專人看守。

6.2暗挖施工

車站施工除幾個出入口部、風井和部分風道采用明挖施工外,其余均采用暗挖施工。當暴雨降雨量達到預定危險指標時,立即啟動防汛搶險應急預案。

7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措施

⑴工作原則:預防為主、依法管理、屬地負責、分級控制、快速反應、依靠科技。

⑵廣泛宣傳,教育到位。及時傳達上級的文件精神,同時要在辦公區、生活區和施工區懸掛橫幅,張貼宣傳畫報,使全體員工都能知道預防措施、傳播途徑、一般癥狀和應急措施,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⑶加強防疫措施、對工地實行封閉管理

1所有工地生活區要嚴格圍擋,加強保安工作,實現對外界相對封閉和隔離管理。

2對生活區以外的人員實行在生活區外專人接待制度,不得進入生活區。

3嚴禁外來人員隨意出入,實行人員出入登記。

4嚴禁工地之間施工人員流動調配,切斷傳播鏈。

5加強對施工人員離京工作的管理。疫情期間施工人員不得擅自離開工地。工地人員有變更時,項目部要及時向有關部門上報。工程完工或其它原因要求回家人員離開工地前,必須經市或區醫療部門檢查,出具身體健康證明,上報建設單位批準后方可離京。

⑷應急組織、統一指揮,啟動醫療救護

1對疫情密切接觸者,進行重點隔離,密切接觸者必須嚴格按防疫部門要求采取嚴密的隔離措施。

2對于疫情非密切接觸者必須與密切接觸者隔離。

3隔離區不夠的必須增設隔離區。未進入隔離范圍的施工人員必須采取分散居住方式,居住密度聽從當地衛生部門意見。

4加強對疫情密切接觸者隔離區的管理,非重點隔離人員不得與隔離人員接觸,隔離區人員不得到隔離區外活動。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流程圖見圖7-1

8地下文物保護措施

在施工中發現古墓、古建筑遺址等文物及化石或其他有考古地質研究等價值的物品時,立即停止施工,安排專人值班,保護好現場。

同時通知監理工程師和業主,并做好有關部門配合工作。

9有毒氣體的應急措施

⑴施工中加強對有毒、有害氣體監測,施工人員佩帶防護用品。

⑵一旦有施工人員感覺不適、并懷疑有有毒氣體時,立即撤出所有施工人員,并通知專業部門進行檢測分析,在分析結果出來前,任何人不準進入井下。

10應急處置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篇3:地鐵站工程應急處置預案

地鐵站項目應急處置預案

為了預防車站施工中突發事件的發生,減少財產及經濟損失,以及在某些不可抗拒的事件發生后,能夠有充分的技術措施和搶險物資的儲備,使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特制定應急處置預案,以便在施工時執行。

第1節常規的應急處置準備

⑴現場備好搶險物資,如方木、編織袋、工字鋼,并在現場堆碼整齊,標識清楚,專料專用;所用材料、構件和設備應符合國家和行業標準的規定,以及設計要求,應具有出廠合格證和質量證明文件,項目部經常檢查搶險物資的情況,發生損壞和減少應及時更換和補充。應急物資儲備數量表見表2。

應急物資儲備數量表(每工區)表2

應急物資數量

水泥(t)20

砂袋(條)1000

注漿泵(臺)1

水泵(臺)6

工字鋼(t)15

方木(m3)3

雨衣(套)40

手提燈(只)40

鐵鍬(把)20

沙子(立方)100

⑵現場準備備用注漿泵,并在平時加強保養,保證可以隨時使用。

⑶現場準備發電機(250KW),保證應急電源的使用。

⑷與可能在施工期間產生險情的管線產權單位、市政等部門建立工作聯系,雙方分別指定專門聯系人,掌握聯系電話,發生異常時能夠及時聯系,迅速到達現場進行處理。

⑸施工前做好有關管線、地面建(構)筑物、市政設施的調查。

第2節對地表沉降的預防及處理措施

1、地表沉降控制措施

針對本區段地質情況,在風井、風道、出入口通道及車站主體結構開挖過程中,將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沉降:

⑴建立沿線的地面沉降觀測點,在隧道開挖前取得初始數據,并將所有的監測點清晰地標在線路平面圖上;

⑵在隧道開挖時對量測結果進行整理,以獲得開挖參數與沉降點的關系,以便在施工中調整各項參數;

⑶在開挖過程中,必要時對地面建筑物進行加固處理,運用優化施工參數的方法,進一步控制地面沉降曲線的特性指標,滿足建筑物保護要求;

⑷地面沉降變化值較大時,加密觀測和加強現場值班;

⑸建立嚴格的沉降量測控制網絡,及時定期進行監測,以掌握施工時對周圍環境及對隧道結構本身的影響;

⑹加強初期支護施工質量,必要時增加支護措施。

2、洞內流砂的應急處置

(1)洞內發生流砂時立即停止施工,必要時用砂袋或袋裝水泥進行反壓。

(2)增大抽水量,降低地下水位。

(3)打設注漿管,對流砂地層進行注漿加固。

3、地面沉陷的應急處置

(1)地面發生沉陷時,立即在沉陷區外安全地帶設置警戒,保證車輛和人員安全。

(2)迅速通知交警進行交通疏導。

(3)按照有關程序進行上報,在現場制定搶險方案。

(4)洞內立即停止施工,并做好應急準備。

(5)通知管線產權單位切斷沉陷影響區內的管線。

(6)加密洞內和地表監測點和觀測頻率,加強現場值班。

第3節對暗挖施工塌方的預防及處理措施

⑴隧道開挖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根據"管超前、嚴注漿、短開挖、強支護、勤量測、緊襯砌"的施工原則,對不同施工段,采取不同施工方法;

⑵采用超前探孔對地質情況或水文情況進行探察,觀測洞內圍巖受力及變形狀態,及時發現塌方的可能性及征兆,及時制定應對措施;

⑶加強初期支護,預防塌方。開挖后及時進行錨噴支護,防止局部坍塌,提高土體的整體穩定性;

⑷由各工班抽調精明強干的工人成立搶險小組,項目經理任組長,提前做好教育工作和培訓工作。熟悉搶險程序,一旦隧道發生塌方,迅速、果斷、有條不紊地進行解決和處理,詳細觀測塌方范圍、形狀、塌穴的地質構造,查明塌方發生的原因和地下水活動情況,認真分析,制定處理方案,并及時迅速處理;

⑸若塌方較嚴重,可能會危及到洞室的穩定,立即用方木或工字鋼將洞室支撐起來,拱部用方木做扇形支撐架,加強監控量測,待結構穩定后,用噴錨回填處理并預留注漿管,注漿加固。若坍方較輕,清理干凈后,回填注漿加固。

第4節對管線的預防及處理措施

⑴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確保管線不斷、不裂、不滲、不漏。

⑵根據監測結果及時反饋,指導施工。

⑶施工前做好有關管線、地面建(構)筑物、市政設施的調查,繪制施工影響區域兩側各20m范圍內管線圖。

⑷了解各種管線的管閥位置、關閉方法,并要征得產權單位的同意,可以在出現異常時關閉管閥,并在現場放置關閉閥門的專用工具。

⑸管閥位置在管線圖上標示清楚,一旦管線發生異常,可以迅速切斷發生險情的管線,盡量降低損失。

第5節停電事故的預防處理措施

本工程施工工期較長,施工過程中出現停電是可能的。因此,必須做好停電事故的預防處理措施。

⑴加強對地下供電線路的施工保護,確保不因施工問題導致停電。

⑵在工地上配置發電機,一旦停電,立即啟動發電機臨時供電。

⑶加強施工現場用電線路檢查和保護,對老化的電線路及時更換,確保不因線路問題導致停電。

⑷現場配電房、配電箱均須設置遮雨設備。

第6節暴雨狀態的應急措施

1、明挖施工

明挖施工時要注意氣象部門的天氣預報,暴雨來臨之前做好以下工作:

⑴停止受暴雨影響較大的明挖基坑土方開挖、防水層施作、混凝土澆注等作業,做好安排,確保安全。

⑵采用可靠的手段圍蔽變配電設備等。

⑶施工機械設備撤出基坑或停放在地形較高、排水順暢、遠離基坑的地方。

⑷檢查排水設備及管網的可靠性,增加排泄水通道。按預報雨量的大小,必要時增設臨時排水溝槽。

⑹檢查基坑坡面,特別是受水流沖刷較強的坡面采取臨時覆蓋等措施。

⑺降雨過程中,擬采取以下措施減小其影響:

①停止明挖作業,設專人巡回檢查施工區。

②基坑內及其它低洼處用大功率抽水機隨時抽至排水管網。

③必要時,用草袋裝砂圍蔽受洪水影響較大的區域。

④對變配電設備設置可靠的防雷裝置并設專人看守。

2、暗挖施工

車站施工除幾個出入口部、風井和部分風道采用明挖施工外,其余均采用暗挖施工。當暴雨降雨量達到預定危險指標時,立即啟動防汛搶險應急預案。

第7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措施

⑴工作原則:預防為主、依法管理、屬地負責、分級控制、快速反應、依靠科技。

⑵廣泛宣傳,教育到位。及時傳達上級的文件精神,同時要在辦公區、生活區和施工區懸掛橫幅,張貼宣傳畫報,使全體員工都能知道預防措施、傳播途徑、一般癥狀和應急措施,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⑶加強防疫措施、對工地實行封閉管理

①所有工地生活區要嚴格圍擋,加強保安工作,實現對外界相對封閉和隔離管理。

②對生活區以外的人員實行在生活區外專人接待制度,不得進入生活區。

③嚴禁外來人員隨意出入,實行人員出入登記。

④嚴禁工地之間施工人員流動調配,切斷傳播鏈。

⑤加強對施工人員離京工作的管理。疫情期間施工人員不得擅自離開工地。工地人員有變更時,項目部要及時向有關部門上報。工程完工或其它原因要求回家人員離開工地前,必須經市或區醫療部門檢查,出具身體健康證明,上報建設單位批準后方可離京。

⑷應急組織、統一指揮,啟動醫療救護

①對疫情密切接觸者,進行重點隔離,密切接觸者必須嚴格按防疫部門要求采取嚴密的隔離措施。

②對于疫情非密切接觸者必須與密切接觸者隔離。

③隔離區不夠的必須增設隔離區。未進入隔離范圍的施工人員必須采取分散居住方式,居住密度聽從當地衛生部門意見。

④加強對疫情密切接觸者隔離區的管理,非重點隔離人員不得與隔離人員接觸,隔離區人員不得到隔離區外活動。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流程圖見圖7-1

第8節地下文物保護措施

在施工中發現古墓、古建筑遺址等文物及化石或其他有考古地質研究等價值的物品時,立即停止施工,安排專人值班,保護好現場。

同時通知監理工程師和業主,并做好有關部門配合工作。

圖6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流程圖

第9節有毒氣體的應急措施

⑴施工中加強對有毒、

有害氣體監測,施工人員佩帶防護用品。

⑵一旦有施工人員感覺不適、并懷疑有有毒氣體時,立即撤出所有施工人員,并通知專業部門進行檢測分析,在分析結果出來前,任何人不準進入井下。

第10節應急處置領導小組

組長:)zz

副組長:)zz

組員:)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