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辦公自動化設備軍工軍品代碼轉換管理制度
涉密辦公自動化設備及軍工軍品代碼轉換管理制度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保密資格認證標準》和上級關于涉密辦公自動化設備管理有關要求,為對涉密辦公自動化設備實施嚴格依法管理,確保涉密事項傳輸、處理、存儲、復制時的保密安全,結合昆明貴金屬研究所、z鉑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所和公司)實際情況,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涉密辦公自動化設備是指所和公司專用于處理涉密信息、制作涉密載體等涉密辦公自動化設備,如:涉密計算機及與其相連接的所有辦公自動化設備如“打印機、掃描儀和相關的涉密移動存儲介質等”,涉密傳真機、復印機等。涉密信息只能使用專用的涉密辦公自動化設備進行處理和制作。
第三條涉密計算機管理要求:
一、涉密計算機定密程序為:責任部門申請――保密辦審查――保密委批準,本單位涉密計算機涉密程度無特別說明,都為秘密級。
二、在涉密計算機顯示器明顯位置標識“SM”兩字,涉密計算機須配備電磁干擾器,嚴禁將涉密計算機與互聯網聯接;
三、涉密計算機實行三級保護:即開機密碼、操作系統密碼、屏保密碼,密碼設置大于8位數并每月應變動一次;
四、涉密計算機應定期進行人工打補丁、殺毒、軟件升級等維護。涉密計算機須專人專管,嚴禁無關人員使用;
五、涉密計算機只能與其相連接的涉密辦公自動化設備如“打印機、掃描儀和相關的涉密移動存儲介質等”配合使用,嚴禁非涉密與涉密辦公自動化設備相連接使用,尤其是非涉密移動存儲介質禁止與涉密計算機進行有效接觸。
第四條嚴禁任何非涉密辦公自動化設備處理涉密信息。嚴禁任何非涉密計算機存儲涉密信息。
第五條涉密辦公自動化設備的維修維護執行《涉密設備與保密防范設施管理制度》。
第六條所和公司設置一名涉密計算機管理人員負責監督、管理涉密計算機的使用。涉密計算機管理員管理職責如下:
一、學習掌握相關涉密計算機保密管理知識、技能。
二、清楚所和公司所有計算機(包括便攜式計算機)和涉密計算機的配置、使用、分布情況,隨時配合完成保密辦組織的保密檢查。
三、負責對所和公司涉密計算機及與其相連接的所有涉密辦公自動化設備如“打印機、掃描儀和相關的涉密移動存儲介質等”的涉密設備管理、維護。
第七條所和公司便攜式計算機保密管理要求:
一、所和公司設置的涉密計算機管理人員負責對所和公司便攜式計算機的分布、配置、使用情況、責任人進行登記,并備案。
二、除涉密便攜式計算機可以處理涉密信息外,其余便攜式計算機嚴禁處理涉密信息。
三、嚴禁任何非涉密便攜式計算機存儲涉密信息。
四、涉密便攜式計算機嚴禁與互聯網連接。
五、保密要害部門、部位的涉密便攜式計算機必須實行專人專管,責任到人。
六、涉密便攜式計算機因工作需要,需攜帶外出時,必須填寫涉密載體外出保密審批表
(見附表14)。審批表由業務主管領導審批后才能攜帶涉密便攜式計算機外出。并且攜帶涉密便攜式計算機外出時,涉密便攜式計算機必須與其他涉密載體分開放置。
第八條涉密移動存儲介質使用管理規定如下:
一、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包括:涉密硬盤、U盤、磁盤、光盤等磁、光存儲介質。
二、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必須到保密辦公室辦理登記備案手續并貼上密級標識后,方可使用。涉密移動存儲介質中涉密信息的處理只能在涉密計算機上進行。
三、個人使用的涉密移動存儲介質須按涉密載體妥善保管,不使用時應放在密碼文件柜、保險柜或鐵皮柜中,并按涉密載體保密管理的規定進行管理。嚴禁將存貯有涉密事項的涉密移動存儲介質攜帶出辦公場所,如需攜帶出辦公場所須按《涉密載體保密管理制度》中涉密載體外出保密管理規定執行。
第九條密級軍工項目相關信息由軍工項目管理辦公室確認密與非密,軍工項目負責人須在涉密計算機上進行處理確認的涉密信息。
第十條所和公司設立“涉密計算機專用室”(簡稱專用室),專用室由保密辦歸口管理,專用室管理要求如下:
一、使用專用室涉密計算機實行登記制,專用室涉密計算機只用于處理本人相關涉密信息,嚴禁用于處理非涉密的無關事項;
二、專用室涉密計算機使用人要求使用自己的涉密移動存儲介質處理本人相關信息,如果要在計算機中存儲信息,一律由自己對其存儲信息實行加密處理,嚴禁其他人員在非責任人授權情況下獲取信息;
三、專用室涉密計算機相關的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嚴禁帶出專用室,要求一律放入專用室配備的本人儲物柜中,儲物柜由軍工項目管理辦公室、保密辦分配、標識、管理,嚴禁混用或放置其它非無關物品;
四、專用室其它未明確事項由軍工項目管理辦公室、保密辦裁定、處理。
第十一條代碼轉換管理要求。
一、軍品生產代碼保密管理流程
合同評審
軍品合同洽談
簽訂
代碼轉換
產品實現過程
發貨、財務記賬
(一)市場營銷部門、軍品合同管理辦公室負責處理軍品合同洽談、合同評審、簽訂、代碼轉換等過程,涉密的軍品合同,由部門涉密人員將軍品合同名稱轉換成代碼,方可轉入生產任務下發,該代碼由涉密人員專人管理。
(二)生產質量管理部門負責產品實現過程,由部門涉密人員專人管理代碼。
(三)發貨部門負責涉密的軍品合同產品發貨,由部門涉密人員將代碼轉換,該代碼由部門涉密人員專人管理。
(四)財務部門涉密人員將代碼轉化成名稱、開票,該代碼由部門涉密人員專人管理。
二、軍工項目代碼轉換管理要求。
(一)所有密級軍工項目由軍工項目管理辦公室對項目名稱進行代碼轉換。
(二)軍工項目管理辦公室對具體項目進行代碼轉換工作只局限于相關涉密工作人員知悉,嚴禁外泄。
第十二條其他部門涉及代碼管理要求的,一律由相關涉密人員處理。
第十三條涉密復印設備使用管理規定:
涉密辦公自動化設備及軍工軍品代碼轉換管理制度
一、涉密復印設備一律不能是帶存儲功能的數字復印機或多功能一體機等;
二、要害部門、部位的涉密復印設備實行使用登記,歸口控制管理;
三、嚴禁保密要害部門部位購買帶存儲功能的數字復印機或多功能
一體機;
四、復印涉密文件資料嚴格按《涉密載體保密管理制度》中涉密載體復制、印刷、裝訂保密管理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本制度由保密委員會辦公室負責解釋。
第十五條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執行。
篇2:重大涉密活動保密管理制度范本
重大涉密活動保密管理制度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保密資格認證標準》,為嚴格重大涉密活動的保密工作,結合昆明貴金屬研究所、z鉑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所和公司)實際情況,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重大涉密活動是指所和公司組織的涉密會議等涉密活動。
第三條重大涉密活動保密管理包括以下規定:
一、涉密會議的保密審批及安全檢查。
(一)所和公司涉密會議由所和公司黨政、行政部門歸口管理。所和公司各部門召開涉密會議前須向所和公司黨政、行政部門申請,由黨政、行政管理部門統一安排會議場所,并到保密辦備案。保密辦協助責任部門制定專項保密工作方案,并負責監督涉密會議保密工作執行情況。
(二)涉密會議舉辦前應確定會議密級和會議代號。如在所和公司外舉辦的涉密會議須選擇具有保密條件的會議場所,并與會議場所承辦方簽訂召開會議《涉密會議協議書》(見附表19)限定參加人員和范圍。嚴禁在涉外賓館、飯店召開涉密會議。
(三)召開涉密會議,應事先對會場進行保密檢查,填寫涉密會議會場保密檢查表(見附表20)。會場內應采取手機屏蔽或控制措施,錄音錄像須經會議主辦部門的領導批準。
(四)禁止在會場內使用無線話筒、可拍照手機、對講機等可以進行無線發射、傳輸的設備。
(五)會議結束后要及時清退文件。會務人員要對會議使用的會場、客房、餐廳等地進行安全檢查,防止丟失文件、筆記本等物品。
二、涉密會議的保密管理
(一)各部門組織召開的涉密會議,應指定專人負責安全保密工作。會前要向與會人員強調會議保密事項和要求,增加保密防范意識。
(二)組織召開涉密會議的責任部門須主動與保密辦公室聯系,由保密辦協助制定專項保密工作方案,共同做好安全保密防范工作確保會議安全。
(三)機密級以上(含機密級)會議,應實行會議證制度。會場入口處要設專人檢查,
(四)嚴防無關人員進入會場。會議證的發放,必須履行登記手續,用后及時收回,嚴禁借用和轉讓。
(五)涉密會議主辦部門應指定專人負責管理會議文件,嚴格文件的發放手續和管理。外地代表使用的涉密文件,會議結束后應統一由機要遞送。因工作需要隨身攜帶時,會議主辦部門應將代表隨身帶回的文件目錄,寄到與會代表單位。所和公司各部門外出參加會議人員,確因工作需要,隨身攜帶涉密文件的按所和公司《涉密載體保密管理制度》中涉密載體外出保密管理規定執行。攜帶外出涉密文件人員回所和公司后須主動將隨身帶去的文件資料交回原管理部門。
(六)會議期間公用性的文件資料,休會時必須集中管理,與會者不得擅自帶出會議場所。
(七)未經批準與會人員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外泄露會議的涉密內容,不得擅自向宣傳機構提供資料公開報道會議的秘密事項。
(八)會后,文件管理人員應及時對會議發出的文件進行清點并收回。
(九)在外地召開涉密會議,由會議組織部門參照本規定請當地有關單位的保密、保衛部門協助執行。
(十)涉密會議主辦部門可根據會議內容、會場周圍環境、參加會議人員情況,制定或提出具體的保密防范措施與工作要求。
第四條本制度由保密委員會辦公室負責解釋。
第五條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執行。
篇3:涉密網使用管理制度
為了進一步加強本單位計算機信息保密管理工作,確保國家秘密的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結合本單位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保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本單位計算機的統一管理,監察。下屬各部門不得擅自在本單位系統網絡上安裝其他設備。
第二條國家秘密信息不得在與國際互聯網聯網(外網)的計算機中存儲、處理、傳遞。
第三條涉密信息網絡在存儲、處理、傳遞、輸出涉密信息要在突出位置標明相應密級。
第四條存儲涉密信息的計算機,應按所存儲信息的最高密級標明密級,并按相應密級的文件進行管理,不再使用的信息應及時銷毀。
第五條涉密信息網絡應嚴格按照《計算機信息系統保密管理暫行規定》和《涉及國家秘密的通信、辦公自動化和計算機系統審批暫行辦法》的規定,采取相應的保密技術防范措施。
第六條涉密網絡需要使用移動介質前,應先檢查移動介質是否存在病毒、木馬等惡意程序。
第七條涉密信息網絡的保密管理實行領導負責制,由管理和使用部門的主要負責人負責保密工作,并指定有關人員具體承辦。
第八條保密辦應對本單位涉密信息網絡進行經常性的檢查。
第九條涉密信息網絡的安全管理人員,應經過嚴格審查,定期進行考核,并保持相對穩定。
第十條涉密信息網絡系統管理人員,應參加公安、保密部門組織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密知識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