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一中創建安全小區及安全管理規范化達標學校實施方案

一中創建安全小區及安全管理規范化達標學校實施方案

2024-07-15 閱讀 9911

EE一中創建"安全小區"及"安全管理規范化達標學校"實施方案

根據全市創建"安全小區"及"安全管理規范化達標學校"的有關通知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如下工作要點。

一、指導思想

今年我校安全工作走過那的指導思想和目標是:以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維護校園和諧治安穩定和師生生命財產安全為目標,堅持"預防為主、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工作原則,著力推進"安全小區"及"安全管理規范化達標學校"創建活動,建立健全校園安全防范制度,強化師生"珍愛生命'安全第一"意識,扎實推進校車、食品等專項檢查,大力整治學校主編治安秩序,確保年內全面建成"和諧校園"及"安全文明校園",為EE市率先建成安全、文明城市做出新的貢獻。

二、工作要點

(一)全面開展安全專題教育

1、重視加強安全管理培訓和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主題教育活動。以廣播站、黑板報、班級主題活動等陣地,以安全常識為基礎,面向廣大師生員工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廣大學生牢固樹立安全意識,了解安全基本常識,掌握報警、求助電話的使用方法和在緊急情況下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積極爭取綜治、公安等部門的支持與配合,以"二日一月四節兩假"("3月27日全國中小學安全教育日"、全國安全生產月、"119"消防宣傳日,元旦、春節、五一、國慶和寒暑假)為契機,在學生中廣泛開展"珍愛生命,安全第一"、"平安交通"等主題教育活動,促使廣大師生進一步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和低于潛在危險的能力。

2、重視加強校園安全、犯法*等*、法紀法規、消防安全等各類專題教育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崇尚科學,抵制*,熱愛生活,珍愛生命"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勤奮學習、健康成長;廣泛開展法紀法規講座、法律咨詢等活動,引領廣大師生員工牢固確立法制意識,把學法、知法、守法、用法變成自己的自覺行為。

(二)扎實推進安全專項管理

1、加強門衛和師資安全管理。進一步健全門衛制度,加強門衛人員的思想道德建設和業務能力培訓,嚴格執行門衛登記制度,未經許可禁止閑雜人員進入校園;禁止外來機動車輛隨意進入校園,凡經同意進入校園的車輛必須限速行駛,并在指定地點停放;嚴禁任何人將非教學所需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品、動物、管制刀具和其它可能危及學校安全的物品帶入校園;學生下課、放學尤其是夜間晚自習下課時,安排教師在樓梯口、校門口進行安全疏導,避免擁堵引發事故。

2、加強校園消防安全管理。嚴格落實行政值周制度,值周人員要熟悉報警裝置,按時到崗,在任何情況下不能擅離職守。緊急情況下,領導和保衛干部要確保24小時通訊工具暢通,保證領導到位,組織到位,措施到位。

a)加強校園用電、特種設備和校園網安全管理。要嚴格遵守行業規定,加強校園用電設備和線路規范化建設,確保無超負荷或缺相工作情況。要進一步加強互聯網使用和安全管理,教育局域網和校園網必須加載性能可靠的網上設備。

b)加強交通和外出活動的安全管理。

c)加強校舍和宿舍的安全管理。

d)加強體育和設備器材安全管理。學校應加強體育課、早操、課間操等校內體育活動的組織,認真做好技術要領、運動設備、整理活動等方面的指導與安全保護,防止發生意外傷害事故。

e)加強校園飲食和衛生防病安全管理。要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法》規定,嚴把炊事人員健康、食品采購、運輸儲藏、烹飪配餐、餐具衛生、保鮮留樣(必須保存48小時)、人員隔離等各個環節,確保不發生食品中毒事件和投毒案件。

f)加強校園周邊環境的治理。要建立健全教育、公安、建設、文化、衛生、工商、城管、新聞等共同參加的學校周邊環境綜合治理機構,配合公安交巡警、交通部門,大力整頓學校周邊的交通秩序。積極配合工商、文化等部門,依法規范學校周邊地區文化娛樂場所,及時查處、取締非法經營的網吧、電子游戲廳等場所,凈化青少年成長環境。

三、努力做好幾項重點工作

今年,學校各部門將在"省級安全文明校園"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安全文明校園"創建活動;要配齊配強法制輔導員,深入開展"平安校園"和"零犯罪校園"創建活動,努力避免或降低在校學生的違法犯罪率;要積極會同公安部門在學校建立警備站(警備室或校園"110"),切實維護學校良好的教育教學秩序;要深入開展"無毒學校"的創建工作,確保覆蓋率達100%;要全面實施"為了明天--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程"。

四、制度建設

1、工作責任制度:要按照"屬地管理、守土建設"的原則,通過鑒定,《EE一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狀》等形式,明確各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強化安全責任;通過選調一定數量政治覺悟高、奉獻精神強、綜合素質好的中青年教師,建立一支專(兼)職學校安全及綜治工作隊伍師生積極參加,群防群治,共同做好學校安全及綜治工作。

2、定期檢查制度:要把定期檢查作為安全工作一項重要內容,堅持查重點、重點查、反復查、查反復,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疏不漏,不留死角。

3、安全預案制度:以自然災害、暴力犯罪、重大傷亡、食物中毒、重大疫情為設想條件,結合單位實際情況,認真制定預案,完善保障措施,健全處理機制,并在公安、消防等部門的指導下,組織師生進行實戰情境下的演練,確保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各項應急工作能有條不紊地展開,把危害和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4、安全考核制度:將安全工作列入年度考評之中,對工作成績顯著或有特殊貢獻的部門和個人,給予獎勵。凡因工作不力釀成事故或超過安全工作年度指標的,堅決行使"一票否決制",取消當年先進評比資格,考核結果將列入年度工作考核之中。

2013年元月8日

篇2:職業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安全生產,保護勞動者健康及相關權益,促進公司的經濟發展,實現公司所確定的職業健康安全目標,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職能:

1)、負責制定公司安全隱患排查、職業危害預防、安全應急預案等安全相關制度。

2)、負責公司職工安全教育及安全培訓,加強職工安全意識,杜絕安全事故發生。

3)、負責安全防范措施的執行,事故分析處理及事故應急救援。

4)、負責公司矛盾糾紛化解,重點防控、重點目標的保護工作,確保公司安全、環保和諧、穩定。

(二)、防護措施:

作業場所防護措施:

1)、各部門應根據本單位的具體情況識別、確定本部門的危害種類,并制定相應的防護措施

2)、在確定職業危害場所的醒目位置設置職業危害告知警示標志。

3)、車間、崗位等有大量粉塵時,應配備行之有效的降塵設施和設備,

4)、在封閉和有度有害氣體場所作業時,要采取強制通風措施,配備行之有效的通風設備,并派專人巡視。

5)、對從事高危職業危害作業人員,工作時間應嚴格加以控制,并有針對性的急救措施及救援預案。

6)、從事有職業危害的職工應按照規定定期進行身體健康檢查,公司將檢查結果告知本人,并將體檢報告存入檔案。

個人防護措施:

1)、加強對作業人員的職業危害教育,提高對職業危害的認識,了解其危害并找出自我職業危害防治辦法。

2)、接觸粉塵作業的人員,在工作中應盡量降低崗位粉塵濃度,并正確佩戴防塵口罩,嚴禁未經防護而上崗。

3)、電氣焊作業人員在工作中應注意作業環境保持通風,必要時需佩戴防毒口罩,上崗前必須正確配戴好相關安全用品(安全帽、防護鏡、絕緣靴、防護手套等)嚴禁未經防護而上崗。

4)、進行噪聲較大作業時人員要佩戴防護耳罩,并減少作業時間。

5)、進入有輻射區作業時必須穿戴好防護服,并配有個人劑量筆監測,并派專人巡視。

6)、廠期從事高溫,有毒有害氣體作業人員應盡量減少工作時間,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飲用水,并佩戴好個人防護用品,嚴禁未經防護而上崗!

(三)、安全檢查措施:

1)、公司各部門除進行經常檢查外,每月還定期組織各部門進行聯合檢查包括(安全、職業危害、衛生、設備、勞紀等),這幾種檢查結合進行。

2)、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必須有明確目的、要求和具體計劃,建立由總經理負責,有關人員參加的安全生產檢查組織,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安全生產檢查應當始終貫徹領導與群眾相結合的原則,依靠群眾,遍檢查,遍改進,并及時地總結經驗。

4)、生產期間每月20日安全聯合檢查,安全領導小組成員無故嚴禁缺席,對查出的問題及時糾正,處理、更正、并記錄入檔。

(四)、安全事故管理辦法:

1)、對違章、違紀、違反安全操作規程、未經安全防護上崗人員每次處罰20元,造成事故發生責任人按損失的30%處罰。

2)、對限期整改的設備、設施未按期整改的對責任人處罰30元,造成事故發生責任人按損失的30%處罰。

3)、未經安全培訓私自上崗,對本人及批準上崗人處罰40元,造成事故發生責任人按損失的40%處罰。

4)、對違章指揮,不聽勸阻人員處罰50元,造成事故發生責任人按損失的50%處罰。

5)、對不認真執行設備安全標準(跑、冒、滴、漏)設備環保衛生不打標,經查出每次處罰部門30元,造成事故發生責任人按損失的30%處罰。

6)、違章造成重大安全事故須經公司決定,按情節嚴處。

篇3:非石油石化生產場所有毒有害氣體防護安全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及時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非石油石化生產場所有毒有害氣體中毒事故的發生,保護從業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根據《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質作業場所保護條例》(國務院352號令)及《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制度》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勝利油田實際,特制定本規定。?第二章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的定義及分類?第二條“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是指存在或可能產生硫化氫、一氧化碳、甲烷和芳香烴類等有毒有害氣體及有缺氧危險的封閉、半封閉設備、設施和地下管道等受限空間危險場所。如:污水泵站、污水管道、污水池、垃圾堆放場、垃圾處理場、排水管道、集水井、電纜井、電信井、窨井、地窖、化糞池、沼氣池、發酵池、煉油池、腌制池、酒糟池、紙漿池、船艙、地下隱蔽工程、密閉容器、管道焊接作業場所等長期不用的設施或通風不暢的場所。?第三條常見有毒有害氣體按其毒害性質不同,可分為:

①刺激性氣體——是指對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氣體。刺激性氣體的種類甚多,最常見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氣、氟化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②窒息性氣體——是指能造成機體缺氧的有毒氣體。窒息性氣體可分為單純窒息性氣體、血液窒息性氣體和細胞窒息性氣體。如氮氣、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氣、氰化氫、硫化氫等。?第三章?安全管理?第四條各單位要對本單位產生和聚集有毒有害氣體的裝置、設備、設施和重點部位等進行認真排查、逐一檢測、查找隱患,認真進行風險分析和危害辨識,掌握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的詳細分布位置、周圍環境、檢測結果、設備設施狀況、涉及人員數量、作業時間等,建立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的安全管理檔案。監測儀器及防護設備應由專人管理并建立設備檔案。?第五條各單位要建立完善有毒有害氣體安全管理制度,制訂相應的中毒和窒息危害辨識制度、氣體采樣分析制度等,制定完善相應的作業許可程序、作業安全規程、安全措施和應急預案,明確作業負責人、作業人員和監護人員的職責,并建立隱患定期排查整改制度。?第六條各單位要加大安全投入,為在可能產生或聚集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的作業人員配備必要的安全防護設備、設施和儀器。1、認真按照《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和《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要求,保證安全生產投入,加強作業場所勞動保護工作,不斷改善安全生產條件。2、可能產生或聚集有毒有害氣體的危險場所應設置醒目的防中毒、防窒息、穿戴防護用品等警示標識。3、為從事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的人員配備固定式和便攜式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和報警儀器、正壓自給式呼吸器、救護帶、救護索、應急通訊設備、風向標、醫療救護設備和藥品等。監測儀器及防護設備要定期檢查、維護,標明檢查和維護日期,確保準確完好,并制定相關的使用管理規定。?第七條?存在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的單位每年要定期開展專題教育,針對有毒有害氣體中毒等危害進行風險辨識和安全知識培訓,提高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預防有毒有害氣體中毒事故的能力。?第八條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的危害識別1、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前,應根據作業內容對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進行危害識別和風險評估,制定相應的作業程序及安全措施。2、逐條確認“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許可證”(見附件1)中的有關安全措施,并將補充措施填入相應欄內并確認。?第九條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涉及到用火、臨時用電、進入受限空間、登高、起重、破土等作業時,應同時按照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和油田的相關要求辦理相應的作業許可證。?第十條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許可證辦理程序1、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應辦理“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許可證”。2、二級單位安全管理部門對作業程序和安全措施進行確認后,簽發“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許可證”。3、施工單位負責人應向施工作業人員進行作業程序和安全措施的交底,并指派作業監護人;基層單位與施工單位現場安全負責人對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的全過程實施現場監督。4、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完工后,基層單位與施工單位現場安全負責人應在“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許可證”的完工驗收欄中簽名。?第十一條作業安全措施1、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施工作業前應對現場監護人員和作業人員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如實告知作業人員、監護人員、救援人員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緊急情況處理以及事故應急措施和救護方法等。施工作業過程中工作負責人要落實安全措施并指導作業人員正確使用職業防護設備和用品。2、制定安全應急預案,內容包括作業人員緊急狀況時的逃生路線和救護方法,現場應配備救生設施和滅火器材等,現場人員應熟知應急預案的內容。3、無“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許可證”和監護人,禁止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工作場所入口處必須有所有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的人員名單并根據人員出入情況隨時更新。4、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應采取必要的通風措施,確保有毒有害氣體作業危險場所內空氣良好流通。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內的作業人員每次工作時間不宜過長,應安排輪換作業或休息。5、在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前應取樣分析,嚴格控制可燃氣體、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及氧含量在安全指標范圍內(當可燃氣體爆炸下限大于4%時,其被測濃度不大于0.5%為合格;當可燃氣體爆炸下限小于4%時,其被測濃度不大于0.2%為合格;氧含量為19.5%—23.5%為合格;有毒有害物質不超過國家規定的“車間空氣中有毒物質最高容許濃度”的指標),分析合格后才允許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內作業。如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內作業時間較長,應隨時進行檢測分析,如發現超標,應立即停止作業,迅速撤出人員。6、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應有足夠的照明,應使用安全電壓和安全行燈,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內照明電壓應不大于36V,在潮濕或狹小空間內作業應小于12V。所用燈具及電動工具必須符合防潮、防爆要求,作業人員應穿戴防靜電服裝,使用防爆工具。7、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內作業必須安排專人監護,監護人應與作業人員保持有效的聯系。出現有人中毒、窒息等緊急情況時,搶救人員必須佩戴正壓自給式空氣呼吸器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并指定專人在外部負責聯絡工作,禁止不具備條件時盲目施救,避免傷亡擴大。8、油田各單位不得將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的施工作業項目發包給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各單位在簽訂項目合同時,應同時簽訂安全管理協議,規定各自的管理職責。油田各單位應對項目承包方統一協調、管理,及時告知承包方工作場所存在的危險因素,要求承包方制定詳細的安全許可作業程序,并保證作業條件達到要求后,方可批準進入。

9、作業負責人和施工作業人員要嚴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遵守有關操作規程,不得臨時變更施工內容,杜絕違章作業、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的行為。10、在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條件發生變化,并有可能危及作業人員安全時,必須立即撤出;若需要繼續作業,必須重新辦理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審批手續。11、作業完工后,經施工人員、監護人與使用部門負責人共同檢查確認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內無人員和工具及雜物后,方可離開。?第十二條工作負責人的職責1、工作負責人應確認作業環境、作業程序和防范設施及用品符合進入要求;同時檢查、驗證應急救援服務、呼叫方法的效果。2、應嚴格落實“防止有毒有害氣體中毒十個必須”的各項要求(見附件2),對不符合的,有權停止作業。3、在作業完成后,要確認作業者及所攜帶的設備和物品均已撤離。?第十二條作業人員的職責1、持有效的“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許可證”方可施工作業。2、在作業前應充分了解作業的內容、地點、時間、要求、熟知作業種的危害因素和“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許可證”中的安全措施。作業過程中應嚴格遵守各項安全操作規程。3、安全防護措施經工作負責人、監護人落實確認后,方可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4、對違反本制度的強令作業、安全措施不落實、作業監護人不在場等情況有權拒絕作業。5、正確使用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安全設施與個體防護用品。6、應服從作業監護人的指揮,隨時與監護人進行有效的信息溝通。7、在作業中如發現情況異常或感到不適、呼吸困難時,應立即向作業監護人發出信號,迅速撤離現場,嚴禁在有毒有害氣體危險環境中摘下防護器具。?第十三條作業監護人的職責1、作業監護人應熟悉作業區域的環境和工藝情況,有判斷和處理異常情況的能力,熟悉急救知識。2、作業監護人在作業人員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前,負責對安全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安全措施不落實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時,有權提出拒絕作業。3、作業監護人應清點出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人數,并與作業人員確定聯絡方式,進行必要有效的安全、報警、撤離等信息溝通。當發現異常情況時,應及時制止作業,向作業者發出撤離警告,必要時立即呼叫應急救援。4、作業監護人在履行監測和保護職責時,必須堅守崗位,履行職責,不得擅離崗位,對未經許可欲進入者予以警告并勸離。5、作業監護人應保管并隨身攜帶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許可證。?第十四條作業許可證管理1、“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許可證”是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的依據,不應涂改;如確需修改時,應經簽發人在修改內容處簽字確認。如果“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許可證”中安全措施、氣體檢測等欄目不夠時,應另加附頁。“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許可證”和附頁應妥善保管,保存期為一年。2、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許可證一式四聯,第一聯由二級單位安全管理部門留存備查,第二聯由作業負責人持有,第三聯由監護人持有,第四聯存放在作業場所所在基層單位。3、“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許可證”中的各項內容應由相應責任人填寫,其他人不應代簽。4、“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許可證”的有效期為作業項目一個周期。當作業中斷4小時以上時,再次作業前,應重新對環境條件和安全措施予以確認;當作業內容和環境條件變更時,需要重新辦理“進入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作業許可證”。?第十五條應急救援

1、各單位應建立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場所應急救援預案并定期演練,現場應急預案中必須明確緊急情況下作業人員的逃生方法、逃生路線、自救、互救方法等,現場作業人員、管理人員等都要熟知預案內容和救護設施使用方法。

2、根據作業要求,落實應急救援組織、救援人員、救援器材,落實各項安全設施、處置流程。加強應急處置教育培訓,使救援人員熟悉救援流程、中毒救護知識、技能和安全措施。3、加強與附近醫療機構和專業救護機構的溝通和聯系,一旦發生事故,要立即向醫療機構和有關部門報告,爭取時間,科學施救,并尋求專業救護,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第四章附則?第十六條本規定自下發之日起施行。?第十七條本規定由安全環保處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