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企業制度匯編格式
施工質量管理制度
1.目的
對施工質量進行過程控制,保證施工質量。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公司各項目部工程施工過程質量控制。
3.相關文件
3.1《文件控制程序》
3.2《標識和可追溯性控制管理程序》
3.3《不合格品控制管理程序》
4.定義:
5.職責
5.1責任領導
本制度的責任領導是生產副經理,其職責為:負責監督、指導本制度的實施,負責執行文件的審批。
5.2責任部門
本制度的責任部門為工程部,其職責為:負責本制度實施的檢查。
5.3執行層
本制度的執行層為項目部,其職責為:負責落實施工質量管理策劃、施工準備、施工質量和服務的有關管理要求。
6.工作程序
6.1工程部會同項目部在工程開始施工前負責編制工程施工質量策劃文件—施工組織設計,在施工組織設計編制時應反應以下方面的要求或引用相關文件予以說明:
1質量目標和要求;
2質量管理組織和職責;
3施工管理依據的文件;
4人員、技術、施工機具等資源的需求和配置;
5場地、道路、水電、消防、臨時設施規劃;
6影響施工質量的因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
7進度控制措施;
8施工質量檢查、驗收及其相關標準;
9突發事件的應急措施;
10對違規事件的報告和處理;
11應收集的信息及其傳遞要求;
12與工程建設有關方的溝通方式;
13施工管理應形成的記錄;
14質量管理和技術措施;
15施工企業質量管理的其他要求
6.2、編制完畢后,應報公司生產副經理審批,審批合格后報甲方代表或總監理工程師批準,批準后做為工程施工過程控制的策劃文件予以實施。
6.2、施工準備:
項目部應按照施工策劃文件的要求進行施工準備工作,包括策劃建立項目管理機構、文件準備、材料物資準備、工具設備準備、人力資源入場準備、施工臨時用建筑物的搭建等。施工準備完畢后,施工企業應按規定向監理方或發包方進行報審、報驗。施工企業應確認項目施工已具備開工條件,按規定提出開工申請,經批準后方可開工。
6.4、施工過程質量控制:
6.4.1、施工質量控制內容:
1正確使用施工圖紙、設計文件、驗收標準及適用的施工工藝標準、作業指導書。適用時,對施工過程實施樣板引路;
2調配符合規定的操作人員;
3按規定配備、使用建筑材料、構配件和設備、施工機具、檢測設備;
4按規定施工并及時檢查、監測;
5根據現場管理有關規定對施工作業環境進行控制;
6根據有關要求采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并進行相應的策劃和控制;
7合理安排施工進度;
8采取半成品、成品保護措施并監督實施;
9對不穩定和能力不足的施工過程、突發事件實施監控;
10對分包方的施工過程實施監控
6.4.2應根據需要,事先對施工過程(焊接、大體積混凝土、地下室防水等)進行確認,包括:
1對工藝標準和技術文件進行評審,并對操作人員上崗資格進行鑒定;
2對施工機具進行認可;
3定期或在人員、材料、工藝參數、設備發生變化時,重新進行確認
6.4.3應建立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管理記錄。施工記錄應符合相關規定的要求。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管理記錄應包括:
1施工日記和專項施工記錄;
2交底記錄;
3上崗培訓記錄和崗位資格證明;
4施工機具和檢驗、測量及試驗設備的管理記錄;
5圖紙的接收和發放、設計變更的有關記錄;
6監督檢查和整改、復查記錄;
7質量管理相關文件;
8工程項目質量管理策劃結果中規定的其他記錄
6.4.4應按公司規定要求進行工程移交和移交期間的防護。防護內容包括成品保護、標識保護等。服務應包括:1保修,在合同約定的范圍內進行,保證達到甲方的要求;2非保修范圍內的維修,由工程部負責組織實施,酌情報價,積極進行,保證達到甲方滿意;3合同約定的其他服務。按合同要求組織實施。
施工質量檢查制度
1.目的
對施工質量檢查工作進行控制,保證施工檢查有效實施。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公司各項目部工程施工質量檢查。
3.相關文件
3.1《文件控制程序》
3.2《標識和可追溯性控制管理程序》
3.3《不合格品控制管理程序》
4.定義:
5.職責
5.1責任領導
本制度的責任領導是生產副經理,其職責為:負責監督、指導本制度的實施,負責執行文件的審批。
5.2責任部門
本制度的責任部門為工程部,其職責為:負責本制度實施的檢查。
5.3執行層
本制度的執行層為項目部,其職責為:負責按此制度的要求落實施工質量檢查工作
6、工作程序
分定期檢驗和日常檢驗:
定期檢驗:針對施工中的薄弱環節和質量通病,找出影響工程質量的主要因素,采取有力措施,及時整改,做好記錄。
日常檢驗:質量檢查人員對日常的施工質量情況隨時進行檢查和指導,并按要求做好記錄,檢查范圍,工序檢查、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檢查。
6.1工程部每季度對所屬項目部進行1次定期質量大檢查,由公司組織檢查小組,檢查前進行策劃并下發通知,檢查過程中做好記錄,檢查后下發通報。項目部根據需要可以開展不定期檢查及季節性檢查。
6.2項目部每月進行2-3次定期質量大檢查,由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組織檢查小組,檢查過程中做好記錄,檢查后進行總結分析,并形成記錄。
6.3項目經理每天組織相關管理人員進行日常檢查,并形成檢查記錄。
6.4項目質檢員及其他管理人員在施工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開展適時巡查,及時糾偏,確保過程能力,并形成檢查記錄。
6.5班組之間在工序完成后,由班組長組織開展自檢、互檢、交接檢,并做好相關手續,確保工序質量。
6.6項目部定期檢查時,對工程實物質量、工程資料、管理資料等進行全面檢查。不定期檢查、季節性檢查視主題確定檢查內容。
6.7項目部日常檢查時,主要對工程實物質量、施工組織、工藝流程、工序質量等進行檢查。
6.8項目部組織的各類檢查以實測為主,目測為輔,并檢查資料的及時性、完整性、準確性。
6.10班組之間的自檢、互檢、交接檢為全數實測。
6.11檢查過程中發現一般性質量隱患或質量問題時,檢查組(人)開具整改通知單,并要求受檢人定人、定時間、定措施進行整改。整改完成后由檢查人進行驗證。
6.12檢查過程中發現重大質量隱患時,檢查組(人)有權開具停工整改單,并視情況嚴重程度對被檢查單位負責人及相關責任人進行相應的處罰。
6.13凡在檢查過程中不服從管理、不配合檢查時,檢查組(人)有權對被檢查單位負責人進行相應的處罰。
試驗、檢測管理制度
一、適用范圍
1.適用于公司承攬工程的檢驗試驗管理;
二、相關文件
1.《管理手冊》
2.《物資進貨驗收程序》
三、實施職責
1.本制度由工程部負責管理;
2.工程部負責進貨檢驗試驗的管理,各項目部負責具體實施;
3.工程施工質量檢驗及評定工作,由項目部技術負責人負責具體實施;
4.建筑材料檢驗試驗管理由項目部技術負責人外委試驗;
5.最終檢驗試驗由公司工程部門負責組織檢驗;
四、工作流程
4.1進貨檢驗和試驗
4.1.1所有進廠物資均應按規定的程序進行檢驗和試驗,具體見《物資進貨驗收程序》規定;
4.1.2未經檢驗或試驗合格的物資,(包括原材料、外購件、外委加工配制件等)不準投入使用或加工(4.1.4的緊急放行情況除外);
4.1.3顧客提供的物資,開箱時也應做好開箱驗證記錄和簽證;
4.1.4如因工程急需,來不及檢驗或試驗而放行時,需有可靠的追回程序,并應對該物資做唯一性標識,以便一旦發現不符合規定要求時能立即追回和更換(習慣稱為緊急放行)。緊急放行的授權人為項目部經理或技術負責人;
4.1.5進貨檢驗和試驗,主要包括:
供方質量文件
物資外觀檢查
有規定時抽樣檢驗和試驗。
4.1.6檢驗和試驗合格后均應辦理檢查驗收簽證;
4.1.7所有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和設備未經監理工程師簽字不得用于工程施工和安裝。
4.2過程檢驗和試驗
4.2.1工程開工前,由項目部負責編制質量檢驗的有關要求(可在施工組織設計中反映),其中有關顧客、監理方面的內容,應取得顧客或其代理人的認可同意。
4.2.2工程施工質量檢驗及評定工作,由項目部技術負責人負責實施;
4.2.3建筑材料檢驗和試驗由項目部委托外部實驗室負責實施;
4.2.4外委檢驗、試驗時由項目部技術負責人負責外委委托,并負責將試驗結果送達有關驗證單位;
4.2.6在所要求的分項或分段工程的檢驗和試驗工作未完成之前,或必需的試驗報告未收到前,不得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2.7如應施工急需來不及在檢驗試驗報告完成前就要轉入下道工序,則必須有可靠的追回程序(習慣稱例外放行),并應在相應的產品上做出明確唯一的標識,做好記錄;
4.2.8例外放行,需經項目部經理批準。
4.3最終檢驗和試驗
最終檢驗和試驗由公司工程部門、項目部根據顧客安排與監理、設計單位等配合完成;工程資料的形成應與工程進度同步。工程部應按規定及時向有關方移交相應資料。
4.4檢驗試驗人員
從事檢驗和試驗的人員,應具有相應的資質,并取得認可的證書。
4.5檢驗試驗記錄
4.5.1檢驗和試驗記錄是證明采購物資、在建工程、在制產品和最終產品(或工程)質量滿足規定要求的客觀證據,所有檢驗和試驗均應做好檢驗和試驗記錄或簽證;
4.5.2過程檢驗試驗記錄按工程行業要求的驗收記錄表格執行;
4.5.3最終檢驗和試驗記錄(即分部驗收記錄、單位工程驗收記錄)由公司工程部負責記錄;
4.5.4檢驗試驗記錄內容應完整,且真實可靠,并應符合檔案管理要求;
4.5.5檢驗試驗應有書面記錄和專人用合格的書寫材料親筆簽字,不得代簽字或使用打印機打印。
4.6不合格
檢驗和試驗中發現的不合格品,按《質量問題處理制度》規定處置。
4.7監督檢查
檢驗和試驗控制,由工程部負責監督檢查
篇2:企業安全產規章制度
企業應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結合企業實際,建立健全的各類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是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延伸,也是企業能夠貫徹執行的具體體現,是保證安全生產方面的標準和規范,企業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是保障人身安全與健康以及財產安全的最基礎的規定,每一個職工都必須嚴格遵守。
根據公司特點,一般都應建立以下幾類規章制度:
1.綜合類管理方面有:安全生產總則、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技術措施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檢查制度、安全獎懲制度、“三同時”審批制度、設備安全檢修制度;事故隱患管理與監控制度、事故管理制度、安全用火制度;爆破物品管理制度、承包合同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值班制度等;
2.安全技術方面有:特種作業管理制度、危險作業審批制度、危險場所管理制度、工地交通運輸管理制度、防火制度、各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
3.職業衛生方面有:職業衛生管理制度、職業病管理、塵毒監測制度;
4.其他方面有:女工保護制度、勞動保護用品、職工身體檢查制度。
企業在制定規章制度時應注意:
1.要與國家的安全生產法規保持協調一致;
2.要廣泛吸收國內外安全生產管理經驗,力求先進性、科學性、可行性;
3.規章制度制定,由企業法定代表人簽發后,就不隨意改動。具有權威性。
4.隨著國家政治經濟形勢的發展和企業的發展,技術的不斷進步,要及時予以修改、補充。
5.規章制度必須企業中貫徹執行,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廣泛開展安全宣傳、教育、培訓工作,使每一個職工都充分認識到嚴格遵守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重要性,成為自覺的行動。
篇3:企業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一)交通安全檢查制度
1、為及時發現問題,消除隱患,交通安全檢查采取“周一”安全活動、回場檢查、月度檢查相結合的形式。
2、檢查人員要認真負責,保證所檢車輛的使用安全性。
3、做好檢查記錄,積累資料,為交通安全工作提供具有指導性的信息。
4、對查出的安全隱患,提出處理意見或建議。
5、對查出的問題,屬司機整改的,司機整改后要復查,合格后才能安排使用。
(二)停車場(庫)管理規定
1、停車場(庫)是中心車輛停放的集中場所,為使車場(庫)管理規格化、標準化,車輛停放實行定位管理。
2、車場(庫)車輛停放區域必須劃停車線,噴定位車輛號碼,做到線齊、號清。
3、車輛要在劃定的車位內按號停放,不準亂停亂放,并且做到停車看齊。
4、車輛進出停車場(庫)時,時速不得超過5Km/h;不準在車場內試剎車。
5、嚴禁任何人在停車場(庫)用汽油清洗物件或隨意潑倒廢油。
6、任何車輛若不接送或檢修儀器,不得在工房門前停放。
7、進入車場嚴禁吸煙。
(三)行駛車輛管理規定
1、施工班組車輛實行隊車行駛。絞車在前工程車在后,工程車與絞車距離應保持為夜間50米至150米,白天150米至300米以內。
2、車輛乘坐。一般情況絞車、工程車副駕駛座分別由所在班組的班組長和操作工程師乘坐,特殊情況由駕駛人提名,副駕駛座乘員不準睡覺,所有司乘人員有安全帶的必須系安全帶。
3、乘車人有責任幫助駕駛人觀察道路交通情況,提醒駕駛人注意行車安全,乘車人對駕駛人的違章行為有權進行制止和反映。
4、施工班組使用的儀器,不得用工程車運輸。由于特殊原因,確需工程車運輸的儀器,必須進行可靠的固定和有效的減震,其它雜物不得用工程車運輸,避免客貨混裝。
5、車輛行駛在沒有限速標志、標線的道路上,不得超速:沒有道路中心線的道路。城鎮、鄉村30Km/h;公路40Km/h。道路中間有一條單黃線。城鎮、鄉村40Km/h;公路60Km/h。高速公路最高時速不能超過80Km/h。
6、現場作業完畢在夜間12:00后的車輛,在次日6:00前不得駛離井場。
7、外部返回車輛未進行回場檢查,不得安排出車。
(四)冬季交通安全行車預案
冬季,雨、霧、雪天氣、冰雪道路將不時出現,道路通行條件和行車環境都會由于天氣變化而受到影響,為做好冬季道路交通事故的預防工作,特制定本預案。
1、交通安全工作組要結合冬季氣候特點,在任務下達到派車前要早計劃,早準備,制定切實可行的行車方案,預防交通事故發生。
2、加強冬季道路交通安全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廣大駕駛人遵紀守法的意識和禮貌行車、文明駕駛的素質。
3、嚴格把好控制關,堅持影響交通安全的因素不消除就不派車或出車的原則,確保行車安全。
4、開展交通安全專項自檢自查活動,加強車輛的維護保養工作,消除車輛故障,提高車輛安全技術狀況。
5、加強對長途車輛駕駛人的管理,保證長途車輛駕駛人符合安全行車要求。
6、嚴格執行絞車在前工程車在后隊車行駛制度,并就實際情況進行出車前的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