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心理咨詢保密制度(范文)

心理咨詢保密制度(范文)

2024-07-14 閱讀 7787

心理咨詢教師保密制度【1】

保護個人隱私,是心理咨詢工作者一項非常重要的責任,除特殊情況外,任何心理咨詢教師和咨詢員均應遵守保密制度:

1、心理咨詢教師(員)在咨詢工作中收集的個人資料,包括個案記錄、測驗資料、信件、錄音、錄像和其它資料,均屬于專業信息,應在嚴格保密的情況下進行保存,除司法機關憑介紹信可以借用外,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泄露。

2、心理咨詢教師(員)在咨詢工作的開始就應向咨詢者說明心理咨詢與治療工作的保密原則,以及這一原則在應用時的限度。這一原則同樣適用于集體心理治療。

3、只有在來訪者同意的情況下才能對治療或咨詢過程進行錄音、錄像。在因專業需要進行案例討論或進行教學、科研、寫作等工作時,引用案例時均需隱去那些可能會據此辨認出咨詢者有關信息的資料。得到來訪者書面許可的情況可不受此限制。

4、心理咨詢教師(員)在工作中發現來訪者有危害自身或危及他人及社會安全的行為時,必須采取必要措施以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必要時應通知上級主管部門或公安機關,此情況可不受保密原則限制。

心理咨詢保密制度【2】

1、心理咨詢員有責任向來訪者說明咨詢工作的保密原則,以及應用這一原則的限度。

2、心理咨詢工作中的有關信息,包括個案紀錄、測驗資料、信件、錄音、錄像和其他資料,應在嚴格保密的情況下,作為檔案,及時送檔案室進行保存。

3、除了心理咨詢員和檔案管理員以外,任何其他人員都無權查看心理檔案室檔案材料。

4、心理咨詢員只有在來訪者同意的情況下,才能對咨詢過程進行錄音、錄像。因專業需要進行案例討論、教學引用和科研寫作時,應隱去那些可能據以辨認出來訪者的有關信息。

5、在心理咨詢工作中,一旦發現來訪者有危害自身和他人的情況,必須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發生(必要時應通知有關部門或家屬),但應將有關信息的暴露程度限制在最小范圍內。

6、心理咨詢員接受衛生、司法或公安機關法律規定的詢問時,不得做出虛偽的陳述或報告。

心理咨詢的保密原則:【3】

1.心理咨詢過程中來訪者暴露的內容。

2.心理咨詢過程中與來訪者的接觸過程。

在沒有征得來訪者同意的情況次,心理咨詢師不得隨意透露上述信息,心理咨詢師也不得隨意打探來訪者與咨詢無關的內容。

保密例外是在特殊條件下,不能繼續為來訪者保密的情況:

1.來訪者同意信息透露。

2.司法機關要求心理咨詢師提供保密內容的信息。

3.出現針對心理咨詢師的倫理或法律訴訟。

4.心理咨詢中出現法律規定的保密問題限制,如虐待老人、兒童等。

5.來訪者有可能會對自己或他人造成人身傷害時。

6.來訪者患有危及生命的傳染病。

當遇到以上6個請款時,心理咨詢師應該將泄密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篇2:Y學校心理咨詢室隱私保密制度

【學校心理咨詢室隱私保密制度】

1、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保護學生的隱私,為學生保守秘密。

2、妥善處理學生的咨詢來信,特別是學生的隱私信件。

3、保管好咨詢記錄,不得借人翻閱。

3、不得向外人透露學生的智力、情感糾紛等隱私情況。

4、不得將學生的隱私作為教育案例,在教育學生的場合公開傳播。

5、不得將學生心理的某些缺陷作為笑話或起外號。

6、不得將學生的家庭經濟、父母婚姻感情等隱私情況透露給任何人。

8、不能隨意在文章中引用學生的隱私,確需要時必須隱去真實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