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衛生崗位操作規程
崗位職業健康操作規程1、總則為了保證職工在生產過程中安全的工作,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保護職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促進公司安全生產發展,制定本操作規程。生產工作中存在的職業危害有:粉塵、噪聲、高溫、硫酸、氫氟酸、氟硅酸、液堿、鹽酸等。在生產生產中凡涉及職業危害的場所和工作地點必須嚴格執行本規程,本規程適用于公司所有科室、分廠。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職業病的分類和目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規定、調整并公布。2、制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管理辦法》;《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辦法》;《職業病危害因素與目錄》;《高溫作業允許持續接觸熱時間限值》;《噪聲作業分級》;《施工生產性粉塵作業危害程度分級》。3、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分布、危害程度及衛生標準1)粉塵①產生的原因:粉塵主要是磷礦石、復合肥、氯化鉀、煤的生產、儲存、輸送、破碎過程中出現,如在磷礦石皮帶層及各運轉點,其影響程度與工藝設計及通風除塵設施等的條件有關。②危害程度:粉塵進入人體后主要可引起職業性呼吸系統疾病,長期接觸高濃度粉塵可引起肺組織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塵肺病,如:塵肺、呼吸系統腫瘤、粉塵性炎癥等;對上呼吸道粘膜、皮膚等部位產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應疾病。③職業健康衛生標準煤塵:PC-TWA4mg/m3??其他粉塵:PC-TWA8mg/m3?④主要涉及崗位:磷礦破碎崗位、氯化鉀原料崗位、干線崗位、成品包裝崗位、熱風爐崗位。2)噪聲①產生原因:主要來源于各設備在運轉過程中由于振動、碰撞而產生的機械聲而產生的動力噪聲。主要有破碎機、球磨機、造粒機、空壓機等。②危害程度:給人帶來煩惱,影響人們工作、學習、休息。長期接觸強噪聲會引起聽力下降、神經性衰弱綜合癥等病癥。③衛生限值職業接觸8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85dB(A)職業接觸4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88dB(A)職業接觸2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91dB(A)職業接觸1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94dB(A)職業接觸0.5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97dB(A)職業接觸0.25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100dB(A)職業接觸0.125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103dB(A)但最高不能超過115dB(A)④主要涉及崗位:破碎崗位、球磨崗位、造粒崗位、空壓機等。3)高溫①產生原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高溫的部位有:熱風爐、暑期中暑等。②危害程度:體溫調節產生障礙、水鹽代謝失調、循環系統負荷增加、消化系統疾病增多、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腎臟負擔加重。當作業場所氣溫超過34℃時,即可能有中暑病例發生。中暑是高溫環境下發生的急性疾病,按其發病機理可分為:熱射病、日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③衛生標準表1?工作地點的夏季空氣溫度規定當地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工作地點與室外溫差(℃)22及22以下不得超過1023~28相應不得超過9、8、7、6、5、429~32相應不得超過333及33以下相應不得超過2表2?高溫作業允許持續接觸熱時間限值(分鐘)工作地點溫度(℃)輕度勞動中等勞動重度勞動30~32807060>32~34706050>34~36605040>36~38504030>38~40403020>40~42302010>42~442010104)氫氟酸①產生原因:氟化鈣與硫酸高溫反應的產物。?②對皮膚有強烈的腐蝕作用。灼傷初期皮膚潮紅、干燥。創面蒼白,壞死,繼而呈紫黑色或灰黑色。深部灼傷或處理不當時,可形成難以愈合的深潰瘍,損及骨膜和骨質。本品灼傷疼痛劇烈。眼接觸高濃度本品可引起角膜穿孔。接觸其蒸氣,可發生支氣管炎、肺炎等。慢性影響: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癥狀,或有鼻衄,嗅覺減退??捎醒例X酸蝕癥。骨骼*線異常與工業性氟病少見。③衛生標準氫氟酸:PC—TWA?3mg/m35)氟硅酸①產生原因:無水氟化氫的副產品。?②危害程度:皮膚直接接觸,引起發紅,局部有燒灼感,重者有潰瘍形成。對機體的作用似氫氟酸,但較弱。慢性影響:長期接觸,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牙齒酸蝕癥及皮膚損害。?③衛生標準氟硅酸:MAC?7.5mg/m36)硫酸①產生原因:在鹽酸吸收過程及輸送過程中產生。?②危害程度:對皮膚、粘膜等組織有強烈的刺激和腐蝕作用。蒸氣和霧可引起結膜炎、結膜水腫、角膜混濁,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發生呼吸困難和肺水腫;高濃度引起喉痙攣或聲門水腫而窒息死亡。誤服可引起消化道燒灼、潰瘍形成,嚴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腎損害、休克等。皮膚灼傷,輕者出現紅斑,重者形成潰瘍,愈后癍痕收縮影響功能。濺入眼內可造成灼燒,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慢性影響:長期接觸,可引起牙齒酸蝕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及肺硬化。③衛生標準硫酸:PC—TWA?1mg/m37)氨①產生原因:在鹽酸吸收過程及輸送過程中產生。?②危害程度:低濃度氨對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濃度可造成組織溶解壞死。急性中毒:輕度者出現流淚、咽痛、聲音嘶啞、咳嗽、咯痰等;眼結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胸;胸部*線征象符合支氣管炎或支氣管周圍炎。中度中毒上述癥狀加劇,出現呼吸困難、紫紺;胸部*線征象符合肺炎或間質性肺炎。嚴重者可發生中毒性肺水腫,或有呼吸窘迫綜合癥,患者劇烈咳嗽、咯大量粉紅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譫妄、昏迷、休克等??砂l生喉頭水腫或支氣管粘膜壞死脫落窒息。高濃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濃度氨可致眼灼傷;液氨可致皮膚灼傷。③衛生標準氨:PC—TWA?20mg/m34、職業病防護措施1)防塵措施①粉塵制造設備應有效密封,不得向外泄漏粉塵。②各除塵器應有效備用,其相應配置的除塵設備應投入使用。③在磷礦場周圍增加隔離帶,以減少粉塵污染。④各輸料皮帶運轉站設置密閉裝置和除塵系統,皮帶、地面設水沖洗設施,及時清洗地面灰塵。⑤在粉塵較多區域佩戴防塵口罩等防護用品。⑥對長時間在粉塵環境中工作的職工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2)防噪聲措施①送風機、空壓機的入口設置消音器。②蒸汽排汽口設置高效消音器。③各值班室應采用適當的隔音措施。④進入噪音區域佩戴耳塞。⑤在噪聲較大區域連續工作時,宜分批輪換作業。⑥對長時間在噪聲環境中工作的職工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3)防暑降溫措施①對高溫設備和管道應進行保溫或加隔熱套,保證其外表溫度小于50℃。②持續接觸熱源后,應輪換作業和休息,休息時應脫離熱環境,并多喝水。③現場配備防高溫燙傷、防中暑藥品。④工作人員佩戴防高溫手套。⑤采取通風降溫措施,打開門窗通風,必要時加裝通風機進行機械通風。4)磷酸的防護措施①工程控制:密閉操作,注意通風。操作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②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蒸汽時,必須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可能接觸其粉塵時,應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③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睛。④身體防護:穿橡膠耐酸堿服。⑤手防護:戴橡膠耐酸堿手套。⑥其他防護:工作場所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飯前要洗手。工作畢,淋浴更衣。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備用。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5)鹽酸的防護措施①工程控制:密閉操作,注意通風。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②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其煙霧時,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氣呼吸器。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氧氣呼吸器。③眼睛防護: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④身體防護:穿橡膠耐酸堿服。⑤手防護:戴橡膠耐酸堿手套。⑥其他防護:作業現場嚴禁煙火、進食和飲水。工作畢,淋浴更衣。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備用。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6)硫酸的防護措施①工程控制:密閉操作,注意通風。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②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其煙霧時,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氣呼吸器。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氧氣呼吸器。③眼睛防護: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④身體防護:穿橡膠耐酸堿服。⑤手防護:戴橡膠耐酸堿手套。⑥其他防護: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完畢,淋浴更衣。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備用。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7)氨的防護措施①工程控制:嚴加密封,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②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建議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應該佩戴空氣呼吸器或氧氣呼吸器,分清風向,搶占上風口。③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④身體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⑤手防護:戴橡膠耐油手套⑥其他防護:作業現場嚴禁煙火、進食和飲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進行就業前和定期體檢。5、職業病危害應急措施1)粉塵①粉塵污染較為嚴重時應迅速撤離至通風良好的地方,用清水沖洗口、鼻。②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人員出入。③聯系相關崗位調整運行方式,控制粉塵產生。開啟通風換氣設備,降低空氣中的粉塵濃度。必要時采用霧化水進行降塵處理(但必須滿足電氣設備的防潮規定)。④參與處置人員應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并根據粉塵的性質,選戴相應的防塵口罩。參與處置人員若發生頭暈、胸悶等不適反應,應及時撤離到空氣清新區域休息,有條件給予吸氧。⑤處置粉塵飄逸時應做好防止粉塵爆炸的措施。2)噪聲①發生噪聲危害癥狀者,迅速撤離至安靜的地方休息。②造成耳朵聽力下降、身體不適等情況到醫院接受治療。3)高溫①當有先兆或輕度中暑時,應將患者迅速離開高熱環境,移至蔭涼通風處休息,解開衣領,并給予清涼飲料、濃茶、淡鹽水和人丹、解暑片或藿香正氣丸等解暑藥物。②對病情較重的患者,應立即移到蔭涼處,讓其平臥(或抬高下肢),根據不同的病情,分別作如下處理:a.中暑痙攣時,牽伸痙攣肌肉使之緩解,并服用含鹽清涼飲料;b.中暑衰竭時,服用含糖、鹽飲料,并在四肢作重推摩、擦摩;c.日射病時,頭部用冰袋或冷水濕敷;身體高熱時,應迅速降溫,如用冷水或冰水擦身(擦至皮膚發紅),或在額、頸、腋下和腹股溝等處放置冰袋,也可用50%酒精擦浴。③癥狀重或昏迷患者,可針刺人中、涌泉、中沖等穴,并應迅速送醫院進行搶救。4)磷酸①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②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③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停止呼吸,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④食入:誤服者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5)鹽酸①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徹底沖洗,灼傷處用5%碳酸氫鈉液洗滌,爾后處理創面和燒傷。就醫。②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以大量溫水沖洗,爾后以2%碳酸氫鈉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③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除去被污染的衣物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停止呼吸,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鹽酸煙霧所致急性氣管炎時,可用4%碳酸氫鈉溶液霧化吸入。必要時給氧。如刺激癥狀明顯,咳嗽頻繁,并有氣急、胸悶等癥狀,可以0.5%異丙基腎上腺素1ml及地塞米松2mg霧化吸入。)④食入:可用2.5%氧化鎂溶液、牛奶、豆漿、蛋清、花生油等口服。嚴禁洗胃,也不可催吐,以免加重損傷或引起胃穿孔。禁用碳酸氫鈉洗胃(或口服),以免產生二氧化碳而增加胃穿孔的危險。立即就醫。6)硫酸①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先用柔軟清潔的布吸去酸液,再迅速用清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②眼睛接觸:立即先用柔軟清潔的布吸去酸液,再迅速用清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③吸入:吸入硫酸霧者立即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安靜及保暖。吸入量較多者應臥床休息、吸氧、給舒喘靈氣霧劑或地塞米松等霧化吸入,并立即就醫。④食入:誤服者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立即就醫??诜咭殉霈F消化道腐蝕癥狀時忌催吐及洗胃。7)氨①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服,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沖洗,至少30分鐘。就醫。②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③吸入:吸入者應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維持呼吸功能。就醫。④食入:誤服者給飲牛奶,有腐蝕癥狀時忌洗胃。立即就醫。6、焊工崗位職業健康操作規程1)操作及職業健康工作:①熟悉所切割、焊接工件的質量標準和技術特征,確保工件的加工質量。②施工前清理作業現場清除易燃易爆物,備好滅火器材;切斷或關閉所切割或焊接設備的電源、水源、風源等,并掛好警示牌。③將所使用的設備、配件、用具準備齊全,并認真檢查確保完好。④氧氣瓶與乙炔瓶間距必須大于10m;運輸使用輕拿輕放;氣瓶不能接觸高溫和明火,周圍10m內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⑤焊接時要掌握焊接方法,最大限度減少和消除內應力和變形。⑥火焊切割時,應防止回火現象。⑦切割較大零部件時,必須采取可靠的防止下落或下滑的措施。⑧容器內焊或切割時,焊工與焊件間要絕緣,清理容器內外易燃易爆品,焊件外殼通風良好,容器外有專人監護。⑨施工完畢,切斷電焊機電源,碼放好手把線;關掉氧氣瓶、乙炔瓶閥門,碼放好氧氣帶、乙炔帶,分類碼放好焊接工件;清除焊渣,清點工具,打掃好施工現場,檢查無誤后方可離開。2)職業危害防護措施:①個人防護:作業人員必須使用相應的防護眼鏡、面罩、口罩、手套、絕緣鞋,決不能穿短袖衣或卷起袖子。②獎罰規定:對于違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的職工,施工生產管理人員有權糾正,并視情節輕重開具違章通知單,并予以罰款,以示教育。③現場處理:一旦發生事故立即送往醫院治療。
篇2:石油銷售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管理制度
石油銷售公司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證**石油HB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HB公司"或"公司")職工在施工生產過程中安全開展工作,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保護職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促進施工生產發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HB公司各部室以及所有從事勞動的員工。
第二章管理
第三條職業病的分類和目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規定、調整并公布。公司要依據國家業病防治法有關規定和各種作業危害程度分級和限制,制定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分布、危害程度及衛生標準。
第四條公司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凡涉及職業危害的場所和工作地點的必須結合本制度制定具體的操作規程。
第五條公司護要針對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分布、危害程度及衛生標準制定相應的工藝技術、設備設施、個體防護等措施,將職業危害降低到標準以內,力爭消除。
第六條對長時間在職業危害環境中各自的職工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
第三章附則
第七條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篇3:電池企業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電池有限公司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1、目的和范圍
為了強化勞動保護用品在員工工作時的保護作用及維護員工利益,和職業衛生管理及操作規程。
2、職責
2.1制造部為歸口管理部門;
2.2各車間及相關環節為配合部門。
3、職業衛生管理措施及方法
3.1在冊員工應每兩年發放兩套冬裝和兩套夏裝工作服;
3.2工作服發放規定:5月1日后發夏裝,10月1日后發冬裝。
3.3每月1日按工序的需求發放勞保用品時,員工應簽字,確定領用時間及數量。
3.4具體各工種發放勞保用品標準見附表。
3.5套板、卡盒、配板、入槽、取盒、燒焊工序每年發放布圍裙兩根,圍裙佩帶
時間為每年10月至次年4月。
3.6操作規程:
3.6.1生產員工在生產車間,從事工作時必須佩帶勞保用品,在飲用食物時需先洗手,每天更換口罩、手套,車間內部檢查時,第一次檢查到未佩帶勞保用品的、或未更換清潔的口罩、手套,指出糾正,給予批評,并上墻通報,第二次檢查到未佩帶者,給予考核5元/次并上墻通報。
3.6.2公司組織檢查時,發現有員工未按規定佩帶勞保用品,按5元/人計算對車間負責人進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