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國土資源聽證規定(范本)

國土資源聽證規定(范本)

2024-07-15 閱讀 2376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國土資源管理活動,促進依法行政,提高國土資源管理的科學性和民主性,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縣級以上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主管部門)依職權或者依當事人的申請組織聽證的,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聽證由擬作出行政處罰、行政許可決定,制定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實施需報政府批準的事項的主管部門組織。

依照本規定具體辦理聽證事務的法制工作機構為聽證機構;但實施需報政府批準的事項可以由其經辦機構作為聽證機構。

本規定所稱需報政府批準的事項,是指依法由本級政府批準后生效但主要由主管部門具體負責實施的事項,包括擬定或者修改基準地價、組織編制或者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礦產資源規劃、擬定或者修改區域性征地補償標準、擬定擬征地項目的補償標準和安置方案、擬定非農業建設占用基本農田方案等。

第四條主管部門組織聽證,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便民的原則,充分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保證其陳述意見、質證和申辯的權利。

依職權組織的聽證,除涉及國家秘密外,以聽證會形式公開舉行,并接受社會監督;依當事人的申請組織的聽證,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聽證公開舉行。

第五條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應當聽證的事項,當事人放棄聽證權利或者因情況緊急須即時決定的,主管部門不組織聽證。

第二章聽證的一般規定

第六條聽證參加人包括擬聽證事項經辦機構的指派人員、聽證會代表、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證人、鑒定人、翻譯等。

第七條聽證一般由一名聽證員組織;必要時,可以由三或五名聽證員組織。聽證員由主管部門指定。

聽證設聽證主持人,在聽證員中產生;但須是聽證機構或者經辦機構的有關負責人。

記錄員由聽證主持人指定,具體承擔聽證準備和聽證記錄工作。

擬聽證事項的具體經辦人員,不得作為聽證員和記錄員;但可以由經辦機構辦理聽證事務的除外。

第八條在聽證開始前,記錄員應當查明聽證參加人的身份和到場情況,宣布聽證紀律和聽證會場有關注意事項。

第九條聽證會按下列程序進行:

(一)聽證主持人宣布聽證開始,介紹聽證員、記錄員,宣布聽證事項和事由,告知聽證參加人的權利和義務;

(二)擬聽證事項的經辦機構提出理由、依據和有關材料及意見;

(三)當事人進行質證、申辯,提出維護其合法權益的事實、理由和依據(聽證會代表對擬聽證事項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具體內容發表意見和質詢);

(四)最后陳述;

(五)聽證主持人宣布聽證結束。

第十條記錄員應當將聽證的全部活動記入筆錄。聽證筆錄應當載明下列事項,并由聽證員和記錄員簽名:

(一)聽證事項名稱;

(二)聽證員和記錄員的姓名、職務;

(三)聽證參加人的基本情況;

(四)聽證的時間、地點;

(五)聽證公開情況;

(六)擬聽證事項的理由、依據和有關材料;

(七)當事人或者聽證會代表的觀點、理由和依據;

(八)延期、中止或者終止的說明;

(九)聽證主持人對聽證活動中有關事項的處理情況;

(十)聽證主持人認為的其他事項。

聽證筆錄經聽證參加人確認無誤或者補正后當場簽字或者蓋章;無正當理由又拒絕簽字或者蓋章的,記明情況附卷。

第十一條公開舉行的聽證會,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申請參加旁聽。

第三章依職權聽證的范圍和程序

第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部門應當組織聽證:

(一)擬定或者修改基準地價;

(二)編制或者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礦產資源規劃;

(三)擬定或者修改區域性征地補償標準。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重大利益的,主管部門根據需要組織聽證:

(一)制定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二)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條主管部門對本規定第十二條規定的事項舉行聽證的,應當在舉行聽證會30日前,向社會公告聽證會的時間、地點、內容和申請參加聽證會須知。

第十四條符合主管部門規定條件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均可申請參加聽證會,也可推選代表參加聽證會。

主管部門根據擬聽證事項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申請情況,指定聽證會代表;指定的聽證會代表應當具有廣泛性、代表性。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推選的代表,符合主管部門條件的,應當優先被指定為聽證會代表。

第十五條聽證機構應當在舉行聽證會的10個工作日前將聽證會材料送達聽證會代表。

第十六條聽證會代表應當親自參加聽證,并有權對擬聽證事項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具體內容發表意見和質詢,查閱聽證紀要。

聽證會代表應當忠于事實,實事求是地反映所代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遵守聽證紀律,保守國家秘密。

第十七條聽證機構應當在舉行聽證會后7個工作日內,根據聽證筆錄制作包括下列內容的聽證紀要:

(一)聽證會的基本情況;

(二)聽證事項的說明;

(三)聽證會代表的意見陳述;

(四)聽證事項的意見分歧;

(五)對聽證會意見的處理建議。

第十八條主管部門應當參照聽證紀要依法制定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在報批擬定或者修改的基準地價、編制或者修改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礦產資源規劃、擬定或者修改的區域性征地補償標準時,應當附具聽證紀要。

第四章依申請聽證的范圍和程序

第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部門在報批之前,應當書面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

(一)擬定擬征地項目的補償標準和安置方案的;

(二)擬定非農業建設占用基本農田方案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部門在作出決定之前,應當書面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

(一)較大數額罰款、責令停止違法勘查或者違法開采行為、吊銷勘查許可證或者采礦許可證等行政處罰的;

(二)國有土地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的許可直接涉及申請人與他人之間重大利益關系的;

(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條當事人對本規定第十九條規定的事項要求聽證的,主管部門應當組織聽證。

第二十一條當事人應當在告知后5個工作日內向聽證機構提出書面申請,逾期未提出的,視為放棄聽證;但行政處罰聽證的時限為3個工作日。放棄聽證的,應當書面記載。

第二十二條當事人可以委托一至二名代理人參加聽證,收集、提供相關材料和證據,進行質證和申辯。

第二十三條聽證的書面申請包括以下內容:

(一)當事人的姓名、地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

(二)申請聽證的具體事項;

(三)申請聽證的依據、理由。

申請聽證的,應當同時提供相關材料。

第二十四條聽證機構收到聽證的書面申請后,應當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查;申請材料不齊備的,應當一次告知當事人補正。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一)提出申請的不是聽證事項的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的;

(二)在告知后超過5個工作日提出聽證的;

(三)其他不符合申請聽證條件的。

不予受理的,主管部門應當書面告知當事人不予聽證。

第二十五條聽證機構審核后,對符合聽證條件的,應當制作《聽證通知書》,并在聽證的7個工作日前通知當事人和擬聽證事項的經辦機構。

《聽證通知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聽證的事由與依據;

(二)聽證的時間、地點;

(三)聽證員和記錄員的姓名、職務;

(四)當事人、擬聽證事項的經辦機構的權利和義務;

(五)注意事項。

第二十六條當事人在接到《聽證通知書》后,應當準時到場;無正當理由不到場的,或者未經聽證主持人允許中途退場的,視為放棄聽證。放棄聽證的,記入聽證筆錄。

第二十七條擬聽證事項的經辦機構在接到《聽證通知書》后,應當指派人員參加聽證,不得放棄聽證。

第二十八條當事人認為聽證員、記錄員與擬聽證事項有利害關系可能影響公正的,有權申請回避,并說明理由。

聽證主持人的回避由主管部門決定。聽證員、記錄員的回避,由聽證主持人決定。

第二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舉行聽證:

(一)因不可抗力的事由致使聽證無法按期舉行的;

(二)當事人申請延期,有正當理由的;

(三)可以延期的其他情形。

延期聽證的,主管部門應當書面通知聽證參加人。

第三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聽證:

(一)聽證主持人認為聽證過程中提出新的事實、理由和依據或者提出的事實有待調查核實的;

(二)申請聽證的公民死亡、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三)應當中止聽證的其他情形。

中止聽證的,主管部門應當書面通知聽證參加人。

第三十一條延期、中止聽證的情形消失后,由主管部門決定恢復聽證,并書面通知聽證參加人。

第三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終止聽證:

(一)有權申請聽證的公民死亡,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放棄聽證權利的;

(二)有權申請聽證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組織放棄聽證權利的;

(三)當事人在聽證過程中聲明退出的;

(四)當事人在告知后明確放棄聽證權利或者被視為放棄聽證權利的;

(五)需要終止聽證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三條主管部門應當根據聽證筆錄,作出行政許可決定,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在報批擬定的擬征地項目的補償標準和安置方案、非農業建設占用基本農田方案時,應當附具聽證筆錄。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四條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應當聽證的事項,當事人要求聽證而未組織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五條主管部門的擬聽證事項經辦機構指派人員、聽證員、記錄員在聽證時玩忽職守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六條組織聽證不得向當事人收取或者變相收取任何費用。

組織聽證所需經費列入主管部門預算。聽證機構組織聽證必需的場地、設備、工作條件,主管部門應當給予保障。

第三十七條主管部門辦理行政復議,受委托起草法律、法規或者政府規章草案時,組織聽證的具體程序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三十八條本規定自20**年5月1日起施行。

篇2:票價調整聽證會主持人發言稿

  票價調整聽證會主持人發言稿范文

  尊敬的主持人,尊敬的各位代表,尊敬的新聞媒體的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

  我是來自河南**律師事務所的一名執業律師,我叫高**,20xx年從部隊轉業后,從事了律師工作.我積極關注社會公益事業,始終熱心公益事業,20xx年成立了澗西區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律師服務站,參加了洛陽市公交票價調整的聽證會,這次我有幸成為消費者的一名正式代表,參加本次聽證會。感到很幸運,又感到責任很大。為了開好這次聽證會,我在會前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和訪問,上網查找了一些資料,除此之外我很認真地研讀了聽證組織部門提供的有限的聽證材料。

  我作為一名律師,一名消費者代表,借此機會,談一下個人看法,供政府決策時參考。

  一、本次聽證會的程序,多處涉嫌違規。

  1、采取簡易程序不適當。

  依據《政府價格決策聽證辦法》第二十七條 在降低價格或者價格的制定對社會影響較小的情況下,聽證會可采取簡易程序以及《河南省價格聽證簡易程序暫行規定》第二條 列入河南省聽證目錄的商品和服務項目,在制定(包括調整,下同)價格及收費標準時,社會影響面較小或降低商品和服務價格的,價格聽證可以采取簡易程序的規定,但本次龍門石窟門票價格調整不是降低門票價格,也由于龍門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5a級旅游景區”、“洛陽的名片”,是我們洛陽百姓招待外地親朋好友的必到之處和全世界游客來洛的必游之地,其門票價格的調整,社會影響廣泛而深遠。因此,本次龍門石窟門票價格調整采用簡易程序既不符合客觀實際情況,也不符合法律規定。

  2、本次聽證會不符合公開性的要求。

  20xx年2月2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游覽參觀點門票價格管理的通知》,其指出:在舉行門票價格聽證會前,應通過新聞媒體、網絡或其他公開方式向社會公告,充分發揮聽證制度的作用。對實行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的門票價格,因成本支出大幅增加確需調整的,應當在調價前兩個月向社會公布。但是,據了解,本次聽證沒有向社會公布,更談不上提前兩個月了。只有4月18日《東方今報》進行了新聞報道。因此不符合公開性的要求。

  3、本次聽證會沒有經過初審報告和公開論證。

  聽證會代表所沒有看到連續三年的預結算報告和審計報告,這是不應該的。如何保持合理價格水平,實現景點效益的最大化是一個大課題,在聽證會前,政府有關部門應對調價的合理性進行充分論證,認真測算評估后,慎重提出可行性方案,而我認為本次聽證會,政府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充分。

  4、 聽證代表來源和構成不符合《通知》要求。

  《關于進一步規范游覽參觀點門票價格管理的通知》明確指出,對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的重要的游覽參觀點門票價格的制定和調整要按照各地聽證目錄規定實行聽證。門票價格決策聽證應公開舉行,要合理確定聽證會代表的構成。聽證代表中消費者代表一般不少于聽證總代表人數的三分之一,對以外地游人為主的游覽參觀點,門票價格調整聽證會要保證一定比例的外地消費者代表參加。要規范聽證代表產生的程序,確保聽證代表的廣泛性和代表性。因此本次聽證會中沒有外地代表,也是不符合法規的要求。

  5、送達聽證代表的聽證材料不完整,聽證代表難以行使聽證權利。缺少具有法律效力的財務報告或者財務審計報表;

  6、監審報告的制定不符合政府制定價格成本監審辦法的要求,沒有根據監審辦法第三條規定“本辦法所稱定價成本是指全國或一定范圍內經營者生產經營同種商品或者提供同種服務的社會平均合理費用支出,是政府制定價格的基本依據。”進行監審,監審報告只是根據申請人提供的材料進行的監審,不具有權威性,難保客觀真實。

  總上所述,本次龍門石窟門票價格聽證會不能體現“公正、公開、客觀、透明、合理、合法”的聽證原則。

  二、希望政府正確處理好三大關系:

  1、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文化遺產的宣傳繼承關系;

  2、文化遺產的傳承與開發利用之間的關系;

  3、開發利用與旅游收入(門票)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通盤考慮,樹立洛陽大旅游的思想。搞好洛陽的旅游經濟,不能僅限于依靠提高票價來提高旅游收入,發展旅游經濟。

  三、借鑒國內和國際上的一些好的做法,例如:

  杭州作為一線的旅游城市,景點門票最高的是宋城,只有80元。而且杭州取消了西湖的門票,不僅沒有使杭州的旅游收入減少,反而提高了旅游收入,發展了旅游經濟。在國外, 法國是世界旅游大國,首都巴黎是世界旅游收入最高的城市。盧浮宮、凱旋門、凡爾賽宮、埃菲爾鐵塔、巴黎圣母院等舉世聞名的景觀每年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光。對這些寶貴的“財富”,法國政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著眼未來”的管理原則。不因為這些景點“有名”而隨意提高門票價格,在法國只要冠以“公園”的名號,公眾就可在開放時間自由進出,一年四季免費開放。 意大利是文化旅游大國,全國共有39處文化古跡、考古遺址、自然景觀等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但意大利各旅游景點的門票價格比較低廉,最貴的景點門票價格也不足意大利人均月收入的1%。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主席哈瓦斯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門票漲價其實并不是一個好辦法,但如果維持目前的游客數量,埃及很多文物古跡用不了100年就會被完全毀掉,其中包括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因此,每天獲準進入最著名的胡夫金字塔的人數限制在300人以內。另外,埃及文物保護的經費主要靠國家撥款,各博物館每年用于文物保護方面的經費預算基本都能得到滿足。

  因此,洛陽保護好龍門,利用好龍門,發展艱旅游經濟,不能簡單依靠門票收入,依靠漲價來創收。采取綜合保護措施,辯證看待保護與創收,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

  四、落實中央的要求,慎重調價。

  河南省發改委副主任陳永石日前說:“河南省的旅游門票價格的制定和調整應體現公益性,按照國家規定從嚴掌握調整時間間隔和調整幅度。2007年,河南省旅游景點門票價格要保持穩定,原則上不得提高”。我個人認為:包括世遺在內的著名旅游景點漲價,實際上是地方利益對公共利益的博弈,其實際操控權和決定權都是掌握在地方利益集團手中,公共利益集團無法通過有效的途徑表達反對意見,對其行為進行約束。世遺景點歸地方政府管理,價格聽證會由地方政府召集,而且全是“本地人”參加。這樣的聽證會難于保證公平。世遺作為一種稀缺的資源,具有公共屬性,理應屬于全民所有,根據我國《價格法》規定,資源稀缺的少數商品價格可以實行政府指導價或者政府定價,而目前,中央定價目錄僅剩13種,世遺景點票價的定價權在省級定價目錄中,其價格由省級價格部門確定。然而,世遺景點其實是一種不可替代性的、特殊的、稀缺的商品資源,應該將其定價權收歸中央定價目錄,是否漲價,應該由國務院物價主管部門來組織聽證會,在全國范圍內征集聽證代表,管理旅游資源的地方政府只能派代表參加聽證會陳述漲價理由,最終是否漲價,應由全體代表作出決定。

  五、本次調價雖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應當依法行事,按章辦事。

  國家發改委針對各地游覽參觀點門票價格發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當前游覽參觀點門票價格管理工作的通知》。

  提出了明確的限價:票價50元以下的景區一次提價幅度不得超過原價35%,50元至100元漲幅不得超過30%,100元至200元不得超過25%,200元以上不得超過15%。本次申請人提出的方案,均超出了國家發改委的要求。

  最后還要提的是,像世遺景點的門票調價這樣重大的決策行為,僅僅靠一次聽證會就想全面、科學了解真實的民意,是困難的。真誠希望政府在本次聽證會后,對龍門景點的相關問題進行綜合研究,制定綜合措施,處理好本人前述的三大關系。

  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篇3:某社區社會事務聽證會制度

社區社會事務聽證會制度

為了加強城市基層管理,進一步擴大基層民主,健全和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工作,按照黨和政府關于社區建設的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街道結合街道和社區的實際,根據前期工作調研,初步制訂了社區社會事務聽證會制度。

社區聽證會在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黨和政府關于社區建設的方針政策,嚴格遵守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依法有序的進行,并自覺接受社區居民代表大會的監督,主動接受政府有關部門和街道辦事處的指導。

1、社區聽證會的議事范圍。聽證會議事議主要是涉及社區居民普遍關心、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社區有關社會事務。議事范圍為:社區治安防范、保潔與綠化、違法建筑整治、環境衛生整治、基礎設施建設、救濟救災款物的發放、低保戶的確定、公益事業建設經費的籌措以及其它需要社區居民聽證的事項。

應有社區居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的事項,由社區居委會提請社區居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

2、聽證會成員的確定。社區聽證會成員由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委會確定,人數一般為30―50人,聽證會成員一般由社區黨組織成員、社區居委會成員、社區協商議事會成員、社區居民代表大會成員、涉及事項的居民小組長和居民代表等組成。社區居民經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同意可旁聽會議,經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邀請,有關政府部門、街道辦事處、社會單位的代表應列席會議。聽證會成員的聽證表決權,由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確定。

3、聽證事項的提出形式。聽證會聽證事項由五分之一以上年滿18周歲的社區居民,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居民戶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社區居民代表大會成員提出,由社區黨組織受理,經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委會商量決定召開社區聽證會。

4、聽證事項的確定。聽證會前,社區居委會應對多數居民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摸底,掌握基本情況,征詢居民群眾意見,并同政府有關部門和街道辦事處聯系溝通。對政策、法律、法規已有規定的,由社區居委會征求街道辦事處和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意見后,列入社區聽證會議題。聽證會一般在提出議題起15日內召開。

5、聽證會的組織召開。社區聽證會由社區黨組織召集和主持,召集人應在聽證會前3天,將會議的時間、地點、主要議題向社會公示并通知會議人員。聽證會有應到人數的過半數出席,方可舉行;聽證會采取不記名投票表決的方式,由出席人員的過半數通過,形成聽證會的集中意見。表決的形式,由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根據聽證事項的實際情況確定。

6、聽證會的會議程序。社區居民聽證會按下列程序進行:

①、由主持人報告議題:

②、由社區居委會通報所聽證議題的相關情況;

③、由聽證會成員充分討論;

④、涉及法律、法規、政策規定的問題,請政府有關部門或街道辦事處的代表回答聽證會的咨詢;

⑤、由聽證會成員表決,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形成表決意見。

召集人落實專人做好會議的完整記錄。

7、聽證會會后事頂。社區居委會應于聽證會后3日內,將聽證會的表決結果采取適當方式公示,并及時將會議情況通報街道辦事處,凡涉及街道辦事處和有關政府職能部門的事項應及時同街道辦事處和有關部門溝通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