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鎮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
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制度職責大全提供的優秀制度文章供您參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促進本街道辦事處依法行政,全面、正確地實行行政執法責任制,防止和糾正違法或者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斷提高辦案質量和執法水平,確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街道辦事處行政執法錯案責任追究,是指本街道辦事處及其基層行政執法人員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因違法或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給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時,依法追究其行政責任的監督措施。
第三條本街道辦事處行政執法人員必須堅持嚴格執法,秉公辦案,為政清廉,公開公正,不徇私情,保證執法質量。
第四條本街道辦事處在行政執法中廣開監督渠道,自覺接受鎮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和上級行政機關的監督,通過接受人民群眾的控告、來信、來訪等方式全面傾聽社會各界的反映,及時發現和揭露錯案。
第五條追究錯案責任應遵循實事求是,有錯必究、責任分明、教育與懲罰相結合的原則。徇私枉法、打擊報復、索賄貪腐造成錯案的,從重懲罰。一切與錯案有關的人員,不論職位高低,均應分清責任,予以追究。
第二章錯案認定
第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錯案:
(一)行政執法主體不合法,或不具備執法資格的人員執法的;
(二)受委托組織不在委托范圍和權限內依法實施行政
(三)事實調查不清、證據不確鑿,或者執法人員故意違背事實,斷章取義,枉作裁定的;
(四)執法人員超越權利、濫用權利、貪腐、包庇縱容、貪腐、打擊報復、玩忽職守的;
(五)適用法律、法規和規章不當,或定性不準的;
(六)案件的辦理不符合法定程序的;
(七)行政處罰決定的執行不符合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的;
(八)經行政復議決定撤銷具體行政行為或者責令履行行政-職責的;
(九)經人民法院終審判決撤銷具體行政行為或者責令履行法定職責的;
(十)縣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或者縣政府組織的行政執法檢查中發現并認定有錯誤的;
(十一)縣政府在行政行為(處罰)備案審查中發現并認定有錯誤的;
(十二)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投訴、檢舉和控告,受理機關發現并認定有錯誤的;
(十三)通過其他途徑發現并認定有錯誤的。
第三章追究責任的機關
第七條本街道辦事處是錯案責任追究機關,本街道辦事處黨政辦公室具體負責本制度的實施,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違法或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的投訴,辦理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案件。履行下列職責:
(一)受理案件舉報,對符合立案條件的,提出立案審查;
(二)負責過錯責任案件的查處工作;
(三)向有關當事人調查取證;
(四)擬定過錯責任處理意見;
(五)負責過錯責任追究工作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和組織、協調;
(六)錯案責任追究機關確定的其他職責。
第八條依照本制度規定,應當給予有關人員行政處分的,按照人事管理權限,由本街道辦事處作出處理或向人事、監察機關提出處理建議。錯案責任單位可對本機關的錯案自查自究,自查自究結束后__日內,將結果報上一級錯案責任追究機關備案。
第四章過錯行為與責任確認
第九條在行政執法活動中,執法人員故意或過失執法違法造成后果的,按下列規定區分責任并確定責任人:
(一)行政執法人員獨立行使權利造成的錯案,由行使權利的行政執法人員承擔責任;兩人以上共同行使權利造成的錯案,由主辦人員承擔主要責任,不能區分主從的,共同承擔責任;
(二)經審核、批準作出的行為,審核人、批準人承擔至要責任,具體承辦人承擔次要責任;由于行政執法人員提出錯誤意見而審核或者批準人員沒有鑒別出來并予以糾正造成的,由審核或者批準人員和行政執法人員共同承擔責任,但由于具體承辦人隱瞞真實情況致使審核人、批準人失誤造成的行為,具體承辦人承擔主要責任,審核人、批準人承擔次要責任;
(三)因有關負責人直接干預所作的行為,該負責人承擔主要責任,其他有關人員承擔次要責任,但有關人員對該負責人的錯誤提出抵制意見的,不承擔責任;
(四)對應當提請本街道辦事處辦公會集體研究決定的重大案件而不提請研究,并造成執法違法的,由承辦人或有關負責人承擔責任;
(五).經過本街道辦事處負責人集體討論決定作出的行為,主持討論的負責人承擔主要責任,未提出抵制意見的其他有關人員承擔次要責任。
(六)對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本街道辦事處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承擔目應領導
第五章追究方式與程序
第十條根據錯案的事實、情節及其危害后果,應當對錯案責任人員分別作出如下處理:
(一)情節較輕、危害不大的,應當予以批評教育;
(二)情節較重、影響較大的:應當予以警告、通報批評、暫扣或者吊銷行政執法證件;
(三)情節惡劣、危害后果嚴重,或者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應當給予記過以上行政處分并吊銷行政執法證件,調離行政執法崗位。
本街道辦事處的執法違法行為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規定賠償后,應責令執法違法責任人承擔部分或全部賠償費用。
行政執法錯案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一條錯案責任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從重追究其責任:
(一)故意或者有重大過失的;
(二)越權執法,濫用權利,玩忽職守的
(三)貪腐貪腐,徇私枉法的;
(四)對舉報、控告或者調查處理人員打擊報復的;
(五)其他可以從重追究責任的情形。
第十二條錯案責任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從輕追究或減輕其責任:
(一)行政執法過錯情節輕微,損害和影響較小的:
(二)因不可抗力使錯案危害后果加重的;
(三)因受侵害一方當事人故意偽造或者隱瞞重要證據使錯案危害后果加重的;
(四)其他可以從輕追究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
第十三條錯案責任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免予追究其責任:
(一)固執行上級行政機關的決定或者命令導致錯案的;
(二)因對法律具體適用的理解不一致而被有關機關認定為錯案的;
(三)錯案責任人員主動發現案件有錯誤并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因法定技術鑒定部門鑒定結論錯誤直接導致錯案的;
(五)因不可抗力而導致無法執法、執法不力或者其他執法偏差的;
(六)其他可以免予追究責任的情形。
第十四條本街道辦事處發生錯案的,自錯案發現之日起日起立案審查,并自立案之日起__日內審查終結,作出《行政執法錯案責任確認書》。情況復雜的,經錯案責任追究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適當延長審查期限,但是延長期限最多不得超過__日。
第十六條《行政執法錯案責任確認書》應當載明下列主要內容:
(一)行政執法錯案來源、基本案情;
(二)確認錯案的理由,造成錯案的原因及其危害后果;
(三)追究有關人員責任的建議;
(四)糾正錯案以及消除危害后果的建議。
《行政執法錯案責任確認書》由錯案審查人員簽字,報本機關負責人核準。
第十七條錯案責任追究機關在審查終結之日起__日內。集體討論審議,作出決定。認為應當給予有關責任人員行政處分的,依據本制度第十條的規定處理。
第十八條給予暫扣或者吊銷行政執法證件處理的,依照《**省行政執法證件管理辦法》的規定作出。
第十九條行政執法錯案責任人員對錯案及其責任認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處理決定之日起__日內向縣政府申請復核。行政執法錯案責任人員對給予的行政處分不服的,可以按照《行政監察法》和《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的規定申訴。復核、申訴期間,不停止原決定的執行。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條法律、法規對錯案責任追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鄉鎮(街道)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來源于cnfla,歡迎閱讀鄉鎮(街道)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
更多制度范文,盡在:
篇2:交通行政執法責任制考核辦法范例
交通行政執法責任制考核辦法
為進一步推進交通建設與管理的法制化進程,強化對交通行政執法隊伍的管理,樹立交通行政執法隊伍良好形象,各執法單位行政執法責任制貫徹落實情況實行目標考核,具體標準如下:
共同目標:共計85分
一、法律法規的學習及宣傳(共10分)
認真執行《***交通局行政執法學習宣傳制度》
1、每2個月組織1次法規學習,做到學習有計劃、有記錄、有考核。(學習差1次扣0.5分,計劃、記錄、考核差1項扣1分)
2、全年開展法律法規宣傳不少于2次;(差1次扣1分)
3、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法律法規培訓、考試,參學率、合格率達100%。(參學率少1個百分點扣0.1分,考試不合格1人次扣0.2分)
二、組織措施及制度建設(10分)
1、行政執法工作年初有計劃、平時有檢查、年終有總結、考核、獎懲。(計劃、檢查、總結、考核、獎懲差1項扣1分)
2、行政執法工作制度健全、基礎臺帳規范。(工作制度不健全扣2分,基礎臺帳不規范扣2分)
3、辦事程序、處罰依據、收費標準公開上墻。(差1項扣1分)
4、嚴格執行行政審批、行政事業性收費的規定。(擅自廳外辦理行政審批的1次扣3分,擅自設立收費項目的1次扣5分)
三、執法隊伍建設和風紀管理(30分)
嚴格遵守《**市交通行政執法人員風紀管理規定》
1、違反著裝管理規定的每人次扣0.2―1分;
2、違反禮儀規定的每人次扣0.2―3分;
3、違反執法車輛管理規定的每人次扣1―2分;
4、不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循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每人次扣10分;
5、吃、拿、卡、要的每人次扣10分。
四、執法監督檢查(30分)
1、各單位每月開展1次執法監督檢查,作好檢查記錄,納入月考評或年度考評。(差1次扣1分,無記錄扣0.5分,未納入考核扣1分)
2、重大行政處罰案件報局備案。(私自查處1件扣1分)
3、重大行政處罰案例符合案件質量管理規定。(退回1件扣1分)
4、重大行政處罰有專卷。(差1卷扣0.5分)
5、按時完成行政執法監督通知書督辦的工作任務。(不完成1次扣1分,未按時完成1次扣0.5分)
6、按時報送各類報表、資料。(漏報1次扣1分,遲報1次扣0.5分)
7、對外發布規范性文件需經局法制科審查同意。(未經審查同意發布1件扣1分)
8、無錯案、行政敗訴、行政賠償案。(出現1例行政敗訴案或賠償案扣25分)
9、設立并對外公開監督舉報電話。(未設立扣1分)
五、對外宣傳(5分)
切實抓好通訊聯絡工作,全年在電視、報刊、法制信息上對本行業法律法規、典型案例的宣傳、報道不少于6次,電視、報刊報道不少于2次。(差1次扣1分)
單項目標(行業管理):共計15分
一、交管所:
1、強化客運、貨運、汽車維修、搬運裝卸、駕駛員培訓和運輸服務等行業管理,客運市場規范有序,建立健全基礎資料和從業人員檔案;(未做到1項扣2―5分)
2、嚴厲打擊非法營運行為。(未查處1件扣3分)
二、港航處:
1、強化航政、港監、船檢及船舶修造、港口、渡口、危險物品裝卸、儲存等行業管理,規范水運市場,建立健全水運從業人員和船舶檔案;(船舶證明照過期或不齊扣2分;從業人員證照不齊扣5分,檔案不齊扣5分;未查處船舶私修濫造1件扣5分)
2、嚴厲打擊非法營運行為,杜絕“三無”船舶出現;(發現“三無船舶”不處理1艘扣5分)
3、強化安全管理,水上交通安全事故不突破下達的控制目標。(安全事故突破控制目標扣15分)
三、路政大隊:
1、路產路權完好,路產路權受損查處率達95%以上;(少1個百分點扣1分)
2、特殊占、利用公路的管理規范、手續齊備,建立基礎臺帳;(特殊占利用公路手續不齊扣5分)
3、確保公路暢通;(公路上有擅自亂堆亂放物品,造成公路堵塞未查處1次扣5分)
4、協查國、省、縣、鄉公路“三亂”現象;(協查不力的每次扣2分)
5、加強公路兩側控制區的管理。(發現違章修建不查處,1件扣5分)
6、維護公路、公路渡口的養護、施工作業的正常秩序;(未做到1次扣5分)
7、對收費路橋的路政管理有機構、人員和制度。(未做到扣5分)
加分項目:
1、單位法制工作獲全國表彰的加10分;
2、單位法制工作獲省級表彰的加5分;
3、單位法制工作獲市級表彰的加3分。
篇3:街道辦事處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促進本街道辦事處依法行政,全面、正確地實行行政執法責任制,防止和糾正違法或者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斷提高辦案質量和執法水平,確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街道辦事處行政執法錯案責任追究,是指本街道辦事處及其基層行政執法人員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因違法或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給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時,依法追究其行政責任的監督措施。
第三條本街道辦事處行政執法人員必須堅持嚴格執法,秉公辦案,為政清廉,公開公正,不徇私情,保證執法質量。
第四條本街道辦事處在行政執法中廣開監督渠道,自覺接受鎮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和上級行政機關的監督,通過接受人民群眾的控告、來信、來訪等方式全面傾聽社會各界的反映,及時發現和揭露錯案。
第五條追究錯案責任應遵循實事求是,有錯必究、責任分明、教育與懲罰相結合的原則。徇私枉法、打擊報復、索賄貪腐造成錯案的,從重懲罰。一切與錯案有關的人員,不論職位高低,均應分清責任,予以追究。
第二章錯案認定
第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錯案:
(一)行政執法主體不合法,或不具備執法資格的人員執法的;
(二)受委托組織不在委托范圍和權限內依法實施行政
(三)事實調查不清、證據不確鑿,或者執法人員故意違背事實,斷章取義,枉作裁定的;
(四)執法人員超越權利、濫用權利、貪腐、包庇縱容、貪腐、打擊報復、玩忽職守的;
(五)適用法律、法規和規章不當,或定性不準的;
(六)案件的辦理不符合法定程序的;
(七)行政處罰決定的執行不符合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的;
(八)經行政復議決定撤銷具體行政行為或者責令履行行政-職責的;
(九)經人民法院終審判決撤銷具體行政行為或者責令履行法定職責的;
(十)縣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或者縣政府組織的行政執法檢查中發現并認定有錯誤的;
(十一)縣政府在行政行為(處罰)備案審查中發現并認定有錯誤的;
(十二)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投訴、檢舉和控告,受理機關發現并認定有錯誤的;
(十三)通過其他途徑發現并認定有錯誤的。
第三章追究責任的機關
第七條本街道辦事處是錯案責任追究機關,本街道辦事處黨政辦公室具體負責本制度的實施,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違法或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的投訴,辦理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案件。履行下列職責:
(一)受理案件舉報,對符合立案條件的,提出立案審查;
(二)負責過錯責任案件的查處工作;
(三)向有關當事人調查取證;
(四)擬定過錯責任處理意見;
(五)負責過錯責任追究工作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和組織、協調;
(六)錯案責任追究機關確定的其他職責。
第八條依照本制度規定,應當給予有關人員行政處分的,按照人事管理權限,由本街道辦事處作出處理或向人事、監察機關提出處理建議。錯案責任單位可對本機關的錯案自查自究,自查自究結束后__日內,將結果報上一級錯案責任追究機關備案。
第四章過錯行為與責任確認
第九條在行政執法活動中,執法人員故意或過失執法違法造成后果的,按下列規定區分責任并確定責任人:
(一)行政執法人員獨立行使權利造成的錯案,由行使權利的行政執法人員承擔責任;兩人以上共同行使權利造成的錯案,由主辦人員承擔主要責任,不能區分主從的,共同承擔責任;
(二)經審核、批準作出的行為,審核人、批準人承擔至要責任,具體承辦人承擔次要責任;由于行政執法人員提出錯誤意見而審核或者批準人員沒有鑒別出來并予以糾正造成的,由審核或者批準人員和行政執法人員共同承擔責任,但由于具體承辦人隱瞞真實情況致使審核人、批準人失誤造成的行為,具體承辦人承擔主要責任,審核人、批準人承擔次要責任;
(三)因有關負責人直接干預所作的行為,該負責人承擔主要責任,其他有關人員承擔次要責任,但有關人員對該負責人的錯誤提出抵制意見的,不承擔責任;
(四)對應當提請本街道辦事處辦公會集體研究決定的重大案件而不提請研究,并造成執法違法的,由承辦人或有關負責人承擔責任;
(五).經過本街道辦事處負責人集體討論決定作出的行為,主持討論的負責人承擔主要責任,未提出抵制意見的其他有關人員承擔次要責任。
(六)對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本街道辦事處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承擔目應領導
第五章追究方式與程序
第十條根據錯案的事實、情節及其危害后果,應當對錯案責任人員分別作出如下處理:
(一)情節較輕、危害不大的,應當予以批評教育;
(二)情節較重、影響較大的:應當予以警告、通報批評、暫扣或者吊銷行政執法證件;
(三)情節惡劣、危害后果嚴重,或者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應當給予記過以上行政處分并吊銷行政執法證件,調離行政執法崗位。
本街道辦事處的執法違法行為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規定賠償后,應責令執法違法責任人承擔部分或全部賠償費用。
行政執法錯案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一條錯案責任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從重追究其責任:
(一)故意或者有重大過失的;
(二)越權執法,濫用權利,玩忽職守的
(三)貪腐貪腐,徇私枉法的;
(四)對舉報、控告或者調查處理人員打擊報復的;
(五)其他可以從重追究責任的情形。
第十二條錯案責任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從輕追究或減輕其責任:
(一)行政執法過錯情節輕微,損害和影響較小的:
(二)因不可抗力使錯案危害后果加重的;
(三)因受侵害一方當事人故意偽造或者隱瞞重要證據使錯案危害后果加重的;
(四)其他可以從輕追究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
第十三條錯案責任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免予追究其責任:
(一)固執行上級行政機關的決定或者命令導致錯案的;
(二)因對法律具體適用的理解不一致而被有關機關認定為錯案的;
(三)錯案責任人員主動發現案件有錯誤并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因法定技術鑒定部門鑒定結論錯誤直接導致錯案的;
(五)因不可抗力而導致無法執法、執法不力或者其他執法偏差的;
(六)其他可以免予追究責任的情形。
第十四條本街道辦事處發生錯案的,自錯案發現之日起日起立案審查,并自立案之日起__日內審查終結,作出《行政執法錯案責任確認書》。情況復雜的,經錯案責任追究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適當延長審查期限,但是延長期限最多不得超過__日。
第十六條《行政執法錯案責任確認書》應當載明下列主要內容:
(一)行政執法錯案來源、基本案情;
(二)確認錯案的理由,造成錯案的原因及其危害后果;
(三)追究有關人員責任的建議;
(四)糾正錯案以及消除危害后果的建議。
《行政執法錯案責任確認書》由錯案審查人員簽字,報本機關負責人核準。
第十七條錯案責任追究機關在審查終結之日起__日內。集體討論審議,作出決定。認為應當給予有關責任人員行政處分的,依據本制度第十條的規定處理。
第十八條給予暫扣或者吊銷行政執法證件處理的,依照《**省行政執法證件管理辦法》的規定作出。
第十九條行政執法錯案責任人員對錯案及其責任認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處理決定之日起__日內向縣政府申請復核。行政執法錯案責任人員對給予的行政處分不服的,可以按照《行政監察法》和《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的規定申訴。復核、申訴期間,不停止原決定的執行。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條法律、法規對錯案責任追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