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管理制度(范例)

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管理制度(范例)

2024-07-15 閱讀 2942

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管理制度

根據公司執行的《企業會計準則》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適用范圍

公司在進行財務決算時,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及相關規定檢查公司的存貨、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等各項相關資產,遵循本制度規定,提取各項資產減值準備。

資產減值準備包括:存貨跌價準備、應收款項等金融資產的減值準備、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固定資產等非金融資產減值準備。

第二章提取減值準備的程序

公司按以下程序規定提取資產減值準備:

1、公司負責項目管理的項目公司、負責相關資產的部門期末終了,應調查了解公司減值范圍內資產的情況及市場行情并書面報告計劃財務部。

2、計劃財務部依據該報告,按照本制度規定的減值準備提取原則和方法,確定各項資產是否需要提取減值準備。計劃財務部根據金融資產減值的判斷標準和計提方法,對應收款項計提減值準備。單項計提減值500萬元以上(含500萬元)的,按照本章第6條程序執行。

3、對須提取減值準備的事項,計劃財務部根據公司重大事項匯報制度書面報管理層審批。

4、管理層對批準提取減值準備的事項書面報告董事會并詳細說明損失估計及會計處理的具體方法、依據及數額;需要核銷相關項目的,管理層應向董事會提供具體核銷依據。

5、董事會根據管理層報告作出專門決議。

6、單次單項核銷和提取減值準備金額500萬元以上(含500萬元)的事項,須由董事會報告股東大會審議批準,報告內容按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章信息披露原則

1、根據本制度提取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根據賬齡計提的的應收款項減值準備除外),均須報告董事會,董事會則應作出專門決議予以披露。

2、監事會應切實履行監督職能,對董事會的決議提出專門意見,形成決議予以披露;

3、按照提取準備程序規定金額在500萬元以上,應報告股東大會審議批準,作出決議予以披露。

第四章減值準備提取的原則和方法

公司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于中期期末或年度終了,對減值范圍內的資產進行全面檢查,對預計各項資產可能發生的減值損失,確定減值準備,具體各項減值準備的提取原則和方法如下:

一、存貨

期末對各項庫存開發產品、開發在產品等存貨進行全面清查后,按存貨的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提取或調整存貨跌價準備。

開發產品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貨,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以該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后的金額,確定其可變現凈值;

為執行銷售合同或者勞務合同而持有的存貨,其可變現凈值以合同價格為基礎計算,若持有存貨的數量多于銷售合同訂購數量的,超出部分的存貨的可變現凈值以一般銷售價格為基礎計算。

期末按照單個存貨項目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對于數量繁多、單價較低的存貨,按照存貨類別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與在同一地區生產和銷售的產品系列相關、具有相同或類似最終用途或目的,且難以與其他項目分開計量的存貨,則合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以前減記存貨價值的影響因素已經消失的,減記的金額予以恢復,并在原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內轉回,轉回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

二、金融資產

期末對交易性金融資產以外的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檢查,以判斷是否有證據表明金融資產已由于一項或多項事件的發生而出現減值。

判斷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客觀證據包括以下各項:

(一)發行方或債務人發生嚴重財務困難;

(二)債務人違反了合同條款,如償付利息或本金發生違約或逾期等;

(三)債權人出于經濟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慮,對發生財務困難的債務人作出讓步;

(四)債務人很可能倒閉或進行其他財務重組;

(五)因發行方發生重大財務困難,該金融資產無法在活躍市場繼續交易;

(六)權益工具投資的公允價值發生嚴重或非暫時性下跌;

(七)其他表明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客觀證據。

對金融資產的減值分以下類別進行判斷:

1、應收款項

期末如果有客觀證據表明應收款項發生減值,則將其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期末對于單項金額重大的應收款項單獨進行減值測試。如有客觀證據表明其發生了減值的,根據其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低于其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減值損失,計提壞賬準備。

對于期末單項金額非重大的應收款項,采用與經單獨測試后未減值的應收款項(包括單項金額重大和不重大的應收款項)一起按類似信用風險特征劃分為若干組合,再按這些應收款項組合在期末余額的一定比例(可以單獨進行減值測試)計算確定減值損失,計提壞賬準備。

已單項確認減值損失的應收款項,不再包括在具有類似信用風險特征的應收款項組合中進行減值測試。

根據以前年度與之相同或相類似的、具有類似信用風險特征的應收款項組合(即賬齡組合)的實際損失率為基礎,結合現時情況確定以下應收款項組合壞賬準備計提的比例。

賬齡計提比例

一年以內(含一年)5%

一年至二年(含二年)10%

二年至三年(含三年)20%

三年以上40%

五年以上且回收可能性極小的款項100%

2、持有至到期投資

持有至到期投資發生減值,按該金融資產未來現金流量流量現值低于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為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3、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期末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發生較大幅度下降,或在綜合考慮各種相關因素后,預期這種下降趨勢屬于非暫時性的,確認其減值,將原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公允價值下降形成的累計損失一并轉出,確認減值損失。

三、長期股權投資

對于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其減值損失根據其賬面價值與按類似金融資產當時市場收益率對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確定的現值之間的差額進行確定。

其他長期股權投資,如果可收回金額的計量結果表明,該長期股權投資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將差額確認為減值損失。

四、固定資產等長期非金融資產

對于固定資產、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等長期非金融資產,在期末判斷相關資產是否存在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

因企業合并所形成的商譽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無論是否存在減值跡象,每年都進行減值測試。

資產存在減值跡象的,估計其可收回金額。可收回金額根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

可收回金額的計量結果表明,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將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

有跡象表明一項資產可能發生減值的,以單項資產為基礎估計其可收回金額。難以對單項資產的可收回金額進行估計的,以該資產所屬的資產組為基礎確定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

資產組的認定,以資產組產生的主要現金流入是否獨立于其他資產或者資產組的現金流入為依據。

第五章風險和責任

公司的經營活動經常是在有風險的情況下進行的,所以公司在日常經營中,要研究所面臨的各種風險,盡可能的計量風險,提出風險應對措施以減少和化解風險。

本制度旨在提請經營班子審慎經營,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資產損失風險。公司也提請董事會、監事會履行相關職責,使本公司更加規范經營,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

第六章附則

本制度經董事會通過后生效,原制度同時廢止。在執行本制度過程中如遇國家相關財政法規規定有變動,以國家法規為準,屆時本制度再行修改和補充。

您還可以瀏覽以下相關推薦制度文章:

房地產財務管理制度

房地產費用及款項支付管理制度

某企業費用支出管理制度

篇2: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管理制度(范例)

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管理制度

根據公司執行的《企業會計準則》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適用范圍

公司在進行財務決算時,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及相關規定檢查公司的存貨、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等各項相關資產,遵循本制度規定,提取各項資產減值準備。

資產減值準備包括:存貨跌價準備、應收款項等金融資產的減值準備、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固定資產等非金融資產減值準備。

第二章提取減值準備的程序

公司按以下程序規定提取資產減值準備:

1、公司負責項目管理的項目公司、負責相關資產的部門期末終了,應調查了解公司減值范圍內資產的情況及市場行情并書面報告計劃財務部。

2、計劃財務部依據該報告,按照本制度規定的減值準備提取原則和方法,確定各項資產是否需要提取減值準備。計劃財務部根據金融資產減值的判斷標準和計提方法,對應收款項計提減值準備。單項計提減值500萬元以上(含500萬元)的,按照本章第6條程序執行。

3、對須提取減值準備的事項,計劃財務部根據公司重大事項匯報制度書面報管理層審批。

4、管理層對批準提取減值準備的事項書面報告董事會并詳細說明損失估計及會計處理的具體方法、依據及數額;需要核銷相關項目的,管理層應向董事會提供具體核銷依據。

5、董事會根據管理層報告作出專門決議。

6、單次單項核銷和提取減值準備金額500萬元以上(含500萬元)的事項,須由董事會報告股東大會審議批準,報告內容按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章信息披露原則

1、根據本制度提取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根據賬齡計提的的應收款項減值準備除外),均須報告董事會,董事會則應作出專門決議予以披露。

2、監事會應切實履行監督職能,對董事會的決議提出專門意見,形成決議予以披露;

3、按照提取準備程序規定金額在500萬元以上,應報告股東大會審議批準,作出決議予以披露。

第四章減值準備提取的原則和方法

公司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于中期期末或年度終了,對減值范圍內的資產進行全面檢查,對預計各項資產可能發生的減值損失,確定減值準備,具體各項減值準備的提取原則和方法如下:

一、存貨

期末對各項庫存開發產品、開發在產品等存貨進行全面清查后,按存貨的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提取或調整存貨跌價準備。

開發產品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貨,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以該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后的金額,確定其可變現凈值;

為執行銷售合同或者勞務合同而持有的存貨,其可變現凈值以合同價格為基礎計算,若持有存貨的數量多于銷售合同訂購數量的,超出部分的存貨的可變現凈值以一般銷售價格為基礎計算。

期末按照單個存貨項目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對于數量繁多、單價較低的存貨,按照存貨類別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與在同一地區生產和銷售的產品系列相關、具有相同或類似最終用途或目的,且難以與其他項目分開計量的存貨,則合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以前減記存貨價值的影響因素已經消失的,減記的金額予以恢復,并在原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內轉回,轉回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

二、金融資產

期末對交易性金融資產以外的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檢查,以判斷是否有證據表明金融資產已由于一項或多項事件的發生而出現減值。

判斷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客觀證據包括以下各項:

(一)發行方或債務人發生嚴重財務困難;

(二)債務人違反了合同條款,如償付利息或本金發生違約或逾期等;

(三)債權人出于經濟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慮,對發生財務困難的債務人作出讓步;

(四)債務人很可能倒閉或進行其他財務重組;

(五)因發行方發生重大財務困難,該金融資產無法在活躍市場繼續交易;

(六)權益工具投資的公允價值發生嚴重或非暫時性下跌;

(七)其他表明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客觀證據。

對金融資產的減值分以下類別進行判斷:

1、應收款項

期末如果有客觀證據表明應收款項發生減值,則將其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期末對于單項金額重大的應收款項單獨進行減值測試。如有客觀證據表明其發生了減值的,根據其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低于其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減值損失,計提壞賬準備。

對于期末單項金額非重大的應收款項,采用與經單獨測試后未減值的應收款項(包括單項金額重大和不重大的應收款項)一起按類似信用風險特征劃分為若干組合,再按這些應收款項組合在期末余額的一定比例(可以單獨進行減值測試)計算確定減值損失,計提壞賬準備。

已單項確認減值損失的應收款項,不再包括在具有類似信用風險特征的應收款項組合中進行減值測試。

根據以前年度與之相同或相類似的、具有類似信用風險特征的應收款項組合(即賬齡組合)的實際損失率為基礎,結合現時情況確定以下應收款項組合壞賬準備計提的比例。

賬齡計提比例

一年以內(含一年)5%

一年至二年(含二年)10%

二年至三年(含三年)20%

三年以上40%

五年以上且回收可能性極小的款項100%

2、持有至到期投資

持有至到期投資發生減值,按該金融資產未來現金流量流量現值低于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為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3、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期末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發生較大幅度下降,或在綜合考慮各種相關因素后,預期這種下降趨勢屬于非暫時性的,確認其減值,將原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公允價值下降形成的累計損失一并轉出,確認減值損失。

三、長期股權投資

對于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其減值損失根據其賬面價值與按類似金融資產當時市場收益率對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確定的現值之間的差額進行確定。

其他長期股權投資,如果可收回金額的計量結果表明,該長期股權投資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將差額確認為減值損失。

四、固定資產等長期非金融資產

對于固定資產、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等長期非金融資產,在期末判斷相關資產是否存在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

因企業合并所形成的商譽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無論是否存在減值跡象,每年都進行減值測試。

資產存在減值跡象的,估計其可收回金額。可收回金額根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

可收回金額的計量結果表明,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將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

有跡象表明一項資產可能發生減值的,以單項資產為基礎估計其可收回金額。難以對單項資產的可收回金額進行估計的,以該資產所屬的資產組為基礎確定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

資產組的認定,以資產組產生的主要現金流入是否獨立于其他資產或者資產組的現金流入為依據。

第五章風險和責任

公司的經營活動經常是在有風險的情況下進行的,所以公司在日常經營中,要研究所面臨的各種風險,盡可能的計量風險,提出風險應對措施以減少和化解風險。

本制度旨在提請經營班子審慎經營,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資產損失風險。公司也提請董事會、監事會履行相關職責,使本公司更加規范經營,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

第六章附則

本制度經董事會通過后生效,原制度同時廢止。在執行本制度過程中如遇國家相關財政法規規定有變動,以國家法規為準,屆時本制度再行修改和補充。

您還可以瀏覽以下相關推薦制度文章:

房地產財務管理制度

房地產費用及款項支付管理制度

某企業費用支出管理制度

篇3:總結:巧妙設計提問提高幼兒閱讀理解能力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總結:巧妙設計提問,提高幼兒的閱讀理解能力

幼兒園的圖書閱讀活動是一種以培養幼兒閱讀理解能力為主的活動。這種活動以引導幼兒觀察理解圖書內容為中心,幫助幼兒初步掌握閱讀圖書的技能,提高幼兒的閱讀興趣。

如今,圖書閱讀活動已越來越為當今孩子所喜愛,尤其是一些圖文并茂、色彩鮮艷的圖書。那么怎樣讓幼兒在圖書閱讀活動中樂于并善于從書籍中吸取知識,增長技能,以此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呢?我認為“提問”設計的恰當與否,是教師閱讀指導的關鍵。因為提問設計的巧妙與否,對幼兒圖書閱讀指導活動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它將直接影響著孩子對圖書內容的閱讀理解。同時,提問設計也直接體現了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教師對教材的理解以及教師的知識素養、教育能力等等。因此,我在幼兒圖書閱讀活動指導的教育實踐中,不斷探索著“提問”的技巧,以使圖書閱讀活動更大潛能地發揮其作用。通過實踐,我認為教師在指導幼兒圖書閱讀活動中的提問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應根據故事的主要內容來設計提問。

幼兒園的圖書閱讀活動不能等同于看圖講述活動。一般來說,閱讀中的圖畫故事都有生動的情節,有趣的內容,篇幅也比看圖講述要來得長,少則幾頁,多則幾十頁。觀察中發現,幼兒在閱讀圖書時,往往會把一張張畫面割裂開來看,缺乏對整個故事情節的理解。因此,我在閱讀指導中,“提問”尤其注意幫助幼兒將前后畫頁聯系起來看,從而形成對整個故事的理解。比如在閱讀故事《小獅子燙發》時,我設計了以下提問:“小獅子進了城,去了哪些地方?做了什么事情?”“它怎么會想到燙發的?”“小獅子燙發后發生了哪些事情?”“小獅子后來又怎么樣了?最后山羊醫生對小獅子說了什么話?”通過這些一環緊扣一環的提問,幫助幼兒理清了故事的情節線索,因此,孩子對整個故事的理解也就輕而易舉了。

圖書閱讀活動中,如何把握故事中人物的心理變化、情感起伏,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而理解人物的心理變化,有助于加深幼兒對故事中心內容的理解,使幼兒從中悟出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和結論。為此,在幫助幼兒理解《小獅子燙發》的情節內容的同時,我還抓住了“小獅子燙了卷發后心理怎么樣?”“發生了那么多事情以后小獅子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為什么小獅子不再要卷發了?”這些提問緊緊扣住了小獅子初燙卷發后愛美的洋洋自得的心理以及它的種種行為表現,使幼兒通過小獅子的切身體會,悟出亂學時髦不好,漂亮重要,講衛生也很重要的道理,從而加深了對故事主題的理解。

第二,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來設計提問。

在指導幼兒進行圖書閱讀活動時,我經常思考這些問題:目前,我班幼兒閱讀圖書缺乏哪些經驗?我班孩子閱讀中的差異主要在哪些方面?我該如何把握閱讀階段目標,并由淺入深,逐步增加難度?因此,我在設計提問時,尤其重視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

由于班中孩子在閱讀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對于剛接觸閱讀、還缺乏閱讀經驗的幼兒,我一般先為他們提供頁碼較少、易于理解的圖書,設計的提問一般也是比較簡單的。在閱讀同一本圖書時,我針對幼兒的個體差異提出不同的問題,如閱讀故事《會動的房子》時,我先提問設置懸念“房子怎么會動呢?”讓幼兒帶著問題看圖書,然后提出“小松鼠的房子怎么會動?(小松鼠在什么地方蓋了房子)”“《會動的房子》到過哪些地方?”“如果你是小烏龜,還會帶著小松鼠去哪些地方旅行?”等問題,從而達到了讓幼兒有順序地翻看圖書、人人開口的目的。當幼兒對閱讀有了興趣以后,我的提問則偏重于閱讀方法的指導,啟發幼兒自己去體會探索,從而習得閱讀的方法技能。比如,在閱讀活動中,有時我只講故事中的一小段內容,讓幼兒去找相應的畫面,并講講為什么是這幅圖畫的理由。這樣,既可以促使幼兒仔細觀察故事中人物動作、表情等細節,看懂畫面內容,又可把語言符號和圖畫符號對應起來,從而逐步掌握閱讀圖書必須的能力,提高美術符號和語言符號轉譯的能力。孩子們把這種提問當成了游戲,百“玩”不厭,從中享受到了閱讀的快樂,同時也習得了閱讀的方法。

在閱讀活動中,孩子的差異客觀存在,怎樣促使全班每個孩子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所提高,并不斷縮小差距呢?我是這樣做的:

1、根據幼兒閱讀能力的差異,我將幼兒分成好、中、差幾個不同層次,并設計出不同難度的問題,盡量使每個幼兒在答題時“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

2、在設計提問時范圍盡可能大一些,給幼兒思維的空間與時間,如《會動的房子》中的提問設計,使幼兒能從多方面回答,這樣,能力強的孩子可從各方面講,多講一些;能力弱的孩子則可針對自己所能看懂的、理解的某一畫面、某一方面來講,少講一些。

3、當幼兒回答不出問題時,我們可以用輔助問題來調控引導,使幼兒拓展思路。這時,我重視的是幼兒如何學,而不是老師如何教。

4、經常讓幼兒圍繞一些問題展開討論,使全班孩子互相幫助,人人參與答題。

我在閱讀指導時,由于重視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因此,全班幼兒在閱讀中的觀察、想象、思維、表達等能力都很強,幼兒整體水平發展較好。

第三,應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來設計提問。

在閱讀指導時,我十分重視遵循幼兒的認知發展規律,提問設計注意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如在進行閱讀活動《獅子和老鼠》時,我先讓幼兒看一遍,帶著“故事里講了些什么?”的問題,讓幼兒初步感知整個故事內容。然后讓幼兒根據對故事整體的大致印象來分析、理解圖片,最后再理解作品中心內容和主題思想。孩子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步由故事表層向深層理解發展。

在圖書閱讀指導中,我一般不采用直接提問法,而喜歡采用迂回提問的方法。因為直接提問“太白”,不利于幼兒積極思維。而沒有現成答案,不動腦筋答不出的問題,則更能調動幼兒思維的積極性,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如閱讀故事《螞蟻和蟈蟈兒》時,我提出了“什么季節來到了?”“蟈蟈兒和螞蟻分別在干什么?”“這幅畫講了些什么?”等問題,引導幼兒由易到難,不斷思考,孩子也可以從故事中角色的動作、表情語言、心理以及背景各方面的角度進行觀察講述。又如《國王生病了》的故事中,孩子必須理解前一段故事,才能得出結論。這些問題沒有統一的格式,沒有現成的答案,幼兒不但要理解故事,還要將自己理解的內容用語言表達出來,雖然有一定難度,但幼兒卻能在其中不斷得到鍛煉和提高。

在設計提問時,我還改變了以前僅由教師單向提問的方法,改為教師和幼兒共同提問。如看圖書后,我常愛問:“你有什么想法?”“有哪些問題?”“還有什么看不明白的地方?”等等,此時,孩子們會七嘴八舌提出一大堆問題,學習的積極性十分高漲。而我則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了解孩子們的閱讀現狀,知道孩子還有哪些地方沒有搞懂,需要幫助。

總之,如何巧妙設計提問,對幼兒圖書閱讀活動的指導起著關鍵的作用。在今后的教育實踐中,我仍將不斷探索“提問”的技巧,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提高幼兒的閱讀理解能力。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