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美國達信風險評價工作程序

美國達信風險評價工作程序

2024-07-15 閱讀 1448

1收集被評價裝置、系統的信息和資料在開展達信風險評價之前,需要被評價裝置、系統所在單位提供2套資料,即一般資料和專業資料。

一般資料主要有9方面的內容:

(1)被評裝置、系統的資產重置價值。應具體到每個工藝裝置、系統的細節,例如原值,經檢修或改造后資產價值,以及折舊等。其目的是為了估算最大事故損失和考慮降低風險時的優先順序。

(2)有關的營業收入和成本的資料。大體上需準備評價期間2年的被評裝置、系統所在單位的毛利潤值和預測值(即總營業收入減去可變成本),以及每一套被評裝置、系統的銷售收入和評價期間當年的固定運營成本和可變運營成本。

(3)評價期過去10年問因事故原因裝置、系統財產損壞的損失記錄。

(4)被評裝置、系統的員工組織結構網絡圖(包括總人數)。

(5)一份現場整體平面布置圖和一份標明現場消防供水系統的現場平面分布圖。

(6)一份詳細介紹現場工藝操作過程的情況資料(即工藝流程說明)。

(7)列出一份被評裝置、系統的投產時間、設計能力和評價期間上一年的平均生產能力清單。

(8)一份儲罐、球罐清單,標明其類型、儲存量、儲存物品種類和現場消防設施。

(9)防火方面資料。包括列出一份可移動式消防滅火器材設備、內裝滅火劑品種和數量及噴射速度清單;現場總消

防泡沫和干粉量;消防隊人員詳細情況;消防泵及消防供水

系統的詳細情況等。

專業資料主要有6方面的內容(被評價裝置、系統各提

供一套):

(1)簡易工藝流程圖,須標明:藝壓力、溫度和關鍵的遠

距離遙控操作隔離閥。

(2)工藝裝置、系統位置圖和設備清單。

(3)工藝管道和儀表示意圖(即PI圖)。

(4)工藝裝置、系統烴類液體存量體積計算。

(5)工藝操作手冊、事故應急處理程序和操作許可單。

(6)現場填寫若干調查表,例如裝置評估要素表、裝置詳細情況表、主要危險物質數據表、主要運轉機器表等。被評價裝置、系統及所存在毒物的原始資料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對風險評價結果的真實性有很大影響。因此,這是風險評價的最基礎工作,務必要加以重視。涉及到有關重要的經濟情報數據、事故案例和事故統計數據的秘密性資料,還必須與美國達信公司簽訂保密協議書,進行法律保護。

2現場調查和評估

風險評價人員赴被評價裝置、系統,按事先議定的評價日程表,以及檢查表目錄,對現場的工藝設備、消防安全設施及安全生產工況進行調查和評估。被評價裝置、系統除要準備好PFD、PID、設備一覽表、安全操作規程或手冊、安全作業票證等有關現場資料外,還要派出工藝、設備、安全、消防等專業人員現場陪同檢查,一是了解風險評價全過程,評價人員有疑問可隨時解答,有建議可隨時聽取;二是為現場調查、

評估引導開路;三是保障評價人員的現場人身安全和對現場

安全生產負責。

3等級評定、數據處理和風險排列分級

前已涉及,美國達信風險評價的等級按O~4分劃分。通過風險評價劃出等級后應按下列方式處理:“很差”級和“差”級范圍的裝置、系統必須重建、重新設計;“基本達標”級裝置、系統應予以必要的安全改進;“平均水平”級裝置、系統的一些相關部分(即危險點、源或薄弱環節)要進行安全改進,多數被評價裝置、系統的風險評價在“平均水平”級的范圍內屬正常情況;“好”級和“優秀”級范圍內的裝置、系統安全實際狀態良好,4分則為工藝安全所要追求的實際目標。

4繪制風險等級圖表

現場風險評價之后,依照實際的調查、評估情況,繪制風險等級圖表。美國達信風險等級圖表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圖表。它以“工藝單元風險矩陣”的形式出現,列出等級評定風險排列表,按美國達信公司創立的“風險矩陣等級評定表”和現場實際調查、評估的分級情況,提出風險評價整改意見后,做出最后的風險評定。

表1為上海石化14個在役裝置、系統和1個消防隊經美國達信風險評價后的“工藝單元風險矩陣”。表中“總風險因子”數值,即整改優先順序的排列,因子數值越小的風險性越大。從表中可以看出,1#乙烯和丙烯腈這2套一期工程建設的在役生產裝置總風險因子數值為4,風險性最大,最需要優先安排整改

表2為美國達信公司創立的“風險矩陣等級評定”,是根據過去事故發生的概率和危險程度(由L一非常低、L—M一低、M—H-中等、H-高、VH-非常高5檔),劃分出25個風險因子,按優先排列順序進行整改。其優先排列順序如下:1~4為“非常高風險因子”,由Ⅷ表示,應首先安排整改;5~7為“高風險因子”,由H表示,必須限期安排整改;8~1為“中等風險因子”,由M—H表示,需抓緊安排整改;11~16為“低風險因子”,由L—M表示,需要采取防范措施,安排計劃整改;17~25為“非常低風險因子”,由L表示,含義是生產中雖危險性不高,但也要密切注意安全缺陷的產生。這樣,就為企業領導在一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在資金安排上,考慮隱患整改計劃安排,提供了科學的決策依據。

5寫出評價總結報告

對被評價裝置、系統做出全面、詳細的評定。寫出評價報告。

6評審

對風險評價總結報告組織預審、修改和最后的專家評審。

篇2:危險辨識和風險評價控制工作程序

精制加工有限公司--程序文件

危險辨識和風險評價控制程序

1目的

辨識及評價公司范圍內的職業健康安全危害,評價其危險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險,從而進行有效控制。

2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公司范圍內的危害辨識和危險評價。

3職責

3.1管理者代表負責危害辨識及危險評價的組織領導工作。

3.2ISO小組具體負責危害辨識及危險評價工作。

3.3各部門負責參與本公司危害辨識及危險評價工作。

4工作程序

4.1職業健康安全危害的辨識和危險評價

4.1.1辨識職業健康安全危害應以公司的所有活動、產品或服務產生的影響的職業健康安全危險為依據。

4.1.2辨識及評價職業健康安全危害的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D)",如下:

LEC分數值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分數值暴露的頻繁程度分數值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

10完全可能預料10連續暴露100大災難,許多人死亡

6相當可能6每天工作時間暴露40災難,數人死亡

3可能,但不經常3每周暴露一次15非常嚴重,一人死亡

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2每月暴露一次7嚴重,重傷

0.5很不可能,可以設想1每年幾次3重大,致殘

0.2極不可能0.5非常罕見的暴露1引人注目,需要救護

0.1實際不可能

D:危險等級劃分(D=L?E?C)

分數值危險程度

>320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

160-320高危險度;要立即整改

70-160顯著危險;需要整改

20-70一般危險;需要注意

<20稍有危險,可以接受

第二種方法是"臨界值"法,依據《GB18218-2000重大危險源辨識》標準。

4.1.3職業健康安全危害辨識和危險評價由總務部負責,各部門參與。

4.2重大職業健康安全的危害辨識和危險評價

4.2.1采用以上兩種方法,對職業健康安全危害進行辨識與危險評價,填寫在《危險因素辨識和風險評價記錄》,并確定出重大的職業健康安全危險,填寫在《重大危險清單》。

4.2.2重大職業健康安全危害的辨識和危險評價是公司制定OHSAS目標和指標的基礎和依據。

4.3公司每年應進行至少一次職業健康安全危害和重大職業健康安全危害辨識和危險評價。

4.4職業健康安全危害和重大的職業健康安全危害的辨識和危險評價的主要人員應接受

專業培訓。

4.5職業健康安全危險記錄

公司建立并維持辨識和評價職業健康安全危害和重大職業健康安全危害的記錄,并保持記錄的更新。

5引用文件

GB18218-2000重大危險源辨識

6記錄

6.1危害因素辨識和風險評價記錄

6.2重大危險清單

精制加工有限公司危害因素辨識和風險評價記錄

序號活動/產品/服務(發生點)危險因素危險程度危險影響類別時態狀態危險

程度法規及符合性控制措施控制

現狀

LEC物理化學生物心理生理行為其他

篇3:成本管理體系風險評價控制工作程序

成本管理體系風險評價控制程序

1、目的

為了評價提高成本因素所產生風險的嚴重程度,確定提高成本因素控制方案的制定和實施順序,確保成本風險得到識別和控制,以規避風險、減少浪費和損失,保證本公司成本目標的實現及成本水平和成本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和保持。

2、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本公司評價提高成本因素所產生的風險程度。

3、職責

3.1體系負責人負責組織成本部及有關部門和單位評價成本風險。

3.2成本部是成本風險評價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對已確定的提高成本因素所產生的浪費和損失進行核算,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對提高成本因素所產生的風險進行評價和分級,并組織制定和實施成本控制方案,以消除成本風險。

4、工作程序

4.1對提高成本因素進行綜合分析

4.1.1成本部應根據《已確定的提高成本因素清單》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對提高成本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為提高成本因素的核算、排序和分組提供依據。

4.1.2本公司對提高成本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的內容一般包括:

a)提高成本因素的性質;

b)提高成本因素的類別(見《成本管理手冊》第3.5.5.9條);

c)提高成本因素的范圍;

d)提高成本因素的分布情況和所在的區域;

e)每個提高成本因素能提高哪些成本

(不限于此)

4.2對提高成本因素所產生的浪費進行核算

4.2.1在對提高成本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財務部應組織對已確定的提高成本因素(包括浪費和浪費源)逐一核算所產生的浪費和損失的金額,為提高成本因素進行排序和分組,實施成本風險評價和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據。

4.2.2對提高成本因素所產生的浪費和損失進行核算的具體程序、方法和要求見《成本核算控制程序》。

4.2.3對提高成本因素所產生浪費和損失進行核算所引起的記錄,由財務部負責歸檔保存。

4.3對提高成本因素進行排序和分組

4.3.1對提高成本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后,成本部應按核算的結果(浪費或損失的金額)由高至低對提高成本因素進行排序和分組,為確定風險程度提供依據。

4.3.2對提高成本因素的分組本公司一般采用以下三種方法:

a)ABC分類法;

b)區分一次性浪費和經常浪費;

c)上述兩種方法的組合。

4.3.3對提高成本因素進行排序和分組所產生的記錄,由成本部負責歸檔保存。

4.4對提高成本因素所產生的成本風險進行評價

4.4.1對提高成本因素進行排序和分組后,成本部應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根據提高成本因素所產生的浪費和損失金額及其排序和分組情況,對提高成本因素所產生的風險逐一進行評價,并按本公司的控制要求進行風險分級。

4.4.2風險評價的內容一般包括:

a)這些浪費和損失對成本目標或利潤目標的影響程度;

b)這些浪費和損失對公司整體經營和持續發展的影響程度;

c)確定這些浪費和損失所產生的風險程度(風險級別);

d)識別和確定采取控制措施的需求和必要性;

e)識別和確定制定和實施成本控制方案的順序。

(不限于此)

4.4.3對提高成本因素所產生風險的評價,應采用會議方式進行,與會人員必須簽到,成本部應做好《成本風險評價記錄》,有關部門和單位以及公司高層領導應在《成本風險評價記錄》中簽署意見并簽字確認。

4.4.4對提高成本因素所產生的風險進行評價后,成本部應編制《提高成本因素改進計劃》,并對以下活動提出明確要求:

a)確定消除或減少浪費或損失的目標;

b)安排成本控制方案的編制和實施的順序;

c)制定成本控制方案;

(不限于此)

4.4.5《提高成本因素改進計劃》報體系負責人批準后,下發至相關責任部門和單位,按《提高成本因素改進計劃》的要求制定并實施《成本控制方案》,成本部應跟蹤、監督和檢查,并驗證《成本控制方案》實施的結果。

4.4.5對提高成本因素風險評價活動所產生的記錄,由成本部負責歸檔保存。

5、相關/支持性文件

5.1《已確定的提高成本因素清單》

5.2《成本核算控制程序》

5.3《提高成本因素改進計劃》

6、記錄

6.1《成本風險評價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