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電解鋁生產風險辨識規程

電解鋁生產風險辨識規程

2024-07-14 閱讀 7945

一、生產及公用工程危險因素分析

依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1986),結合本項目生產工藝技術、公用工程設施及現場勘查情況進行分析辨識,本項目存在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觸電、火災、其它爆炸、灼燙、起重傷害、中毒和窒息、高處墜落、車輛傷害、坍塌、機械傷害、容器爆炸、鍋爐爆炸等。

1、觸電

(1)電解鋁生產過程中典型的觸電事故可分為電擊和電傷害兩種情況。

電擊:電解槽以低電壓、高電流串聯運轉,電擊事件并不嚴重。但在高壓電源與電解車間聯網路的連接點可能產生嚴重的電擊事故。

電傷害:在鋁電解生產中,其能源主要是直流電能,約占整個能源消耗的97﹪左右,在電解槽系列上,系列電壓達數百伏至上千伏,盡管把零電壓設在系列中點,但系列兩端對地電壓仍高達500V左右,一旦短路,易出現人身和設備事故。

(2)車間內電纜若沒有采取有效阻燃和其它預防電纜層損壞的措施,電氣設備接零措施不完善,臨時性及移動設備的供電沒有采用漏電保護器或漏電保護失靈的情況下,都可能發生電氣設備漏電而引發的觸電傷亡事故。

(3)如果高、低壓供配電系統設計安裝不合理;電氣設備質量不合格;絕緣性能不符合標準,電氣裝置的絕緣或外殼損壞,未及時修復或更換;電氣作業時,未采取相應的安全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電氣設備發生意外故障;其他機械設備的電氣控制部分發生故障;電工、操作人員未穿戴相應的勞動防護用品;保護接零或保護接地措施失效、違章作業等都有可能發生觸電事故。

(4)變壓器周圍沒有采取有效的隔離,也易發生觸電事故。

(5)較高的建筑物(高壓開關站、除塵系統的排煙煙囪等)所設避雷針及接地網如果發生故障,過電壓將會危及人身安全。在高壓開關站內有大量的架空高壓電線和隔離開關,如果遇到雷雨天或大霧天,人員在開關站內行走或工作及易發生雷擊事故。

2、火災、其他爆炸

(1)鋁電解槽因設備缺陷或其他外力因素發生泄漏,泄漏的高溫鋁液接觸空氣會引起燃燒,形成火災。

在電解槽內若有水(車間頂部雨水進入等),由于水在槽內迅速膨脹而發生劇烈爆炸。

(2)電解槽的母線短路可能造成爆炸事故。

(3)電解鋁生產中存在的粉塵主要包括鋁合金粉塵和氧化鋁、氟化鋁等粉塵。如果生產時電解槽密閉罩密閉不好、電解槽門變形密封不嚴、機械排煙系統出現故障等都可能導致粉塵泄漏,若未能及時對其進行清理,造成粉塵積聚,形成爆炸性粉塵,當遇火花時,極易發生粉塵爆炸事故。

(4)抬包車運輸過程中,熔融的高溫鋁液遇水發生反應形成大量水蒸汽,體積急劇膨脹,會發生劇烈爆炸。

(5)鑄造車間電加熱混合爐靜置的高溫鋁液遇水發生反應形成大量水蒸汽,體積急劇膨脹,會發生劇烈爆炸。

(6)電氣火災

電氣設備存在缺陷、安裝不當,在運行中發熱和電火花或電弧是引起火災的直接原因。

1)用電設備發熱

電流通過電氣設備時要消耗電能,它是以發熱的形式將電能消耗掉。電氣設備正常的發熱是允許的,如果正常運行條件遭到破壞,如短路、過載、接觸不良、鐵芯發熱和散熱不良等,致使發熱量增加,這部分熱量不僅使設備本身溫度升高,而且同時對周圍其它物質和材料進行加熱。如果其周圍存在易燃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就可能引起火災。

2)電火花及電弧

電火花是極間的擊穿放電。電弧是大量的電火花匯集而成的。一般電火花的溫度都很高,特別是電弧,溫度可高達6000℃。因此電火花不僅能引起絕緣物質的燃燒,而且可以使金屬熔化、飛濺,它是構成火災的危險火源。

3)變壓器火災爆炸危險性分析

油浸式變壓器、電抗器內部充有大量的絕緣油,絕緣油屬于可燃物質。變壓器長期過負荷運行等,造成線圈對鐵芯主絕緣損壞、匝間絕緣破壞,發生短路,電流激增,從而使絕緣材料和變壓器過熱引起火災;線圈間、線圈與接頭間、端部接線處、分接開關,由于連接不好,接觸不良,造成局部接觸電阻過大,導致局部高溫引起火災;磁路發生故障,鐵芯故障,渦流加大,環流發熱,溫度增高引起火災;由于遭雷擊、過電壓等產生電弧引起火災;油箱漏油,使散熱能力下降,導致過熱,內部空間增大形成可燃燒、爆炸性氣體環境,遇到高溫發生火災爆炸;絕緣油質變壞含水,絕緣能力下降,引起火災;由于各種故障、保護設置不當等引起火災。火災往往伴隨爆炸,并使災害蔓延擴大。

4)變壓器絕緣油油罐發生泄漏后,遇火源發生火災事故。

(7)本項目叉車使用柴油作為燃料,廠區設置地下柴油儲罐,柴油具有易燃、易爆、易揮發、易產生靜電等特征,容易形成火災爆炸事故,且火災損失大,影響大、撲救困難。形成火災爆炸的主要火源有明火、電氣火花、發動機火花及雷電、靜電火花等,當柴油泄露揮發出油氣時遇上述火源容易造成爆炸事故。

為方便叉車加油,柴油庫配置室內加油機兩臺(一臺停用),在加油過程中,在加注口會有大量油氣溢出,極易形成爆炸性的危險環境,遇到火源極易發生燃燒或爆炸事故。此外,汽車油罐車卸油時,油料運動會引起靜電的產生,可能導致靜電放電形成事故。

3、灼燙

(1)陽極組裝工序中澆鑄磷生鐵作業使用中頻爐,靠近中頻爐的冷卻水管道、水箱發生漏水,泄漏的水進入敞口操作的中頻爐內,造成爆濺而導致人員燙傷事故;潮濕、生銹的物料加入中頻爐內,亦會造成噴濺事故。

(2)電解車間的電解槽、陽極組裝車間的中頻感應爐等均為高溫設備,其溫度均在700℃以上,若操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一旦接觸高溫部件或物質均能造成人員燙傷事故。

(3)該項目操作人員在電解車間操作過程中、換陽極作業、鋁液抬包、電解鋁槽鋁液泄漏等過程如果違章操作或防護不當都可能造成燙傷事故。如電解車間操作中,腳踏在槽面結殼上、誤動槽控箱按鈕電解質外溢、撈效應口碳渣電解質濺出、出鋁時鋁液溢出、取電解質時工具未預熱電解質濺出、未佩戴手套、護目鏡、電解質未凝固倒出、出鋁時使用工具潮濕,鋁液飛濺、出鋁過滿、鋁液溢出飛濺等都可能發生燙傷。

(4)鑄造車間熔鑄工序中熔融鋁合金溶液及殘渣的溫度極高,熱輻射很強,且易于噴濺,加上設備及環境溫度高,中間作業頻繁,作業人員極易發生燙傷事故。灼燙及其發生的原因主要是:設備泄漏,如熔煉爐滿溢;熔融金屬遇水;爐內噴出熱氣也會對人體造成灼燙。

1)熔鑄工序中電加熱混合爐為高溫設備,操作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意外接觸高溫部件可能造成人員燙傷事故。

2)熔融的鋁合金溶液溫度較高,在鑄造工藝過程中進行取樣、扒渣、轉爐時,若因操作不當造成作業人員意外接觸高溫物質,從而發生灼燙事故。

3)混合爐因氣體排出受阻,高溫下氣體膨脹,壓力增大,導致熔融金屬噴涌,可造成人員受傷。

4)熔煉過程中,熔融金屬液對爐襯不斷沖刷,一段時期后,會從遭侵蝕的爐襯壁裂縫中滲出,人員意外接觸到高溫熔融金屬液可導致灼傷。

5)開爐與澆注時,如遇金屬熔液飛濺可造成人員灼傷。用冷工具(如鐵棒、木條等)接觸高溫金屬溶液發生爆濺可致人灼傷。接觸剛澆鑄的鑄件,可引起燙傷。循環水漏水遇到高溫金屬液體可導致液態金屬飛濺造成人員灼傷。

6)澆鑄時若爐坑內積水或者地面潮濕,熔融金屬液因任何故障導致熔融金屬液的外泄遇到潮濕地面或者積水均可導致噴濺引發灼傷事故。

7)鋁錠剛剛鑄造出來后溫度很高,在運輸過程中若人體接觸亦會造成高溫灼燙。

8)混合爐加料前使用起重機吊運高溫電解鋁液,若因意外造成起重機脫鉤、鋼絲繩斷裂致使高溫物體傾翻、掉落,當起重機作業區域內有人時,會造成灼燙事故。

(5)作業現場高溫電解鋁液采用叉車運輸至鑄造車間,未使用專業運輸通道及車輛,在運輸過程中,若因運輸道路缺陷、作業人員違章等因素,造成電解鋁液傾翻,若恰有人員在運輸車里附件,會造成灼燙事故發生。

(6)本公司使用的化學試劑均為腐蝕性化學品,在使用過程中若操作不當、未佩戴勞保用品,均有可能發生化學品灼燙事故。

4、起重傷害

本項目各生產車間、庫房采用起重機械擔任電解槽相關裝置吊運、電解質加料以及物料、高溫液體吊運的任務,在起重機的使用過程中由于駕駛人員的誤操作、違章操作、橫拉斜吊、鋼絲繩拉斷、物件吊掛不牢墜落、地面人員違反規定在吊件下面停留、行走、躲避不及時等等,均容易造成起重傷害事故。

根據有關統計資料分析,起重機械所發生的事故,在工作事故中所占的比例比較大,起重機械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占工作死亡人數的10%左右。起重傷害事故的主要類型及原因:

(1)脫鉤:吊鉤缺少安全防護裝置,或吊鉤保護裝置失靈,吊鉤鉤口開口過大、吊裝方法不當等。如有時在吊運中因起吊物體不穩,使吊鉤在空中游蕩,在游蕩過程中鉤頭由于離心慣性力甩出而易發生脫鉤事故。行車因操作不穩,緊急起動、制動,都有可能引起鉤頭慣性飛出從而發生砸傷或砸死事故。

(2)鋼絲繩斷裂:鋼絲繩發生折斷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和常見的原因是:操作者沒有對鋼絲繩進行安全技術檢驗或認真檢查,對已斷絲的鋼絲繩沒有按鋼絲繩報廢標準處理或降低負荷使用,吊運時嚴重超負荷,起長限位開關失靈造成過卷拉斷鋼絲繩等。鋼絲繩斷裂容易發生傷人或死亡事故。

(3)安全防護裝置缺乏或失靈:起重機械的安全裝置包括制動器、緩沖器、行程限位器、起重量限制器、防護罩等。

(4)吊運物體經過人體上空:起重機吊運的重物經過人體上空時,如物體突然墜落,打擊到人體時可能造成傷害甚至死亡。

(5)觸電事故:維修保養人員在起重機械上檢修,保養時發生觸電事故。

(6)如果這些起重機械在設計、制造過程中存在缺陷,安裝過程中不符合規范,由于使用不當、維護保養不及時或因安全防護裝置失效易發生設備安全事故,造成起重傷害。

(7)起重機械使用過程中違反操作規程,歪拉斜吊,可能發生設備損壞和人員傷亡事故。

當同跨廠房內布置兩臺或兩臺以上起重設備時,若未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如各起重機之間的防撞設施、啟動時的聲光報警裝置),或各操作人員溝通不暢,有可能導致發生起重傷害事故。

5、中毒和窒息

原鋁生產作業在中,操作人員接觸到的毒物主要為氟化物(氟化鋁),其主要存在于電解槽附近及凈化系統中。

氟化鋁的分解產物氟化氫有刺激性,可對眼睛、呼吸道粘膜造成刺激,嚴重者可發生支氣管炎、肺炎,甚至產生反射性窒息。該物質以氣體或塵霧狀態存在,在設備密封不好,或因設備管道腐蝕造成泄漏,設備檢修,操作失誤,發生事故等情況下,有毒有害物質便迅速外泄并污染作業環境,如防護不當或處理不及時,則很容易發生中毒和窒息。

6、高處墜落

生產過程中,在作業基準面2m以上各操作平臺、鋼梯、起重機上等場所進行作業時,可能發生高處墜落事故。

各個操作平臺、坑內設備平臺,若未設置扶梯、防護欄桿或扶梯、防護欄桿不符合規范要求;扶梯踏板和操作平臺未采取有效的防滑措施、高處作業操作人員未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以及違章作業等可能發生高處墜落事故。

?7、車輛傷害

半成品運送、成品運送、陽極、殘極運送過程中,需要叉車進行運輸,若駕駛人員未按規定培訓,取得特種作業人員上崗證、違章駕駛、車輛帶病作業、超載使用等,均有造成車輛傷害的危險。

原料進廠、成品出廠,需要汽車進行運輸,由于駕駛員麻痹大意、違章駕駛或是行人違章穿越道路等原因,有可能發生車輛傷害事故。

8、坍塌

坍塌是指物體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過自身的強度極限或因結構穩定性破壞而造成的事故,如袋裝氧化鋁、電解質或炭塊的堆垛過高、鋁錠、鋁鎂合金堆垛不整齊或通道過窄、車輛碰撞、殘極堆放不當造成局部塌陷、滾落等都會造成坍塌,檢修設備時腳手架坍塌等,都可能會造成坍塌事故。

廠內建筑物、大型設備因受地震、地質沉降或其他外力因素可能發生坍塌事故,對人員和設備造成傷害。

9、機械傷害

本項目電解槽修理、抬包清理、陽極鋼爪矯正均在車間內就地進行,使用的設備有打殼機、直棒機、定棒機等機械設備。操作人員易于接近的各種可動部件都是機械的危險部位,若操作人員安全意識薄弱,很容易造成人身傷害事故。

空壓站內空壓機高速傳動部分未安裝防護裝置、防護裝置不符合要求或操作人員安全意識差等,在人體接觸傳動部分時,有可能造成操作人員機械傷害事故。

水泵、風機等運轉設備的轉動部位由于未設防護罩或設置不當、損壞等原因,操作人員不小心接觸轉動部件會造成機械傷害事故。

10、容器爆炸

空壓站使用的壓縮空氣緩沖罐屬壓力容器,壓力容器由于設計安裝不合理、材質選用不當、超溫、超壓或受外力撞擊、未定期檢測、安全附件故障等原因均可導致容器爆炸事故發生。壓力容器爆炸破裂后,爆炸產生的碎片飛出會對操作人員造成傷害。

11、鍋爐爆炸

本項目在設置燃煤熱水鍋爐用于冬季采暖。如果鍋爐存在超壓、缺水、水質不合格、控制保護裝置失靈及鍋爐本身存在缺陷,工作人員操作失誤等原因會導致鍋爐爆炸。

1、鍋爐缺水:在實際運行中最常見的是鍋爐缺水導致發生爆炸事故。造成鍋爐缺水的原因有:(1)運行人員疏忽大意,監視不嚴,調整不及時,誤操作等;(2)司爐人員或維修人員沖洗水位表或維修水位表時,誤將水旋塞關閉,造成假水位;(3)司爐人員沖洗水位表不及時,使水位表水連管堵塞,造成假水位;(4)給水自動調節器失靈,或給水調整裝置有故障,給水管路設計不合理;(5)水位計指示不準確,給水流量表指示不準確,運行人員誤判斷以致操作錯誤;(6)給水泵、給水管道故障,給水壓力下降,給水管道被污垢堵塞或破裂,給水系統的閥門關閉或損壞;(7)鍋爐排污閥門忘記關閉或排污管道泄漏;(8)爐管、過熱器或省煤器管破裂、損壞;(9)在對干燒后的鍋爐進行處理時,若直接大量進水,會導致水接觸燒紅的爐管時大量蒸發,汽壓突然猛增,導致鍋爐爆炸;(10)高低水位報警器失靈,不發出鈴聲和光信號;(11)并列運行的鍋爐的司爐人員相互聯系不夠,鄰爐工況變動時,本爐未能及時調整給水。

2、鍋爐超壓:導致熱水鍋爐超壓發生爆炸的原因可能有:(1)用熱環節突然停止用熱水,使水壓急驟升高。(2)司爐人員沒有監視壓力表,當負荷降低時沒有相應減弱燃燒。(3)安全閥失靈,閥芯與閥座粘連,不能開啟;安全閥入口處連接有盲板;安全閥排放能力不足。(4)壓力表管堵塞、凍結;壓力表超過校驗期而失效;壓力表損壞、指針指示壓力不正確,沒有反映鍋爐真正壓力。(5)超壓報警器失靈,超壓聯鎖保護裝置失效。(6)經檢驗降壓使用的鍋爐,如果安全閥口徑沒做相應變化(鍋爐降壓使用時,安全閥口徑應增大),使安全閥的排放能力不足,壓力得不到控制而超壓。

3、水質處理不合格:鍋爐裝置對水質的要求較高,如水質處理不能滿足要求,鍋爐受熱體及過熱器等部位會很快結垢,可能導致水冷壁管堵塞、導致超壓爆炸,或因管內結垢太厚導熱不良而使管壁的局部過熱、鋼管材質的機械強度急劇下降而導致爆管甚至鍋爐爆炸;或因水質原因出現受壓部分脆化損壞、氫腐蝕損壞、垢下腐蝕損壞、氧腐蝕損壞、電化學腐蝕損壞等而發生爆管事故。

4、鍋水汽化引發鍋爐爆炸:熱水鍋爐鍋水汽化可引起水擊,使整個鍋爐和供熱系統產生強烈的撞擊和劇烈震動,嚴重時造成鍋爐、供熱系統和建筑物的損壞。熱水鍋爐局部超溫汽化會引起鍋爐受熱部件過熱,產生疲勞裂紋及爆炸。熱水鍋爐超溫汽化嚴重時,會引起爆炸。造成鍋爐鍋水汽化的原因主要有:突然停電停泵,循環中斷,未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力,造成汽化;司爐工未經培訓,操作不當;循環回路因誤關閉出口閥門,或因管路閥門或管路凍結,異物堵塞等原因中斷;熱水鍋爐或循環回路發生泄漏,恒壓裝置失效,未及時補水,造成水量不足,壓力下降;鍋爐出口溫度計和壓力表失靈;鍋爐結構設計不合理或有缺陷;水管嚴重積垢或存有雜物,使水循環遭到破壞。

5、鍋爐本體缺陷:由于鍋爐本體缺陷,也有可能導致鍋爐發生爆炸。造成鍋爐本體缺陷的原因可能有制造過程中選材低劣或焊接及加工缺陷、設計缺陷等。

6、當鍋爐爐膛內的可燃物質與空氣混合物達到一定濃度時,遇到明火,就會爆炸。

12、淹溺

廠區內設置的循環水池、蓄水池周圍未裝設圍欄或圍欄損壞后未及時修復、無安全警示標志或標志缺少、夜間照明不足、循環水閥門井有積水且未加蓋或蓋板的強度不符合要求等,人員在這些場所活動時意外墜入,有可能造成人員淹溺事故。

二、檢、維修作業危險因素分析

經現場勘查,項目廠區內設置專用于檢維修的檢修車間,承擔廠內設備、零部件的維修作業,配置常用的機加工和焊接設備,檢修車間及其他作業場所的檢維修作業過程中涉及的危險因素有機械傷害、物體打擊、火災、觸電、灼燙、起重傷害、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高處墜落等。

1、機械傷害

(1)機械傷害主要指機械設備運動(靜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與人體接觸引起的傷害。機械設備的危險部位主要包括:靜止機械刀具的刀刃、設備和工具鋒利的邊緣和粗糙的表面、突出較長的機械部位;直線運動機械的縱向和橫向運動部位、直線運動設備的凸起部位、運動與靜止部位的組合;回轉運動機械的單純回轉運動部位、旋轉運動中兩個機械部件間的部位、擺動的機械部位、回轉運動的刀具;組合運動機械的直線與回轉運動組合的部位、回轉與回轉運動組合的部位。

此類機械設備造成機械傷害的方式主要包括夾擊、碰撞、剪切、卷入、絞、碾、割、刺等。作業人員不可避免地要與這些設備進行接觸,設備的快速轉動部件、快速移動部件、擺動部件、嚙合部件等若缺乏良好的防護設施,有可能傷及操作人員的手、腳、頭發及其它身體部位。在操作中或檢修時,如動力驅動的傳動件、轉動部位,若防護罩、防護欄失效或殘缺,防護設施不完善、誤操作,誤接觸時有發生機械傷害的危險。

(2)焊接過程中,經常要移動焊機,有時候也使焊機傾斜一定角度,對準焊接部位,焊接件雖然停止不動,但也可能會使焊工誤碰焊件造成板料劃傷事故。焊鉗掛鉤未裝保護套,使得焊鉗容易脫出,對人造成撞擊傷害。

(3)在對機械設備和一些帶有旋轉部位的設備進行檢修時,因未與檢修電源供電部門或相關操作人員建立聯動機制、未辦理檢修作業票,檢修時設備意外啟動,造成機械傷害事故。

2、物體打擊

(1)機加工設備轉動的工、卡具、工件由于工卡具裝卡不牢或卡壓方法不合理、加工偏心工件時沒有做好平衡配重以及卡盤保險銷子沒有鎖緊導致飛出傷人。

1)鉆床鉆頭脫落、使用鈍鉆頭或鉆削進給量過大等原因使鉆頭打斷造成傷害事故;工件裝夾不牢,鉆削時工件松動飛出,對人體造成傷害。

2)砂輪機砂輪存在裂紋、損傷或安裝有缺陷(裝夾不牢、不平衡、卡裝過緊等)導致其運行時破碎飛出,對人員造成傷害。進行磨削加工時,砂輪飛出大量磨屑,工件亦會飛出金屬屑,對作業人員(眼部)造成傷害。

(2)高處檢修作業時,檢修人員攜帶的檢修工具隨意擺放,意外墜落會對下方人員造成打擊傷害。

3、火災、其它爆炸

(1)在焊接過程中,高溫焊渣飛濺,造成焊接場所周圍易燃、可燃物體燃燒,引發火災事故。

(2)電焊作業時會產生電弧,電弧的熱傳導、熱擴散超過乙炔火焰的能力,增大了作業場所的火災危險性。

(3)檢修作業使用的乙炔屬易燃氣體,氧氣屬助燃氣體,若在使用過程中因氣瓶存在缺陷導致氣體泄漏,加之乙炔氣瓶及氧氣氣瓶之間的安全距離以及二者與明火之間的距離不能滿足安全距離的要求,極有可能造成爆炸事故。

(4)乙炔、氧氣在儲存過程中因氣瓶存在缺陷氣體導致泄漏,若將氧氣和乙炔氣瓶混放,致使兩種氣體混合,增大了發生爆炸事故的可能性及危險性。

(5)在生產現場進行動火作業過程中,不按規定辦理動火證、不執行安全措施、不劃定動火作業區,在存在易燃物的場所進行動火作業時,未對吸附在設備表面的積垢、地面、墻面的易燃物質進行清理或清理不徹底,或動火作業場所下方、周圍存在易燃、可燃物,均可能造成火災事故的發生。

4、觸電

(1)使用焊接設備時,由于設備、線路故障或者工人的誤操作,可導致觸電事故的發生。

1)手或身體的某一部位接觸到焊鉗、電焊條的導電部分時,身體的其他部位接觸到大地或焊機的二次繞組發生觸電。人體的某一部位碰觸到裸露而帶電的接線頭、接線柱、連接板和破損并裸露的電纜。小容量焊機長期過載使用,一、二次繞組絕緣擊穿,人體的某一部位碰觸到無接地或接零的電焊機外殼。電焊機因受雨淋或受潮,繞組絕緣水平降低,電焊機外殼漏電,外殼又無接地或接零,人體的某部位碰觸到電焊機外殼;2)焊機內冷卻水泄露,導致焊機外殼帶電,也可能發生觸電事故;3)焊鉗絕緣塊吊環上的緊鎖螺栓無防松動措施,使得在焊接過程中絕緣塊掉落而造成人員觸電傷害。

(2)容器內作業時,照明和電動工具使用的電源不是安全電壓或電源線破損,工具設備漏電,都可能造成觸電事故。

5、灼燙

焊接設備在作業過程中產生的高溫金屬飛屑及焊接后的高溫焊縫,不小心接觸會對操作人員造成灼燙傷害。另外,氣焊過程中還可能被高溫火焰燒傷。

6、起重傷害

機修工序使用起重機運輸較工件、物料,在起重機的使用過程中由于駕駛人員的誤操作、違章操作、橫拉斜吊、鋼絲繩拉斷、物件吊掛不牢墜落、地面人員違反規定在吊件下面停留、行走、躲避不及時等等,均容易造成起重傷害事故。

7、容器爆炸

乙炔、氧氣和二氧化碳氣瓶是流動性的壓力容器,可能發生氣瓶爆炸傷害的因素主要有:(1)鋼瓶腐蝕嚴重或超過使用年限,鋼瓶耐壓強度減弱;(2)鋼瓶裝卸過程違章操作,野蠻裝卸,鋼瓶墜落或碰撞;(3)鋼瓶接觸明火,太陽曝曬等熱源使氣瓶內壓力增大;(4)安全附件損壞;(5)氧氣鋼瓶內有油脂存在。

8、中毒和窒息

在進入有限空間(如容器、電解槽地溝、污水池、電纜溝等)進行檢修作業時,空間內通風不良,當空間內氧含量較低且作業時間長時,可能造成中毒和窒息事故。

缺氧危害:空氣中氧濃度過低會引起缺氧。常見的有二氧化碳和惰性氣體引起的氧氣缺乏。二氧化碳比空氣重,在長期通風不良的各種地下室、封閉塔筒等場所內部,易擠占空間,造成氧氣濃度低,引發缺氧。

9、高處墜落

在設備高處進行檢修作業時,未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如未佩戴安全繩、未設防護欄等,易發生高處墜落事故。

三、作業環境中有害因素分析

經對現場勘查情況進行分析,本項目生產作業環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包括高溫、粉塵、噪聲和振動、有毒物質、輻射。

1、高溫

按照《高溫作業分級》規定,工作地點平均WBGT指數等于或大于25℃的作業即為高溫作業。本項目電解槽、點加熱混合爐、中頻爐、真空抬包、等的操作崗位上,物料均輻射出大量的熱量,高溫設備表面散發的熱量和輻射熱,使得生產崗位的環境溫度升高,特別是夏季高溫季節太陽輻射熱影響,常常可產生高溫、高濕、輻射熱等特殊作業條件,引起作業人員體溫調節障礙和水份、鹽份損失,以及心跳過快,血壓降低,從而引起多種疾病。

高溫環境可影響勞動者的體溫調節,水鹽代謝及循環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等。當勞動者的熱調節發生障礙時,輕者影響勞動能力,重者可引起別的病變,如中暑。勞動者水鹽代謝的失衡,可導致血液濃縮、尿液濃縮、尿量減少,增加心臟和腎臟的負擔,嚴重時引起循環衰竭和熱痙攣。在比較分析中發現,高溫作業工人的高血壓發病率較高,而且隨著工齡的增加而增加。高溫還可以抑制人的中樞神經系統,使工人在操作過程中注意力分散,肌肉工作內能力降低,有導致工傷事故的危險。

2、粉塵

(1)電解鋁生產、鑄造以及鋁灰清理過程中存在的粉塵主要包括鋁合金粉塵和氧化鋁、氟化鋁等粉塵。粉塵是指以氣溶膠或煙霧狀態存在的,能較長時間懸浮于空氣中的固體微粒。粉塵微粒直徑小于或等于10um的可進入呼吸道,直徑小于或等于2um的可達呼吸道深部。在鋁加工企業,相關作業人員長期處于含有鋁合金塵的作用環境中,導致粉塵長時間滯留于體內,沉積在肺組織導致肺纖維化,造成塵肺。早期對肺功能損傷較輕,以阻塞型或限制型通氣功能障礙為主,晚期由于肺容積的縮小,以限制型或混合型通氣功能障礙為主,伴有換氣功能障礙,嚴重時反復肺內感染,呼吸衰竭死亡。

如果生產時電解槽密閉罩密閉不好、電解槽門變形密封不嚴、機械排煙系統出現故障等都可能導致煙氣泄漏及粉塵泄漏從而對人體造成傷害。

氧化鋁貯運系統在氧化鋁卸料過程中有氧化鋁粉塵產生,輸送過程如果設備設施密封不嚴或出現故障都可能造成氧化鋁粉塵泄漏。

陽極組裝、鋁渣處理及輸送過程中可能產生粉塵,殘極破碎、電解質破碎及輸送中可能產生碳塵和電解質粉塵。

氧化鋁倉庫、中間倉以及煙氣凈化系統的循環氧化倉等均采用管道氣力輸送,如果管道密閉性不好,就可能造成粉塵泄漏及揚塵散損。

(2)機修車間焊接作業中產生的大量電焊煙塵,其為金屬粉塵,主要成分為氧化鐵、氧化錳、二氧化硅、硅酸鹽等,焊工長期吸入這些金屬粉塵,會對其身體造成健康危害,臨床表現為咳嗽、咯痰、胸悶、氣短以及有時咯血,以致引起電焊工塵肺、錳中毒等職業病。

建設單位如果不在以上部位裝設有效的防塵設備設施或采取有效的通風裝置,操作人員如果不采取有效防護措施,長期在粉塵環境中工作,可能對現場操作人員健康造成危害。

3、噪聲和振動

本項目噪聲來自于生產過程中的破碎設備、檢修車間機械加工設備、焊機、泵以及空壓機等設備運轉時產生的噪聲以及氣流產生的噪聲等。

若操作人員不佩戴防護用品,長期在強噪聲環境下工作,日積月累,內耳器官易發生器質性病變,成為永久性聽閾偏移,變成噪聲性耳聾。噪聲性耳聾與噪聲的強度、頻率有關,還與噪聲的作用時間長短有關。噪聲的強度越大、頻率越高、作業時間越長,它的發病率越高。

機械加工過程中,按振動作用于人體的方式,可分為局部振動和全身振動。

(1)局部振動。如在以手接觸振動工具的方式進行機械加工時,振動通過振動工具、振動機械或振動工件傳向操作者的手和臂,從而給操作者造成振動危害;

(2)全身振動。由振動源通過身體的支持部分將振動傳布全身而引起的振動危害。

4、有毒物質

電解車間、鑄造車間等產生的廢氣中含有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長期低濃度接觸二氧化硫,可有頭痛、頭昏、乏力等全身癥狀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氣管炎、嗅覺及味覺減退等。少數工人有牙齒酸蝕癥。

氮氧化物主要損害呼吸道,吸入氣體初期僅有輕微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癥狀,長期接觸主要表現為神經衰弱綜合征及慢性呼吸道炎癥,個別病例出現肺纖維化,可引起牙齒酸蝕癥。

經常接觸較高濃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頭暈、頭痛、失眠、易興奮、無力等神經功能紊亂等癥狀。

5、非電離輻射

檢修車間焊接作業中,會產生外露電弧,形成光輻射,導致電光性眼炎、慢性瞼緣炎、結膜炎、晶體混濁等疾病的發生,輕者眼部不適、有異物感,重者眼部有燒灼感和劇痛。

篇2:電解鋁廠氧氣瓶乙炔瓶安全管理規定

為進一步規范氧氣瓶、乙炔瓶的管理,消除隱患,防范事故,電解鋁廠結合實際生產情況,現對氧氣瓶、乙炔瓶的安全管理做以下規定:

一、氣瓶存放:

1、現場存放的氧氣瓶、乙炔瓶應分類存放,存放地點要遠離熱源、易燃易爆及人員密集區域。

2、氣瓶存放現場應做好定置管理。區分存放空、實瓶;存放區劃線標識、警示標志、MSDS卡、專人負責牌要齊全;防傾倒裝置要有效。

3、現場存放的氣瓶安全附件要齊全,不得遺失或缺少。每個瓶體應配備2個防震膠圈,1個防震帽。空瓶外出灌裝時應取下安全附件,領回實瓶后立即配備齊全安全附件。

二、氣瓶日常管理及使用:

1、氣瓶要建立臺賬,做好領取和使用記錄。

2、在搬運氣瓶過程中嚴禁混裝,嚴禁撞擊瓶體,嚴禁就地滾動。

3、在非動火區域動火作業時,必須按照危險作業審批制度辦理動火作業審批手續。

4、在進行氣焊氣割作業時氧氣瓶、乙炔瓶應分開放置,距離不低于5米,瓶體上應有防震膠圈,放置穩固,距離明火源或熱源不低于10米,特殊情況需加大間距。

5、減壓閥、壓力表應完好。氣線應順暢,嚴禁破損漏氣、嚴重折彎。氣線不得從操作者兩腿之間通過,過路氣線必須做好防護。

6、乙炔瓶應豎直放置,必須安裝回火防止器。乙炔瓶不得放置于有放射性射線的場地和橡膠絕緣體上。凡與乙炔接觸的附件,嚴禁選用含銅量大于70%的銅合金以及銀、鋅、鎘及其合金材料。

7、氧氣瓶口應保持干凈,嚴禁沾染油脂。氧氣實瓶不得在烈日下暴曬,瓶體溫度不得超過40℃。

8、在開啟瓶閥和減壓器時,人要站在側面;開關氣瓶閥門要緩慢操作,切不可過急或強行用力。瓶內氣體不可完全用盡,剩余瓶壓不得低于0.05MP。

9、氣瓶的減壓器和管系發生凍結時,嚴禁用火烘烤或使用鐵器一類的東西猛擊氣瓶,更不能猛擰減壓表的調節螺絲,以防止氣體突然大量沖出,造成事故。

本規定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篇3:電解鋁工程冬季雨季冬雨季施工措施

電解鋁工程冬雨季施工措施

1、冬季施工措施

1.1成立冬季施工領導小組,并明確各崗位工作的職責,任務落實到人。

1.2冬施前編寫切實可行的冬施方案,內容包括:施工程序、施工方法、現場布置、設備、材料、能源供應計劃、安全防火、測量制度和質量檢查制度方案編寫好后,要組織人員進行培訓學習,并向生產班組進行書面交底。

1.3安排專人進行大氣測溫并做好記錄與當地氣象臺(站)聯系,及時按時予報,防止寒流突然襲擊。

1.4現場要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1.4.1現場的臨時供水管做好保溫防凍工作,水管的埋設深度要大于3米。

1.4.2冬季施工氧氣瓶,外表容易結霜凍冰而影響施工,應將氧氣瓶置放在有取暖設備的室內或采取其它保暖措施。

1.4.2冬季焊接構件時,應用烤把對焊縫進行預熱,以免焊縫出現裂紋和其它缺陷,環境溫度低于-5度時停止焊接。

1.4.3冬季對鋼構件防腐刷漆,應在9:00~16:00時間段內進行,刷漆后,應用蓬布對構件遮蓋保溫,防止早晨的冰霜。

2、雨季施工措施

2.1成立防洪領導小組,組織應急小分隊,在可能發生水災的地方配備砂袋。

2.2施工現場應挖排水溝,在基坑四周設置土堤用來擋水。

2.3機電設備必須加防雨罩,做好接地保護,雨季應對電氣設施進行檢查。

2.4雨天專人在基坑及構筑物四周巡視。對施工用料做好履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