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基于知識供需匹配應急預案應急能力評價

基于知識供需匹配應急預案應急能力評價

2024-07-14 閱讀 3503

引言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各種各樣的突發(fā)事件不斷增多,給社會的安定,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極大威脅,因此盡最大努力減輕其造成的損失成為各級人民政府不懈努力的目標。應急預案作為政府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行動指南,對其應急能力的評價至關重要。建立應急能力評價指標體系[1-3]是以往慣用的評價應急能力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往往會顧此失彼,很難同時保證指標的全面性、客觀性、獨立性、科學性、靈活性,可行性、有效性等原則;其次,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可能相去甚遠,得到的評價結果可能就會差別很大。

本文針對應急預案應急能力評價的特殊性,以一種嶄新的視角——應急知識供需匹配的方法對應急預案的應急能力進行評價。該方法不僅可能得到和傳統(tǒng)的評價方法相似的結論,更重要的,是還可以知道預案的不足之處具體出現(xiàn)在哪里,這樣就可以為政府部門修改和完善預案提供幫助,進而可以提高預案的應急反應能力。目前,有關評價應急能力的文獻不少,但是從這一角度對預案的應急能力進行評價的方法還沒有看到。

本文運用應急知識供需匹配的方法對應急預案的應急能力進行評價。首先對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的需求知識和應急預案的供給知識進行了分析和提煉,然后,基于應急知識供需匹配對預案的應急能力進行了評價,而且給出了如何對預案進行修正和補充的思路。

1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系統(tǒng)描述

1.1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知識

顧名思義,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知識就是在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過程中以各種形式呈現(xiàn)出來的知識。并結合突發(fā)事件應急應急反應知識本身的特點,將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知識分為以下五類:

(1)Know-what:這類知識是指應急反應過程中,所需的常理性知識。即名詞、屬于、部門職責等,是什么的知識。

(2)Know-how:這類知識是指應急反應過程中,部門、領導機構如何應對突發(fā)事件。即應急反應部門知道本部門應該怎么做的知識。

(3)Know-when:這類知識是指應急反應過程中,部門、領導機構對突發(fā)事件何時做出應對、響應。即要知道什么時候做的知識。

(4)Know-who:這類知識是指應急反應過程中,某項任務由哪個部門、機構負責。即知道誰來做的知識。

(5)Know-where:這類知識是指應急反應過程中,所需的資源/保障在哪里的知識。

由于本文是用應急知識供需匹配的方法對應急預案的應急能力進行評價,所以首先要對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的需求知識和供給知識進行分析和提煉。

1.2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提煉

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是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過程中決策者進行有效的指揮調度所需要的Know-what知識、Know-how知識、Know-who知識、Know-when知識、Know-where知識等。本文認為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應該從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流程中獲取,所以首先應該把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的一般流程描述出來,從流程中把需求知識提取出來。本文認為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的流程知識有三個來源:案例知識、有關的政策文件中的知識和應急反應專家知識。案例描述了具體突發(fā)事件的應急反應過程,其中所包含的應急反應知識是用事實驗證過了的,本文以此作為流程知識的最主要來源;有關的政策文件中的知識是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的科學依據(jù),應急反應專家知識是存儲在應急反應專家頭腦中的有關應急反應的知識,本文用這兩種知識對案例知識進行修正和補充,進而得到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的一般流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得到了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的一般流程[5],如下圖所示:

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的一般流程用語言可以簡單描述為: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過程就是突發(fā)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的各應急部門調用各種應急反應資源(應急反應隊伍、專家組、應急處理方案、基金和物資、應急預案以及其他有關資源)完成一系列相應的任務來解決由突發(fā)事件引發(fā)的一系列問題的過程。

參考文獻[6],從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一般流程中我們可以提煉出四個實體集和一個關系集,共五類抽象集合:

(1)主體集D:流程中完成各項工作的參與者組成的集合。

(2)客體集O:流程中要進行的各項工作組成的集合。

(3)任務集T:流程中主體為完成客體所要承擔的工作組成的集合。

(4)方案集P:流程中主體所采用的應對方案組成的集合。

(5)關系集R:流程中主體、客體、任務、方案四者之間的關系組成的集合。

所以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的一般流程可以用下面的五元組形式表示:

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流程可以表示成主體、客體、任務、方案以及它們之間關系的集合,且以客體間的先后順序(可能是串聯(lián),也可能是并聯(lián))完成應急反應的整個過程。主體同主體、任務同任務、任務同方案、客體同任務之間的關系可能是1:1的關系,也可能是1:N的關系。為了便于分析和處理,我們用五元組圖的形式表示該流程,圖中的虛箭頭表示的是客體同客體之間的引發(fā)關系或者先后順序。

因為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是從其應急反應流程中獲取的,所以我們也可以稱此圖為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的五元組表示圖。根據(jù)某類突發(fā)事件的案例知識、有關的政策文件中的知識和應急反應專家知識對上面的五元組圖進行實例化,將該類突發(fā)事件中的主體、客體、任務、方案和關系填充進去就可以得到該類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的五元組表示圖。

2應急預案供給知識提煉

為了便于說明,下面以《國家地震應急預案》為例,對該應急預案供給知識進行提煉。下面的方法對其他的應急預案同樣適用。

2.1《國家地震應急預案》供給知識定義

要對《國家地震應急預案》的應急能力進行評價,供給知識就應該是《國家地震應急預案》中的知識,就是當?shù)卣鸢l(fā)生后該預案能夠提供給決策者進行指揮調度的Know-what知識、Know-how知識、Know-who知識、Know-when知識、Know-where知識等。

當?shù)卣鸢l(fā)生后,會引發(fā)一系列的問題,《國家地震應急預案》作為決策者進行指揮調度的行動指南,就被看成是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們可以把《國家地震應急預案》看成是解決地震中的一個個問題的答案組成的答案集。只要我們能夠找出這些答案所能解決的所有問題,便可以得到該預案提供了對哪些問題的解決方案知識,也就是《國家地震應急預案》的供給知識。

2.2《國家地震應急預案》供給知識表示

參照文獻[4],本文把《國家地震應急預案》看成進行地震突發(fā)事件應急指揮調度的答案集,通過對這些答案進行反問的方法獲得預案所能解決的所有問題,從而來找到該預案所提供的解決方案知識。

例如:選取《國家地震應急預案》中的一段進行反問,根據(jù)答案窮舉問題。

通過反問可以得到以下6個問題,其中每個問題都對應唯一的答案,問題同答案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1)應對哪種地震災害時啟動I級響應

(2)應對特別重大地震災害時啟動哪級響應

(3)I級響應中,由哪個部門領導災區(qū)的地震應急工作

(4)I級響應中,災區(qū)所在省(區(qū)、市)人民政府領導什么

(5)I級響應中,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統(tǒng)一領導、指揮和協(xié)調什么

(6)I級響應中,由哪個部門統(tǒng)一領導、指揮和協(xié)調國家地震應急工作

用這種方法對《國家地震應急預案》的內容進行反問,窮舉得到所有的問題,并按照預案本來的物理結構對這些問題進行組織,得到基于《國家地震應急預案》的問題集,以樹的形式顯示,下圖為問題集的部分截圖。

我們很容易在預案中找到每個問題所對應的答案,所以《國家地震應急預案》可以看成由問題集和這些問題的答案集組成。其中問題集中問題表示該預案所能夠解決的問題,問題所對應的答案便是預案所能提供給決策者進行地震突發(fā)事件指揮調度遇到問題的答案知識。因為問題與答案是一一對應的,所以我們可以用上面對問題集的組織表示對預案中答案知識的組織,也就是《國家地震應急預案》供給知識的表示。

3應急知識供需匹配

用地震突發(fā)事件對圖2進行實例化,將地震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中的主體、客體、任務、方案和關系填進去就可以得到地震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的五元組表示圖。

地震應急反應知識的供需匹配就是《國家地震應急預案》供給知識和地震應急反應需求知識的匹配,就是看《國家地震應急預案》知識是否能夠提供地震應急反應需求知識的答案。

上文已用五元組圖表示了地震應急反應需求知識,用問題集表示《國家地震應急預案》供給知識,下面進行應急知識供需匹配,為了便于說明,我們引入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單元的概念:

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單元: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五元組圖中的兩個實體(包括主體、客體、任務、方案)及它們之間關系組成的一個單元。

針對地震突發(fā)事件就稱之為地震應急反應需求知識單元,摘取地震應急反應五元組圖中的任意一個需求知識單元為例,如下圖所示:

分別將這兩個實體內容去掉,將這個需求知識單元進行分解,可以分解為兩個問題,如下圖所示,圖中的空白框表示的是地震應急反應過程中決策者需要從《國家地震應急預案》獲取的知識。

從圖5中很容易看出分解出的兩個問題是:

(1)在地震應急反應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中,由哪個部門負責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辦公室的日常事務

(2)在地震應急反應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中,中國地震局負責什么

然后看《國家地震應急預案》問題集中是否含有這兩個問題,如果含有的話,就說明預案能夠提供該問題的答案知識,否則,就說明預案不能夠回答地震應急

反應過程中遇到的這樣的問題。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得到地震應急反應知識的供需匹配過程。

用這種方法將地震應急反應的需求知識的五元組圖中的所有需求知識單元分解得到的問題與《國家地震應急反應預案》問題集進行匹配,就完成了地震應急反應知識的供需匹配。

如果由地震應急反應需求知識單元分解得到的所有問題都能夠在《國家地震應急預案》中找到相匹配的問題,那么就說明該預案是完善的;否則,就說明該預案存在缺陷,需要修正和補充。這就是本文提出的評價應急預案的應急反應能力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STEP1:用某類突發(fā)事件的主體、客體、任務、方案、關系去填充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五元組圖(圖2),得到該類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五元組圖。

STEP2:將該類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五元組圖中所有需求知識單元提取出來,假設將知識單元分解得到的問題總數(shù)為a。

STEP3:將處理該類突發(fā)事件的應急預案供給知識表示成問題集。

STEP4:進行應急知識的供需匹配,假設對上面的a個問題,能在預案問題集中找到相匹配問題的數(shù)目為b(顯然b<=a),那么,預案的應急反應能力就可以表示為:,顯然0=

STEP5:比較a和b,如果b=a,說明預案是完善的,不需要修正和補充;如果b

STEP6:對上面修正和補充后的預案重復步驟STEP3,STEP4,STEP5直到a=b,結束。

圖7給出了用這種方法評價《國家地震應急預案》應急能力的流程。

4結論

本文采用知識供需匹配的方法對應急預案的應急能力進行評價,對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進行了分析和提煉,建立了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一般流程的五元組圖。

為了便于說明,本文以地震突發(fā)事件為例。用地震突發(fā)事件對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一般流程五元組圖進行實例化得到地震應急反應需求知識五元組圖,用問題集對《國家地震應急預案》供給知識進行了表示。根據(jù)《國家地震應急預案》中提供的知識與地震應急反應需求知識匹配程度來判斷《國家地震應急預案》的應急反應能力,并提供了如何對預案進行修正和完善的思路。這是一個比較新的方法,希望在評價方面能提供給讀者一些參考價值。

本文的方法對其他突發(fā)事件都可以適用,將《國家地震應急預案》換成《某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則照樣適用。

篇2:發(fā)電企業(yè)應急能力建設與評估考試試題

一、填空題(每空2分,共40分)

1、生產經(jīng)營單位應急預案的體系構成主要包括:?、?、?、?的主要內容以及附件信息。

2、發(fā)電企業(yè)至少每?開展一次評估,評估所查評資料至少包括個整年度。

3、動態(tài)考評主要面向?機構成員。

4、應急處置卡按照使用對象劃分,可以分為?應急處置卡、?應急處置卡兩種類型。

5、結合事故可能危及人員的數(shù)量、影響范圍以及單位處置層級等因素綜合劃定本單位應急響應級別,可分為級、級、級,一般不超過Ⅳ級。

6、確定應急響應程序,主要包括:和?。

7、應急隊伍保障應明確相關的應急人力資源,包括?、、等。

8、生產經(jīng)營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的應急預案演練計劃,根據(jù)本單位的事故預防重點,每年至少組織?次綜合應急預案演練或者專項應急預案演練,每?至少組織一次現(xiàn)場處置方案演練。

9、應急領導小組組長應由企業(yè)?擔任。

二、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10分)

1、綜合應急預案是本單位應對()的總體工作程序、措施和應急預案體系的總綱。

A、生產安全事故?B、突發(fā)事件?

C、重大危險源?D、重要生產設施

2、通過評審的應急預案,由()簽發(fā)實施。

A、應急預案主管部門領導?B、生產經(jīng)營單位主要負責人

C、應急預案備案單位負責人?D、監(jiān)管部門指導

3、生產經(jīng)營單位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至少每()年修訂一次,預案修訂情況應有記錄并歸檔。

?A、1年B、2年C、3年D、4年

4、以下哪一類不屬于現(xiàn)場處置方案()

A、設備事故類?B、電力網(wǎng)絡與信息系統(tǒng)安全類

C、事故災難類?D、環(huán)境污染事故類

5、“實物核對”屬于()主要采用的核實方法。

A、靜態(tài)查評?B、動態(tài)查評?C、應急演練D、應急物資

三、多項選擇題(每題5分,共20分)

1、“一案三制”指應急預案和()

A、應急體制B、應急機制?C、應急制度D、應急法制?

2、生產經(jīng)營單位申請應急預案備案,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A、應急能力評估報告

B、應急預案備案申請表

C、應急預案評審或者論證意見

D、應急預案文本及電子文檔

3、應急處置卡應包括的內容()

A、崗位名稱B、行動程序及內容

C、聯(lián)系電話D、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項

4、應急保障包括()

A、通信與信息保障?B、應急隊伍保障

C、物資裝備保障?D、其他保障

四、簡答題(每題15分,共30分)

1、簡述生產經(jīng)營單位應急預案編制程序的步驟

2、應急處置包括的內容有哪些

篇3:基于知識供需匹配應急預案應急能力評價

引言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各種各樣的突發(fā)事件不斷增多,給社會的安定,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極大威脅,因此盡最大努力減輕其造成的損失成為各級人民政府不懈努力的目標。應急預案作為政府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行動指南,對其應急能力的評價至關重要。建立應急能力評價指標體系[1-3]是以往慣用的評價應急能力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往往會顧此失彼,很難同時保證指標的全面性、客觀性、獨立性、科學性、靈活性,可行性、有效性等原則;其次,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可能相去甚遠,得到的評價結果可能就會差別很大。

本文針對應急預案應急能力評價的特殊性,以一種嶄新的視角——應急知識供需匹配的方法對應急預案的應急能力進行評價。該方法不僅可能得到和傳統(tǒng)的評價方法相似的結論,更重要的,是還可以知道預案的不足之處具體出現(xiàn)在哪里,這樣就可以為政府部門修改和完善預案提供幫助,進而可以提高預案的應急反應能力。目前,有關評價應急能力的文獻不少,但是從這一角度對預案的應急能力進行評價的方法還沒有看到。

本文運用應急知識供需匹配的方法對應急預案的應急能力進行評價。首先對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的需求知識和應急預案的供給知識進行了分析和提煉,然后,基于應急知識供需匹配對預案的應急能力進行了評價,而且給出了如何對預案進行修正和補充的思路。

1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系統(tǒng)描述

1.1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知識

顧名思義,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知識就是在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過程中以各種形式呈現(xiàn)出來的知識。并結合突發(fā)事件應急應急反應知識本身的特點,將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知識分為以下五類:

(1)Know-what:這類知識是指應急反應過程中,所需的常理性知識。即名詞、屬于、部門職責等,是什么的知識。

(2)Know-how:這類知識是指應急反應過程中,部門、領導機構如何應對突發(fā)事件。即應急反應部門知道本部門應該怎么做的知識。

(3)Know-when:這類知識是指應急反應過程中,部門、領導機構對突發(fā)事件何時做出應對、響應。即要知道什么時候做的知識。

(4)Know-who:這類知識是指應急反應過程中,某項任務由哪個部門、機構負責。即知道誰來做的知識。

(5)Know-where:這類知識是指應急反應過程中,所需的資源/保障在哪里的知識。

由于本文是用應急知識供需匹配的方法對應急預案的應急能力進行評價,所以首先要對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的需求知識和供給知識進行分析和提煉。

1.2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提煉

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是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過程中決策者進行有效的指揮調度所需要的Know-what知識、Know-how知識、Know-who知識、Know-when知識、Know-where知識等。本文認為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應該從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流程中獲取,所以首先應該把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的一般流程描述出來,從流程中把需求知識提取出來。本文認為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的流程知識有三個來源:案例知識、有關的政策文件中的知識和應急反應專家知識。案例描述了具體突發(fā)事件的應急反應過程,其中所包含的應急反應知識是用事實驗證過了的,本文以此作為流程知識的最主要來源;有關的政策文件中的知識是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的科學依據(jù),應急反應專家知識是存儲在應急反應專家頭腦中的有關應急反應的知識,本文用這兩種知識對案例知識進行修正和補充,進而得到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的一般流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得到了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的一般流程[5],如下圖所示:

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的一般流程用語言可以簡單描述為: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過程就是突發(fā)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的各應急部門調用各種應急反應資源(應急反應隊伍、專家組、應急處理方案、基金和物資、應急預案以及其他有關資源)完成一系列相應的任務來解決由突發(fā)事件引發(fā)的一系列問題的過程。

參考文獻[6],從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一般流程中我們可以提煉出四個實體集和一個關系集,共五類抽象集合:

(1)主體集D:流程中完成各項工作的參與者組成的集合。

(2)客體集O:流程中要進行的各項工作組成的集合。

(3)任務集T:流程中主體為完成客體所要承擔的工作組成的集合。

(4)方案集P:流程中主體所采用的應對方案組成的集合。

(5)關系集R:流程中主體、客體、任務、方案四者之間的關系組成的集合。

所以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的一般流程可以用下面的五元組形式表示:

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流程可以表示成主體、客體、任務、方案以及它們之間關系的集合,且以客體間的先后順序(可能是串聯(lián),也可能是并聯(lián))完成應急反應的整個過程。主體同主體、任務同任務、任務同方案、客體同任務之間的關系可能是1:1的關系,也可能是1:N的關系。為了便于分析和處理,我們用五元組圖的形式表示該流程,圖中的虛箭頭表示的是客體同客體之間的引發(fā)關系或者先后順序。

因為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是從其應急反應流程中獲取的,所以我們也可以稱此圖為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的五元組表示圖。根據(jù)某類突發(fā)事件的案例知識、有關的政策文件中的知識和應急反應專家知識對上面的五元組圖進行實例化,將該類突發(fā)事件中的主體、客體、任務、方案和關系填充進去就可以得到該類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的五元組表示圖。

2應急預案供給知識提煉

為了便于說明,下面以《國家地震應急預案》為例,對該應急預案供給知識進行提煉。下面的方法對其他的應急預案同樣適用。

2.1《國家地震應急預案》供給知識定義

要對《國家地震應急預案》的應急能力進行評價,供給知識就應該是《國家地震應急預案》中的知識,就是當?shù)卣鸢l(fā)生后該預案能夠提供給決策者進行指揮調度的Know-what知識、Know-how知識、Know-who知識、Know-when知識、Know-where知識等。

當?shù)卣鸢l(fā)生后,會引發(fā)一系列的問題,《國家地震應急預案》作為決策者進行指揮調度的行動指南,就被看成是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們可以把《國家地震應急預案》看成是解決地震中的一個個問題的答案組成的答案集。只要我們能夠找出這些答案所能解決的所有問題,便可以得到該預案提供了對哪些問題的解決方案知識,也就是《國家地震應急預案》的供給知識。

2.2《國家地震應急預案》供給知識表示

參照文獻[4],本文把《國家地震應急預案》看成進行地震突發(fā)事件應急指揮調度的答案集,通過對這些答案進行反問的方法獲得預案所能解決的所有問題,從而來找到該預案所提供的解決方案知識。

例如:選取《國家地震應急預案》中的一段進行反問,根據(jù)答案窮舉問題。

通過反問可以得到以下6個問題,其中每個問題都對應唯一的答案,問題同答案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1)應對哪種地震災害時啟動I級響應

(2)應對特別重大地震災害時啟動哪級響應

(3)I級響應中,由哪個部門領導災區(qū)的地震應急工作

(4)I級響應中,災區(qū)所在省(區(qū)、市)人民政府領導什么

(5)I級響應中,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統(tǒng)一領導、指揮和協(xié)調什么

(6)I級響應中,由哪個部門統(tǒng)一領導、指揮和協(xié)調國家地震應急工作

用這種方法對《國家地震應急預案》的內容進行反問,窮舉得到所有的問題,并按照預案本來的物理結構對這些問題進行組織,得到基于《國家地震應急預案》的問題集,以樹的形式顯示,下圖為問題集的部分截圖。

我們很容易在預案中找到每個問題所對應的答案,所以《國家地震應急預案》可以看成由問題集和這些問題的答案集組成。其中問題集中問題表示該預案所能夠解決的問題,問題所對應的答案便是預案所能提供給決策者進行地震突發(fā)事件指揮調度遇到問題的答案知識。因為問題與答案是一一對應的,所以我們可以用上面對問題集的組織表示對預案中答案知識的組織,也就是《國家地震應急預案》供給知識的表示。

3應急知識供需匹配

用地震突發(fā)事件對圖2進行實例化,將地震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中的主體、客體、任務、方案和關系填進去就可以得到地震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的五元組表示圖。

地震應急反應知識的供需匹配就是《國家地震應急預案》供給知識和地震應急反應需求知識的匹配,就是看《國家地震應急預案》知識是否能夠提供地震應急反應需求知識的答案。

上文已用五元組圖表示了地震應急反應需求知識,用問題集表示《國家地震應急預案》供給知識,下面進行應急知識供需匹配,為了便于說明,我們引入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單元的概念:

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單元: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五元組圖中的兩個實體(包括主體、客體、任務、方案)及它們之間關系組成的一個單元。

針對地震突發(fā)事件就稱之為地震應急反應需求知識單元,摘取地震應急反應五元組圖中的任意一個需求知識單元為例,如下圖所示:

分別將這兩個實體內容去掉,將這個需求知識單元進行分解,可以分解為兩個問題,如下圖所示,圖中的空白框表示的是地震應急反應過程中決策者需要從《國家地震應急預案》獲取的知識。

從圖5中很容易看出分解出的兩個問題是:

(1)在地震應急反應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中,由哪個部門負責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辦公室的日常事務

(2)在地震應急反應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中,中國地震局負責什么

然后看《國家地震應急預案》問題集中是否含有這兩個問題,如果含有的話,就說明預案能夠提供該問題的答案知識,否則,就說明預案不能夠回答地震應急

反應過程中遇到的這樣的問題。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得到地震應急反應知識的供需匹配過程。

用這種方法將地震應急反應的需求知識的五元組圖中的所有需求知識單元分解得到的問題與《國家地震應急反應預案》問題集進行匹配,就完成了地震應急反應知識的供需匹配。

如果由地震應急反應需求知識單元分解得到的所有問題都能夠在《國家地震應急預案》中找到相匹配的問題,那么就說明該預案是完善的;否則,就說明該預案存在缺陷,需要修正和補充。這就是本文提出的評價應急預案的應急反應能力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STEP1:用某類突發(fā)事件的主體、客體、任務、方案、關系去填充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五元組圖(圖2),得到該類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五元組圖。

STEP2:將該類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五元組圖中所有需求知識單元提取出來,假設將知識單元分解得到的問題總數(shù)為a。

STEP3:將處理該類突發(fā)事件的應急預案供給知識表示成問題集。

STEP4:進行應急知識的供需匹配,假設對上面的a個問題,能在預案問題集中找到相匹配問題的數(shù)目為b(顯然b<=a),那么,預案的應急反應能力就可以表示為:,顯然0=

STEP5:比較a和b,如果b=a,說明預案是完善的,不需要修正和補充;如果b

STEP6:對上面修正和補充后的預案重復步驟STEP3,STEP4,STEP5直到a=b,結束。

圖7給出了用這種方法評價《國家地震應急預案》應急能力的流程。

4結論

本文采用知識供需匹配的方法對應急預案的應急能力進行評價,對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需求知識進行了分析和提煉,建立了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一般流程的五元組圖。

為了便于說明,本文以地震突發(fā)事件為例。用地震突發(fā)事件對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一般流程五元組圖進行實例化得到地震應急反應需求知識五元組圖,用問題集對《國家地震應急預案》供給知識進行了表示。根據(jù)《國家地震應急預案》中提供的知識與地震應急反應需求知識匹配程度來判斷《國家地震應急預案》的應急反應能力,并提供了如何對預案進行修正和完善的思路。這是一個比較新的方法,希望在評價方面能提供給讀者一些參考價值。

本文的方法對其他突發(fā)事件都可以適用,將《國家地震應急預案》換成《某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則照樣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