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某縣職業安全健康管理規范化創建實施方案

某某縣職業安全健康管理規范化創建實施方案

2024-07-14 閱讀 1549

為推進企業落實職業危害防治主體責任,加強職業健康規范化管理,切實保障勞動者生命與健康權益,根據全國、全市職業安全健康工作會議精神和重慶市關于職業安全健康管理規范化建設的要求,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2013年全國、全市職業安全健康工作會議精神和重慶市關于職業安全健康管理規范化建設的要求,全面開展職業安全健康管理規范化企業創建,推進職業危害防治主體責任落實,提升職業健康管理水平,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切實維護和保障勞動者的生命與健康權益。

二、創建對象

全縣非煤礦山開采與加工、電子生產與加工兩個行業從業人員在8人及以上的用人單位。

三、創建標準

按照《重慶市職業安全健康管理規范化企業評分標準(試行)》逐項對照,逐條整治,全面創建。創建標準分為:機構隊伍建設、制度與臺賬建設、前期預防、作業場所管理、從業人員防護、事故及應急救援等6個大項目、21個子項目(含5個否決項),總計100分。創建企業在沒有被否決項否決的前提下,總評分數達到85分(含本數)以上者,方可被評為“職業安全健康管理規范化合格企業”,總評分數達到90分(含本數)以上者,經市安監局批準,并頒發“職業安全健康管理規范化企業”獎牌。

參與創建的企業,要積極按照有關要求對作業場所進行“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或“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參與創建的企業在創建“職業安全健康管理規范化企業”之前的三年內,按照相關規定對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以下統稱建設項目)進行了“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并經過政府職能部門竣工驗收合格的,其“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可代替“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參與創建的企業,其建設項目在創建活動之前的三年內未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的,要積極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對作業現場進行“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并根據評價結論要求,對作業現場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重點整治,確保作業現場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粉塵與高毒物質等)強度或者濃度符合國家法定標準。

三、時間安排

2月下旬,組織召開非煤礦山開采與加工、電子生產與加工兩個行業職業衛生管理規范化創建工作動員部署會,開展鄉鎮安監辦和用人單位職業衛生管理規范化創建業務培訓,學習和掌握創建標準。

3月份,完成各用人單位召開動員會,落實機構隊伍建設,建立健全職業健康管理制度,啟動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為從業人員配備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個人勞動防護用品。

4月份,完成從業人員職業病防治定期培訓,完善勞動合同及職業病危害告知書,依法為接觸職業危害的從業人員繳納工傷保險。

5月份,完成接觸職業危害的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建立健全單位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和每個接觸職業危害的從業人員建立職業健康分戶檔案。

6月份,提交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報告備案,完成現狀評價報告中提出的整改事項,設置公示欄、職業危害警示告知和宣傳欄,建立健全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組織演練。

7月份,完成職業病危害項目變更申報備案,規范作業現場(包括材料和設備、防護設施、應急設施、報警裝置等)。

8月份,建立健全職業健康管理制度、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職業衛生“三同時”與申報管理、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培訓管理、職業危害防治工作實施管理、從業人員基本信息管理、職業衛生檔案臺賬七本職業健康管理臺賬。

9月份,用人單位開展自查評估并報縣安監局職業健康科,縣安監局組織人員進行初驗。

10月份,申請并接受市安監局組織的專家進行評估驗收。

四、獎懲辦法

凡是通過評估驗收合格的企業,市、縣安監局將發文予以通報,并將考核結果納入2013年度安全生產目標任務考核之中。對開展了“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或“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并按照評價要求對作業現場進行了重點整治,評估驗收分值達到90分(含本數)以上的企業,市安監局將授予“職業安全健康管理規范化企業”的獎牌;對2011年度以來參與了職業安全健康管理規范化創建活動的企業,在開展了“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或“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的基礎上,并按照評價要求對作業現場進行了重點整治,經再次組織評估驗收,分值達到90分(含本數)以上的企業,市安監局將補充授予“職業安全健康管理規范化企業”的獎牌。

對授予了獎牌的企業,如果發生了以下情況之一的,將取消“職業安全健康管理規范化企業”的獎牌。

(一)發生了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的;

(二)作業場所在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的年度檢測中,發現粉塵與高毒物質等主要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超過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

(三)沒有按照規定配發個體勞動防護用品或防護用品不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

(四)沒有按照相關規定對接觸職業危害的從業人員進行崗前、崗中、離崗職業健康體檢的;

(五)嚴重違背職業安全健康相關法律法規、行政規章的。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開展職業安全健康管理規范化企業創建活動,是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防治職業病的重要途徑,是促進企業落實職業健康主體責任的有效措施,各鄉鎮安監辦、有關單位要把此項工作作為全年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要精心組織安排,確保創建活動順利開展。

(二)嚴格標準,注重實效。在開展職業安全健康管理規范化企業創建活動過程中,各鄉鎮安監辦、有關單位,要嚴格按照標準實施,不搞形式,不走過場,確保職業安全健康管理規范化企業創建活動取得實效。要緊密結合開展的重點行業職業危害專項整治工作,積極開展創建活動。

(三)樹立樣板,示范引導。各鄉鎮安監辦、有關單位要積極配合縣安監局抓好示范樣板企業,通過典型示范的方法,帶動和促進整個創建活動的開展。要注重工作指導和協調,切實解決創建企業在開展此項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聯系人:秦大金文興梅

電話:(傳真)

郵箱:

?

篇2:醫院護士職業安全管理制度(3)

醫院護士職業安全管理制度(三)

1、護理部應根據醫院制定的職工職業安全管理有關制度處理護士職業意外事件。

2、護士接觸血液、體液時,需戴手套。

3、一次性針筒、針頭用后應直接放入密閉盒內統一處理(無需徒手分離或將針梗套入塑料套內)。

4、護士接觸銳利或玻璃器材時,應小心謹慎。萬一受傷,應及時作出相應處理。

5、化療藥物應用時的原則及防范措施。

(1)原則:護士應經過有關防護知識的培訓、體檢(WBC在4000以上),盡可能少接觸少污染。

(2)防范措施:

配置化療藥物前:

1護士在配置藥物前,必須戴口罩、眼罩,戴聚乙烯手套,穿隔離衣。

2化療藥物配藥應集中配置,配置場所有條件的可在單獨的層流間配置,或在凈化臺配置。

3化療臺面應鋪以一次性的無紡布。

配置化療藥物時:

1使用玻璃藥瓶時應用保護套。

2沖化粉劑藥物時要緩慢。

3抽藥時針栓不能超出針筒的2/3。

4注入輸液瓶時,為避免瓶內壓力過高,需回抽瓶內氣體。

5若有外漏即刻用25%酒精擦拭或用清水沖凈。

6接第二瓶液體時需戴聚乙烯手套。

化療藥物使用后:

1化療藥物的空瓶應放在密閉的容器內,外面做好標記,集中處理。2用后的針筒、輸液器、無紡布需集中放在做好標記的塑料袋內。

3教育病人在沖洗排泄物時須沖兩次。排泄物需經過污水處理。

篇3:職業安全健康監護管理制度范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和衛生部《職業性健康檢查管理規定》,結合本礦實際,制定本制度。本制度主要包括職業安全健康檢查、職業安全健康監護檔案管理等內容。

1、建立健全職業安全健康監護制度,保證職業安全健康監護工作的落實。

2、組織從事接觸職業危害作業的職工進行職業健康檢查。職工接受職業安全健康檢查應當視同正常出勤。

3、按照有關保護婦女的勞動法規,安排工作要充分考慮婦女的生理特點,依法保護婦女的合法權益。

4、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職工在其所禁忌的環境從事作業。

5、不得安排未成年人接觸職業危害的作業場所;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職工從事對本人和胎兒、嬰兒有危害的作業。

6、依法組織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員工定期進行職業安全健康檢查。發現職業禁忌或者有與所從事職業相關的健康損害的職工,應及時調離原工作崗位,并妥善安置。具體包括:

(1)上崗前職業性健康檢查:對準備從事有害作業和對健康有特殊要求作業的勞動者及已就業調換到新的有害作業崗位的工人進行健康檢查,及時發現職業禁忌癥,受檢率確保100%。

(2)定期職業衛生健康檢查:對從事粉塵作業的井上、下接塵職工及原從事采掘滿四年的職工每兩年檢查一次,受檢率達100%。

(3)對接觸噪聲、振動等和接觸化學性有害因素(放炮工、采掘工、電氣焊等)的勞動者每兩年檢查一次,對職業病患者及觀察對象每年檢查一次,受檢率達100%。

(4)對脫離粉塵作業及其它有毒有害作業的工人要進行離崗前健康檢查,受檢率確保100%。

7、勞動者職業安全健康檢查的費用,由礦承擔。

8、本礦定期進行職業安全健康檢查的周期一般為兩年,特殊工種、職業禁忌人員為一年。

9、及時公示職業安全健康檢查結果,將健康檢查結果如實告知職工。職工有權查閱、復印其本人職業安全健康監護檔案。

10、建立健全職業安全健康監護檔案,并實行信息化管理及妥善保存職業安全健康監護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