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技術管理規定
昆明市技術管理規定
昆明市技術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技術市場管理,維護技術市場秩序,保障技術交易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繁榮技術市場,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指的技術市場是指技術買賣和中介各方為促進技術商品流通所進行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技術交易活動。
第三條各級政府應當加強對技術市場的領導,綜合運用法律、行政和經濟手段,促進技術市場的發展。
第四條技術市場管理貫徹“放開、搞活、扶植、引導”的方針;實行統一管理、多家經營、服務基層、管理與經營分離的原則。
技術交易活動不受地區、行業、隸屬關系和所有制形式的限制。
第五條法人、其他組織和公民可以依法從事技術交易活動。
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技術交易活動,必須遵守本條例。
第二章管理機構與職責
第六條市、縣(區)政府科學技術委員會是本轄區內技術市場的主管部門。其職責是:
(一)貫徹實施有關技術市場的法律、法規、規章并進行監督檢查;
(二)審批技術經營機構;
(三)管理、協調和監督技術交易活動;
(四)負責技術合同的認定登記和技術市場的統計;
(五)負責技術市場管理人員、經營人員和技術經紀人的培訓、考核和發證工作;
(六)組織和指導技術商品信息流通,開辟信息渠道,推動技術商品信息交流;
(七)組織對在技術市場管理和技術交易活動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依法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進行查處;
(八)技術市場其他管理工作。
第七條市、縣(區)工商、稅務、財政、統計、人民銀行等部門應當按照職能分工和國家有關規定,協同做好技術市場的管理工作。
第三章技術經營機構與技術經紀人的管理
第八條技術經營機構是指以促進技術成果商品化為目的,從事技術交易活動而依法成立的機構。
成立技術經營機構,應經技術市場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向稅務部門辦理稅務登記。
第九條技術經營機構可以從事下列活動:
(一)進行本條例第二條規定的活動;
(二)創辦、領辦或聯辦技、工(農)、貿一體化的科技開發實體;
(三)生產、經營科技中試產品和科技新產品;
(四)技術中介服務;
(五)其它技術交易活動。
第十條在技術交易活動中專門提供中介服務的人稱技術經紀人。
技術經紀人應通過考核,取得《技術經紀人資格證書》。
第十一條技術經營機構和技術經紀人應接受技術市場主管部門的管理指導和監督,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第四章技術交易的管理
第十二條從事技術交易應當遵循自愿平等、互利有償、誠實信用和有利于促進科技進步的原則。
第十三條技術交易可采取舉辦技術成果交易會、招標會、信息發布會、技術洽談會、科技集市、常設技術交易市場、中介方聯系介紹、技術拍賣、技術承包、技術入股、組織科研生產聯合等形式。
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均可進入技術市場公開招標,招標應在公開、平等、擇優的原則下進行。
第十四條向技術市場提供技術商品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對該技術的合法性、可靠性負責。凡屬階段性的技術成果,經當事人協商一致也可以轉讓,但應如實說明實際開發程度,并在合同中載明后續開發的責任。
涉及國家安全或重大利益需要保密的技術交易,必須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危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侵犯他人技術權益以及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不允許轉讓的技術,不得進入技術市場。
第十五條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科研單位、有關學校以及科技人員,以技術轉讓、技術服務和技術承包等形式提供農業技術的,可以實行有償服務,其合法收入受法律保護。
第十六條科技人員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業余從事技術交易活動。
第十七條從事技術中介和代理業務,應該遵循“誠實、信用、保密、合理”的原則。不得弄虛作假,不得將買賣雙方的技術秘密泄露或者以自己的名義轉讓。
第十八條舉辦市、縣(區)技術交易會,應由主辦單位報經同級技術市場主管部門批準,向工商行政管理、稅務、公安部門備案。
主辦單位必須在技術交易會結束后將交易會情況書面報告同級技術市場主管部門。
第十九條技術商品的廣告必須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有關廣告管理的規定,廣告內容必須與有關技術文件、技術鑒定證書等證明文件一致。
第二十條技術市場管理人員依法執行公務時,應當出示昆明市政府制發的技術市場檢查證件。
技術市場管理人員依法執行公務受法律保護。
第二十一條實行技術市場統計制度。技術市場管理機構和技術經營機構,必須依照國家規定及時、如實提供統計資料。
第五章技術合同管理
第二十二條從事技術交易必須訂立書面技術合同。
技術合同一經依法成立,當事人應嚴格履行,任何一方當事人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其他單位或個人不得妨礙合同的履行。
第二十三條技術合同實行按地域一次認定登記制度。
技術合同簽訂后,當事人申請登記的,在合同成立后三十日內由技術研究開發方、轉讓方、顧問方、服務方持技術合同文本和有關附件,向當地技術合同登記機構申請登記。從本市以外引進技術訂立的技術合同,由當事人向本市的技術合同登記機構備案。
第二十四條技術合同登記機構對申請認定登記的技術合同文本依法進行審查,符合登記條件的技術合同,予以登記,并發給《技術合同登記證明》。
技術合同登記機構按國家規定收取技術合同登記費。
第二十五條技術合同爭議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的有關規定處理。
第六章技術交易費用與稅收
第二十六條技術交易的價款或者報酬,由當事人協商或競價確定。
第二十七條企業支付技術交易費,按財政部頒發的《企業會計準則》、《企業財務通則》和《企業財務制度》的規定列支。
事業單位支付技術交易費,在業務收入中列支,沒有業務收入的,在事業費中列支。
第二十八條經認定登記的技術合同,當事人可憑《技術合同登記證明》,按規定到稅務機關辦理減免稅手續,向銀行申請科技貸款和提取獎酬金。
未辦理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手續的,不得享受前款的各項優惠政策。
第二十九條法人和其他組織從事技術交易活動的收入,應照章納稅并按有關規定享受減免稅優惠。
個人非職務技術成果的技術轉讓、業余兼職和從事技術中介活動的收入歸本人所有,達到納稅標準的,依法繳納個人收入調節稅。
技術交易必須使用稅務部門監制的技術交易專用發票。
第七章獎勵與處罰
第三十條對在技術市場管理和技術交易活動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市、縣(區)政府或主管部門給予獎勵。
第三十一條技術交易的研究開發方、轉讓方、顧問方、服務方可從所得的技術性收入中按規定提取獎勵費,獎勵直接從事該項目的有關人員。
向貧困地區轉讓技術、提供技術服務的,獎酬金可適當提高。
從各開戶銀行提取技術交易獎酬金,必須憑技術合同登記機構出具的《技術合同提取獎酬現金審批表》,按銀行現金管理規定提取現金。
第三十二條技術交易的受讓方和委托方可從實施該項目技術所得凈增稅后利潤中提取獎勵費,獎勵直接有關人員。
第三十三條法人、其他組織和公民在技術交易活動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技術市場主管部門或者由工商、稅務等有關部門給予行政處罰;觸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一)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
(二)以偽劣技術、虛假信息損害他人利益的;
(三)剽竊他人技術成果、侵犯他人技術權益的;
(四)倒賣技術合同、訂立假合同的;
(五)弄虛作假取得技術合同登記證明,騙取技術交易優惠待遇的;
(六)其他違反本條例行為的。
第三十四條技術市場管理人員玩忽職守、營私舞弊、貪賄、亂用職權的,由技術市場主管部門或者建議有關部門給予行政處分,觸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在接到處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復議機關應當在收到復議申請書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復議決定,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
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逾期不申請復議、不起訴又不履行決定的,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申請當地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八章附則
第三十六條本條例具體應用中的問題由昆明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三十七條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2: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資格許可審查員管理規定
一、總則
(一)為規范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以下簡稱“安檢機構”)檢驗資格許可核查工作,加強安檢機構?檢驗資格許可審查員(以下簡稱“審查員”)的管理,統一審查員的條件、考核、注冊、職責,制定本規定。
(二)審查員由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組織考核、注冊、使用和日常管理,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備案。
二、條件
(一)原則上年齡不超過60周歲,身體健康,所在單位推薦,并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大專(含)以上學歷或中級(含)以上專業技術職稱,從事車輛相關工作滿3年或從事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滿2年;
2.中專學歷或助理工程師技術職稱,從事機動車安檢工作滿5年。
(二)經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組織的考核合格。
(三)擔任組長的審查員還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一定的組織、協調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2.具有較強的現場條件核查技能和豐富的核查經驗。
三、考核
(一)現場條件核查工作程序和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流程。
(二)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依據的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
(三)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依據的技術條件和方法標準。
(四)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使用的檢測儀器設備的基本性能和適用范圍,有關儀器設備的標準,檢定規程或校準方法。
(五)質量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安檢機構檢驗資格許可條件及核查方式、方法、技巧等。
四、注冊
(一)經考核合格的人員可以向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申請審查員注冊。
(二)審查員注冊應當提供下列資料:
1.審查員申請表,見附件1;
2.學歷證明復印件;
3.技術職稱證明復印件;
4.其他需要提供的證明文件的復印件。
(三)經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確認合格的申請人員給予注冊,發放審查員證書,見附件7。
(四)審查員證書有效期為3年,期滿后經考核合格,可以繼續申請注冊。
(五)國家公務員不得申請注冊。
五、職責
(一)審查組長職責
安檢機構資格許可審查工作實行審查組長負責制,對核查工作的質量負責。其職責如下:
1.分配審查組各成員工作,合理編制現場核查計劃,嚴格按程序組織策劃現場核查活動;
2.主持召開首、末次會議,組織實施現場核查活動,組織審查組內部會議,討論核查情況;
3.組織完成不符合項的匯總和核查結論的確定,編制現場核查報告;
4.代表審查組與安檢機構溝通和聯絡,妥善處理核查活動中的異常和爭議;
5.協調審查組內各項工作,指導審查員獨立完成任務,并對審查員的工作進行評價;
6.完成與本次核查工作有關的其他事項;
7.及時向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提交對安檢機構核查的完整資料。
(二)審查組員的職責:
1.在組長的領導下,按分工完成具體的核查工作;
2.向組長匯報現場核查情況,提交有關的核查記錄;
3.參與核查報告的討論和確定;
4.對核查現場所發現的問題提出建議;
5.對分工審查的項目負責;
6.協助審查組長完成其他工作。
六、工作紀律
(一)嚴格遵守《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檢驗資格許可審查員守則》,見附件2。
(二)服從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管理和工作安排。
(三)在接受核查等相關工作時,要事先征得所在工作單位的同意。
七、日常管理
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每年要對注冊審查員進行考核,考核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收集、匯總安檢機構的反饋信息,對審查員進行考核;
(二)對審查員現場核查工作質量進行抽查;
(三)對審查員進行年度考核。
八、暫停與注銷
(一)凡是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暫停6個月審查員資格,情節嚴重的注銷審查員資格:
1.不履行審查員職責,未遵守《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檢驗資格許可現場核查審查員守則》的;
2.對安檢機構的核?查中,一個年度內累計出現2次工作失誤的;
3.無故不服從派遣或在其資格有效期內不參加規定項目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的;
4.以權謀私,侵害安檢機構正當權益的,或借機推銷產品和服務項目的。
(二)因本人健康原因或其他原因不能繼續從事核查工作,本人提出申請的,予以注銷。
(三)凡受到2次以上(含)暫停資格的審查員,注銷其審查員資格。
(四)被注銷的審查員,不得再次申請注冊。
九、資格的恢復
對受到暫停資格的審查員,在暫停期間對其過錯行為認識深刻,并認真予以糾正的,可在暫停期結束后,由本人提出恢復資格申請,經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批準,予以恢復審查員資格。
篇3:營運車輛技術狀況安全隱患排查管理規定
為了加強公司車輛狀況的監督管理,使公務車輛隨時處于完好的狀態,避免機械事故,確保行車安全,特制定本規定。
一、公務車輛狀況及安全檢查由公司分管領導負責牽頭,會同部門安全員、具體負責實施。
二、公務車輛技術狀況及安全檢查,統一組織檢查、各車駕駛員必須配合。
三、統一檢查,分底盤、氣路、電路檢查和車容車貌、車窗及車內設施檢查、修理質量抽查三大項。檢查周期為每月檢查一次。檢查時由公司分管領導、部門安全員參加。
四、車輛檢查的內容
1、制動系統、轉向系統、底盤、氣路、電路等項目
(1)制動總泵、制動分泵、制動連動裝置銷子及開口銷是否齊全,手剎、斷氣剎工作是否正常有效。
(2)制動總泵、制動分泵及剎車管道是否漏氣、漏油,固定是否牢固。
(3)方向機自由行程是否符合要求。
(4)輪胎螺栓、有無松曠或折斷,是否磨損正常。
(5)電源線路布置及接頭包扎是否規范,固定是否完好,線路是否老化,燈光是否齊全有效,各類儀表是否有效。
(6)車容車貌、車窗及車內設施檢查。
(7)車門緩沖膠條是否完好,車門關閉(含駕駛門)是否正常。
(8)車身內外是否整潔,車輛是否有擦刮、掉漆痕跡,后視鏡是否齊全。
(9)是否有滅火器,放置位置是否恰當,是否有效。
(10)修理質量抽查檢查時由檢查人員按車輛總數3%的比例,查近一個月的修車情況。
(11)檢查返修率是否規定標準從隱患排查起,檢查是否及時報修整改、是否超過整改期限。
(12)排查人員及駕駛員要認真填寫并簽字。
五、駕駛員自查及自查內容
駕駛員自查由駕駛員每天進行出車前、行車中、收車后的三檢。交接班時應說明車況是否存在問題,有問題應及時匯報部門領導及安全員,做出整改方案。
1、檢查方向機及轉向是否正常,間隙是否適當。
2、檢查腳剎、手剎是否正常,管路有無漏油現象。
3、檢查輪胎、螺栓是否齊全,有無松動、輪胎氣壓是否正常。
4、檢查燃氣(油)、潤滑油、剎車油、冷卻液、電解液是否足量,有無滲漏。
5、檢查喇叭、燈光、雨刮器、后視鏡以及牌照、頭牌、腰牌、尾牌等是否齊全有效。
六、檢查中發現問題的處理
對各類檢查中查出的問題,能當場修復的應盡量當場修復,不能當場修復的視其情況,凡涉及行車安全或《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不能上路的,必須立即停止運行并報修,其它問題由駕駛員當日內收車后回廠修復。
七、檢查的安排、考核及要求
1、公司檢查的協調安排,由營運生產部負責,考核由公司分管領導負責。
2、對總站檢查的考核,由營運生產部牽頭,會同相關部門負責。
3、對駕駛員每日檢查的考核,由各總站負責,公司季度檢查時抽查。
4、公司參檢部門(單位)及各總站,帶隊檢查時應盡職盡責,做到站不漏線,線不漏車,車不漏項。不得走過場,敷衍了事。如因帶隊檢查后一定期限內發生機械事故,公司將追究帶隊檢查人及相關人員責任。
十、獎勵與處罰
1、對遵守本規定,檢查工作做得好,能及時發現問題及安全隱患并及時修復的部門、總站、駕駛員及保修工,由公司、修理廠及總站納入年終考核內容進行考核,并給予表彰獎勵。
2、對日常保養、檢查工作做得不好,修理質量差,檢查時發現有問題的,由公司視問題發生的部位及對安全行車的影響,每項扣總站或修理廠目標考核分0.3分至2分。如車輛報修后,在質保里程以內又出現同類故障,檢查中發現還繼續在運行的,處罰時對總站及修理廠一并處罰。
3、對檢查中發現故障限期修復而未修復的,復查發現后將追究責任并加倍處罰。
4、總站對駕駛員、修理廠對責任人的處罰,各總站、修理廠應按照此扣分標準處罰責任人。
5、一年內所駕車輛發生兩次單項扣分達到2分或一次單項扣分達到2分的駕駛員,由安全服務監察部組織進行離崗培訓,考核合格方可重新上崗,考核不合格的改為非技術工種。
修理廠相關人員工作不負責任,單項扣分達到2分以上的,由修理廠從嚴處罰。
6、扣分標準見附表。公司對總站、修理廠突擊抽查及日常檢查,發現問題依照此標準扣分。
十一、檢查資料的填報及收集
1、檢查表格由公司統一設計、打印。逐車檢查登記表應由駕駛員、檢查人員或部門負責人簽字。
2、檢查原始資料要收存備查。
3、駕駛員的自查由各車駕駛員逐日填表并簽字,由總站收集保存。
十二、本規定從發文之日起執行。過去的相關規定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準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