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某工程長江穿越管碰頭施工方法

某某工程長江穿越管碰頭施工方法

2024-07-13 閱讀 5193

一、工作坑開挖施工方案

1、主要工序施工方法

1)施工準備

①組織施工人員熟悉施工圖,進行技術交底,探討施工安全、質量保證措施。

③向土建施工單位了解清楚開挖地段內地下是否有通訊線路,管道等設施,對于此類設施應請主管部門的有關人員現場指定位置,人工開挖,使之暴露,保護得到主管部門認可。

2)測量放線

①根據設計給定的控制樁位,用經緯儀放出穿越中心軸線,并定穿越中心樁,施工帶邊線樁,撒上白灰線。

②放線同時放出作業坑與接管坑的位置和開挖邊線。

3)作業坑開挖

①根據設計要求,先在站外涵管處開挖一個工作坑,找到涵管。

②站內作業坑采用“階梯型”三次分段開挖,一層開挖:深2.5米,寬16米,長26米;二層開挖:深2.5米,呈45°角下挖階梯型;三層開挖:深2.5米,底寬2米。如圖:

4)施工方法

進站管采用分段分層開挖的方法施工,使用挖土機接駁法結合垂直吊運土方法。基坑的土方開挖根據基坑的深度和實際的地質條件進行分層開挖,在整個基坑開挖過程中應做好各項工序的搭接,作到隨挖隨做支護,以保證基坑支護安全。

土方工程采用退挖分層分段施工,根據施工部署的走向,向出土口退挖。具體施工時,從各期段端部基坑的遠端角開始,分層挖至出土口的土臺階后,呈放射狀向該段的出土口方向后退挖土,邊挖邊傳遞土方,所挖出的土方經下挖機分級傳遞至基坑頂面后堆放。

在施工過程中,要注意做好施工降水施工排水的組織及措施。土方開挖過程中,派人對擋土支護結構進行配合監測,如發現擋土支護結構有偏移過大的現象,立即采取回填加固等有效措施進行處理,待加固措施完成后,基坑偏移趨于穩定時才能繼續進行開挖。機械挖土過程中,配有經驗豐富的施工人員現場指揮。

5)基坑開挖監測措施

在施工過程中對維護結構的基坑頂土體和樁頂變形進行監測,通過監測掌握支護結構、地表的動態,及時預測和反饋。當變形值超過時,應立即停止開挖,并通知設計和監理,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安全后方可繼續施工。施工過程須對基坑周邊的地下水位、水土壓力等進行量測。

6)質量、安全保證措施

施工前做好管理人員、各班組的安全交底和技術交底工作。基坑周圍設置鋼管護欄,護欄采用水平兩道Φ50鋼管,鋼管立柱間距3.0m。并在明顯位置掛安全警示牌。機械開挖嚴禁在高度超過3m或在不穩定土體之下“偷巖”(無坡腳及負坡腳)作業。在挖方邊坡上如發現有滑坡土體或導致土體向挖方一側滑移的軟弱夾層、裂隙時,應及時清除和采取相應措施,以防止土體崩塌與下滑。吊運土方時,起吊物下嚴禁站人。加強基坑周圍建筑物、基坑和鋼支撐的變形監測,遇暴雨等異常情況應加密監測周期。如變形有異常,應立即停工,分析原因,及時采取措施補救。注意施工場內安全用電,夜間施工做好照明及安全防護工作。基坑開挖后盡量減少對基土的擾動、基坑底部以上30cm土層采用人工挖土,嚴禁機械開挖。防止施工順序不合理:土方開挖宜先從低處進行,分層分段依次開挖,形成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嚴禁大鍋底式開挖。

二、管道連頭碰死口

管道連頭是指對施工中因穿跨越、閥室、清管試壓、管道轉角等處因施工技術要求的限制而預留的管口之間的連接。

1、準備工作

1)從各機組抽調經驗豐富且技術熟練的人員成立專業連頭碰死口作業機組,完成預留的管口的組焊連接。

2)配備必要的設備,并保護其完好狀態,如:吊車、吊管機、單斗挖掘機、發電機、電焊機、潛水泵等以及所需的機具,如吊帶、外對口器、三(四)腳架、氣割設備、補口設備等。

3)連頭所需鋼管、彎頭、冷彎管、補口材料等必須嚴格控制規格、防腐等級、防腐層耐溫性及熱收縮套(帶)耐溫性等。

4)管線連頭工序只要具備條件就要盡快地進行,以減少管線施工中的隱患。

2、連頭基本要求

連頭碰死口是指使用長度大于管長2倍的鋼管短節或采用熱煨彎頭、冷彎管連接兩段不可移動的管段,最后形成的死口環焊縫,死口焊縫進行100%射線和超聲波無損檢測。

1)為保證連頭時的焊縫質量連接時要將試壓臨時封頭與主管道的焊縫切割,為避免主管道同一處的二次焊接對焊縫機械性能的影響,要將主管道用氣焊多切割30-50mm。

2)管線不準有3°以上斜口,短節的管口與管體的不垂直度≤3。

3、清理操作坑。

1)為方便連頭,在管段頭處兩端管道各至少有30m管溝不回填。連頭作業面平整清潔、無積水,并檢查管溝深度(比設計深度加深0.5~0.8m)。

2)溝深超過3m時,仔細檢查溝壁的可靠程度,必要時加設防護裝置,設臺階使作業人員上下自如。

3)焊工作業面:溝底寬度2~2.5m,長度2m,管底空間>0.5m。

4、測量預制

1)連頭采用溝上預制,溝下組裝的方法施工。吊裝予制件時,吊具必須固定牢靠,設專人指揮、監護,以確保安全施工。

2)管道轉角連頭時,根據管溝開挖測量成果表中該處的實際轉角,計算出切線長和弧長,并進行實地復測,以確保下料的準確性,死口要留在直管段。

3)下料時要考慮熱脹冷縮量,連頭組裝時要盡快完成,以免因環境溫度變化造成對口間隙的改變。

4)對切割成形的管口進行修口,管口的坡口角度、鈍邊、管口橢圓符合焊接工藝的要求。焊接前管口兩端100mm范圍內的油污、涂層、泥土應清理干凈。修口盡量采用坡口整形器進行機械修口。

5、組裝焊接

連頭前連頭所用直管段經水壓強度試驗合格后才允許使用。

1)焊接嚴格按業主批準的連頭《焊接工藝規程》執行,連頭組焊接盡快完成。

2)下料應準確,不準用吊車、挖溝機強行組對焊接。

3)碰死口采用外對口器,根焊完成50%以上且沿圓周圍均勻分布,才能拆除。

6、連頭碰死口的環焊縫進行100%超聲波檢測和100%*射線檢測。

7、防腐補口補傷與干線施工要求相同。

8、經業主或監理同意后,根據土質的不同要求進行管溝的回填。

9、重點控制

1)連頭下料應準確,嚴禁進行強行組對焊接。

2)連頭處的安全防護措施必須落實到人、確保焊接、無損檢測、補口等溝下作業人員安全。

*********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2011年12月20日

篇2:某某工程長江穿越管碰頭施工方法

一、工作坑開挖施工方案

1、主要工序施工方法

1)施工準備

①組織施工人員熟悉施工圖,進行技術交底,探討施工安全、質量保證措施。

③向土建施工單位了解清楚開挖地段內地下是否有通訊線路,管道等設施,對于此類設施應請主管部門的有關人員現場指定位置,人工開挖,使之暴露,保護得到主管部門認可。

2)測量放線

①根據設計給定的控制樁位,用經緯儀放出穿越中心軸線,并定穿越中心樁,施工帶邊線樁,撒上白灰線。

②放線同時放出作業坑與接管坑的位置和開挖邊線。

3)作業坑開挖

①根據設計要求,先在站外涵管處開挖一個工作坑,找到涵管。

②站內作業坑采用“階梯型”三次分段開挖,一層開挖:深2.5米,寬16米,長26米;二層開挖:深2.5米,呈45°角下挖階梯型;三層開挖:深2.5米,底寬2米。如圖:

4)施工方法

進站管采用分段分層開挖的方法施工,使用挖土機接駁法結合垂直吊運土方法。基坑的土方開挖根據基坑的深度和實際的地質條件進行分層開挖,在整個基坑開挖過程中應做好各項工序的搭接,作到隨挖隨做支護,以保證基坑支護安全。

土方工程采用退挖分層分段施工,根據施工部署的走向,向出土口退挖。具體施工時,從各期段端部基坑的遠端角開始,分層挖至出土口的土臺階后,呈放射狀向該段的出土口方向后退挖土,邊挖邊傳遞土方,所挖出的土方經下挖機分級傳遞至基坑頂面后堆放。

在施工過程中,要注意做好施工降水施工排水的組織及措施。土方開挖過程中,派人對擋土支護結構進行配合監測,如發現擋土支護結構有偏移過大的現象,立即采取回填加固等有效措施進行處理,待加固措施完成后,基坑偏移趨于穩定時才能繼續進行開挖。機械挖土過程中,配有經驗豐富的施工人員現場指揮。

5)基坑開挖監測措施

在施工過程中對維護結構的基坑頂土體和樁頂變形進行監測,通過監測掌握支護結構、地表的動態,及時預測和反饋。當變形值超過時,應立即停止開挖,并通知設計和監理,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安全后方可繼續施工。施工過程須對基坑周邊的地下水位、水土壓力等進行量測。

6)質量、安全保證措施

施工前做好管理人員、各班組的安全交底和技術交底工作。基坑周圍設置鋼管護欄,護欄采用水平兩道Φ50鋼管,鋼管立柱間距3.0m。并在明顯位置掛安全警示牌。機械開挖嚴禁在高度超過3m或在不穩定土體之下“偷巖”(無坡腳及負坡腳)作業。在挖方邊坡上如發現有滑坡土體或導致土體向挖方一側滑移的軟弱夾層、裂隙時,應及時清除和采取相應措施,以防止土體崩塌與下滑。吊運土方時,起吊物下嚴禁站人。加強基坑周圍建筑物、基坑和鋼支撐的變形監測,遇暴雨等異常情況應加密監測周期。如變形有異常,應立即停工,分析原因,及時采取措施補救。注意施工場內安全用電,夜間施工做好照明及安全防護工作。基坑開挖后盡量減少對基土的擾動、基坑底部以上30cm土層采用人工挖土,嚴禁機械開挖。防止施工順序不合理:土方開挖宜先從低處進行,分層分段依次開挖,形成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嚴禁大鍋底式開挖。

二、管道連頭碰死口

管道連頭是指對施工中因穿跨越、閥室、清管試壓、管道轉角等處因施工技術要求的限制而預留的管口之間的連接。

1、準備工作

1)從各機組抽調經驗豐富且技術熟練的人員成立專業連頭碰死口作業機組,完成預留的管口的組焊連接。

2)配備必要的設備,并保護其完好狀態,如:吊車、吊管機、單斗挖掘機、發電機、電焊機、潛水泵等以及所需的機具,如吊帶、外對口器、三(四)腳架、氣割設備、補口設備等。

3)連頭所需鋼管、彎頭、冷彎管、補口材料等必須嚴格控制規格、防腐等級、防腐層耐溫性及熱收縮套(帶)耐溫性等。

4)管線連頭工序只要具備條件就要盡快地進行,以減少管線施工中的隱患。

2、連頭基本要求

連頭碰死口是指使用長度大于管長2倍的鋼管短節或采用熱煨彎頭、冷彎管連接兩段不可移動的管段,最后形成的死口環焊縫,死口焊縫進行100%射線和超聲波無損檢測。

1)為保證連頭時的焊縫質量連接時要將試壓臨時封頭與主管道的焊縫切割,為避免主管道同一處的二次焊接對焊縫機械性能的影響,要將主管道用氣焊多切割30-50mm。

2)管線不準有3°以上斜口,短節的管口與管體的不垂直度≤3。

3、清理操作坑。

1)為方便連頭,在管段頭處兩端管道各至少有30m管溝不回填。連頭作業面平整清潔、無積水,并檢查管溝深度(比設計深度加深0.5~0.8m)。

2)溝深超過3m時,仔細檢查溝壁的可靠程度,必要時加設防護裝置,設臺階使作業人員上下自如。

3)焊工作業面:溝底寬度2~2.5m,長度2m,管底空間>0.5m。

4、測量預制

1)連頭采用溝上預制,溝下組裝的方法施工。吊裝予制件時,吊具必須固定牢靠,設專人指揮、監護,以確保安全施工。

2)管道轉角連頭時,根據管溝開挖測量成果表中該處的實際轉角,計算出切線長和弧長,并進行實地復測,以確保下料的準確性,死口要留在直管段。

3)下料時要考慮熱脹冷縮量,連頭組裝時要盡快完成,以免因環境溫度變化造成對口間隙的改變。

4)對切割成形的管口進行修口,管口的坡口角度、鈍邊、管口橢圓符合焊接工藝的要求。焊接前管口兩端100mm范圍內的油污、涂層、泥土應清理干凈。修口盡量采用坡口整形器進行機械修口。

5、組裝焊接

連頭前連頭所用直管段經水壓強度試驗合格后才允許使用。

1)焊接嚴格按業主批準的連頭《焊接工藝規程》執行,連頭組焊接盡快完成。

2)下料應準確,不準用吊車、挖溝機強行組對焊接。

3)碰死口采用外對口器,根焊完成50%以上且沿圓周圍均勻分布,才能拆除。

6、連頭碰死口的環焊縫進行100%超聲波檢測和100%*射線檢測。

7、防腐補口補傷與干線施工要求相同。

8、經業主或監理同意后,根據土質的不同要求進行管溝的回填。

9、重點控制

1)連頭下料應準確,嚴禁進行強行組對焊接。

2)連頭處的安全防護措施必須落實到人、確保焊接、無損檢測、補口等溝下作業人員安全。

*********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2011年12月20日

篇3: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法措施

為了提高混凝土的出機口溫度,應優先考慮拌和水加熱,如不滿足要求才考慮骨料加熱;水泥不能直接加熱。

對拌和水加熱時,水溫不宜超過60℃,如超過60℃,應改變加料順序:將骨料與水先拌和、然后再加入水泥,以免造成水泥假凝,影響混凝土質量。

對砂石骨料加熱一般是采用排管通熱水或通蒸汽加熱。骨料加熱的最高溫度不宜超過60oc。采用蒸汽加熱時,粗骨料可直接加熱,但不能影響混凝土的水灰比。

混凝土拌和前應用熱水或蒸汽將拌和機沖洗,拌和時間應比一般季節延長50%左右。冬季的混凝土運輸應盡可能減少轉運次數,最好采取一次直接運送。運輸設備要有可靠的防風措施,并盡可能加以保溫。各種運輸設備在工作結束時,必須立即用蒸汽或熱水沖洗干凈;恢復工作時要首先加熱。

冬季混凝土澆筑的防凍措施主要有蓄熱法和暖棚法。蓄熱法一般適用于氣溫在-10℃以上,暖棚法適用于氣溫在一10℃以下。

蓄熱法就是在混凝土澆筑塊的外表面用導熱性能低的材料進行保溫,熱源為預加到混凝土組成材料的熱和水泥水化熱。施工用的模板應為保溫模板,澆筑完畢的混凝土頂面,要立即用保溫材料覆蓋。蓄熱法實質上就是表面保溫法,它和混凝土壩的表面保護,在形式上是一致的;但它們的目的和要求卻是不同的。表面保護的目的是防止混凝土的表面裂縫,它要求混凝土的內表溫差不超過允許標準。蓄熱法的目的是防止混凝土的表層凍害,它要求混凝土表層溫度不低于其正常凝固硬化的溫度。

暖棚法就是在混凝土澆筑倉位上搭設暖棚,棚內通常用蒸汽排管或暖風機供熱,使棚內溫度保持在0~5℃左右。

暖棚主要由棚蓋、支承結構和保溫層的圍護結構等組成。我們通常采用的型式有三種。

綁扎式暖棚是一種簡易暖棚。用10×10cm的預制混凝土柱作支承,高3.5~4.om。棚蓋采用圓木現場綁扎。保溫層采用草簾、草墊及帆布等。棚頂的混凝土下料口設活動料口蓋,并用麻袋片包草墊保溫。

組裝式暖棚,其棚蓋采用單片鋼桁架組裝而成。因其跨度較大,支承結構可以設置在模板以外。棚頂同樣須設混凝土下料口及活動料口蓋。

裝配式暖棚,主要包括鋼桁架組合梁、定型保溫支承結構、吊裝結構及圍護結構等部分。整個棚蓋為一整體吊裝單元。其主要優點是安裝拆除方便。

綜上所述,混凝土冬季施工根據不同的溫度,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使混凝土在冬季施工中,根據混凝土強度等級、結構厚度、施工季節和養護條件變化,來滿足混凝土施工質量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