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現場應急救援專項方案
一、工程概況
本工程為墊江碧桂園一期高層區貨量三標段(24#~27#樓及地下室)總承包工程,位于墊江縣桂西大道(南陽路)碧桂園內,總建筑面積45724.09㎡。單棟面積分別為:24#樓面積11129.90㎡,25#樓面積15261.50㎡,26#樓面積6090.40㎡,27#樓面積6090.40㎡,地下室面積7151.89㎡。總承包框剪結構(其中24#樓33F/-1F層,25#樓33F/-1F層,26#樓18F/-1F層,27#樓18F/-1F層,地下室車庫-1層),工程總高99.00m,現澆鋼筋砼樓(屋)蓋,標準層高3.00m。由于施工規模比較大而施工現場窄小,且工藝復雜、工序多,所以給臨時的布置和施工及安全管理帶來了嚴重的困難。
二、編制目的
1、保障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
2、保證現場施工的正常進行。
3、明確安全防護重點。
三、編制依據
1、工程特點及現場情況
2、公司程序文件
3、相關法規:《安全生產法》和《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第48條之規定。
四、防護重點
1、物體打擊
2、機械傷害
3、觸電
4、起重傷害
5、火災
6、高處墜落
五、安全隱患防護措施
1、制度保障
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為基本指導方針。“安全第一”是把人身的安全放在首位,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預防為主”是實現安全第一的重要手段,采取正確的措施和方法進行安全控制,從而減少甚至消除安全隱患,盡量把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狀態。防患于未然,著手事先控制;將安全管理貫穿項目施工全過程;加強安全意識教育等方法,樹立“生產必須安全,安全為了生產”的思想。
1、1安全生產責任制度:以項目經理為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的原則,建立以項目經理為核心的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分工明確、職責清晰。
1、2安全生產教育制度:對現場施工人員定期進行安全教育。使全體員工真正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自身安全防范常識,掌握安全知識、安全技能、設備性能、操作規程、安全法規等主要內容。教育職工從自身做起,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施工行為,上下齊心協力完成本工程工地安全生產目標。
1、3安全技術交底制度:分級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并做好書面記錄。讓職工了解每一工序的工藝流程及安全操作要點,特別是結構復雜、施工難度大、專業性強等分部分項工程。給操作人員帶來的潛在危害和存在的問題應作徹底的分析,讓每個人都掌握安全防范的技術要點。
1、4安全技術措施管理制度:編制安全技術方案,審批后嚴格執行,讓每一工序有據可循。
1、5安全生產檢查制度:堅持領導與群眾相結合的原則,從實際出發,分清主、次矛盾,把自查和互查相結合。上級部門季檢和月檢,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輪流值日檢查,并每半月組織一次全面檢查。監督檢查安全措施實施情況,發現安全隱患,提出整改方案及措施,定人、定時、督促整改,并跟蹤是否整改完畢。同時根據公司安全處罰條例進行處罰。
2、現場的應急處理設備和設施管理
2、1急救電話
施工現場應配置足夠數量的移動電話并在室外附近張貼“119”、“120”等電話的安全提示標志,以便現場人員都了解,在應急時能快捷地找電話報警求救。撥打電話時應注意:說明傷情和已經采取了的措施,以便救護人員事先做好急救準備;講清事故發生的地方,附近有什么特征;說明報警者單位、姓名的電話以便找不到所報地方時,隨時聯系。
2、2急救箱
急救箱以簡單實用為原則,內配常用的器械和基本的藥物以保證現場的急救基本需要,并可根據不同情況增減、定期檢查補充,確保隨時急救使用。急救箱應有專人保管,但不要上鎖;定期更換超過消毒期的敷料和過期藥品,每次急救后要及時補充;放置在合適的位置,讓所有人都知道。
2、3其他應急設備和設施
由于現場經常出現一些不安全情況,甚至發生事故。在應急時應準備應急照明,如可充電工作燈、電筒、油燈等還有危險區的警戒帶、各類安全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牌以及安全帶、安全繩、擔架等專用應急設備和設施。
3、應急組織機構
按有機統一、分工明確、職責清晰的原則進行組織,項目部成立安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組長:盧憲副組長:覃銘
成員:歐俊、袁鵬程、李文喜、劉英、盧小勇、李波、田浩宇、黃怡、周長明、雷挺、朱占富、谷坤、周文麗。
4、潛在的應急準備和響應(事故)事件應急措施
4、1火災、爆炸
發生潛在事故的物質:吸煙、火種、明火作業、現場用電、雷擊等
發生潛在事故的場所:辦公區、生產作業區、休息區域、油料存放區
發生潛在事故場所配備器材:安全出入標示牌、“五五制”、滅火器材、消防水源
應急和響應物資:簡易擔架、跌打損傷藥品、滅火器材
應急計劃:每季度一次
a、應急準備
由項目部安全員(周長明)主持、組織全項目每季度進行一次按火災事故“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并對整個演練過程分析、評價然后更新記錄;由施工管理負責人對相關人員每季度進行一次消防知識培訓,并負責對消防措施的檢查指導;專人負責消防器材的日常管理,定期(每月)檢查、測試,保持良好的狀態。
b、應急響應
第一發現人應高聲呼喊,讓附近的人員能夠聽到或協助撲救,同時通知施工管理部或其他相關部門;安全員負責撥打火警電話“119”。
發生火情后電工負責斷電、安裝工負責水源、項目經理或現場負責人組織各部門人員用滅火器材撲救同時聯系急救車搶救、衛生員負責準備濕毛巾等搶救被困人員,被燒傷人員應采取簡單的方法急救;同時應保護好現場,組織搶救人員和財物,防止事故擴大,必須以最快的方式逐級上報,不得隱瞞。事故后應寫詳細的書面報告,按“四不放過原則’善后。
4、2施工中挖斷水、電、通訊光纜、煤氣管道
發生潛在事故的物質:盲目作業
發生潛在事故的場所:生產作業
發生潛在事故場所配備器材:防護器材、設施
應急和響應物資:防護器材、設施
應急計劃:每季度一次
a、應急準備
由項目部安全員(周長明)主持、組織全項目每季度進行一次按“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并對整個演練過程分析、評價然后更新記錄;由施工管理負責人對相關人員每季度進行一次培訓;加強對各種防護設施、器材的日常管理,定期檢查、測試,保持良好的狀態。
b、應急響應
第一發現人應立即報告單位負責人,應急負責人立即組織封鎖現場,將事故點20米內進行維護隔離,采取臨時措施將損失及影響將至最低。并電話通報公司應急小組負責人。
安全員負責撥打相關主管部門電話,應描述:單位名稱、所在區域、周圍標志性的建筑物、主要路線、候車人姓名、電話、主要特征、等候地址、火源、著火部位、火勢情況。隨后到路口引導消防車輛。
公司應急小組負責人到達現場后,立即組織事件調查,并將事故初步調查上報地方主管部門,等候調查處理。
4、3食物中毒、傳染疾病
發生潛在事故的物質:霉質及毒質物品、病原體
發生潛在事故的場所:全體施工人員
發生潛在事故場所配備器材:急救材料
應急和響應物資:急救材料
應急計劃:每季度一次
a、應急準備
由項目部安全員(周長明)主持、組織全項目每季度進行一次按食物中毒、傳染疾病“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并對整個演練過程分析、評價然后更新記錄;由施工管理負責人對相關人員每季度進行一次培訓;加強對各種急救材料的管理。
b、應急響應
第一發現人應高聲呼喊并以最快的速度與事故應急小組取得聯系。接到消息后,值班人員應立即趕到事故現場,確認其真實性查出來源。值班人員撥打“120”求助,應描述:單位名稱、所在區域、周圍標志性的建筑物、主要路線、候車人姓名、電話、主要特征,現場負責人到門口接應,項目經理負責指揮并將事故經過報告公司應急小組負責人。衛生員要立即采取搶救措施。
公司應急小組負責人到達現場后,立即責令項目部停止生產、組織事件調查,并將事故初步調查上報地方主管部門,等候調查處理。
4、4高空墜落、坍塌、傾覆、物體打擊、機械傷害、觸電
發生潛在事故的物質:不安全行為、環境、心理因素
發生潛在事故的場所:生產作業區
發生潛在事故場所配備器材:急救材料、設施、防汛物資
應急和響應物資:急救材料、設施、防汛物資
應急計劃:每季度一次
4、4、1高空墜落
a、應急準備
由項目部安全員(周長明)主持、組織全項目每季度進行一次按高空墜落“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并對整個演練過程分析、評價然后更新記錄;由施工管理負責人對相關人員每季度進行一次培訓;加強對各種應急物資的日常管理。
b、防墜落措施
詳見腳手架施工方案。
c、應急響應
一旦發生高空墜落事故由安全員組織搶救傷員,項目經理撥打“120”求助,應描述:單位名稱、所在區域、周圍標志性的建筑物、主要路線、候車人姓名、電話、主要特征,土建工長負責保護好現場防止事態擴大,其他義務小組成員協助安全員做好現場救護工作,水電工長協助傷員的外部救護工作,將傷亡事故、損失控制到最小。
事故后應寫詳細的書面報告,按“四不放過原則’善后。必須以書面形式報告上級,不得隱瞞。
4、4、2坍塌
a、應急準備
由項目部安全員(周長明)主持、組織全項目每季度進行一次按坍塌事故“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并對整個演練過程分析、評價然后更新記錄;由施工管理負責人對相關人員每季度進行一次培訓;加強對各種應急物資的日常管理。
b、防坍塌事故措施
深基礎開挖時編制降水施工方案,將水位降至開挖最深層以下,防止滲水坍塌,同時準備相應的物資以應急;編制邊坡防護方案,并嚴格實施。
c、應急響應
一旦發生坍塌事故由項目經理負責現場總指揮;安全員組織搶救傷員,撥打“120”或向上級部門求助;現場負責人組織現場搶救,義務小組成員協助清理土方或雜物,防止事態擴大,將傷亡事故、損失控制到最小。
事故后應寫詳細的書面報告,按“四不放過原則’善后。必須以書面形式報告上級,不得隱瞞。
4、4、3傾覆
a、應急準備
由項目部安全員(周長明)主持、組織全項目每季度進行一次按傾覆事故“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并對整個演練過程分析、評價然后更新記錄;由施工管理負責人對相關人員每季度進行一次培訓;加強對各種應急物資的日常管理。
b、防傾覆事故措施
塔吊必須由專業隊伍安裝,司機持證上崗,安裝完畢由技術監督局驗收合格后投入生產。上崗前必須有安全技術交底記錄,并履行簽字手續;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不準違章作業。
腳手架必須編制專項施工方案,經有關技術人員審核后嚴格實施,所有架體、平臺等必須由架工搭設(持證上崗)并有專業技術人員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c、應急響應
第一發現人應高聲呼喊,提醒附近的人員通知現場負責人。安全員負責撥打急救電話“120”。通知有關單位或附近醫院到現場救護。由項目經理負責現場總指揮,負責全面組織工作;現場負責人組織現場搶救,電氣工長切斷電源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門衛值勤人員迎接救護車輛及人員。其他義務小組成員協助清理現場,防止事態擴大,將傷亡事故、損失控制到最小。
事故后應寫詳細的書面報告,按“四不放過原則’善后。必須以書面形式報告上級,不得隱瞞。
4、4、4物體打擊
a、應急準備
由項目部安全員(周長明)主持、組織全項目每季度進行一次按物體打擊事故“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并對整個演練過程分析、評價然后更新記錄;由施工管理負責人對相關人員每季度進行一次培訓;加強對各種應急物資的日常管理。
b、應急響應
第一發現人應高聲呼喊,提醒附近的人員通知現場負責人。安全員負責撥打急救電話“120”。通知有關單位或附近醫院到現場救護。由項目經理負責現場總指揮,負責全面組織工作;現場負責人組織現場搶救,其他義務小組成員協助救護,防止事態擴大,將傷亡事故、損失控制到最小;門衛值勤人員迎接救護車輛及人員。
事故后應寫詳細的書面報告,按“四不放過原則’善后。必須以書面形式報告上級,不得隱瞞。
4、4、5機械傷害
a、應急準備
由項目部安全員(周長明)主持、組織全項目每季度進行一次按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并對整個演練過程分析、評價然后更新記錄;由施工管理負責人對相關人員每季度進行一次培訓;加強對各種應急物資的日常管理。
b、應急響應
第一發現人應高聲呼喊,提醒附近的人員通知現場負責人。安全員負責撥打急救電話“120”。通知有關單位或附近醫院到現場救護。現場負責人組織現場搶救,其他義務小組成員協助救護,防止事態擴大,將傷亡事故、損失控制到最小;門衛值勤人員迎接救護車輛及人員。
事故后應寫詳細的書面報告,按“四不放過原則’善后。必須以書面形式報告上級,不得隱瞞。
4、4、6觸電
a、應急準備
由項目部安全員(周長明)主持、組織全項目每季度進行一次按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并對整個演練過程分析、評價然后更新記錄;由施工管理負責人對相關人員每季度進行一次培訓;加強對各種應急物資的日常管理。
b、應急響應
首先脫離電源對癥搶救,即即使切斷電源或用絕緣體隔離。然后進行搶救,并送往醫院觀察。
事故后應寫詳細的書面報告,按“四不放過原則’善后。必須以書面形式報告上級,不得隱瞞。
4、5環境污染
a、應急準備
由項目部安全員(周長明)主持、組織全項目每季度進行一次按環境污染“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并對整個演練過程分析、評價然后更新記錄;由施工管理負責人對相關人員每季度進行一次培訓。
b、應急響應
接到消息后,應急負責人應立即趕到事故現場,立即對污染源或行為進行控制,防止事態的進一步蔓延。安全員負責封鎖現場,同時報告公司應急小組負責人。
公司應急小組負責人到達現場后,立即責令項目部停止生產、組織事件調查,并將事故初步調查上報地方主管部門,等候調查處理。
4、6危險化學品危害
a、應急準備
由項目部安全員(周長明)主持、組織全項目每季度進行一次按危險化學品危害事故“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并對整個演練過程分析、評價然后更新記錄;由施工管理負責人對相關人員每季度進行一次培訓。
b、應急響應
接到消息后,應急負責人應立即對化學品源進行控制,防止事態的進一步蔓延。安全員負責封鎖現場,將傷員送往醫院,同時報告公司應急小組負責人。
公司應急小組負責人到達現場后,立即責令項目部停止生產、組織事件調查,并將事故初步調查上報地方主管部門,等候調查處理。
重慶市環發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2013年2月
篇2: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調查處理條例
第1條鐵路機車車輛在運行過程中與行人、機動車、非機動車、牲畜及其他障礙物相撞,或者鐵路機車車輛發生沖突、脫軌、火災、爆炸等影響鐵路正常行車的鐵路交通事故(以下簡稱事故)的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適用本條例。
第2條鐵路運輸企業和其他有關單位、個人應當遵守鐵路運輸安全管理的各項規定,防止和避免事故的發生。事故發生后,鐵路運輸企業和其他有關單位應當及時、準確地報告事故情況,積極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盡快恢復鐵路正常行車。
第3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擾、阻礙事故應急救援、鐵路線路開通、列車運行和事故調查處理。
第4條根據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列車脫軌輛數、中斷鐵路行車時間等情形,事故等級分為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第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事故:
(一)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
(二)繁忙干線客運列車脫軌18輛以上并中斷鐵路行車48小時以上的;
(三)繁忙干線貨運列車脫軌60輛以上并中斷鐵路行車48小時以上的。
第5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事故:
(一)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
(二)客運列車脫軌18輛以上的;
(三)貨運列車脫軌60輛以上的;
(四)客運列車脫軌2輛以上18輛以下,并中斷繁忙干線鐵路行車24小時以上或者中斷其他線路鐵路行車48小時以上的;
(五)貨運列車脫軌6輛以上60輛以下,并中斷繁忙干線鐵路行車24小時以上或者中斷其他線路鐵路行車48小時以上的。
第6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事故:
(一)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
(二)客運列車脫軌2輛以上18輛以下的;
(三)貨運列車脫軌6輛以上60輛以下的;
(四)中斷繁忙干線鐵路行車6小時以上的;
(五)中斷其他線路鐵路行車10小時以上的。
第7條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為一般事故。除前款規定外,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可以對一般事故的其他情形作出補充規定。
第8條本章所稱的“以上”包括本數,所稱的“以下”不包括本數。
第9條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的鐵路運輸企業工作人員或者其他人員應當立即報告鄰近鐵路車站、列車調度員或者公安機關。有關單位和人員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將事故情況報告事故發生地鐵路管理機構。
第10條鐵路管理機構接到事故報告,應當盡快核實有關情況,并立即報告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對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應當立即報告國務院并通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發生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較大事故或者有人員傷亡的一般事故,鐵路管理機構還應當通報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
第11條事故報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區間(線名、公里、米)、事故相關單位和人員;
(二)發生事故的列車種類、車次、部位、計長、機車型號、牽引輛數、噸數;
(三)承運旅客人數或者貨物品名、裝載情況;
(四)人員傷亡情況,機車車輛、線路設施、道路車輛的損壞情況,對鐵路行車的影響情況;
(五)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斷;
(六)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
(七)具體救援請求。
第12條事故發生后,列車司機或者運轉車長應當立即停車,采取緊急處置措施;對無法處置的,應當立即報告鄰近鐵路車站、列車調度員進行處置。為保障鐵路旅客安全或者因特殊運輸需要不宜停車的,可以不停車;但是,列車司機或者運轉車長應當立即將事故情況報告鄰近鐵路車站、列車調度員,接到報告的鄰近鐵路車站、列車調度員應當立即進行處置。
第13條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妥善保護事故現場以及相關證據,并在事故調查組成立后將相關證據移交事故調查組。因事故救援、盡快恢復鐵路正常行車需要改變事故現場的,應當做出標記、繪制現場示意圖、制作現場視聽資料,并做出書面記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事故現場,不得偽造、隱匿或者毀滅相關證據。
第14條事故責任單位和有關人員應當認真吸取事故教訓,落實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發生。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鐵路管理機構以及其他有關行政機關應當對事故責任單位和有關人員落實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15條事故造成人身傷亡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是人身傷亡是不可抗力或者受害人自身原因造成的,鐵路運輸企業不承擔賠償責任。違章通過平交道口或者人行過道,或者在鐵路線路上行走、坐臥造成的人身傷亡,屬于受害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人身傷亡。
第16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鐵路運輸企業及其職工不立即組織救援,或者遲報、漏報、瞞報、謊報事故的,對單位,由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或者鐵路管理機構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由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或者鐵路管理機構處4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篇3:客車事故救援應急制度
為積極應對可能發生的公路交通事故,預防和最大程度的減少公路交通事故,高效有序的組織開展事故搶險救援工作,盡快恢復公路運輸正常秩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1、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體現以人為本,真正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重于搶、有備無患”的方針落到實處。確保一旦發生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道路運輸機構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能,實施救援,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把突發事件危害降到最低點。
2、基本原則:堅持科學規劃、全面防范、快速反應、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協同應對、措施果斷、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的原則。
二、及時報告減少損失原則
當發生交通事故時,發生事故的部門在迅速采取應急措施的同時,立即向上級主管部門、單位進行匯報,必要時可越級上報。采取一切應急安全控制措施,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和智慧,竭盡全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減少財產損失、防止事態擴大、減小社會影響、盡快恢復運輸生產。
1、統一指揮積極配合原則
在公司應急管理工作領導組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全面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各部門、各單位要充分發揮管理職能作用,聯勞協作,保證信息暢通,安全、高效、妥善的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2、逐級負責原則
在處理交通事故的過程中,各級領導要親自指揮,指派現場負責,明確負責人的責任和權力,各部門、單位要密切配合,團結協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凡因工作失誤、措施不力等原因而影響事故處理工作的,要嚴肅追究責任人和有關領導責任。
三、指揮組織
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實施自然災害突發事件中道路運輸應急保障工作。按照“統一指揮、屬地負責、條塊結合、資源共享”的原則,明確職責與任務,開展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道路運輸應對工作。
(一)領導小組組成:
組長:經理
副組長:分管安全副經理
成員:公司各部門負責人。
(二)領導小組職責
統一領導道路運輸有關應急保障工作。負責監督指導公司制定的應急保障預案及預案演練,領導小組組長或指派副組長及其他成員趕赴現場指導和協調施救中有關保障工作。
四、急救的工作程序及要求
1、發生事故后,值班領導務必在30分鐘內將事故概況及初步判明的原因匯報公司主要領導;不能判明原因時,應立即將事故現場如實匯報。
2、事故報告內容如下:
(1)事故發生的事件、地點、區間(線名、公里、米)、線路條件、事故相關單位和人員。
(2)發生事故的車輛種類、車次、機車型號、部位、牽引輛數、噸數、計長及運行速度。
(3)旅客人數,傷亡人數、性別、年齡及救助情況,是否涉及境外人員傷亡。
(4)貨物名稱、裝載情況,易燃、易爆等危險貨物情況。
3、救護和醫療
事故發生地有關單位按照本單位應急預案中確定的醫療救護站,迅速聯系地方醫療機構,配合協助醫療部門開展緊急醫療救護和現場衛生處置。及時協調有關醫療救護、醫療專家、特種藥品和特種救治裝置進行支援。
4、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
發生交通事故,事故現場存有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等危及人生安全的物品時,對進入現場有關人員,要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發放必要的防護裝備和用品。應急領導小組根據現場請求,及時組織、調集相應的安全防護裝備。
5、群眾的安全防護
根據事故的實際情況,由地方人民政府具體負責指揮疏散現場群眾,防止發生人員傷害。
要求:
值班人員必須堅守崗位,接到報警后要對報警電話進行記錄,同時對具體情況要問清楚,馬上向有關領導進行報告。
各分工領導接到應急領導小組的命令后,要盡快趕往事發地,同時按分工開展工作,從有關領導下達指令到準備工作就緒,到事故車輛出發必須在30分鐘之內完成。
現場指揮要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到現場后先救人,再救貨物、行李、車輛,統一指揮,緊張有序,確保救援工作順利進行。
現場作業要注意安全,嚴禁違章指揮,違章操作,堅決杜絕二次事故的發生,要安排專人注意過往車輛及群眾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