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X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技術措施

X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技術措施

2024-07-13 閱讀 5263

第一章?總則

一、為進一步加強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提高對重大危險源的控制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損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文件要求,結合煤礦實際,特制定《興華礦業有限公司煤礦重大危險源檢測、評估和監控措施》。

二、重大危險源的辨識

重大危險源是指長期地或者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

根據《關于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管協調字[2004]56號),國家安監總局要求重大危險源普查類型包括以下9種:

(1)貯罐區(貯罐);

(2)庫區(庫);

(3)生產場所;

(4)壓力管道;

(5)鍋爐;

(6)壓力容器;

(7)煤礦(井工開采);

(8)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

(9)尾礦庫。

邢臺興華礦業有限公司為井工開采礦井,屬于第七種,符合第七種煤礦(井工開采)情況中的條件,屬于國家安監總局要求重大危險源普查類型。應進行重大危險源辨識和評估。

依據《河北省重大危險源分級評定辦法》(2013年9月1日實施),煤礦重大危險源的辨識單元:年產45萬t(含45萬t)及以上礦井以一個開采區為辨識單元,年產45萬t以下礦井以一個礦井為辨識單元。

邢臺興華礦業有限公司核定生產能力為33萬t/a,以一個礦井為辨識單元。

三、重大危險源評估

2013年11月20日經河北通順安全技術咨詢有限公司評估,邢臺興華礦業有限公司屬于有煤塵爆炸危險礦井,構成重大危險源。重大危險源等級為三級重大危險源。

第二章?組織領導

一、為加強對重大危險源檢測、評估工作的組織領導,公司成立重大危險源檢測、評估領導小組。

組?長:礦?長

副組長:各分管技術、生產、安全、機電的副礦長

成?員:安全副總、通風副總、采掘副總、機電副總、一二線部室主要負責人。

礦成立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調度部,調度部長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對重大危險源的綜合監管工作。

二、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

1、負責對重大危險源的綜合監管工作。

2、負責對重大危險源進行檢測、評估,并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3、必須定期組織有關人員對各類重大危險源開展專項安全檢查,對存在缺陷和事故隱患的重大危險源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理整改,消除危險危害因素、確保安全生產。

4、必須保證重大危險源檢測監控和隱患治理整改所需的資金投入,要組織制定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檢測監控技術管理措施,逐級落實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檢測監控責任制。

5、對全體員工進行危險源有關知識的普及教育,不斷提高個人素質及對重大危險源的防范意識。

三、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責

1、負責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對煤礦重大危險源進行檢測、評估、監控。

2、參與制定重大危險源的檢測、評估、監控工作,并針對制定的監控措施的實施進行有效監控,了解其執行情況和相關信息,及時為指揮部提供決策依據。

3、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監控工作。

第三章?重大危險源(煤塵爆炸)檢測、評估及監控措施

第一節?煤塵爆炸事故的評估分析

煤塵爆炸屬于礦井中的重大災害事故,破壞力無法估量,為了避免這種惡性事故的發生,特制定如下安全技術措施:

一、煤塵爆炸的機理及特征

1、煤塵爆炸的機理

煤塵爆炸是在高溫或一定點火能的熱源作用下,空乞中氧氣與煤塵急劇氧氣的反應過程,是一種非常復雜的鏈式反應,一般認為其爆炸機理及過程如下:

(1)煤本身是可燃物質,當它以粉末狀態存在時,總表面積顯著增加,吸氧和被氧人化的能力大大增可,一旦遇見火源,氧化過程迅速展開;

(2)當溫度達到300~400℃時,煤的干餾現象急劇增強,放出大量的可燃性氣體,主要成分為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氫和1%左右的其他碳氫化合物;

(3)形成的可燃氣體與空氣混合的高溫作用下吸收能量,在塵粒周圍形成氣體外殼,即活化中心,當活化中心的能量達到一定程度后,鏈反應過程開始,游離基迅速增加,發生了塵粒的閃燃;

(4)閃燃所形成的熱量的傳遞給周圍的塵粒,并使之參與鏈反應,導致燃過程急劇地循環進生,當燃燒不斷加劇使火焰速度達到每秒數百米后,煤塵的燃燒便在一定臨界條件下跳躍式地轉變為爆炸。

2、煤塵爆炸的特征

(1)形成高溫、高壓、沖擊波煤塵爆炸火焰溫度為1600~1900℃,爆源的溫度達到2000℃以上,這是煤塵爆炸得以自動傳播的條件之一。

在礦井條件下煤塵爆炸的平均理論壓力為736kpa,但爆炸壓力隨著離開爆源距離的延長而跳躍式增大。爆炸過程中如遇障礙物,壓力將進一步增加,尤其是連續爆炸時,后一欠爆炸的理論壓力將是前一次的5~7倍。煤塵爆炸產生的火焰速度可達1120m/s,沖擊波速度為2340m/s。

(2)煤塵爆炸具有連續性由于煤塵爆炸具有很高的沖擊波速,能將巷道中落塵揚起,甚至使煤體破碎形成新的煤塵,導致新的爆炸,有時可如此反復多次,形成連續爆炸,這是煤塵爆炸的重要特征。

(3)煤塵爆炸的感應期煤塵爆炸也有一個感應期,即煤塵受熱分解產生足夠數量的可燃氣體形成爆炸所需的時間。根據試驗,煤塵爆炸的感應期主要決定于煤的揮發分含量,一般為40%~280ms,揮發分越高,感應期越短。

(4)揮發分減少或形成撜辰煤塵爆炸時,參與反應的揮發分約占煤塵揮分含量的40%~70%,致使煤塵揮發分減少,根據這一特征,可以判斷煤塵是否參與了井下的爆炸。對于氣煤、肥煤、焦煤等粘結性煤的煤塵,一旦發生爆炸,一部分煤塵會被焦化,粘結在一起,沉積于支架的巷道壁上,形成煤塵爆炸所特有的產物焦炭皮渣或粘塊,統稱撜辰撜辰也是判斷井下發生爆炸事故時是否有煤塵參與的重要標志。

(5)產生大量的co煤塵爆炸時產生的co,在災區氣體中濃度可達2%~3%,甚至高達到8%左右,爆炸事故中受害者的大多數(70%~80%)是由于co中毒造成的。

二、煤塵爆炸的條件

煤塵爆炸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煤塵本身具有爆炸性;煤塵必須懸浮于空氣中,并達到一下的濃度;存在能引燃煤法爆炸的高溫熱源。

1、煤塵的爆炸性

煤塵具有爆炸性是煤塵爆炸的必要條件。煤塵爆炸的危險性必須經過試驗確定。

2、懸浮煤塵的濃度

井下空氣中只有懸浮的煤塵達到一定濃度時,才可能引起爆炸,單位體積中能夠發生煤塵爆炸的最低或最高煤塵量稱為下限和上限濃度。低于下限濃度或高于上限濃度的煤塵都不會發生爆炸。煤塵爆炸的濃度范圍與煤的成分、粒度、引火源的種類和溫度及度試驗條件等有關。一般說來,煤塵爆炸的下限濃度為30~50g/m3,上限濃度為1000~2000g/m3。其中爆炸力最強的濃度范圍為300~500g/m3。

一般情況下,浮游煤塵達到爆炸下限濃度的情況是不常有的,但是爆破、爆炸和其他震動沖擊都能使大量落塵飛揚,在短時間內使浮塵量增加,達到爆炸濃度。因此,確定煤塵爆炸濃度時,必須考慮落塵這一因素。

3、引燃煤塵爆炸的高溫熱源

煤塵的引燃溫度變化范圍較大,它隨著煤塵性持、濃度及試驗條件的不同而變化。我國煤塵爆炸的引燃溫度在610~1050℃之間,一般為700~800℃。煤塵爆炸的最小點火能為4.5~40mj。這樣的溫度條件,幾乎一切火源均可達到,如爆破火焰、電氣火花、機械摩擦火花、瓦斯燃燒或爆炸、井下火災等。根據20世紀80年代的統計資料,由于放炮和機電火花引起的煤塵爆炸事故分別占總數的45%和35%。

三、影響煤塵爆炸的因素

1、煤的揮發分

煤塵爆炸的主要是在塵粒分解的可燃氣體(揮發分)中進行的,因此煤的揮發分數量的和質量是影響塵爆炸的最重要因素。一般說來,煤塵的可燃揮發分含量越高,爆炸性越強,即煤化作用程度低的煤,其煤塵爆炸性強,隨煤化作用程度的增高而爆炸性減弱。

2、煤的灰分和水分

煤內有灰分是不燃性物質,能吸收能量,阻擋熱輻射,破壞鏈反應,降低煤塵的爆炸性。煤的灰分對爆炸性的影響還與揮分含量的多少有關,揮發分小于15%的煤塵,灰分的影響比較顯著,大于15%時,天然灰分對為塵的爆炸幾乎沒有影響。水分能降低煤塵的爆炸性,因為水的吸熱能力大,能促使細微塵粒聚結為較大的顆粒,減少塵粒的總表面積,同時還能降低落塵的飛揚能力。煤的天然灰分和水分都很低,降低煤塵爆炸性的作用不顯著,只有人為地摻入灰分(撒巖粉)或水分(灑水)才能防止煤塵的爆炸。

3、煤塵粒度

粒度對爆炸性的影響極大。粒徑1mm以下我煤塵粒子都可能參與爆炸,而且爆炸的危險性隨粒度的減小而迅速增加,75?m以下的煤塵特別是30~75?m的煤塵爆炸性最強,因為單位質量煤塵位質量煤塵的粒度越小,總表面積及表面能越大,粒徑小于10?m后,煤塵爆炸性增強的趨勢變得平緩。煤塵粒度對爆炸壓力也有明顯的影響。煤炭科學研究院重慶分院的試驗。結果表明:在同一煤種不同粒度條件下,爆炸壓力隨粒度的減小而增高,爆炸范圍也隨之擴大,即爆炸性增強,粒度不同的煤塵引燃溫度煤塵燃溫度也不相同。煤塵粒度越小,所需引燃溫度越低,且火焰傳播速度也越快。

4、空氣中的瓦斯濃度

瓦斯參與使煤塵爆炸下限降低。瓦斯濃度低于4%時,煤塵的爆炸下限可用下式計算:

式中:

?空氣中有瓦斯時的煤塵爆炸下限,g/m3

?爆塵的爆炸下限,g/m3

k系數,見下表1。

表1瓦斯濃度對煤塵爆炸下限的影響系數

隨著瓦斯濃度的增高,煤塵爆炸濃度下限急劇下降,這一點在有瓦斯煤塵爆炸危險的礦井應引起高度重視。一方面,煤塵爆炸往往是由瓦斯爆炸引起的;另一方面,有煤塵參與時,小規模的瓦斯爆炸可能演變為大規模的爆塵瓦斯爆炸事故,造成嚴重的后果。

5、空氣中氧的含量

空氣中氧的含量高時,點燃煤塵的溫度可以降低;氧的含量低時,點燃煤塵云困難,當氧含量低于17%時,煤塵就不再爆炸。煤塵的爆炸壓力也隨空氣中含氧的多少而不同。含氧高,爆炸壓力高;含氧低,爆炸壓力低。

6、引爆熱源

點燃煤塵云造成煤塵爆炸,就必須有一個達到或超過最低點燃溫度和能量的引爆熱源。引爆熱源的溫度越高,能量越大,越容易點燃塵云。而且爆塵初爆的強度也越大;反之溫度越低,能量越小,越難以點燃煤塵云,且即使引起爆炸,初始爆炸的強度也越小。

第二節、預防煤塵爆炸的措施

1、建立完善合理的礦井通風系統,并保證機械通風正常運轉;用合理的通風方法調配合理的風量,保持適當的風速排除空氣中的煤塵,保證作業環境的清潔。

2、技術負責人對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狀況和防護措施落實情況每季度組織進行一次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對全部從業人員進行了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使得從業人員掌握了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同時熟知了煤塵爆炸、火災、水災的避險方法和路線。

4、礦井地面建立靜壓水池2個,容量200m3。沿主立井敷設1趟灑水管路,灑水管路系統為鋼管,主管路管徑108mm,支管路管徑50mm,長3600m;三通閥門設?z間隔長度均為50m。井下各轉載點安設了噴霧灑水裝?z,作業時進行噴霧降塵。

5、制定有綜合防塵管理制度。采煤工作面的回風巷、掘進巷道均安設了風流凈化水幕。采掘工作面采取了沖洗煤壁、水炮泥、裝煤灑水的綜合防塵措施。及時對巷道中的浮煤、煤塵進行清掃、沖洗。

6、按照有關規定采取了預防和隔絕爆炸的措施,在皮帶下山、運輸下山、回風下山、總回風巷、采煤工作面進、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等地共安裝隔爆水棚。采煤工作面進、回順槽、掘進工作面設置主要隔爆水棚,按照400l/m,長度30m的要求設置;皮帶下山、運輸下山、回風下山、總回風巷設置輔助隔爆水棚,按照200l/m,長度20m的要求設置。每周進行一次檢查。

7、總回風大巷未布?z電氣設備、運輸設備,為專用回風巷。

8、井上下設?z有消防材料庫,存儲有足夠數量的滅火材料和工具。建立了完善的消防供水系統。

9、礦井安裝一套kj80型安全監控系統,監控系統可對采、掘工作面,采區回風巷,總回風巷的瓦斯、局部通風機開停等進行實時監控。

10、定期清掃、清洗沉積在巷道壁和支架上的落塵,防止煤塵再次飛揚。并定期撒布巖粉,刷白大巷。主進風巷、主回風巷每月刷白一次,工作面順槽及其它巷道每月沖刷一次,并登記建檔。

11、礦井能按規定對生產性粉塵進行監測。加強煤塵管理,建立礦井粉塵檢測制度,并登記建檔。

12、礦井制定有井上、下防火措施,制定有防止煤層自然發火管理制度。

篇2: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規定

重大危險源管理的規定

生產經營單位對重大危險源實施及時、有效的監控,是《安全生產法》設定的法律義務。要使這項工作制度化,必須加強日常監控工作,要做到:

一是應對本單位的重大危險源登記建檔,摸清底數。

二是要定期進行檢測檢驗、評估、監控,發現安全問題及時采取措施。

三是制定應急預案和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并告知從業人員和有關人員。

如果生產經營單位違反上述規定,對重大危險源未登記建檔,或者未進行評估、監控,或者未制定應急預案的,將受到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處罰。

重大危險源備案制度。由于各種生產經營單位行業不同、大小不一,其重大危險源的數量、狀況和存在位置等差別很大,政府和有關部門不可能全部掌握。為了實施重點監管,有必要建立健全重大危險源備案制度。法律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本單位重大危險源及有關安全措施、應急措施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這種備案制度不是一般的告知制度,而是一種審查監管制度:

一是生產經營單位必須依法備案。

二是負責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部門有權進行審查、檢查。

三是發現生產經營單位違法的,有權依法實施行政處罰。

篇3:化工業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制度

根據GB18218-2000《重大危險源辨識》的規定,我公司的液氯倉庫,乙醇儲罐區,乙基氯化物車間(使用液氯場所)等三處均已達到重大危險源界限,屬重大危險源,經武漢綠世紀職業安全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的評估,液氯倉庫、乙基氯化物車間(使用液氯場所)屬一級重大危險源,乙醇儲罐區屬三級重大危險源。為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管理,確保公司員工及周圍居民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重大危險源應掛牌公告,張貼于醒目易于觀看的位置,讓公司員工和進入公司生產區的外來人員了解重大危險源的處所。

二、重大危險源公告牌應注明該危險源物質的理化性質,防護措施、,發生事故時的施救程序、施救方法,應急撒離時的通知方法。

三、重大危險源應明確承包責任人和日常管理責任人,承包責任人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安全活動,日常管理責任人負責該危險源的日常管理和巡回檢查工作,每天巡回檢查不少于二次。

四、安保部每周不少于一次對重大危險源進行巡回檢查并做好記錄。

五、重大危險源液氯倉庫和氯氣平臺應配置氣體泄漏自動報警儀,安全管理部門每周定期檢查其性能,確保其正常有效工作,無水乙醇罐區應設有防泄漏圍堰。

六、重大危險源內的安全設施、監控設備、安全防護用品、應急器材和消防器材未經安全部門許可,一律不準挪用。

七、重大危險源區域屬安全要地,非工作人員未經許可不得入內。

八、重大危險源應定期監測,對液氯倉庫和氯氣平臺每日進行二次氯氣濃度監測,對無水乙醇罐區每日進行二次可燃氣體監測。

九、重大危險源每年應進行一次安全評估。

十、安保部門應制定重大危險源應急預案,并每半年組織一次應急救援演練,同時組織公司管理人員和相關工作人員進行重大危險期源知識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