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低溫冰凍災害消毒技術方案

低溫冰凍災害消毒技術方案

2024-07-13 閱讀 8640

一、集中安置場所基本衛生、保潔要求:1.自然通風良好,避免集中供暖,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和流通。2.分區設置,避免過度擁擠;并設有相對獨立的發燒咳嗽病人(呼吸道)和嘔吐腹瀉病人(腸道)兩個安置治療房間(點);3.加強食品衛生和飲用水安全衛生;4.配備足夠數量的公共廁所或移動廁所;設置洗手設施,有專人定期保潔和清掃;有條件的配備洗手消毒液及抹手紙巾。5.專人保潔,組織專人負責垃圾收集、轉運,保證垃圾日產日清。6.定期廣播不要隨地吐痰,痰應用紙巾裹好后放入有蓋垃圾桶內;不亂扔垃圾;不能隨地大小便,飯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潔食物;有發熱咳嗽或嘔吐腹瀉應及時到臨時醫療點就醫等核心衛生信息。二、環境消毒1、空氣公共場所應盡可能的開窗通風換氣。必要時如發生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可對疫點室內空氣進行消毒:房屋經密閉后,用15%過氧乙酸溶液按7ml/m3(即每立方米用純過氧乙酸1克),使用過氧乙酸熏蒸器進行消毒,也可把過氧乙酸溶液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底部用裝有適量酒精的酒精燈加熱蒸發,熏蒸2小時,即可開門窗通風。或用2%過氧乙酸按8ml/m3氣溶膠噴霧消毒1小時后即可開門窗通風。熏蒸消毒時要注意防火,還要注意過氧乙酸有較強的腐蝕性。2、餐具消毒可煮沸消毒10分鐘。也可將2片漂精片或1片泡騰片溶入2斤水中,浸泡餐具30分鐘。3、環境、物體表面消毒受污染環境消毒,應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進行噴霧消毒。噴霧消毒可用0.2%~0.5%過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泥土墻吸液量為150ml/m2~300ml/m2,水泥墻、木板墻、石灰墻為100ml/m2。對上述各種墻壁的噴灑消毒劑溶液不宜超過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內噴霧一次,噴藥量為200ml/m2~300ml/m2,待室內消毒完畢后,再由內向外重復噴霧一次。以上消毒處理,作用時間應不少于60分鐘。4、糞便、排泄物的處理及消毒對于腸道傳染病病人的糞便及排泄物、嘔吐物應加強消毒處理,應做好消毒后才能運送。可選用下列一種消毒方式:

消毒劑用量作用時間20%漂白粉澄清液按消毒液:糞便=1:22小時6%漂白粉精溶液按消毒液:糞便=1:22小時5%氯胺T溶液按消毒液:糞便=1:22小時或用漂白粉干粉,按干粉:糞便=1:52小時

5、垃圾的收集和消毒處理合理設置垃圾收集點,可用磚砌垃圾池、金屬垃圾桶(箱)或塑料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傳染病污染的垃圾要按相關的衛生消毒要求處理或直接采用焚燒法處理。垃圾的消毒方法:可燃物質盡量焚燒,也可噴灑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作用60分鐘以上后深埋。6、運輸工具的消毒:車、船內空間,可用0.5%過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為10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噴灑至表面濕潤,作用60分鐘。密封空間,可用15%過氧乙酸按7ml/m3熏蒸消毒,還可用2%過氧乙酸進行氣溶膠噴霧,用量為8ml/m3作用60分鐘。7、生活污水:應盡量集中在缸、桶中進行消毒。每10升污水加入有效氯為10000毫升/升的含氯消毒溶液10毫升,或加漂白粉4克。混勻后作用1.5小時~2小時,余氯為4mg/L~6mg/L時即可排放。8、手消毒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對于接觸可疑有傳染病原體的人員應加強個人衛生防護和手消毒。手消毒可選用下列方式之一。

消毒劑消毒方式作用時間10%碘伏(250mg/l)擦拭1~2分鐘75%酒精擦拭1~2分鐘0.2%過氧乙酸擦拭1~2分鐘5%漂白粉擦拭或沖洗0.2%洗必泰洗凈后擦拭3分鐘0.1%新潔爾滅洗凈后擦拭5分鐘

篇2:高溫低溫作業制度

一、目的

為使高溫、低溫條件下作業正常,減少對職工身體影響,從而保證生產的穩定運行,制定本制度。

二、實用范圍

實用于公司的生產作業范圍

三、工作職責

1、生產管理部為高溫、低溫作業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高溫、低溫作業制度的監督管理。

2、生產設備科為高溫、低溫作業的日常管理部門,負責高溫、低溫作業的日常檢查,負責作業點高溫、低溫作業組織的評價。

3、各生產車間和作業管理部門負責高溫、低溫作業的日常管理。

四、管理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保證高溫、低溫作業職工的身體健康。

2、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做好高溫、低溫作業的防護工作。

3、不斷改善高溫、低溫作業條件,創造適宜的工作環境。

4、對經常接觸高溫工作的職工放發高溫補貼。

五、作業內容管理

1、各生產單位應做好夏天防高溫工作,減少和避免職工中暑。

2、各生產單位應做好冬天的防寒工作,減少和避免職工凍傷。

3、各生產單位應做好冬天管道、閥門、儀表等防凍保溫工作。

4、備煤車間受煤坑、煤塔處冬天應有取暖條件,保障生產正常。

5、煉焦車間焦爐地下室、換向室、調火值班室處應有降溫條件或通風條件。

6、對經常接觸煉焦爐受高溫影響的工種,安排工作時應合理調度,避免職工因時間較長而中暑。

7、煉焦車間搗固、篩焦樓等處冬天應有取暖條件。

8、各廠、車間職工在受限空間溫度較高的地點工作時,應盡量改善通風條件,工作時有監護人。

9、在接觸高溫可能產生煬傷的工作時應有防護措施。

10、在冬天氣溫較低時,從事高空作業應有防寒措施。

六、管理要求及考核

1、各生產單位對高溫、低溫工作點應進行充分辨識和評價,并按評價結論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如因工作安排不當而使職工中暑、煬傷、凍傷,每次處罰責任單位1000元,第一責任人承擔200元。

2、因違章指揮作業而使職工中暑、煬傷、凍傷,每次處罰違章指揮責任人2000元,情節嚴重,按安全管理相關制度進行處罰。

七、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篇3:低溫液態氧氣瓶使用操作規定

1.給液氧氣瓶的汽化器用氣閥上安裝合適的減壓器;

2.用配套的金屬軟管連接好汽化器進口與液態氧氣瓶的使用閥;根據使用情況確定用液相或氣相閥;

3.在用氣設備和減壓器之間連接合適的用氣管路;

4.按順序打開汽化器進口閥,液態氧氣瓶上增壓閥;

5.通過觀察液態氧氣瓶的壓力表,可將液態氧氣瓶壓力增壓至設定的壓力值,打開使用閥,調整管路減壓器至合適的用氣壓力,開始止常用氣;

6.用氣完畢,按順序關閉液態氧氣瓶增壓閥,用氣閥打開放空閥,將瓶內壓力降至0.6MPa后關閉;(各閥門均有標牌)

7.當瓶內液氧用完時,按以下步驟更換液態氧氣瓶;

a.關閉液態氧氣瓶增壓閥;

b.關閉液態氧氣瓶用氣閥;

c.打開放空閥將壓力降至安全壓力(0.6MPa)

d.關閉汽化器進口閥門,拆開汽化器與液態氧氣瓶連接接頭;

e.更換新的液態氧氣瓶;

f.然后重復4-6步驟繼續使用。

注意:

1.在使用和更換液態氧氣瓶時,應帶防護手套并建議穿長袖、工作服,以防凍傷。

2.供氣點必須遠離熱源并經常保持場地整潔,與明火的距離不得小于10米。

3.供氣前,應對回火器、防止器、氧氣壓力表等安全保護裝置進行仔細檢查、確認正常,方可工作。

4.送氣時,要觀察氣瓶輸送管道,閥門等滲漏現象

5.供應點應保持良好的自然通風,不準吸煙,不準戴沾有油污的手套

6.下班后,要關閉供氣閥和氧氣瓶閥,打掃環境,確認安全后,方可離開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