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管理運作流程
企業管理流程【1】
對內應以企業目標為根本依據,提高管理流程的效率,平衡企業各方資源(生產線平衡),控制總體效率的平衡,實現企業總體績效。
對外,面向客戶,提高業務流程的效率。
流程管理是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中一個不可缺少的模塊,它是用來定義和控制數據操作規程的基本過程,主要管理當用戶對數據進行操作規程時人與人之間或活動與活動之間的數據流向,以及在一個項目的生命周期內跟蹤所有事務和數據的活動。
1.定義流程:用戶可以自定義流程類型以滿足企業需求;
2.設計流程:用戶可以使用工具方便簡單的設計工作流程圖;
3.定義規則:用戶可以在流程中觸發執行自定義的腳本,完成特定的業務工作;
4.分配任務:用戶可以分配工作任務,包括系統中的一些工作任務,如登入、登出、歸檔等;
5.分配人員:在每一個工作點可以分配工作人員。
另外,管理者可以把工作委托給其他人完成,也可以在運行時確定工作人員;
6.啟動工作:可以選擇要處理的工程圖紙或文檔,啟動工作流處理后繼工作;
7.接收流程:接收本人要處理的流程;
8.執行任務:可以利用流程信箱接收和發送流程,執行分配給自己的任務;
9.發送流程:將流程發送到下一個節點;
10.跟蹤流程:流程圖節點以不同的顏色表示當前運行情況;
11.監控流程:流程的管理者可以及時掌握流程的情況。
可以查看過期任務、解決流程運行中出現的問題。
3.2組成
根據流程要包括的功能,把整個流程分為三個部分,分別實現上述功能:
1.設計模塊:設計流程圖的工具。
使用流程設計模塊可以建立流程圖、保存流程圖、把流程圖分配給流程;
2.運行模塊(流程信箱):啟動流程、接收流程、執行任務、發送流程;
3.監管模塊:流程管理工具。
管理員可以查看和監控已經運行的流程,出現問題或過期的流程可以及時得到調整。
管理流程存在問題
1)分工過細導致一個經營過程有很多部門完成,運作的時間長,成本高,信息在各部門流通時,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交流、溝通。
各個部門對需要處理的事件又有不同的優先順序,都是把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事件優先處理,因此很難保證一個經營過程按照顧客所希望的時間完成。
2)各部門按職能劃分,員工只對自己的上級主管負責。
部門所追求的是部門的最優,各個部門都盡可能地占有企業資源以及獲得最大利益,很難達到整個經營過程的整體最優。
但企業的生存取決于對顧客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顧客并不關注企業中的某個部門業績,而是整個企業的經營行為。
3)現在的企業層次過多,機構臃腫,為了銜接各個部門和各個環節,企業需要設置許多管理人員,這些管理人員對經營過程進行協調,控制,監督,審查。
公司運營管理制度【2】
分公司既是一個具有法人資格相對獨立的公司,同時又是受總部直接管理的分支機構,它有自己獨特的組織結構,包括業
務部、財務部和行政部三個部分。
企業運營制度是用來“管組織”的,所以分公司運營制度按照分公司的組織結構將包括三個方
面:一、業務管理制度;二、財務管理制度;三、行政管理制度。
一、業務管理制度
分公司業務管理制度是根據分公司的業務流程來制定的,是對整個業務流程各個運營環節進行的具體規定。
這里的業務流程是指分公司業務活動的各個環節和過程。
根據業務活動的實質內容和體現形式,可以將業務流程分為內在
業務流程和外在業務流程。
內在業務流程即業務活動的實質內容,包括尋找客戶、一般了解、深入了解、建立關系、鞏固關系五
個部分。
外在業務流程即業務活動的體現形式,包括尋找客戶、拜訪客戶、合作談判、銷售進行、售后服務五個部分。
對于分公司開展業務活動來講,內在業務流程和外在業務流程兩個方面的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
內在業務流程屬于過程性
的東西,適合溝通管理;外在業務流程屬于結果性的東西,適合約束管理。
沒有內在業務流程的溝通管理,開展業務活動就會沒
有思路和章法,就很難取得實質進展;沒有外在業務流程的約束管理,開展業務活動就會混亂不堪,就會導致高成本低效率現象
但是,內在業務流程和外在業務流程又是需要分開對待的兩種東西,不能混為一談。
內在業務流程是企業開拓市場的銳利
武器,是與客戶、與市場打交道的經驗方法,反而屬于外在性的東西;外在業務流程是企業內部管理的規章制度,是與部門、與
成員進行的制度對話,反而屬于內在性的東西。
攘外必先安內,只有將內部管理做好了,才能更好的開拓市場。
內在業務流程屬
于經驗方法,即所謂的“思路打法”;外在業務流程屬于規章制度,即所謂的“業務管理制度”。
因此,內在業務流程是公司培
養和指導業務員開展業務工作的經驗方法,只能作為溝通管理,不能作為約束管理,而外在業務流程才是真正的對業務活動的制
度管理。
為了更好的區分內在業務流程和外在業務流程,這里有必要再舉例說明。
例如某業務員某天準備去拜訪某家客戶,他需要
先與客戶預約好,因為是初次拜訪,他準備只遞上自己的名片和送一本企業綜合目錄,拜訪的目的就是了解客戶一般情況,再讓
客戶了解我們的企業概況和產品特點等等。
這時該業務員所做的實際工作就是內在業務流程中的“一般了解”流程,他在做這項
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況,又該怎樣應對、怎樣能達到目的等等都屬于業務員心里需要掌握的東西
,即所謂“思路打法”,業務員在平時應該不斷總結學習,公司在平時也應該多加培養指導。
業務員在這次工作中具體遇到了什
么問題,自己有什么看法,應該及時向上級領導反映,上級領導也應該主動的了解業務員具體工作情況,這就是上級與下屬之間
在工作過程中實時的交流溝通,即所謂溝通管理。
但是,所有這些都沒有涉及到外在業務流程,都與制度管理無關。
什么才與制度管理有關呢?業務員預約客戶電話費問題該如何解決,業務員拜訪客戶交通工具和交通費用該如何解決,業務員名片制作該如
何解決,業務員所要使用的資料該如何解決,業務員這次拜訪客戶工作該如何向公司反映,是否需要寫工作日記,工作日記是否
需要制作統一的格式,該如何制作才能更好的反映業務員的工作情況等等,這些才是外在業務流程所關心的問題,才是制度管理
問題。
因此,只有根據分公司業務流程才能制定出更切合實際的分公司業務管理制度,才能確保分公司各項業務工作健康、高效的運行。
由于分公司業務部包括銷售和后勤兩個部分,所以也將分公司業務管理制度分為兩個部分:一、銷售管理制度;二、后勤管理制度。
(一)銷售管理制度
1、業務劃分
2、價格
(1)價格制定
(2)報價管理
報價可以分為口頭報價和書面報價兩種形式。
書面報價根據客戶談判需要可以有初次報價、二次報價和最終報價。
口頭報價
和初次報價只代表產品的檔次價位,不代表具體報價;二次報價為具體報價,根據具體用量、要求服務和付款條件不同進行區別
對待;最終報價為合作報價,代表公開的實際合作價格。
(3)客戶費用
(4)合同與訂單
合同是公平對等的,是雙方行為約定的準則,說明雙方所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
很多企業在制定合同時存在消極維護自
身利益現象,對需方一些基本保障缺乏說明條款。
這樣容易造成在合作談判中修修改改,既麻煩又容易產生一些漏洞。
其實完全
沒有這個必要。
在現在商業競爭中,對于供方來說很多方面是基本的服務保障,也是實際能做到的。
既然是必須要做到的,也是
實際能做到的,為什么不直接在合同書里體現出來呢?例如退換貨、責任賠償和未按時送貨違約責任等規定。
這樣最終不但沒有
什么害處,還會帶來一些好處:一、體現公平合作的原則,令客戶信服;二、相應的對客戶的付款條件和違約責任要求名正言順
,無可反駁;三、有助于加強管理,提高服務意識,增強企業競爭力。
訂單與合同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只不過訂單是針對具體供貨的約定說明,包括供貨的品名、型號規格、數量、價格、送貨
時間和送貨地址等等。
(5)送貨
送貨是指將貨物送至客戶指定處,并讓客戶有效簽收。
(6)收款
(二)后勤管理制度
1、企業資源
(1)提供各類目標客戶標準說明,以明確銷售工作方向、提高銷售工作效率。
(2)提供客戶信息查找的必要資源,例如電腦上網、地方黃頁和相關行業資料等。
(3)建立目標客戶檔案和合作客戶檔案,分類保管,以備需要時方便調用。
(4)提供銷售工作所需各種資料和物品:
1)企業綜合目錄
2)產品說明書
3)相關證書和認證
4)性價比優勢分析資料
5)樣品
2、組織分工
后勤包括文員、庫管和送貨等。
后勤工作是對銷售工作的支持和服務,后勤工作直接影響銷售工作能否順利開展。
文員對銷售工作的支持和服務主要是提供相關資料和物品,制作產品價目表和有關文件資料。
庫管對銷售工作的支持和服務
主要是做好常用貨物備貨工作和具體客戶的發貨工作。
送貨對銷售工作的支持和服務主要是協助業務員送貨工作。
3、文員
(1)將銷售工作所需有關資料和物品分為常用和不常用兩類。
(2)及時向業務員反饋常用資料和物品的儲備信息,與業務員保持良好溝通,做好常用資料和物品的儲備計劃。
(3)及時向總部采購管理中心倉儲部申請發送常用資料和物品,做好常用資料和物品儲備工作。
(4)接受業務員有關資料和物品申請,并及時完好的提供;業務員申請有關資料和物品必須填寫《業務員物品申請單》,
對于比較貴重的物品必須由分公司經理簽字同意。
(5)接受業務員產品價目表和有關文件資料制作申請,并及時完好的提供。
4、庫管
(1)及時向業務員反饋常用貨物庫存信息,與業務員保持良好溝通,做好常用貨物備貨計劃。
(2)及時向總部物流部申請發貨,做好常用貨物備貨工作。
(3)接受業務員發貨申請,及時做好發貨安排并及時向業務員回復。
(4)接受附近分公司調貨申請,及時配合調貨工作,并做好相應記賬。
5、送貨
(1)協助業務員安全及時的將貨物送至客戶指定地點。
(2)協助業務員帶領總部物流司機完成送貨工作。
(3)協助裝卸貨工作,負責裝卸貨現場監管。
(4)確保貨物的有效簽收,并及時將送貨單交于相應負責人保管。
附:業務流程
一、內在業務流程
(一)尋找客戶
尋找客戶是指尋找符合我們需要的目標客戶。
尋找客戶一般包括三個途徑:一、實地尋找;二、信息查找;三、關系介紹。
實地尋找優點是了解得更直接更詳細,缺點是尋找比較費時費力,信息獲得不夠及時。
信息查找包括上網查找、電話查詢和
有關資料查找等,其優點是比較省時省力,信息獲得比較方便,缺點是信息了解得不夠詳細具體,還需要實地驗證。
關系介紹等
于是省掉了尋找客戶這一流程,直接進入一般了解流程,但關系介紹需要建立一定的人脈關系,是慢慢積累出來的。
(二)一般了解
一般了解流程包括兩個方面:一、客戶對我們的一般了解;二、我們對客戶的一般了解。
客戶對我們的一般了解也是我們要主動向客戶介紹、宣傳的內容。
包括企業規模實力、產品種類、相關認證、檔次價位、合
作方式、性價比優勢、相關服務等等。
(三)深入了解
深入了解包括關鍵客戶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年齡段、籍貫)、性格愛好、內心想法,關鍵客戶在對方公司里的內在關
系以及對方公司的一些內在情況等。
(四)建立關系
建立關系是指與關鍵客戶個人之間建立一定的實質性關系。
(五)鞏固關系
與客戶履行、兌現有關約定,保持良好溝通。
二、外在業務流程
(一)尋找客戶
與內在業務流程相同。
(二)拜訪客戶
拜訪客戶是帶有目的性的接觸客戶,是與客戶相互之間不斷深入了解的過程。
拜訪客戶是尋找客戶和客戶談判的中間環節,
它們之間并沒有明確的界限。
拜訪客戶與尋找客戶經常是同一個過程,例如實地尋找客戶其實就是初次拜訪客戶。
拜訪客戶是多
次的,從初次拜訪到不斷深入的拜訪,它給接下來的客戶談判打好基礎,有時拜訪客戶過程也是客戶談判的一部分。
(三)合作談判
合作談判是銷售活動的重要環節,包括兩種類型:一、公開談判;二、私下談判。
公開談判的具體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質量;二、價格;三、服務。
質量包括具體質量要求和質量檢測事項兩個方面。
價格是與具體用量、要求服務和付款條件密切相關的。
服務包括售中服務和售后服務。
私下談判一般由我們主動提出,是在私下場合進行的,因此它需要我們主動約請客戶。
私下談判的具體內容除了公開談判內
容外,主要是個人利益方面。
(四)銷售進行
銷售進行是銷售活動的實質過程,是雙方正式合作的標志。
包括:一、簽定合同;二、收取保證金或預付款;三、確認訂單;四、送貨;五、售中服務;六、收款。
(五)售后服務
售后服務包括退換貨、維修服務和責任賠償等。
篇2:酒店餐廳日常運作流程培訓
酒店餐廳的日常運作流程培訓
餐廳運作管理,從一個新開的酒店自開業起便沒有了休息日。那么對于我們管理人員的要求也非常的高。要使整個餐廳流程順暢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今天我們講課的內容。
(一)如何使餐廳運作、管理流程順暢
1.標準化。即各崗位員工都要有操作標準。
2.程序化。即每個流程都要有一個程序。
3.制度化。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即餐廳要有一套完成的制度,而且管理人員要養成按照制度辦事的習慣。
4.學會給員工培訓。對于日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采取多種方法給員工培訓。
(二)餐廳運作流程
1.餐廳運作流程圖
準備階段-執行階段-結果階段
1)準備階段
a.了解預定、分配人員。根據預定情況對班組人員進行分工,合理安排員工,重點關注當天休息員工房間的餐前準備及人員分工到位。
b.物品準備。主要是餐具衛生、餐具準備的數量,尤其是酒杯和加位時的備用殘酒、擺臺情況。
c.環境布置。根據預定信息對餐廳餐臺進行布置,營造餐廳氣氛,如生日宴如何布置。(蛋糕刀、蛋糕車、音響等);檢查環境衛生安全、走廊地面衛生、窗簾是否拉好。
d.了解菜單,及時調整菜品。針對提前預定標準的客人,為其列制菜單,并對菜單進行把關,審核。及時通知廚房調整菜品。
e.酒水準備。根據當地客人的習慣,提前檢查常銷酒水的準備情況。
f.組織召開班前會(按照班前會流程走)
2)執行階段
a.預定。客人預定信息是否清楚,信息是否及時傳遞
b.引領。引領是否準確無誤是否傳遞重要領導就餐信息
c.關注早到的客人。按照落座服務程序進行實施。
d.點菜、點酒水的時機及語言的應用。
e.上菜速度的控制
f.菜品質量把關
g.斟酒的及時性
h.餐中靈活服務的應對
j.面食的準備情況
3)結果階段
a.征詢客人的滿意度
b.通知廚房管理人員巡臺,對客人的意見進行反饋
c.班后收尾工作(工作紀律、節能、衛生)
d.安全檢查
(三)餐廳日常管理
1)預先控制
a.人力資源的預先控制。舉例“橄欖式”排班
b.物質資源的預先控制。主要是直接影響服務質量的物品的準備和檢查
c.衛生質量的預先控制。開餐前半小時,對天花板、通風口、燈具、地毯到桌面餐具、布草衛生進行檢查。
d.事故的預先控制。提前了解沽清,掌握酒店下發的臨時緊急通知。做好安排。
2)現場管理
a.服務程序的控制。
b.上菜時機的控制。
c.意外事件的控制。處理臨時發生的投訴。
d.人力控制。開餐后進行第二次人員分工。
3)反饋
a.客史信息的反饋
b.員工服務期間問題的反饋。
c.顧客意見的反饋。
d.與上級管理人員的反饋。
e.與廚房管理人員的反饋
(四)組織管理人員模擬餐廳日常管理
提前將參加培訓的管理人員進行分組,每組4人,其中2人當員工做餐前準備,2人當管理人員檢查餐前準備的項目,做到預先控制。
篇3:制鞋企業IE工程部運作流程
鞋企IE工程部運作流程
一、目的:提供生管計劃依據,控制成本,降低浪費,提高品質,規范生產。
二、工作內容
1、用量核算2、工時工價測定3、流程編排
4、看板制作5、生產復核
三、內容解析
l本碼試作
1.用量核算員依據開發提供之《材料說明書》初稿,制作非常規料《型體材料用量明細表(采購版)》。
1)開發在轉接新款到技術IE部同時將《材料說明書》初稿一同轉接給技術IE部,需填寫部位名稱、材料名稱及規格、供應商。
2.依據調版進度,制作型體裁斷各部件排刀圖。
3.查看新型體,借鑒類似型體,制作《型體工程編制表(預估版)》,提供給生管安排大進度。
4.跟蹤記錄制作《型體試作流程(初稿》》(包括面部與成型)
l5.7.9碼試作
1.IE工程師全面跟蹤5.7.9碼的每道工序,記錄操作重點、作業標準及操作工具、工法、作業姿勢、物品擺放等。①如刷膠使用膠刷規格,刷膠寬度、長度;②如擁邊邊距;③如針車車線、車針、針距、邊距等。
2.借助用量核算員制作之型體裁斷各部件排刀圖,制作《型體裁斷操作標準說明書》初稿,含下料、批皮、打碼燙金等相關工序。
3.依據跟蹤內容,制作《型體面部技術資料》《型體成型技術資料》初稿,以便制作看板。
4.《型體材料用量明細表(生產版)》初稿制作。
l刀模試作
1.《型體面部技術資料》《型體成型技術資料》定稿,制作《面部流程操作看板》。
2.《型體材料用量明細表(生產版)》定稿,給生產提供發料、領料之依據。
3.型體(面部、成型)各工序測秒,取得標準工時,制作《型體工程編制表》定稿,提供生管各部標準時產能,以便其安排生產細進度;確定型體各工序工價。
4.提供型體操作品檢重點(面部、成型)。
l量產
1.型體上線前4個小時,提供技術資料給車間,指導生產;
2.型體上線初期,與技術員一道,協助現場干部進行流程編排,輔導新型體上線,及時對生產車間產能異常進行分析、處理。
3.針對生產車間對于材料用量、工時工價差異,一個工作日內做好復核并修正IE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