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星級酒店人員編制預案

星級酒店人員編制預案

2024-07-12 閱讀 4576

星級酒店的人員編制:(參考)

1、總辦:(3人)總經理1人/副總經理1人/辦公文員1人

2、人事部:(3人)經理1人/培訓薪資主管1人/文員1人

3、財務部:(10人)經理1人/成本會計1人/主管會計1人/出納1人/日夜審1人/庫管3人(總庫、餐廳、客房)

4、采購部:(3人)經理1人/采購員2人

5、工程部:(6人)經理1人/工程人員3人/萬能工(IT)2人

6、質檢部:(1人)經理1人(各部門經理)

7、前廳部:(13人)經理1人/大堂副理1人/收銀4人/接待4人/行李員3人

8、保安部:(17)根據酒店的規模和營業實際而定,一般為三班。經理1人/主管1人/領班3人/監控3人/每班2-3人(大堂崗1/車場1/員工通道1)

9、客房部:(10人+服務員)經理1人/主管1-2人/領班3-4人/服務中心4人/服務員按1:12間的比例配制

10、餐廳部:(14人+服務員)經理1人/主管1-2人/領班3人/迎賓2-4人/收銀2人/吧員2人/服務員按1:1包間;大廳1:3的比例配制/傳菜員按1:5的比例。洗碗1:10-15的比例。

11、營銷部:根據市場適當配制

12、管事部直屬客房部管轄。PA根據酒店的使用面積和公共面積而定(公共區域為一班制、大堂為三班制、凈面保養與處理為二班制)

篇2:醫院人員編制比例配備

醫院人員的編制比例和配備

(一)確定編制總額

醫院人員編制總額的核定,是依據有關主管部門核準的床位數,按一定的人員編制標準核定的。其計算公式為:

M==B×Y+[(B-Bmin)/(Bma*-Bmin)]×(Yma*-Ymin)×B+A1……+An

式中:M――核定人員編制總數;

B――核定床位數;

Bma*――規定該等級醫院床位數的上限;

Bmin――規定該等級醫院床位數的下限;

Y――編制常數平均值;

Yma*――該等次常數上限;

Ymin――該等次常數下限;

A1,A2,…,An――醫院其他附屬編制。

(二)制定編制方案

人員編制方案是編制員額、人員編制類別以及崗位、職數、各類人員結構比例等方面的規定。

(三)核定編制比例

編制比例是指編制員額與核編參數之間的比例關系的規定。醫院編制比例,通常由一定數量的編制員額與一定數量的核編參數組成。對于醫院來說,病床數就是核編參數,醫院的核定病床數通常是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依據區域醫療規劃所審定的。

(四)進行人員配備

我國醫院的人員配備,主要依據衛生部1978年頒布的《綜合醫院組織編制原則(草案)》進行。根據這個《原則》綜合醫院病床與工作人員之比,依醫院的規模和承擔的任務分為三類:300張床位以下的醫院按1∶1.30~1∶1.40計算;300~400張床位的醫院按1∶1.40~1∶1.50計算;500張床位以上的醫院按1∶1.60~1∶1.70計算。

醫院各類人員的比例為:行政和工勤人員占總編制的28%~30%,其中行政管理人員占編制的8%~10%;衛生技術人員占總編制的70%~72%,在衛生技術人員中,醫師、中醫師占25-35%,護理人員占40-50%,藥劑人員占8%,檢驗人員占4.6%,放射人員占4.4%,其他衛生技術人員占8%。

1、臨床科室負責人配備

(1)科主任。25張床位以上的科設科主任,超過40張床位可增設副主任。門診任務較多的科,病床雖少于25張也可設科主任。門診及病房任務較少的科,可由其他有關科的科主任兼任。

(2)科護士長。各科設護士長(助產士長),病床多時可設副職。

2、醫師的配備

衛生部規定,各級醫師結構比例為: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住院醫師=1∶2∶4∶8。在編配某一職級的醫師時,通常采用的計算公式為:

M=(Tw×B×R)/Ta×15/P+A式中:

M――某職級醫師數;

Tw――住院醫師日均診治每位患者所需工時;

B――核定編制床位數;

R――病床使用率;

Ta――住院醫師日均有效工時;

P――住院醫師比例數;

A――機動數。

根據醫院擔負的任務和規模的不同,醫師中高、中、初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也應有所差異,以初級衛生保健和社區醫療為主要任務的醫院,醫師的配備應側重于全科醫師,其專業技術職稱中,高、中級比例可相對較少;承擔高度醫療或醫學院校附屬醫院,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編配比例可適當增大。

3、護理人員和助產士的配備

護理人員包括護理技術人員和護理員。護理技術人員和護理員的比例為3∶1為宜。衛生部1997年頒布的《綜合醫院評審標準》規定,三級、二級綜合醫院中,實際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在編護理人員數不少于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50%;病房床位與病房護士之比不少于1∶0.4;具有大專以上護理專業畢業文憑者,三級醫院不少于護士總數的20%,二級醫院不少于護士總數的10%。

(1)病房護理人員承擔的工作量不包括發藥及治療工作量在內,發藥及治療護理人員與病床之比為1∶100~1.2∶100。

(2)40~50張床位設護士3~4人。

(3)門診護理人員與門診醫師之比為1∶2。

(4)住院護理人員與病床之比為1∶100~1.2∶100。

(5)急診室護理人員與病床之比為1∶100~1.5∶100。

(6)嬰兒室護理人員與嬰兒病床之比為1∶3~1∶6。

(7)注射室護理人員與病床之比為1.2∶100~1.4∶100。

(8)供應室護理人員與病床之比為2∶100~2.5∶100。

(9)設有觀察床的護理人員與觀察床之比為1∶2~1∶3。

(10)手術室護理人員與手術臺之比為2∶1~3∶1。

(11)助產士與婦產科病床之比為:1∶8~1∶10。

(12)病房、門診、住院處、急診室、觀察室、嬰兒室、注射室、手術室、供應室等單位,每6名護理人員(助產士)增加替班1名。

4、醫技人員的配備

(1)檢驗人員。檢驗師與病床之比為1∶100~1∶200,其他檢驗人員與病床之比為1∶30~1∶40。

(2)藥劑人員。藥劑師與病床之比為1∶80~1∶100,其他藥劑人員與病床之比為1∶15~1∶18,中藥炮制、制劑人員與病床之比為1∶60~1∶80。

(3)放射人員。放射醫師與病床之比為1∶50~1∶60。

(4)理療人員。理療醫師與病床之比為1∶100~1∶150,其他理療人員與病床之比為1∶50~1∶100。

(5)營養人員。營養人員與病床之比,三級綜合醫院為1∶200;二級綜合醫院為1∶250。

(6)病理人員。病理人員與病床之比為1∶100~1∶130。

(7)麻醉人員。麻醉人員與手術臺之比為1∶1~1.5∶1。

(8)口腔科技術人員。根據實際需要,在編制總數內進行調配。

5、行政管理和工勤人員的配備

(1)書記、院長及其副職。100~200張床位的醫院設2~3人;300~400張床位的醫院設3~5人;500張床位以上的醫院設4~6人。

(2)其他行政管理人員。可根據醫院科室設置和實際需要配

備。

(3)病人廚工。與床位數之比為1∶25~1∶30。

(4)配餐人員。與床位數之比為1∶40~1∶50。

(5)病房衛生員。與床位數之比為1∶20~1∶25。

(6)洗衣工。與床位數之比為1∶25~1∶40。

(7)其他工勤人員。可根據實際需要,在工勤人員編制內進行調配。

篇3:酒店組織結構人員編制人事政策

酒店人事政策之組織結構及人員編制

A.組織結構

1.組織結構圖顯示酒店經營管理層級框架,明確管理關系。

2.組織結構圖未經總經理批準,任何人不得更改、變動。

3.未經總經理同意,不得將組織結構圖出示給酒店外的任何單位或個人。

4.組織結構圖由酒店組織結構圖和部門組織構圖組成。

B.編制的制定

1.部門經理根據各部門的工作性質、工作任務、工作量及行規來擬定本部門人員編制初稿。

2.人力資源部根據當地勞動力素質、酒店的經營、管理模式來考慮部門所提建議的合理與否,并給予修改意見。

3.部門、人力資源部共同磋商,制定出方案后報總經理批準。

4.總經理有權修改該編制方案中的任何部分。

C.編制的執行及調整

1.人力資源部和各部門需結合不同時期的具體情況,有控制地執行該方案。

2.該編制方案一旦確定,各部門應嚴格遵照執行。一般非經營項目擴大、增加或勞動政策變化及一些不可預計的特殊情況發生,不得隨意改動。在方案生效一年后,酒店可根據勞動力熟練程度和其他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對方案作適當調整。

3.部門有特殊情況需要變更本部門編制,須以書面報告形式陳述理由,送人力資源部審核。

4.人力資源部提出意見轉呈總經理做最后批準或不批準的決定。

5.人力資源部將依據以上有效申請更改部門總編制,并按更改后的編制執行控制。

6.遇需要壓縮編制的,部門和人力資源部均有權做出建議,呈總經理批準。執行程序同上。

在制定人員編制的同時,一并制定出人員架構圖,以顯示酒店各層級的隸屬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