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架作業施工技術交底
一、工程概況新安江隧道地處中低山區,進口位于浙江省淳安縣千島湖鎮塘白口村,里程為DK171+437,出口位于富山鄉石毛塢村,里程為DK177+660,全長6223m。隧道地區最高峰海拔811.9m,最低溝谷海拔標高114.5m,該地區地形較陡峻,溝谷多深切、地質構造復雜。圍巖軟弱破碎較為嚴重且自穩性較差時,開挖后與要求初期支護有較大的剛度,以阻止圍巖的過渡變形和承受部分松弛荷載,拱架就具有這樣良好的力學性能,因此開挖過后,拱架要及時施作。根據圍巖的破碎程度。拱架可以很好的與錨桿、鋼筋網、噴射混凝土相結合,構成聯合支護,增強支護的有效性,且受力條件較好。二、工作準備1、熟悉隧道施工設計圖。2、按設計要求準備鋼筋、工字型鋼等相應材料,所有材料均附有出廠質量證明書或驗測報告,并送檢所有原材料及試焊焊件,試驗合格后方可用于本工程。在施工現場,并做所有材料的保管、防銹、登記記錄等。3、檢查加工設備的完好性,保證鋼架加工一次成型及成品率。4、按設計圖中鋼架各單元尺寸要求,試加工一榀鋼架,檢查鋼架尺寸,按要求調試好各設備,使其達到批量生產的條件。5、在制作、安裝前,對參與人員做好安全交底工作。三、鋼架加工加工采用程序化施工,簡要施工流程如下:工作準備施工放樣調試設備下料、加工鋼架焊接檢查驗收。工藝措施和作業要點:(一)施工準備(1)做好施工用電,機械設備(如電焊機、彎筋機、切斷機、卷揚機等)運轉調試工作。(2)做好材料用量計劃,進場計劃等工作。(3)做好鋼架加工平臺的鋪設工作。(二)施工放樣測量人員根據鋼架設計圖(本隧鋼架每榀分為拱部3個單元、邊墻每側各2個單元、仰拱左右側各2個單元,共計11個單元構成)和操作工人的要求在鋼平臺上放樣,畫出1:1的鋼架大樣圖,包括各連接點的法線方向。(三)鋼材下料要求1、操作者先復核下料單上各單元鋼架的尺寸(考慮型鋼彎制伸長率)及用料規格型號,檢查是否符合設計要求。2、操作者按復核后的下料單進行下料,下料后各種規格、尺寸都分類分開放置并標識,以免誤用。對一些小料合理利用。(四)鋼架加工制作及架設工藝要求:鋼筋加工制作時,構件的連接是關鍵性工藝,應按《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5-20**)的規定執行,確保各類焊縫及螺栓連接質量。1、鋼架一般在現場制造或在工廠預制:(1)按設計圖放大樣,放樣時應根據工藝要求預留焊接收縮余量及切割,刨邊的加工余量。將主鋼筋、型鋼冷彎成型要求尺寸準確,弧形圓順。(2)格柵鋼架按設計圖配置加強筋與主筋焊接,焊接時,沿鋼架兩邊對稱焊接,防止變形。2.嚴格焊前及焊縫檢查:(1)焊接材料均應附有質量證明書,并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要求和國家標準規定。(2)鋼筋、型鋼應按照鋼材質量證明書進行現場復檢。(3)有銹蝕的鋼材禁止使用,對輕微浮銹油污等應清除干凈并應對焊點進行防銹處理。(4)焊制前進行焊工摸底試焊,按照手工電弧焊規范經考試合格評定焊接等級,并按規定選用焊接電流、電壓、引弧速度等,并要求供電質量穩定。(5)施焊前焊工應復查組裝質量及焊縫區的處理情況,如不符合要求,應修整合格后才能施焊。(6)焊接完畢后應清除熔渣及金屬飛濺物,按《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要求檢查焊接質量,不允許出現漏焊等現象。3.鋼架加工后要進行試拼,其允許誤差:(1)沿隧道周邊輪廓誤差為±3cm。(2)鋼架由拱部、邊墻及仰拱各單元鋼構件拼裝而成。各單元用螺栓連接。螺栓孔眼中心間距公差不超過±0.5mm。(3)鋼架平放時,平面翹曲應小于±2cm。4.本冊圖設計鋼架接頭數量可以再施工中根據具體工法及施工工藝予以調整。5、鋼架架設工藝要求:(1)為保證鋼架置于穩固的基地上,施工中應在鋼架基腳部位預留0.15~0.20m原地基,架立鋼架時挖槽就位。(2)鋼架平面應垂直于隧道中線,其傾斜度不大于2度。鋼架的任何部位偏離鉛垂面不應大于5cm。(3)為保證鋼架位置安設準備,在隧道開挖時:①在鋼架的各連接板處預留安裝鋼架連接板凹槽,其尺寸為3.5cm(高)*3cm(深)。②在初噴混凝土時,應在凹槽處打入木楔,為架設鋼架留出連接板位置。(4)鋼架應按設計位置安設,在安設過程中當鋼架和初噴層之間有較大間隙時應設騎馬墊塊,鋼架與初噴砼(或墊塊)接觸間距不應大于100mm,每套墊塊數量按1號墊塊一塊,2號墊塊二塊計列,本冊圖設計數量施工時可按實際情況酌情調整。(5)為增強鋼架的整體穩定性,將鋼架與系統錨桿焊接在一起。各種鋼架應設縱向連接鋼架以增強鋼架整體作用,縱向連接鋼架按環向間距1.0m設置,八字型內側布置。(6)為使鋼架準確定位,鋼架架設前均需預先搭設定位系筋。定位系筋一端與鋼架焊接在一起,另一端錨入圍巖中并用砂漿錨固。(7)鋼架架立后應盡快施作噴混凝土,并將鋼架全部覆蓋,使鋼架與混凝土共同受力。噴射混凝土應分層進行,每層厚度5~6cm左右,先從拱腳或墻腳向上噴射以防止上部噴射料虛掩拱腳(墻腳)而不密實,強度不夠,造成拱腳(墻腳)失穩。四、質量標準1、加工標準鋼架加工允許偏差見表1鋼架加工允許偏差表表1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檢查方法1鋼架矢高及弧長+20尺量2邊墻架長度±20尺量3拱、墻架斷面尺寸10~0尺量4組裝試拼高度±30尺量寬度±20尺量扭曲度+20~0尺量5鋼筋間距±10尺量6鋼筋搭接長±15尺量2、安裝標準鋼架立允許偏差表表2序號項目允許偏差檢查方法1橫向位置±50mm尺量2縱向間距±100mm尺量3垂直度2°垂球吊線4高程±50mm測量5左右扭曲20mm拉線尺量、吊線五、質量控制措施1、嚴格工序質量檢查制,必須做到每一榀鋼架都要檢查,細到每一個焊縫。2、每榀鋼架安裝完畢必須駐地工程師進行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3、做好半成品保護措施,特別是鋼架在運輸過程中,防止變形。六、安全措施1、搭設格柵鋼架人員必須戴安全帽、系安全帶、穿防滑鞋。2、搭設格柵鋼架時,應防止墜物傷人。3、在格柵鋼架上進行電、氣焊作業時,必須有防火措施和專人看守。4、施工期間,應對支護的工作狀態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在不良地質地段,應由專人每班檢查。當發現支護變形或損壞時,應立即修整加固,當險情危急時,應將人員撤出危險區。5、構件支撐的立柱不得置于虛碴和活動石塊上。在軟弱圍巖地段,立柱底面應加設墊板或墊梁。
6、鋼架安裝作業時,作業人員之間應協調動作,在本排鋼架未安裝完畢,并與相鄰的鋼架和錨桿連接穩妥之前,不得擅自取消臨時支撐。
篇2:鍋爐鋼架施工方案范文
鍋爐鋼架施工方案
每臺鍋爐鋼架從地面基礎-500mm架起,由Z1至Z48根立柱、梁和拉條組成,8根立柱底板與鋼筋混凝土柱頂的預理鋼板周焊固接,鍋筒、水冷壁、過熱器均懸掛于爐頂鋼架燃燒室支撐于前部鋼架上,其它中溫分離器、省煤器、氫氣預熱器和出口煙道均支承于尾部鋼架上。
本鍋爐要待構架安裝結束方能進行其它部件的吊裝就位。為了保證鋼架安裝的正確性、鋼架的承載能力和稱定性,以及整個工程安裝的整體性與連續性而特制定本方案。
1、基礎驗收
(1)鋼架安裝前,根據土建圖紙、鍋爐廠提供的基礎負荷圖、預埋件布置圖等對鍋爐基礎進行驗收,確認基礎幾何尺寸及標高的正確。
(2)基礎外形尺寸、標高、預埋件位置的正確性,各基礎中心線間距及相應對角線偏差應符合下表規定:
序號偏差允許偏差值(mm)備注
1鍋爐基礎外形尺寸+20-0包含預埋件
2基礎標高+0-20包含預埋件
3各基礎中心線間距離偏差柱距≤20米+1-1包含預埋件
4柱距<10米+2-2包含預埋件
5各基礎對角線偏差對角線長≤20米5對角線對應于上面的基礎中心線
6對角線長度>20米8
基礎驗收完應作好記錄,以備交工。
2、鍋爐鋼架由于露天保管,柱和梁應放在預先制好并經過校正的支架上,以防止變形。安裝前,要認真校對各柱的尺寸、型號與圖紙是否相符,并辦理好交按手續。對鋼架零組件在運輸過程中造成的變形應在組合前校正消除。
3、鋼架安裝順序
為了便于鍋筒的安裝,立柱安裝前應將鍋筒放置+7.00m標高層,具體詳見鍋爐吊裝方案。
4、鍋筒的放置
由于鍋筒本身自重20t,施工現場比較狹小,框架立柱一旦立起,勢必影響鍋筒的吊裝,所以在安裝立柱前,首先將鍋筒置于+7.00m標高層上,具體安放方法如下:
在+7.00m層梁處橫兩根35號B型工字鋼,為了不使鍋筒重力單獨作用在土建梁上,在土建梁上橫兩根35號B型工字鋼進行加固,使其受力均傳于土建立梁上。具體見鍋爐施工方案。
5、鋼架安裝
5.1、立柱組裝,首先按圖紙找好每根柱的上中下或上下兩段,確對無誤后組裝。Z1至Z3以柱頂部托架為基準。從柱頂至柱底測量確定立柱的基準標高線-1m標高線,保證頂部梁標高正確。采用加強鋼板焊接連成一體。Z4柱對接組焊前對照圖紙,仔細檢查各托架標高,從柱頂至柱底測量,以各托架標高誤差達最小的原則,確定立柱的1m標高線一般應避免托架標高誤差為正。當托架存在負偏差時,安裝各托架時用墊板調板。從而保證頂梁的標高準確,進而保證空氣預熱器支持梁的標高準確。立柱的全長彎曲值不得大于10mm,扭轉值不得大于10mm,焊縫坡口形式高度和要求均應符合圖紙要求,并嚴格按我公司的焊接工藝卡執行焊接。組對程序如下:首先搭好平臺,并找正找平,將各立柱的上中下三段或上下二段放置架上用水準儀找好各段平面標高,其偏差應在允許范圍內。用拉鋼絲法找好各梁角及側面角,梁的扭轉偏差不得大于10mm,接著電焊點牢,校正各托架尺寸,應符合要求。點好連接板、夾板,再次校正各部位尺寸,確認無誤后進行焊接,最后作好記錄,以備檢查交工使用。
平面布置圖詳見基礎平面圖(2890SP-00-01),立柱布置示意如下:
Z1左Z2左Z3左Z4左
爐前
Z1右Z2右Z3右Z4右
5.2、梁及拉條組對按圖紙工校對如梁、拉條的型號及位置進行組對,組對裝配和立柱對接工作應在經過找正。穩固的組合架上進行組對時,不得用鋼架元件作為組合架車使用,以防變形。
5.3、立柱吊裝就位: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兩臺鍋爐框架安裝采用流水作業,安裝前對鍋爐基礎預埋鋼板上殘存或粘結的雜物,清理干凈,并較對基礎各條線(如中心線對角線)的正確性。立柱安裝順序為Z1至Z4逐根安裝就位。吊裝順序如下:首先將Z1柱用20t吊車吊至安裝位置,然后將Z1柱上部纜網繩,用25t吊車立好。系好纜風繩,順序吊好Z2、Z3柱,找正找平后,標高確定,底座與基礎預埋鐵進行焊接。連好必要的橫梁,吊裝Z4立柱,找正找平后,底座與基礎預埋鐵焊接。連好橫梁基礎對安裝各部件無大防礙的其它拉條進行找正安裝。立柱安裝順序方法詳見立柱吊裝方案。
5.4、對25t吊車臂長不夠的梁的位置的安裝
對25t吊車無法吊到的橫梁拉條,采用首先吊安好頂部的大梁,然后利用大梁安裝其下面橫梁量及拉條。放鍋筒大梁的吊裝方法具體另定。采用大型吊車或在柱上焊接吊耳安裝,視安裝工期及能否保證工程質量定。詳見鍋爐吊裝方案
5.5、梁及拉條的安裝
立好立柱放好各標高層面梁后,對不影響其它部件的拉筋進行安裝。梁與拉盤的安裝,如情況允許,也可以在地下平臺上組裝完畢,整體安裝。
5.6、注意事項:在防止吊運時產生彎曲、變形、甚至損壞等情況的發生,根據實際情況,用型鋼臨時加固,系重繩應綁在組件最牢固的構件上。
5.7、鋼架組合件的允許偏差如下:
序號檢查項目允許偏差(mm)備注
1各立柱間距離間距/1000≤10
2各立柱間的不平行度長度/1000≤10
3橫梁標高±5
4橫梁間的不平行度長度/1000≤5
5組合件相應對角線長度/1000≤5
6橫梁與立柱中心線相對錯位±5
5.8、鋼架梁柱安裝允許偏差如下表:
序號檢查項目允許偏差(mm)備注
1立柱中心線與基礎劃線允許偏差±5
2立柱1m標高與廠房1m標高基準點偏差±2(±5)
括號中為DLJ-81數據
3得立柱間相互標高差3
4各立柱間距偏差間距/1000≤10
5立柱不垂直度長度/1000≤15
6各立柱上下兩平面至對應對角線偏差長度1.5/1000≤15
7橫梁標高偏差±5
8橫梁不水平度5
5.9、保持1m標高點的措施
為保持立柱1米標高與廠房1米標高點偏差符合要求,可在鋼立梁層板下加墊鐵加以調整,每組墊鐵不應超過三層,立柱就位后用小鐵錘檢查墊鐵不應松動。墊鐵放置位置應保證底板受力均勻,不致變形。最后在立柱找正后在墊鐵端部以連續焊縫將墊鐵之間,墊鐵與柱底之間焊成一致。
5.10、整體安裝后的檢查
立柱的垂直度測量和間距在上、中、下三點測量調整各橫梁的標高以立柱1m標高線為基準,經全部找正,偏差符合要求后,立柱底板與基礎混凝土的預埋鋼板按圖紙要求焊牢,焊接時應嚴格按焊接工藝卡進行。
5.11、各部件安裝在鋼立柱梁安裝就位,柱腳與基礎固定后,吊裝頂部元件。安裝時必須要保證主板梁荷載的作用,線通過柱中心,頂板梁全部安裝就位后,應對全部吊裝位置的正確性進行復查、測量,檢查結果應符合下表要求。在復查達到要求后,進行其它部件安裝,并按圖紙要求焊好拉條。
序號檢查項目允許偏差(mm)備注
1主板梁間距離間距/1000≤10
2各板梁間不平行度長度/1000≤5
3主板梁的垂直度5
4各板梁標高±5
5各相應對角線差長度1.5/1000≤15
6主板梁與柱中心線相對錯位±5
7各板梁水平度5指兩點間水平度
篇3:膜結構鋼架表面處理工藝(3)
膜結構鋼架表面處理工藝(三)
鋼結構噴砂除銹+環氧富鋅底漆+氯化橡膠漆的處理工藝:
1、表面預處理
(2)噴砂前鋼材表面沾污的油脂必須清除干凈(推薦用清洗劑進行清洗)。
(3)噴砂過程中和施工后,鋼材表面必須避免油脂重新沾污。
2、噴砂除銹
(1)環境條件:環境溫度應高于大氣露點3℃;相對濕度應小于或等于85%,遇下雨、結露等氣候時,嚴禁進行橋面拋砂除銹作業。
(2)磨料:拋丸所用磨料應采用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鑄鋼砂,粒度宜為0.7~1.0mm,磨料必須保持干燥、清潔,不得使用被油脂等污染了的磨料。
(3)鋼砂配比。考慮到施工效率和除銹質量的要求,所用的磨料應在現場用鋼丸和鋼砂摻混使用,磨料型號-與配比建議為:S330型鋼丸與G25型鋼砂的摻混比為7:3。
用噴砂機將石英砂噴擊在從屬表面除去鐵銹并將表面清除干凈;噴砂過程中的機械粉塵應有自動處理的裝置,防止粉末飛揚,確保環境衛生。
(5)處理后的表面應注意保護,避免二次污染。油漆涂裝前應對檢驗合格的除銹表面進行吹灰。
(6)噴砂除銹后應盡快施涂環氧富鋅涂料,一般不應超過4h。可將橋面分塊進行表面處理,經自檢檢驗合格后,盡決進行油漆涂裝。
涂順序一般是先上后下、先難后易、先左后右、先內后外,以保持涂層的厚度均勻一致,不漏涂、不流墜為準。在第一道防銹涂料涂膜干燥后應進行打磨、刮膩子、再打磨并除去表面浮粉。
3、底漆涂裝:
(1)合環氧富鋅銹漆,控制油漆的粘度、稠度、稀度,兌制時應充分的攪拌,使油漆色澤、粘度均勻一致。
(2)裝工藝采用噴涂施工時,應調整好噴嘴口徑、噴涂壓力,噴槍毅然管能自由拉伸到作業區域,空氣壓縮機氣壓應在0.4~0.7N/mm2。
(3)持好噴嘴與涂層的唁距離,一般噴槍與作業面距離應在10mm左右。噴槍與鋼結構基面角度應該保持垂直,或噴嘴略為上傾為宜。
(4)涂時噴嘴應該平行移動,移動時應平衡,速度一致,保持涂層均勻。但是采用噴涂時,一般涂層厚度較薄,故應多噴幾遍,每層噴涂時應待上層漆膜已經干燥時進行。
(5)裝后起碼需4~8h后才能達到表干、表干前不應漆裝面漆。
4、面漆涂裝:
(1)建筑鋼結構涂裝漆與面漆一般中間間隙時間較長。這樣在涂裝面漆前需對鋼結構表面進行清理,清除安裝焊縫焊藥,對燒去或碰去漆的構件,還應事先補漆。
(2)漆的調制應選擇顏色完全一致的面漆,兌制的稀料應合適,面漆使用前應充分攪拌,保持色澤均勻。其工作粘度,稠度應保證涂裝時不流墜,不顯刷紋。
(3)面漆在使用過程中應不斷攪和,涂刷的方法和方向與上述工藝相同。
(4涂層檢查與驗收
施工時和施工后,應對涂裝過的工件進行保護,防止飛揚塵土和其物。涂裝后的處理檢查,應該是涂層顏色一致,色澤鮮明、光亮,不起皺皮,不超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