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雨水口及支連管技術交底

雨水口及支連管技術交底

2024-07-11 閱讀 6557

一、施工準備1、技術準備1)施工前認真核對設計圖紙和說明,確定雨水口挖溝槽的底高程和混凝土層厚度。2)對接入原有雨水檢查井的平面位置和高程進行核對。3)做好施工管線高程、中線的測量復核工作。4)雨水口施工和管道安裝回填的全部過程中,槽底不得積水或泡槽。2、雨水口平面位置的確定雨水口與檢查井對應設置,形式以圖紙標注為準,雨水口至雨水檢查井的距離以雨水檢查井至綠化帶路緣石外側最近距離且盡量滿足整管節長度要求,減少截管以加快施工進度。處于凹形豎曲線附近的雨水口應調整至最低點,處于凹形豎曲線最低點位置的雨水口位置不得調整。3、材料要求1)雨水口的砌筑采用M10水泥砂漿砌MU10磚,勾縫座漿均用1:3水泥砂漿,雨水口與檢查井的連接采用DN300U-PVC埋地硬聚乙烯纏繞式排水管。2)雨水口基底鋪設10cm厚的C15混凝土基礎。3)管道管壁無縱向隆起、環向扁平和其它情況,管道鋪設安裝穩固,線形平直,符合設計及施工規范要求.二、交底適用范圍本交底適用于蘇河路K0+046.5~K2+100段偏溝式單箅雨水口及雨水口至雨水檢查井連接管的施工,該段共有偏溝式單箅雨水口221座。三、雨水口操作工藝1、工藝流程測量放線→基槽開挖→混凝土基礎→墻體砌筑及勾縫→C15細石混凝土找坡→井圈,及井箅安裝2、操作工藝要點基槽開挖人工開挖雨水口基槽,按照所放邊線進行開挖。開挖過程中核對雨水口位置,平行于路邊修正位置。混凝土基礎在澆筑混凝土基礎前應對槽底進行仔細夯實。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采用振動棒振搗,表面用木抹子抹面,澆筑完成后及時進行覆蓋灑水養護。井室砌筑及勾縫(1)雨水口基礎混凝土強度達到5Mpa以上后方可進行雨水口井室砌筑,砌筑前所用磚應充分濕潤。砂漿選用M10水泥砂漿。(2)測放雨水井墻體的內外邊線、角樁,據此進行墻體砌筑,雨水口墻體位置按測放的路緣石邊線掛線控制,先砌筑一層磚,根據長度尺寸,核對對角線尺寸,核對方正墻體砌筑。灰縫上、下錯位,相互搭接。(3)雨水口砌筑灰縫控制在8~12mm。勾縫需飽滿,隨砌隨勾縫,抹面應壓實。每砌筑30cm將墻體外側工作位應及時回填夯實,回填料采用二灰混合料或低標號混凝土。(4)雨水支管與墻體間砂漿需飽滿,管口與墻面齊平。支管與雨水口墻壁斜交時管口入墻20mm另一側凸出20mm,管端面平整無破損,超過此限可考慮調整雨水口位置。(5)為確保雨水口與路面頂面的平順,按設計高程,在路面上面層施工前完成雨水口井圈及井蓋的安裝。(6)道路雨水口頂面高程比此處道路路面高程底30mm以便于排水。C15細石混凝土找坡雨水口砌筑完成后底部用C15細石混凝土抹出向雨水支管集水的反水坡,細石混凝土最大厚度50mm,最小厚度30mm。井圈及井壁安裝鑄鐵井圈安裝時底部鋪20mm厚1:3水泥砂漿。位置要準確,與雨水口內壁一至,井圈頂比路面低30mm,不得突出。磚砌偏溝式單箅雨水口四、雨水支管的施工工藝1、放線開挖開挖前測設管線的準確中線,測出所需開挖深度,開槽時嚴格控制槽底開挖的深度和寬度,嚴禁超挖。開挖施工完畢后報監理工程師驗槽合格后方可進行墊層施工。2、平基施工管道設置20cm中粗砂墊層,施工前應先清理槽底,定出基礎頂面高程。3、管道鋪設管道鋪設前應將砂墊層表面清理平整,管道由雨水口至檢查井放坡,其坡度不小于1%,彈出管道中線,采用人工下管,下管時平穩輕放,安裝時嚴格控制管內高程和順直度,兩側用石子卡牢,管道接口采用玻璃鋼卡箍接口。4、回填管道采用中粗砂分層回填,打夯機夯實。五、質量要求1、下管前,應按產品標準逐節進行外觀質量檢驗,不符合標準要求的,應做好記號另作處理。

2、下管前,凡規定應進行管道變形檢測的斷面,必須事先量出該管道斷面的實際直徑尺寸,并做好標記。

3、管端面在雨水口內露出的長度不得大于20mm,管端面應完好無破損。4、砌筑完成后雨水口內要保持清潔,及時加蓋,保證安全。5、井圈及井蓋的安裝應牢固、位置平正。6、中粗砂回填必須分層夯實,夯實后每層厚度100~200mm,埋管段回填中粗砂回填到管頂0.5m以上,管頂0.5米以上至路基底之間層,采用河沙回填。雨水口及支管的允許偏差檢查項目允許偏差(mm)檢查數量檢查方法范圍點數1井框與井壁吻合≤10每座1用鋼尺測量較大值(高度、深度亦可用水準儀測量)2井口與路面高差-5、03井口位置與道路邊線平行≤104井內尺寸長、寬:+20、10深:0、-205井內支、連管管口底高度0、-20六、成品保護1、為防止接口合攏時已排設管道軸線位置移動,需采取穩管措施。具體方法可在編織帶內灌滿黃砂,封口后壓在已排設管道的頂部。具體數量視管徑大小而異,管道接口后,應復核管道的高程和軸線使其符合要求。2、雨季施工應采取防止管材漂浮措施。管道安裝結束后可先回填至管頂以上一倍管徑以上高度,管道安裝結束尚未回填時,一旦遭水淹應進行管中心線和管底高程復測及外觀檢查,如發生位移,漂浮或拔口現象應返工處理。3、回填中粗砂時,應注意保護好現場管道軸線、標準高程,防止碰撞位移,并應經常復測。4、溝槽開挖時盡量減小施工面積,對已鋪水穩層進行保護,盡量減少對水穩層的破壞。七、安全施工要求1、施工現場應按項目部規定的位置有序安放施工機械和堆放材料。2、應遵守項目部的安全守則、安全管理規定。3、各種機械設備懸掛操作規程牌。4、進入施工現場,必須遵守文明施工安全勞動衛生規章制度。5、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按規定正確佩戴安全帽、工作鞋等個人勞動防護用品,無關人員不得進入施工區域。6、施工區域內不準赤腳、赤膊,不準穿拖鞋、高跟鞋。7、不準酒后施工、操作。8、不準擅自損壞、拆除、移動安全防護裝置、警示牌、安全標志。9、各種機械要有專人負責維修、保養,并經常對機械運行的關鍵部位進行檢查,預防機械故障及機械傷人。八、文明施工要求1、雨水口及支管施工完畢后及時清理現場垃圾,對灑到水穩層表面的土及時沖洗干凈。2、施工機械產生的廢油不倒入水中,對于受污染的場地及時進行清理。3、加強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和達標活動,減少機械廢氣、排煙對空氣環境的污染。4、合理布置場地,材料堆放整齊,整潔有序,標識牌及宣傳標語牌統籌設置。5、各種資料填寫準確、及時、規范、收集齊全,歸檔有序。6、施工場地標牌醒目,各種規章制度健全。7、掛牌上崗,統一服裝,精神飽滿,遵守勞動紀律。

篇2:雨水口及支連管技術交底

一、施工準備1、技術準備1)施工前認真核對設計圖紙和說明,確定雨水口挖溝槽的底高程和混凝土層厚度。2)對接入原有雨水檢查井的平面位置和高程進行核對。3)做好施工管線高程、中線的測量復核工作。4)雨水口施工和管道安裝回填的全部過程中,槽底不得積水或泡槽。2、雨水口平面位置的確定雨水口與檢查井對應設置,形式以圖紙標注為準,雨水口至雨水檢查井的距離以雨水檢查井至綠化帶路緣石外側最近距離且盡量滿足整管節長度要求,減少截管以加快施工進度。處于凹形豎曲線附近的雨水口應調整至最低點,處于凹形豎曲線最低點位置的雨水口位置不得調整。3、材料要求1)雨水口的砌筑采用M10水泥砂漿砌MU10磚,勾縫座漿均用1:3水泥砂漿,雨水口與檢查井的連接采用DN300U-PVC埋地硬聚乙烯纏繞式排水管。2)雨水口基底鋪設10cm厚的C15混凝土基礎。3)管道管壁無縱向隆起、環向扁平和其它情況,管道鋪設安裝穩固,線形平直,符合設計及施工規范要求.二、交底適用范圍本交底適用于蘇河路K0+046.5~K2+100段偏溝式單箅雨水口及雨水口至雨水檢查井連接管的施工,該段共有偏溝式單箅雨水口221座。三、雨水口操作工藝1、工藝流程測量放線→基槽開挖→混凝土基礎→墻體砌筑及勾縫→C15細石混凝土找坡→井圈,及井箅安裝2、操作工藝要點基槽開挖人工開挖雨水口基槽,按照所放邊線進行開挖。開挖過程中核對雨水口位置,平行于路邊修正位置。混凝土基礎在澆筑混凝土基礎前應對槽底進行仔細夯實。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采用振動棒振搗,表面用木抹子抹面,澆筑完成后及時進行覆蓋灑水養護。井室砌筑及勾縫(1)雨水口基礎混凝土強度達到5Mpa以上后方可進行雨水口井室砌筑,砌筑前所用磚應充分濕潤。砂漿選用M10水泥砂漿。(2)測放雨水井墻體的內外邊線、角樁,據此進行墻體砌筑,雨水口墻體位置按測放的路緣石邊線掛線控制,先砌筑一層磚,根據長度尺寸,核對對角線尺寸,核對方正墻體砌筑。灰縫上、下錯位,相互搭接。(3)雨水口砌筑灰縫控制在8~12mm。勾縫需飽滿,隨砌隨勾縫,抹面應壓實。每砌筑30cm將墻體外側工作位應及時回填夯實,回填料采用二灰混合料或低標號混凝土。(4)雨水支管與墻體間砂漿需飽滿,管口與墻面齊平。支管與雨水口墻壁斜交時管口入墻20mm另一側凸出20mm,管端面平整無破損,超過此限可考慮調整雨水口位置。(5)為確保雨水口與路面頂面的平順,按設計高程,在路面上面層施工前完成雨水口井圈及井蓋的安裝。(6)道路雨水口頂面高程比此處道路路面高程底30mm以便于排水。C15細石混凝土找坡雨水口砌筑完成后底部用C15細石混凝土抹出向雨水支管集水的反水坡,細石混凝土最大厚度50mm,最小厚度30mm。井圈及井壁安裝鑄鐵井圈安裝時底部鋪20mm厚1:3水泥砂漿。位置要準確,與雨水口內壁一至,井圈頂比路面低30mm,不得突出。磚砌偏溝式單箅雨水口四、雨水支管的施工工藝1、放線開挖開挖前測設管線的準確中線,測出所需開挖深度,開槽時嚴格控制槽底開挖的深度和寬度,嚴禁超挖。開挖施工完畢后報監理工程師驗槽合格后方可進行墊層施工。2、平基施工管道設置20cm中粗砂墊層,施工前應先清理槽底,定出基礎頂面高程。3、管道鋪設管道鋪設前應將砂墊層表面清理平整,管道由雨水口至檢查井放坡,其坡度不小于1%,彈出管道中線,采用人工下管,下管時平穩輕放,安裝時嚴格控制管內高程和順直度,兩側用石子卡牢,管道接口采用玻璃鋼卡箍接口。4、回填管道采用中粗砂分層回填,打夯機夯實。五、質量要求1、下管前,應按產品標準逐節進行外觀質量檢驗,不符合標準要求的,應做好記號另作處理。

2、下管前,凡規定應進行管道變形檢測的斷面,必須事先量出該管道斷面的實際直徑尺寸,并做好標記。

3、管端面在雨水口內露出的長度不得大于20mm,管端面應完好無破損。4、砌筑完成后雨水口內要保持清潔,及時加蓋,保證安全。5、井圈及井蓋的安裝應牢固、位置平正。6、中粗砂回填必須分層夯實,夯實后每層厚度100~200mm,埋管段回填中粗砂回填到管頂0.5m以上,管頂0.5米以上至路基底之間層,采用河沙回填。雨水口及支管的允許偏差檢查項目允許偏差(mm)檢查數量檢查方法范圍點數1井框與井壁吻合≤10每座1用鋼尺測量較大值(高度、深度亦可用水準儀測量)2井口與路面高差-5、03井口位置與道路邊線平行≤104井內尺寸長、寬:+20、10深:0、-205井內支、連管管口底高度0、-20六、成品保護1、為防止接口合攏時已排設管道軸線位置移動,需采取穩管措施。具體方法可在編織帶內灌滿黃砂,封口后壓在已排設管道的頂部。具體數量視管徑大小而異,管道接口后,應復核管道的高程和軸線使其符合要求。2、雨季施工應采取防止管材漂浮措施。管道安裝結束后可先回填至管頂以上一倍管徑以上高度,管道安裝結束尚未回填時,一旦遭水淹應進行管中心線和管底高程復測及外觀檢查,如發生位移,漂浮或拔口現象應返工處理。3、回填中粗砂時,應注意保護好現場管道軸線、標準高程,防止碰撞位移,并應經常復測。4、溝槽開挖時盡量減小施工面積,對已鋪水穩層進行保護,盡量減少對水穩層的破壞。七、安全施工要求1、施工現場應按項目部規定的位置有序安放施工機械和堆放材料。2、應遵守項目部的安全守則、安全管理規定。3、各種機械設備懸掛操作規程牌。4、進入施工現場,必須遵守文明施工安全勞動衛生規章制度。5、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按規定正確佩戴安全帽、工作鞋等個人勞動防護用品,無關人員不得進入施工區域。6、施工區域內不準赤腳、赤膊,不準穿拖鞋、高跟鞋。7、不準酒后施工、操作。8、不準擅自損壞、拆除、移動安全防護裝置、警示牌、安全標志。9、各種機械要有專人負責維修、保養,并經常對機械運行的關鍵部位進行檢查,預防機械故障及機械傷人。八、文明施工要求1、雨水口及支管施工完畢后及時清理現場垃圾,對灑到水穩層表面的土及時沖洗干凈。2、施工機械產生的廢油不倒入水中,對于受污染的場地及時進行清理。3、加強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和達標活動,減少機械廢氣、排煙對空氣環境的污染。4、合理布置場地,材料堆放整齊,整潔有序,標識牌及宣傳標語牌統籌設置。5、各種資料填寫準確、及時、規范、收集齊全,歸檔有序。6、施工場地標牌醒目,各種規章制度健全。7、掛牌上崗,統一服裝,精神飽滿,遵守勞動紀律。

篇3:路側石檢查井雨水口雨水支管技術交底

交底內容:

一、施工準備

工具班組自備,材料按圖紙要求。

二、施工技術要求

1、路側石靠背砼距側石頂成熟尺寸不大于8cm,路側石鋪設到雨水口處,底面水泥砂漿應滿鋪。

2、雨污水檢查井蓋安裝:

1)井蓋安裝前,將檢查井四周清塹出寬度不小于35cm的砼澆筑帶,要求斷面圓順、平齊,井口四周平整;

2)用Φ20膨脹螺栓在井座四周等分三點錨入井圈砼中臨時將井蓋固定,再用水準儀和帶線法調整井蓋頂面標高,要求比四周成熟瀝青砼面高出2~3mm,絕不能比路面低,井蓋頂面與路面保持平順,調整好標高后,用膨脹螺帽分別在井座底板上下將井蓋固定;

3)用C30砼澆筑井座四周,砼面與底板平齊,周邊與二層瀝青面平齊或略低,確保井座底板和砼表面距面層瀝青砼表面不小于4cm,砼澆筑時必須振搗密實,表面抹平整;

4)路面最后一道瀝青砼鋪筑前,將井蓋四周砼面清掃干凈并刷上瀝青油,先用瀝青砼在井蓋四周人工夯實,然后再同路面一起鋪筑。

3、雨水蓖安裝:

1)雨水蓖安裝前,將雨水口朝向路面的三面清塹出寬度不小于40cm的砼澆筑帶,要求斷面圓順、平齊,井口四周平整;

2)將雨水蓖安放在雨水口上,再用水準儀和帶線法調整井蓋頂面標高,要求比四周成熟瀝青砼面低1~1.5cm,井蓋頂面與路面保持平順,調整好標高后,用C20細石砼固定;

3)用C30砼澆筑雨水蓖周邊,砼面與底板平齊,周邊與二層瀝青面平齊或略低,確保井座底板和砼表面距面層瀝青砼表面不小于5cm,砼澆筑時必須振搗密實,表面抹平整;

4)路面最后一道瀝青砼鋪筑前,將井蓋四周砼面清掃干凈并刷上瀝青油,先用瀝青砼在井蓋四周人工夯實,然后再同路面一起鋪筑。

4、DN300承插式砼雨水支管鋪設前,開挖溝槽土方時,在承插接頭的部位應往下挖10cm,讓承插接頭順利地安放在其中,避免因承插管接頭高出,導致整個砼管道受力不均,出現斷裂現象。為確保DN300承插式砼雨水支管不會被路面車輛碾壓破壞,管道上口距道路水穩層頂面最小不低于40cm,管道埋設返水落差控制在5~1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