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住宅工程基礎質量保證措施
高層住宅工程基礎質量保證措施
總則:工程施工應符合設計要求。所使用的材料、構件和設備,應具有出廠合格證并符合產品質量標準;當無合格證時,應進行檢驗,符合質量要求方可使用。當工程施工影響鄰近建筑物、構筑物或管線等的使用和安全時,應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工程施工中,對隱蔽工程應作記錄,并應進行中間或分項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1.土方工程:
1.1土方開挖前根據本工程特點,做好地下室柱網及主樓軸線控制樁,以便將控制線準確無誤的傳遞到地下,保證梁柱節點位置正確。
1.2挖槽前復核水準點,開挖后及時將高程控制線彈在地下連續墻上,以保證槽底標高準確。
1.3開挖過程應在地熱井、豎向支撐、降水井等處做好標識,并委派專人指揮機械,以防止機械碰撞損壞。
1.4機械挖土應按照設計標高預留100mm,樁1.5米范圍人工修槽以免擾動。
1.5釬探記錄不得作假。加強驗槽工作,以免基礎施工后發生下沉現象。
1.6配合勘察、設計、甲方、監理做好驗槽工作。并作好地基備案工作。
2.鋼筋工程:
2.1鋼筋運至現場后要及時對料,按規格、型號、架木方進行標識碼放,不得混放。
2.2鋼筋保護層要以設計厚度為依據制作墊塊。墊塊間距1m左右。
2.3所有鋼筋必須要有出廠合格證和復試報告,合格后方可使用,鋼筋表面應保持清潔無油污,無顆粒狀和片狀老銹。
2.4鋼筋的規格、形狀、尺寸、數量、錨固長度、接頭設置、搭接長度、焊接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及施工規范的規定。
2.5關于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補充:(根據混凝土結構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
2.5.1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結構部位和構件數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A.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結構部位,應由監理(建設)、施工等各方根據結構構件的重要性共同選定;
B.對梁類、板類構件,應各抽取構件數量的2%且不少于5個構件進行檢驗;
2.5.2對選定的梁、板類構件,應對全部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進行檢驗;對選定的板類構件,應抽取不少于6根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進行檢驗。對每根鋼筋,應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測量1點。
2.5.3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可采用非破損或局部破損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損方法并用局部破損方法進行校準。當采用非破損方法檢驗時,所使用的檢測儀器應經過計量檢驗,檢測操作應符合相應規程的規定。
2.5.4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時,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允許偏差符合規范要求。
2.5.5對梁類、板類構件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分別進行驗收。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驗收合格應符合下列規定:
A.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結果應判為合格;
B.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可再抽取相同數量的構件進行檢驗;當按兩次抽樣總和計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結果仍應判定為合格。
3.模板工程:
3.1基礎支模前,要先彈出結構尺寸控制線,按線支模,標高要用水平控制,水平支撐或斜支撐要與槽壁或槽底支撐牢固。
3.2各種預埋件、預留孔洞要在模板上彈線,按線設置,以保證位置準確。
3.3鋼模板表面要平整,拼縫嚴密,并清理干凈,隔離劑要涂刷均勻。
3.4模板應有足夠的剛度。
3.5木模板加工應符合下列要求:
3.5.1模板及支架的木材,應無蟲蛀、腐蝕、變形、裂縫。嚴禁使用含水率大干25%的木材。
3.5.2模板貼靠混凝土的一面應刨光。
3.5.3模板節點應結合牢固,接榫受力可靠;模板尺寸應準確,拼縫嚴密。
3.5.4模板加工完畢,應進行試配檢查,分類堆放。
3.5.5在安裝模板時,應準確牢固地預埋穿墻管、鐵件等。
4.混凝土工程:
4.1.澆筑前根據砼量確定幾個工作面,制定澆筑路線及先后順序,確定各部位先后澆筑時間。
4.2安排好勞動力的布置、交接班,接班人員必須同上一班次人員在同一崗位熟悉30分鐘。
4.3.砼澆注應注意的問題
a.泌水和浮漿問題
泵送砼施工時,在各澆筑層易產生泌水層,及時排出泌水。
在砼澆搗完成后表面用鐵鍬拍實,括尺刮平,木抹子搓毛待泛水后,再二次用木抹子搓毛,結束后進行保溫保濕工作。
b.砼底板澆筑完成后,在其表面覆蓋一層塑料布,派專人隨時觀測砼的養護情況,在砼養護期間不得隨意踩踏。
4.4泵送混凝土的一般技術要求:
混凝土澆注塌落度最高不超過20cm,最低不要小于14cm,嚴格控制水灰比,現場禁止加水。混凝土攪拌站根據氣溫條件、運輸時間(白天或夜天)、運輸道路距離、混凝土原材料(水泥品種、附加劑品種等)變化、混凝土塌落度損失等情況來適當地調整原配合比,確保混凝土澆注時的塌落度能夠滿足施工生產需要,確保混凝土供應質量。
4.5澆筑混凝土前,模板要澆水濕潤,但模內不能存水,振搗時不允許碰撞鋼筋、水電管線及預埋件,為保證抗滲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混凝土的入模自由傾落高度不應超過2米,超高時應用串筒、溜槽下落度等辦法降低自由傾落高度。防水混凝土必須采用高頻機械振搗密度,用插入式振搗器操作時要快插慢拔。要根據振搗棒的有效深度和半徑合理布點,插入點距離不大于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5倍。每點振搗20-30秒為宜,要以混凝土表面不再下沉、不出現氣泡、表面泛出灰漿為宜,應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在振搗過程中宜將振搗棒上下略微抽動,以使上下振搗均勻密實。在振搗上一層混凝土時,應插入下一層混凝土中5cm左右,并且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之前進行,要由專人負責振搗,做好記錄。
4.6澆筑間歇不得超過混凝土初凝時間,禁止擅自留置施工縫。
4.7按規范要求留置混凝土試塊,及時送試進行標養。實體檢驗按規范留置同條件養護試塊。
4.8混凝土裂縫預防措施:
4.8.1頂板混凝土施工完成后確保24小時以后再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上料要均勻分開,嚴禁集中堆放,確保混凝土不發生變形。
4.8.2澆筑完畢后及時澆水養護,鋪蓋覆蓋物,保證養護時間。
4.8.3混凝土板施工交活不能過早,一般不少于三道木抹子抹平,減少和避免混凝土早期干縮裂縫的發生。
4.8.4板下的支撐距離不能過大,保證板的整體剛度不變形。
4.8.5過樓板孔洞必須制作專門模板進行封堵。
4.8.6電線管上應加鋼片網,并保證混凝土密實。
4.9澆筑混凝土時,應按下列要求制作試塊:
4.9.1每澆筑100m2混凝土應制作一組試塊,
4.9.2變更水泥品種或混凝土配合比時,應分別制作試塊,
4.9.3防水混凝土應制作抗滲試塊。
4.10采用泵送混凝土,應符合下列要求:
4.10.1泵送前,應采用水、水泥漿或水泥砂漿潤滑輸送管道。
4.10.2泵送時,受料斗內應充滿混凝土。
4.10.3當泵送間歇時間超過45min或澆筑完畢時,應采用壓力水沖洗輸送管內殘留的混凝土。
4.11關于結構實體檢驗用同條件養護試件強度檢驗的補充:(根據混凝土結構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
4.11.1同條件養護試件的留置方式和數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A.同條件養護試件所對應的構件或部位,應由監理(建設)、施工等各方共同選定;
B.對混凝土結構工程中的各混凝土強度等級,均應留置同條件養護試件;
C.同一強度等級的同條件養護試件,其留置的數量應根據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確定,不應少于3組;
D.同條件養護試件拆模后,應放置在靠近相應結構構件或結構部位的適當位置,并應采取相同的養護方法。
E.同條件養護試件應在達到等效養護齡期時進行強度試驗。
4.11.2等效養護齡期應根據同條件養護試件強度與在標準養護條件下28d齡期試件強度相等的原則確定。
4.11.3同條件自然養護試件的等效養護齡期及相應的試件強度代表值,宜根據當地的氣溫和養護條件,按下列規定確定:
A.等效養護齡期可取按日平均溫度逐日累計達到600oC時所對應的齡期,0oC及以下的齡期不計入;等效養護齡期不應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
B.同條件養護試件的強度代表值應根據強度試驗結果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J107的規定確定后,乘折算系數取用;折算系數宜取為1.10,也可根據當地的試驗統計結果作適當調整。
4.12預防砼堿集料反應措施
4.12.1按《天津市預防混凝堿集料反應技術管理規定》(JJCl4-2000)的規定及設計要求,因此必須采取以下技術措施,確保砼質量:
A.在本工程上根據設計要求嚴格按照《天津市預防混凝土堿集料反應技術管理規定》執行,要從材料上進行把關,及時對進廠材料進行抽樣,(由抽樣人員負責),根據試驗報告由技術部門對混凝土總堿含量進行評估,當評估結果超過規范要求時應到試驗室確定混凝土配合比。
B.在施工過程中盡可能使用同一廠家、同一品種、同一批量的材料,如材料有變化時應由器材部門及時通知抽養人員重新抽樣試驗,對混凝土總含量重新進行評估,重新確定砼配合比。
篇2:汽車維修質量保證制度
1、在車輛維修作業中,嚴格執行作業規范和三級檢驗制度。
2、認真填寫、整理車輛技術檔案和維修檔案,按規定簽發竣工出廠合格證。
3、維修中堅決杜絕使用假冒偽劣配件。
4、對維修車輛實行質量保證期制度,自竣工出廠之日起:
一級維護、小修及零件修理質量保證期為汽車行駛2000公里或者10日;
二級維護質量保證期為汽車行駛5000公里或者30日;
整車修理或者總成修理質量保證期為汽車行駛20000公里或100日。
質量保證期中行駛里程和日期指標,以先達到者為準。
篇3:汽修廠質量保證期制度
汽車修理廠質量保證期制度
為確保機動車維修質量,讓用戶放心的來,滿意的去,特制定質量保證期制度。
1、員工嚴格按照客戶指定的項目、內容作業,不得漏項或減項,不得擴大范圍,如需增加項目或更換大件,主動征求客戶同意后再進行作業。
2、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作業項目,不得坑蒙欺詐客戶,有好的建議,可向客戶及時反饋,不得擅自作主。
3、交接車輛時,要主動告知車主駕駛人員應注意操作的事項,確保機械正常走合。
4、承諾質量保證期:
整車修理20000公里或100天
總成修理20000公里或100天
二級維護5000公里或30天
一級維護、小修、專項修理2000公里或10天
5、質量保證期中行駛里程和日期指標以先達到者為準。
6、機動車維修質量保證期從維修竣工出廠之日起計算。
7、客戶自購配件,承修單位對托修方的竣工車輛不承擔質量保證責任。
8、由客戶自購配件所造成的任何車輛故障或損壞由客戶自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