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發電機集電環燒損事故預防措施
根據某公司#4發電機轉子燒損的事故通報,為防止類似事故發生,結合我公司發電機的實際運行狀況,在分析事故成因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且可操作性強的防范措施,并在以后的日常維護、定期檢查、機組檢修中逐步實施,以保障公司主設備的安全、穩定、可靠運行。
一、事故成因分析
如上圖(我公司#2發電機集電環),綠色箭頭表示集電環的冷卻風流向,錦州公司集電環燒損部位在集電環導電螺釘和風扇之間,為集電環冷卻風道的一部分。正常情況下碳刷磨損脫落的碳粉會隨冷卻風一起排出集電環室以外,但因風道中存在棱角及拐彎部分,仍會引起碳粉少量積聚。不過極少量的碳粉積聚并不影響集電環的安全運行,原因是在集電環和離心式風扇之間有一段直線部分,這部分在冷卻風的帶動下不容易積聚,加上轉子電壓并不高(約417V),集電環絕緣套筒材質為環氧膠木,絕緣強度很高,所以不會導致絕緣擊穿接地。
因此某公司#4發電機雖7年未進行大修,周期明顯太長,但這不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在這7年期間B級或C級檢修肯定會有,如果能有效利用這些檢修機會將集電環風罩和碳刷支架拆除(C修當中一般不安排此項,僅安排取下碳刷清理),對集電環徹底清理,其積碳程度是不會導致絕緣下降到放電程度的,也就不會產生電弧造成事故。
二、能造成集電環燒損事故的其他原因
1、集電環的作用、工作原理及結構為:勵磁電流經過電刷通入熱套在轉子外伸端的集電環,再通過與集電環相聯接的徑向導電螺釘和軸向導電螺桿傳到轉子繞組(導電螺桿用高強度和高導電率的銅合金制成,導電螺桿與轉軸之間有密封結構以防漏氫);集電環用耐磨合金鋼制成,是一對帶溝槽的鋼環,經絕緣后熱套在轉子軸上;在集電環與轉軸之間設有絕緣套筒;集電環上加工有軸向和徑向通風孔,表面的螺旋溝可以改善電刷與集電環的接觸狀況,使電刷之間的電流分配均勻;兩集電環間設有同軸離心式風扇以冷卻集電環和電刷。
由上述內容可知,導電螺桿和集電環之間用導電螺釘及緊固螺絲相連,當轉子因振動或熱應力的原因引起導電螺釘或緊固螺絲松動時,轉子電流(最大4700安)會引起局部發熱,導致集電環附近過熱燒損;另外集電環與轉子軸頸之間是熱套、過盈配合,當機組運行年限過長、絕緣套筒老化、外部應力等因素影響造成配合緊力下降時,集電環將會松動,引起集電環與碳刷之間接觸不良而發熱,最后造成集電環燒損;
2、轉子集電環、電刷通風冷卻系統出、入口風道臟污堵塞,散熱不良,使導電部件溫度偏高、過熱,且容易積碳,引起集電環事故;
3、電刷本身質量較差,電刷與集電環接觸邊緣經常掉渣,并且經常出現卡刷現象,導致電刷與集電環接觸不良,使電刷電流分配不均勻,產生局部過熱;
4、電刷的壓力彈簧質量較差,自身彈力不均勻;
5、發電機超速,超過集電環允許的線速度值,同時也超過電刷允許的線速度值,造成集電環周圍的電刷在短時間內過度磨損,使并聯電刷上的電流分配不均勻,產生局部過熱;
6、機組檢修結束,導風罩及電刷支架的復裝過程中,固定螺絲緊固不均勻,導致刷架輕度傾斜,另外應調整刷盒底部到集電環外徑距離在2~4mm之間,調整不當,同樣也會引起集電環表面局部過熱;
三、防范措施
1、技術支持部和平圩電氣每天定期巡檢發電機集電環室,檢查是否有異音、異味現象,檢查集電環導風罩上顯示風溫不超過55度,檢查碳刷與集電環接觸部位無火星現象且溫度不超過120度(用紅外測溫槍),檢查碳刷磨損程度,及時更換;
2、每次停機均將碳刷全部取下,全面檢查清理碳刷裝置及滑環;測量轉子絕緣電阻;碳刷長度小于42mm時予以更換;檢查彈簧壓力,失去彈性或壓力明顯異常的予以更換;檢查碳刷導線接頭是否牢固和氧化發黑,有異常時更換;
3、每年機組的C級檢修中增加“發電機集電環清理檢查”項目,主要內容包括導風罩、碳刷支架拆除清理檢查;集電環表面是否光潔,有無燒傷及凸凹點;通風溝及通風孔是否暢通、有無積灰;集電環及絕緣套筒是否有裂紋或松動痕跡;集電環側面臟物及碳粉徹底清理;檢查刷盒有無裂紋、內壁是否光滑,彈簧彈力是否松弛;檢查電刷在刷盒內是否活動自如等;
4、機組的A級或B級(抽轉子)檢修中,除增加第2、3條內容外,增加轉子繞組直流電阻、轉子繞組交流阻抗和功率損耗兩項高壓試驗項目;
5、在機組檢修結束,導風罩及電刷支架的復裝過程中,加強監督,嚴格執行相關工藝標準;
6、在電刷、刷握、壓力彈簧等備品備件采購中,保證僅從原廠家采購;
篇2:防止發電機集電環燒損事故預防措施
根據某公司#4發電機轉子燒損的事故通報,為防止類似事故發生,結合我公司發電機的實際運行狀況,在分析事故成因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且可操作性強的防范措施,并在以后的日常維護、定期檢查、機組檢修中逐步實施,以保障公司主設備的安全、穩定、可靠運行。
一、事故成因分析
如上圖(我公司#2發電機集電環),綠色箭頭表示集電環的冷卻風流向,錦州公司集電環燒損部位在集電環導電螺釘和風扇之間,為集電環冷卻風道的一部分。正常情況下碳刷磨損脫落的碳粉會隨冷卻風一起排出集電環室以外,但因風道中存在棱角及拐彎部分,仍會引起碳粉少量積聚。不過極少量的碳粉積聚并不影響集電環的安全運行,原因是在集電環和離心式風扇之間有一段直線部分,這部分在冷卻風的帶動下不容易積聚,加上轉子電壓并不高(約417V),集電環絕緣套筒材質為環氧膠木,絕緣強度很高,所以不會導致絕緣擊穿接地。
因此某公司#4發電機雖7年未進行大修,周期明顯太長,但這不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在這7年期間B級或C級檢修肯定會有,如果能有效利用這些檢修機會將集電環風罩和碳刷支架拆除(C修當中一般不安排此項,僅安排取下碳刷清理),對集電環徹底清理,其積碳程度是不會導致絕緣下降到放電程度的,也就不會產生電弧造成事故。
二、能造成集電環燒損事故的其他原因
1、集電環的作用、工作原理及結構為:勵磁電流經過電刷通入熱套在轉子外伸端的集電環,再通過與集電環相聯接的徑向導電螺釘和軸向導電螺桿傳到轉子繞組(導電螺桿用高強度和高導電率的銅合金制成,導電螺桿與轉軸之間有密封結構以防漏氫);集電環用耐磨合金鋼制成,是一對帶溝槽的鋼環,經絕緣后熱套在轉子軸上;在集電環與轉軸之間設有絕緣套筒;集電環上加工有軸向和徑向通風孔,表面的螺旋溝可以改善電刷與集電環的接觸狀況,使電刷之間的電流分配均勻;兩集電環間設有同軸離心式風扇以冷卻集電環和電刷。
由上述內容可知,導電螺桿和集電環之間用導電螺釘及緊固螺絲相連,當轉子因振動或熱應力的原因引起導電螺釘或緊固螺絲松動時,轉子電流(最大4700安)會引起局部發熱,導致集電環附近過熱燒損;另外集電環與轉子軸頸之間是熱套、過盈配合,當機組運行年限過長、絕緣套筒老化、外部應力等因素影響造成配合緊力下降時,集電環將會松動,引起集電環與碳刷之間接觸不良而發熱,最后造成集電環燒損;
2、轉子集電環、電刷通風冷卻系統出、入口風道臟污堵塞,散熱不良,使導電部件溫度偏高、過熱,且容易積碳,引起集電環事故;
3、電刷本身質量較差,電刷與集電環接觸邊緣經常掉渣,并且經常出現卡刷現象,導致電刷與集電環接觸不良,使電刷電流分配不均勻,產生局部過熱;
4、電刷的壓力彈簧質量較差,自身彈力不均勻;
5、發電機超速,超過集電環允許的線速度值,同時也超過電刷允許的線速度值,造成集電環周圍的電刷在短時間內過度磨損,使并聯電刷上的電流分配不均勻,產生局部過熱;
6、機組檢修結束,導風罩及電刷支架的復裝過程中,固定螺絲緊固不均勻,導致刷架輕度傾斜,另外應調整刷盒底部到集電環外徑距離在2~4mm之間,調整不當,同樣也會引起集電環表面局部過熱;
三、防范措施
1、技術支持部和平圩電氣每天定期巡檢發電機集電環室,檢查是否有異音、異味現象,檢查集電環導風罩上顯示風溫不超過55度,檢查碳刷與集電環接觸部位無火星現象且溫度不超過120度(用紅外測溫槍),檢查碳刷磨損程度,及時更換;
2、每次停機均將碳刷全部取下,全面檢查清理碳刷裝置及滑環;測量轉子絕緣電阻;碳刷長度小于42mm時予以更換;檢查彈簧壓力,失去彈性或壓力明顯異常的予以更換;檢查碳刷導線接頭是否牢固和氧化發黑,有異常時更換;
3、每年機組的C級檢修中增加“發電機集電環清理檢查”項目,主要內容包括導風罩、碳刷支架拆除清理檢查;集電環表面是否光潔,有無燒傷及凸凹點;通風溝及通風孔是否暢通、有無積灰;集電環及絕緣套筒是否有裂紋或松動痕跡;集電環側面臟物及碳粉徹底清理;檢查刷盒有無裂紋、內壁是否光滑,彈簧彈力是否松弛;檢查電刷在刷盒內是否活動自如等;
4、機組的A級或B級(抽轉子)檢修中,除增加第2、3條內容外,增加轉子繞組直流電阻、轉子繞組交流阻抗和功率損耗兩項高壓試驗項目;
5、在機組檢修結束,導風罩及電刷支架的復裝過程中,加強監督,嚴格執行相關工藝標準;
6、在電刷、刷握、壓力彈簧等備品備件采購中,保證僅從原廠家采購;
篇3:棒線材軋機軸承燒損的預防措施
棒線材軋機軸承燒損的預防
在棒線材生產中,軋機軸承燒損事故時有發生,這與軸承壽命有關,但也有其他原因。據實踐分析,軋機頻繁燒軸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軸承潤措不趨,該軸承采用油氣潤滑,有時因潤滑系統有問題,如:油分配器損壞、結合板快接頭漏油、潤滑管路損壞漏油、氣管堵塞等都會造成軸承缺油或無油而燒壞;
(2)軋機載荷變化的影響,在軋鋼過程中,因各種原因(鋼坯缺陷、鋼坯加熱溫度不夠、機械設備故障等)引起軋機負載變大,軸承受力超過正常值,加快了軸承損壞;
(3)軋機裝配問題,這可能與裝配時軸承潤滑油路未疏通、清洗不到位等情況有關;
(4)與軋制棒材規格品種有關,據統計:Ф12mm螺紋鋼時,16號、18號軋機軸承損壞較多,這是由于軋制速度高對軸承使用壽命的影響所致,另外,統計資料顯示,立式軋機比水平軋機的軸承易損壞.這是因為立式軋機所受軸向力有時比水平軋機大而產生的影響。
根據以上分析,預肪和減少棒線材軋機燒軸承的措施有:第四節電氣控瓴、機槭設備維護和潤滑技術
(1)改善軸承潤滑條件,加強油氣潤滑系統的點檢、維護和檢修,定期檢查或更換一級分配器和油氣快接頭,棒軋車間做好二級、三級分配器及軋機上油管、接頭等檢查和維護并利用試驗臺確保上線軋機潤滑元件功能正常,保證軸承潤滑效果;
(2)減少或消除軋機載荷變化的影響,剔除有缺陷的鋼坯,嚴格按要求對鋼坯加熱,確保加熱溫度,加強機械設備維護和檢修以減少機械設備故障對軋機軸承受力的影響;
(3)棒軋車間在機架裝配過程中,認真檢查、清洗,嚴格按裝配操作規程進行,確保裝配質量;
(4)選用進口或質量好的軸承,對于立式軋機和部分精軋機,因軋機軸承受力狀況差和速度高,建議使用進口或質量好的軸承,延長軸承壽命。減少因軸承損壞造成的故障時間,提高綜合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