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工廠不合格糾正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工廠不合格糾正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2024-07-10 閱讀 4009

工廠不合格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對消除實際存在或潛在的不合格原因和持續地改進質量而采取的措施,以求消除并防止不合格的再發生,確保體系運行的有效性和產品質量的穩定提高。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對不合格所采取的糾正預防措施的控制管理活動。

3.定義

3.1不合格:沒有滿足某個規定的要求(包括一個或多個質量特性或質量體系要素,偏離規定要求或缺少)。

3.2糾正措施:為了預防已出現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的情況的發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3預防措施:為了防止潛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發生的情況的發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職責

4.1質保部質管室是糾正/預防措施管理的歸口部門,負責糾正/預防措施實施過程中的跟蹤、驗證。

4.2管理者代表負責跨部門實施糾正預防措施過程中的協調和監督工作。

4.3不合格原因分析和糾正預防措施的制訂、實施由相關責任部門負責分析和制訂。

5.工作程序

5.1糾正措施

5.1.1為防止不合格的再發生,應對以下的不合格信息采取糾正措施:

a.質量審核(體系、過程、產品);

b.產品/過程的質量記錄;

c.顧客抱怨等。

5.1.2不合格原因的分析方法:

a.因果圖;

b.排列圖;

c.能力調查;

d.控制圖;

e.FMEA;

f.數據調查;

g.4IME;

h.七D、八D方法等。

5.1.3不合格原因分析重點應包括:

a.設計或規范問題;

b.過程控制或檢驗問題;

c.工藝裝備或檢驗設備問題;

d.環境條件問題或資源問題;

e.分承包方提供原材料、零組件、轉包加工問題;

f.人員技能與資格問題。

5.1.4為消除不合格原因所采取的任何糾正措施應與問題的重要性及所承受的風險程度以及經濟性相適應,并適當采用防錯技術。

5.1.5外部輸入的質量信息處理流程:

a.由計劃供應部將質量信息填寫在《顧客質量信息反饋單》,及時遞交質保部質量管理室。

b.質量管理室根據質量信息反饋的狀況進行綜合分析,責成責任部門進行原因分析,同時制訂糾正措施。

c.責任部門應采用合適的分析方法,圍繞產生不合格的根本原因進行調查、分析,制訂糾正措施并實施。

d.質量管理室對其實施有效性必須進行驗證并記錄結果。

5.1.6工廠內部的質量信息處理流程:

a.各部門、生產工段的質量管理網絡成員和工廠員工有責任和義務對發生

在本區域的質量問題,應及時以質量信息反饋單的形式上報質保部質量管理室。

b.由質量管理室負責對反饋的質量信息進行綜合分析。

c.工廠各部門、生產工段一旦接到質量管理室糾正措施實施表或不符合報告,應及時組織對描述的不合格情況進行原因調查、分析,并制訂糾正措施。各部門、生產工段在制訂糾正措施的同時,必須充分考慮避免重復不合格的發生的預防措施。

d.顧客對糾正部門實施措施落實的有效必性必須組織驗證并記錄結果。

e.在查證糾正措施有效性時,應能舉一反三,同時消除在其它類似過程和產品中存在的不合格情況。

f.對由糾正措施引起的相關文件的更改按文件控制規定執行。

5.2預防措施

5.2.1各職能部門對影響產品質量的過程、作業、審核結果、質量記錄、服務報告和顧客意見等(可采用FMEA、流程分析法)進行經常性的分析,以發現和消除不合格的潛在原因,將已發生不合格的經驗和情況定期補充到現行的FMEA風險分析中去,以便由此采用預防措施,并可作為優化和修改各種規范、流程、檢測和加工設備、指導書的依據。

5.2.2不合格潛在原因的分析按本規程的第5.1.2條進行,應重視對產品檢驗和試驗、記錄的數據分析和應用統計技術對過程進行監控的結果的分析。

5.2.3對需要采取預防措施的不合格的潛在原因,由質量管理室負責編制改進計劃,以下發《糾正(預防)措施實施表》的形式傳遞到相關部門。

5.2.4相關部門接到《糾正(預防)措施實施表》,應著手調查、分析,制訂預防措施。

5.2.5質量管理室對預防措施的實施情況進行匯總,并將有關信息提交管理評審。

5.2.6對實施預防措施后,確認有效的,質量管理室將其納入相關文件,使其規范化、制度化。

6.相關文件和記錄

QR/SH14.01-01《糾正(預防)措施實施表》

QR/SH13.01-01《不合格品通知單》

QR/SH19.01-02《顧客質量信息反饋單》

篇2:貨柜裝柜安全控制程序

目的設立本程序以規范運輸過程,防止貨物丟失或非準許進入,滿足GSV防恐要求。2.范圍本程序適用于所有從事運輸的貨倉人員和司機以及其他相關工作人員。3.職責由貨倉主管策劃和安排貨場倉工作貨物運輸,具體運輸工作由海關人員和司機人員負責。4.程序4.1貨物運輸4.1.1有成品外運時,貨倉人員必檢驗司機的運輸通知并與船務部發出的指示精神核實后,方能裝載貨物。4.1.2一般物料,半成品對外運輸時需憑采購部或船務部出具的通知進行裝載。4.1.3所有貨車集裝箱在裝載貨物前后必須接受例行貨柜車七點檢查并清潔干凈。如發現車門不嚴或車箱破爛,應向貨倉負責人提出拒絕給該類車箱裝載貨物。4.1.4在裝載區域裝載貨物時,需由安全經理或制定安全人員進行監控,未經許可的人員或車輛不得進入該區域內。4.1.5貨物在裝載完畢就即時上鎖或使用一次性封條,于運輸單上填寫封條號碼,收貨方對運輸車輛進行檢驗是否在運輸的過程中被篡改過,如有異常應即時向廠部和客戶報告,商討有效的處理方案。4.1.6所有車輛由貨倉統一管理。客、貨車必須分區停泊,對貨車停車區域實施監控,禁止準許人員進入。貨倉內所有的物料的儲存環境必須由同一門口進出的唯一途徑,窗口需要有玻璃關閉緊密,不能讓外界進入任何物件4.1.7設立獨立的成品儲存倉,成品儲存倉有專人負責管理,任何人未經許不得隨時便進入,如有客人或品質檢查員進行檢查的必須要有主管級以上人員陪同。4.1.8成品、貨物的裝載有獨立的區域,裝載區域內不準未經允許可人員及車輛進入,裝載人員接受貨倉主管的管理,并需要接受安全知識培訓。裝載車輛司機在將車輛停泊好后應即進入司機休息的地方等待。4.1.9貨物裝載過程需要有貨倉負責人監督,防止未經許可人員,車輛的進入及異常事情的發生,當發現有不尋常事情或不允許人員進入裝載區域時,貨倉負責人應即時加以阻止,

并對此進行相應的記錄保存。4.1.10貨物被裝好后應即時由貨倉管理人員將車門封好/上鎖,防止在運輸過程中出現被開鎖,一般不可以讓司機接觸車門鎖匙。外運出口貨物應由貨倉負責人貼上廠封條紙,待海關檢查后再插上海關發給的封匙

篇3:貨柜封條安全控制程序

1.目的加強對貨柜封條的安全控制,避免運輸途中貨物的丟失,調包,或被不法分子,恐怖組織利用制造恐怖事件,確保貨物及時運到,安全結關。

2.適用范圍適用于貨柜封條的安全控制。

3.工作職責海關人員或相關指定代表負責貨柜封條安全管理。

4.工作程序

4.1所有貨車須在指定貨,在未得到安全經理許可的情況下,不得在非裝卸區域裝卸貨物.

4.2裝貨前由落貨員檢查貨柜內壁的編號是否一致.記錄下號碼于《落貨單》.檢查貨柜外表的號碼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應作退柜處理.如果號碼有更改過或重新噴上去的痕跡,應記錄在報告上.

4.3落貨員應檢查貨柜是否有損壞,如柜壁有穿孔,則作退柜處理.并檢查貨柜內是否有異物或異味.如果有,應作清潔處理。

4.4落貨員要檢查柜門是否可以關嚴,手把及門扣是否完好。

4.5落貨員作清單核準,核對箱嘜并開箱檢查(至少5箱)箱內貨物是否與清單一致。

4.6確認無誤后,由指定的裝卸員負責裝卸.未經許可,不可由他人代替或幫手。

4.7所有貨物需在指定保安員人員監控下裝車及卸貨。在此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不得有任何非準許人員或物料的接近或進入。

4.8裝卸員應小心輕放貨物,如有“此方向上”標致的,應按要求方向擺放。

4.9落貨員統計所有裝箱數.并記錄于《落貨單》。

4.10裝卸完畢,經安全經理或安全代表進一步檢查確認后,對貨物進行拍照,照片中需明顯地看到箱嘜跟紙箱日期印,即對運貨車進行鉛封或貼上封條,對貨柜車之集裝箱上鎖。

4.11集裝箱封條由報關員統一保存和控制,所有封條采取流水號方式編號,在裝貨完成后,由安全經理檢查確認后,通知報關員,報關員發出封條,對貨柜進行貼封。封條號碼需記錄于《落貨單》上,以便在有需要時追溯。

4.12貼好封條好,拍照,存檔,備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