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微機繼電保護裝置運行規程

微機繼電保護裝置運行規程

2024-07-11 閱讀 9494

Codeforoperatingmanagementofmicroprocessor-based

relayingprotectionequipment

DL/T587—1996

前言

為了適應微機繼電保護裝置運行管理的需要,保證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本標準規定了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在技術管理、檢驗管理、運行規定和職責分工等方面的要求,從而為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運行管理提供了全行業統一的技術依據。

本標準的附錄A是標準的附錄;本標準的附錄B是提示的附錄。

本標準由電力工業部提出。

本標準由電力工業部繼電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東北電業管理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孫剛、孫玉成、毛錦慶、曾憲國。

本標準于1996年1月8日發布,從1996年5月1日起實施。

本標準委托國家電力調度通信中心負責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標準

微機繼電保護裝置運行管理規程

DL/T587—1996

Codeforoperatingmanagementofmicroprocessor-based

relayingprotectionequipment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工業部1996-01-08批準1996-05-01實施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在技術管理、檢驗管理、運行規定和職責分工等方面的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35kV及以上電力系統中電力主設備和線路的微機繼電保護裝置。

2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4285—93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技術規程

GB50171—9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盤、柜及二次回路結線施工及驗收規范

DL478—92靜態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通用技術條件

DL/T559—94220~500kV電網繼電保護裝置運行整定規程

DL/T584—9535~110kV電網繼電保護裝置運行整定規程

3總則

3.1微機繼電保護是繼電保護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為了加強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運行管理工作,實現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特制定本標準。

3.2調度人員、現場運行人員和繼電保護人員在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運行管理工作中均應以本標準為依據,規劃、設計、施工、科研、制造等工作也應滿足本標準有關章條的要求。

3.3從事微機繼電保護專業工作的人員,應具有中專及以上文化水平。從事220kV及以上線路或200MW及以上機組的微機繼電保護專業工作的人員,應具有大專及以上文化水平,并保持相對穩定。對繼電保護專業人員、運行人員和專業領導應定期進行培訓。

3.4下列人員應熟悉本標準:

3.4.1網(省、地區)調調度人員、繼電保護人員及專業領導。

3.4.2各電業局(供電局)、發電廠主管繼電保護工作的調度(試驗)所長、電氣分場主任和繼電保護所所長。

3.4.3發電廠、變電所電氣運行值班人員,電氣專責工程師。

3.4.4各電業局(供電局)、發電廠繼電保護班長、繼電保護專責工程師、微機繼電保護整定計算和檢驗維護人員。

3.4.5各單位主管運行、基建、電氣試驗和電氣檢修的領導。

3.5各網局、省局、電業局(供電局)、發電廠應依據本標準制定具體裝置的運行規程,其中應對一些特殊要求做出補充,并結合本標準同時使用。

3.6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室內月最大相對濕度不應超過75%,應防止灰塵和不良氣體侵入。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室內環境溫度應在5~30℃范圍內,若超過此范圍應裝設空調。對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要求按DL478—92中的4.1.1執行。

3.7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使用年限一般為10~12年。

4職責分工

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運行管理工作應統一領導、分級管理。

4.1網(省)調繼電保護機構

4.1.1負責直接管轄范圍內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配置、整定計算和運行管理。

4.1.2負責全網(省)局各種類型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技術管理。

4.1.3貫徹執行上級頒發的有關微機繼電保護裝置規程和標準,結合具體情況,為本網(省)調調度人員制定、修訂微機繼電保護裝置調度運行規程,組織制定、修訂本網(省)內使用的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檢驗規程。

4.1.4負責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動作分析。負責對微機繼電保護裝置不正確動作造成的重大事故或典型事故進行調查,并及時下發改進措施和事故通報。

4.1.5統一管理直接管轄范圍內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程序,各網(省)局對同一型號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應使用相同的程序,更改程序應下發程序通知單。

4.1.6負責對網(省)調調度人員進行有關微機繼電保護裝置運行方面的培訓工作;負責對現場繼電保護人員進行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技術培訓。

4.1.7各網(省)調對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應指定專責人,專責人應熟練掌握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軟、硬件。

4.1.8各網(省)調應負責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維修中心工作,維修中心對每種微機繼電保護應備一套完整的裝置,并有足夠的備品、備件。

4.2電業局(供電局)、發電廠繼電保護機構

4.2.1負責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日常維護、定期檢驗和輸入定值。

4.2.2按地區調度及發電廠管轄范圍,定期編制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整定方案和處理日常運行工作。

4.2.3貫徹執行上級頒發的有關微機繼電保護裝置規程和標準,負責為地區調度及現場運行人員編寫微機繼電保護裝置調度運行規程和現場運行規程。

4.2.4統一管理直接管轄范圍內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程序,同一型號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應使用相同的程序,更改程序應下發程序通知單。

4.2.5負責對現場運行人員和地區調度人員進行有關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培訓。

4.2.6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發生不正確動作時,應調查不正確動作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

4.2.7熟悉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原理及二次回路,負責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異常處理。

4.2.8了解變電所綜合自動化系統中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有關內容。

4.3調度人員

4.3.1了解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原理。

4.3.2批準和監督直接管轄范圍內的各種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正確使用與運行。

4.3.3處理事故或系統運行方式改變時,微機繼電保護裝置使用方式的變更應按有關規程、規定執行。

4.3.4在系統發生事故等不正常情況時,調度人員應根據斷路器及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動作情況處理事故,并作好記錄,及時通知有關人員。根據短路電流曲線或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測距結果,給出巡線范圍,及時通知有關單位。

4.3.5參加微機繼電保護裝置調度運行規程的審核。

4.4現場運行人員

4.4.1了解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原理及二次回路。

4.4.2負責與調度人員核對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整定值,負責進行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投入、停用等操作。

4.4.3負責記錄并向主管調度匯報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包括投入試運行的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信號指示(顯示)及打印報告等情況。

4.4.4執行上級頒發的有關微機繼電保護裝置規程和規定。

4.4.5掌握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打印(顯示)出的各種信息的含義。

4.4.6根據主管調度命令,對已輸入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內的各套定值,允許現場運行人員用規定的方法來改變定值。

4.4.7現場運行人員應掌握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時鐘校對、采樣值打印(顯示)、定值清單打印(顯示)、報告復制、按規定的方法改變定值、保護的停投和使用打印機等操作。

4.4.8在改變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定值、程序或接線時,要有主管調度的定值、程序及回路變更通知單(或有批準的圖樣)方允許工作。

4.4.9對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和二次回路進行巡視。

5運行規定

5.1一條線路兩端的同一型號微機高頻保護軟件版本應相同。

5.2各網(省)調應統一規定微機繼電保護裝置中各保護段的名稱及作用。

5.3現場運行人員應定期對微機繼電保護裝置進行采樣值檢查和時鐘校對,檢查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

5.4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在運行中需要改變已固化好的成套定值時,由現場運行人員按規定的方法改變定值,此時不必停用微機繼電保護裝置,但應立即打印(顯示)出新定值清單,并與主管調度核對定值。

5.5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動作(跳閘或重合閘)后,現場運行人員應按要求作好記錄和復歸信號,并將動作情況和測距結果立即向主管調度匯報,然后復制總報告和分報告。

5.6現場運行人員應保證打印報告的連續性,嚴禁亂撕、亂放打印紙,妥善保管打印報告,并及時移交繼電保護人員。無打印操作時,應將打印機防塵蓋蓋好,并推入盤內。現場運行人員應定期檢查打印紙是否充足、字跡是否清晰。

5.7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出現異常時,當值運行人員應根據該裝置的現場運行規程進行處理,并立即向主管調度匯報,繼電保護人員應立即到現場進行處理。

5.8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插件出現異常時,繼電保護人員應用備用插件更換異常插件,更換備用插件后應對整套保護裝置進行必要的檢驗,異常插件送維修中心(或制造廠)修理。

5.9在下列情況下應停用整套微機繼電保護裝置:

a)微機繼電保護裝置使用的交流電壓、交流電流、開關量輸入、開關量輸出回路作業;

b)裝置內部作業;

c)繼電保護人員輸入定值。

5.10帶高頻保護的微機線路保護裝置如需停用直流電源,應在兩側高頻保護裝置停用后,才允許停直流電源。

5.11若微機線路保護裝置和收發信機均有遠方起動回路,只能投入一套遠方起動回路。

5.12運行中的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直流電源恢復后,時鐘不能保證準確時,應校對時鐘。

5.13微機高頻保護年投入運行時間應大于330天。

5.14遠方更改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定值或操作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時,應根據現場有關運行規定,并有保密和監控手段,以防止誤整定和誤操作。

5.15微機繼電保護裝置與通信復用通道時,通道設備的維護和調試均由通信人員負責。當通信人員在通信設備或復用通道上工作而影響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正常工作時,應由通信值班人員通知當地變電所(發電廠)運行值長,變電所(發電廠)運行值長向主管調度申請停用有關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經主管調度批準后,由主管調度下令給有關變電所(發電廠)運行值長,將兩端有關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停用,然后由變電所(發電廠)運行值長通知通信值班人員進行工作。

對于復用載波機接口裝置的維護和調試工作應視安裝地點而異。若安裝在通信機房,則由通信人員負責;若安裝在繼電保護室,則由繼電保護人員負責。

6技術管理

6.1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投運時,應具備如下的技術文件:

a)竣工原理圖、安裝圖、技術說明書、電纜清冊等設計資料;

b)制造廠提供的裝置說明書、保護屏(柜)電原理圖、裝置電原理圖、分板電原理圖、故障檢測手冊、合格證明和出廠試驗報告等技術文件;

c)新安裝檢驗報告和驗收報告;

d)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定值和程序通知單;

e)制造廠提供的軟件框圖和有效軟件版本說明;

f)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專用檢驗規程。

6.2運行資料(如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缺陷記錄、裝置動作及異常時的打印報告、檢驗報告和6.1所列的技術文件等)應由專人管理,并保持齊全、準確。

6.3運行中的裝置作改進時,應有書面改進方案,按管轄范圍經繼電保護主管機構批準后方允許進行。改進后應做相應的試驗,并及時修改圖樣資料和做好記錄。

6.4電力系統各級繼電保護機構,對直接管轄的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應統一規定檢驗報告的格式。對檢驗報告的要求見附錄B。

6.5電力系統各級繼電保護機構,對所管轄的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動作情況,應按照《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及電網安全自動裝置評價規程》進行統計分析,并對裝置本身進行評價。對不正確的動作應分析原因,提出改進對策,并及時報主管部門。

6.6為了便于運行管理和裝置檢驗,同一電業局(供電局)、發電廠的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型號不宜過多。

6.7各網(省)調應結合本網(省)實際情況,制定220kV及以上電力系統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配置及選型原則,使全網(省)保護裝置規范化和標準化。按調度操作范圍確定系統保護裝置的配置及保護方式,并統一全網(省)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原理接線圖。35~110kV電力系統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應有基層局(廠)應用的經驗總結,經網(省)調復核并同意后,方可在網(省)電力系統中推廣應用,做到同一地區微機繼電保護裝置規范化和標準化。

6.8各電業局(供電局)、發電廠對每一種型號的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應配備一套完好的備用插件。

6.9投入運行的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應設有專責維護人員,建立完善的崗位責任制。

7檢驗管理

7.1對運行中或準備投入運行的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應按電力工業部頒布的《繼電保護及系統安全自動裝置檢驗條例》和有關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檢驗規程進行定期檢驗和其他各種檢驗工作,檢驗工作應盡量與被保護的一次設備同時進行。

7.2每套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定檢周期和時間原則規定如下:

新安裝的保護裝置1年內進行1次全部檢驗,以后每6年進行1次全部檢驗(220kV及以上電力系統微機線路保護裝置全部檢驗時間一般為2~4天);每1~2年進行1次部分檢驗(220kV及以上電力系統微機線路保護裝置部分檢驗時間一般為1~2天)。

7.3檢驗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時,為防止損壞芯片,應注意如下問題:

7.3.1微機繼電保護屏(柜)應有良好可靠的接地,接地電阻應符合設計規定。用使用交流電源的電子儀器(如示波器、頻率計等)測量電路參數時,電子儀器測量端子與電源側應絕緣良好,儀器外殼應與保護屏(柜)在同一點接地。

7.3.2檢驗中不宜用電烙鐵,如必須用電烙鐵,應使用專用電烙鐵,并將電烙鐵與保護屏(柜)在同一點接地。

7.3.3用手接觸芯片的管腳時,應有防止人身靜電損壞集成電路芯片的措施。

7.3.4只有斷開直流電源后才允許插、拔插件。

7.3.5拔芯片應用專用起拔器,插入芯片應注意芯片插入方向,插入芯片后應經第二人檢驗無誤后,方可通電檢驗或使用。

7.3.6測量絕緣電阻時,應拔出裝有集成電路芯片的插件(光耦及電源插件除外)。

7.4使用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發電廠、電業局(供電局)應配備微機型試驗儀、記憶示波器等專用儀器、儀表。

7.5裝有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變電所、發電廠的試驗電源,一次側應為三角形接線,二次側應為三相四線制的星形接線,相電壓為(100/3)V,容量不應小于10kVA。

7.6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現場檢驗應做以下幾項內容:

a)測量絕緣;

b)檢驗逆變電源(拉合直流電流,直流電源緩慢上升、緩慢下降時逆變電源和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應能正常工作);

c)檢驗固化的程序是否正確;

d)檢驗數據采集系統的精度和平衡度;

e)檢驗開關量輸入和輸出回路;

f)檢驗定值單;

g)整組檢驗;

h)用一次電流及工作電壓檢驗。

7.7根據系統各母線處最大、最小阻抗,核對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線性度能否滿足系統的要求。特別應注意微機繼電保護裝置中電流變換器二次電阻、電流比例系數與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線性度之間的關系。

7.8檢驗所用儀器、儀表應由檢驗人員專人管理,特別應注意防潮、防震。儀器、儀表應保證誤差在規定范圍內。使用前應熟悉其性能和操作方法,使用高級精密儀器一般應有人監護。

8對制造、設計、審核、驗收的要求

8.1對插件結構的要求:

應滿足DL478—92中4.8.2的要求。

8.2每面微機繼電保護屏出廠前,應整屏作整組試驗。

8.3對裝置的要求:

8.3.1硬件:

在設計產品時,應考慮到可靠性、可維護性和可擴性。軟件版本的升級不應變更硬件。

8.3.2軟件:

軟件編制一般按功能劃分,做到標準化、模塊化,并便于功能的擴充。對現場的信息參數宜編制獨立的參數模塊,以便于在運行中修改。具有錄波功能的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其模擬量的數據文件,應能轉化成標準格式輸出(如comtrade)。

8.4不應使用在直流電源恢復(包括緩慢恢復)時不能自起動的直流逆變電源。

8.5引至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空觸點,應經光電隔離后進入微機繼電保護裝置。

8.6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只能以空觸點或光耦輸出。

8.7微機高頻保護中應能打印(顯示)出收發信機的收信繼電器觸點的動作情況。

8.8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應能保證在中央信號回路發生短路時不會誤動。

8.9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應具有足夠的抗電磁擾動能力(如具有抗御1MHz和100kHz衰減振蕩波干擾、輻射電磁場干擾、靜電放電干擾、快速瞬變干擾及沖擊電壓干擾的能力)。

8.10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應設有在線自動檢測。在微機繼電保護裝置中微機部分任一元件損壞(包括CPU)時都應發出裝置異常信息,并在必要時自動閉鎖相應的保護。但對保護裝置的出口回路的設計,應以簡單可靠為主,不宜為了實現對出口回路的完全自檢而在此回路增加可能降低可靠性的元件。

8.11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所有輸出端子不應與其弱電系統(指CPU的電源系統)有電的聯系。

8.12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應設有自恢復電路,在因干擾而造成程序走死時,應能通過自恢復電路恢復正常工作。

8.13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在斷開直流電源時不應丟失報告。

8.14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應具有自動對時功能。

8.15對于同一型號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停用段應規定統一的整定符號。

8.16為提高集成電路芯片接觸的可靠性,宜將除存放程序的EPROM外的所有集成電路芯片直接焊在印刷板上。

8.17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應使用工業級及以上的芯片、電容器和其他元器件,并嚴格篩選。

8.18制造廠應保證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內部變換器(如電流變換器、電壓變換器、電抗變壓器等)的線性度。

8.19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打印(顯示)的信息,應簡潔、明了、規范。

8.20變電所綜合自動化系統中的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功能應相對獨立,當后臺機或網絡系統出現故障時,不應影響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正常運行。

8.21110kV及以上電力系統的微機線路保護裝置應具有測量故障點距離的功能。

8.22微機變壓器、發電機變壓器組和母線差動保護裝置應具有在正常運行中顯示差流和差流超限報警的功能。

8.23微機變壓器保護裝置所用的電流互感器二次宜采用Y形接線,其相位補償和電流補償系數由軟件實現。

8.24微機母線保護裝置不宜用輔助變流器,該裝置宜能自動識別母線運行方式。

8.25為了便于運行管理,由不同制造廠生產的同一種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端子排排列宜一致。

8.26同一條線路兩端宜配置相同型號的微機高頻保護。

8.27同一種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組屏方案不宜過多。

8.28組屏設計方面應注意:

8.28.1微機線路保護屏(柜)的電流輸入、輸出端子排排列應與電力工業部“四統一”原則一致。

8.28.2同一型號的微機繼電保護組屏時,統一零序電流和零序電壓線圈的極性端,通過改變微機繼電保護屏(柜)端子上的連線來適應不同電壓互感器接線的要求。

8.28.3為防止由交流電流、交流電壓和直流回路進入的干擾引起微機繼電保護裝置不正常工作,應在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交流電流、交流電壓回路和直流電源的入口處,采取抗干擾措施。

8.28.4微機繼電保護屏(柜)應設專用接地銅排,屏(柜)上的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和收發信機中的接地端子均應接到屏(柜)上的接地銅排,然后再與控制室接地線可靠連接接地。

8.28.5與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出口繼電器觸點連接的中間繼電器線圈兩端應并聯消除過電壓回路。

8.29微機繼電保護屏宜用柜式結構。

8.30為保證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可靠工作,其二次回路應按GB14285—93中4.22給出的措施執行。用于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電流、電壓和信號觸點引入線,應采用屏蔽電纜,屏蔽層在開關場和控制室同時接地。

8.31對于新建的220kV及以上線路、變壓器和200MW及以上容量的發電機變壓器組,如全部采用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則宜配置雙套。

8.32所有微機繼電保護裝置與其他數字設備之間的通信規約宜統一。

8.33在新建、擴建變電工程及更改工程的設計中,安裝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時,應配置必要的試驗設備和專用工具。

8.34凡第一次采用國外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必須經部質檢中心進行動模試驗(按部頒試驗大綱),確認其性能、指標等完全滿足我國電網對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要求后方可選用。

8.35對新安裝的微機繼電保護裝置進行驗收時,應以訂貨合同、技術協議、設計圖樣和技術說明書等有關規定為依據,按有關規程和規定進行調試,并按定值通知單進行整定。檢驗整定完畢,并經驗收合格后方允許投入運行。

8.36新設備投入運行前,基建單位應按電力工業部頒布的《火力發電廠基本建設啟動驗收規程》和GB50171—92等的有關規定,與運行單位進行圖樣資料、儀器儀表、調試專用工具、備品備件和試驗報告等移交工作。

8.37新建、擴建、改建工程使用的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發現質量不合格的,應由制造廠負責處理。

9定值和程序管理

9.1各網(省)調應根據DL/T559—94的規定制定220~500kV電網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整定計算原則。

9.2各電業局(供電局)應根據DL/T584—95的規定制定35~110kV電網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整定計算原則。

9.3對定值通知單規定如下:

9.3.1現場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定值的變更,應按定值通知單的要求執行,并依照規定日期完成。

如根據一次系統運行方式的變化,需要變更運行中保護裝置的整定值時,應在定值通知單上說明。

在特殊情況急需改變保護裝置定值時,由調度(值長)下令更改定值后,保護裝置整定機構應于兩天內補發新定值通知單。

9.3.2旁路斷路器代線路斷路器時,若旁路與被代線路的電流互感器變比相同,則旁路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各段定值與被代線路保護裝置各段定值宜相同。

9.3.3對定值通知單的控制字宜給出具體數值。為了便于運行管理,各網(省)局對于微機繼電保護裝置中每個控制字的選擇應盡量統一,不宜太多。

9.3.4定值通知單應有計算人、審核人簽字并加蓋“繼電保護專用章”方能有效。定值通知單應按年度編號,注明簽發日期、限定執行日期和作廢的定值通知單號等,在無效的定值通知單上加蓋“作廢”章。

9.3.5定值通知單一式4份,其中下發定值通知單的繼電保護機構自存1份、調度1份、運行單位2份(現場及繼電保護專業各1份)。

新安裝保護裝置投入運行后,施工單位應將定值通知單移交給運行單位。

運行單位接到定值通知單后,應在限定日期內執行完畢,并在繼電保護記事簿上寫出書面交待,將“回執”寄回發定值通知單單位。

9.3.6定值變更后,由現場運行人員與網(省)調調度人員核對無誤后方可投入運行。調度人員和現場運行人員應在各自的定值通知單上簽字和注明執行時間。

9.4110kV及以上系統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整定計算所需的電力主設備及線路的參數,應使用實測參數值。新投運的電力主設備及線路的實測參數應于投運前1個月,由運行單位統一歸口提交負責整定計算的繼電保護機構。

9.5各網(省)調應統一管理直接管轄范圍內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程序,各網(省)調應設繼電保護試驗室,新的程序通過試驗室的全面試驗后,方允許在現場投入運行。試驗室線路保護靜態模擬試驗項目見附錄A。

9.6程序通知單管理

9.6.1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程序變更應按主管調度繼電保護機構簽發的程序通知單嚴格執行。

9.6.2程序通知單一式2份,其中下發程序通知單的繼電保護機構1份、現場繼電保護機構1份。

新安裝保護裝置投入運行后,施工單位應將程序通知單移交給運行單位。

運行單位接到程序通知單后,應在限定日期內執行完畢,并按規定向運行人員寫好書面交待,將“回執”寄回發程序通知單單位。

9.6.3程序通知單應按年度編號,注明程序版本號、CRC校驗碼(或程序和數)、拷貝日期、簽發日期、限定執行日期、拷貝人簽字、審核人簽字、使用單位簽字和作廢的程序通知單號等,并加蓋“繼電保護專用章”后方能有效。在無效的程序通知單上加蓋“作廢”章。

9.7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定值通知單和程序通知單應設專人管理,登記在冊,定期監督檢查。

附錄A

試驗室線路保護靜態模擬試驗項目

A1區內(外)單相、兩相接地,兩相、三相短路時的行為。

A2區內轉換性故障時的動作行為。

A3非全相過程中再故障的動作行為。

A4選相性能試驗。

A5瞬時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時,保護裝置與重合閘協同工作的動作行為。

A6手合在永久性故障上的動作行為。

A7反向短路的方向性能。

A8電壓互感器二次回路的單相、兩相、三相斷線后再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的動作行為。

A9先區外故障后區內故障的動作行為。

A10拉、合直流電源時的動作行為。

A11跳、合閘出口繼電器觸點斷、合直流繼電器時的動作行為。

A11檢驗模數變換系統。

A12檢驗定值單的輸入功能。

A13檢驗動作值與整定值是否相符。

附錄B

檢驗報告要求

檢驗必須有完整、正規的檢驗報告,檢驗報告的內容一般應包括下列各項:

B1被試設備的名稱、型號、制造廠、出廠日期、出廠編號、裝置的額定值;

B2檢驗類別(新安裝檢驗、全部檢驗、部分檢驗、事故后檢驗);

B3檢驗項目名稱;

B4檢驗條件和檢驗工況;

B5檢驗結果及缺陷處理情況;

B6有關說明及結論;

B7使用的主要儀器、儀表的型號和出廠編號;

B8檢驗日期;

B9檢驗單位的試驗負責人和試驗人員名單;

B10試驗負責人簽字。

篇2:化工裝置生產運行調度管理規定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公司生產運行調度的管理職責、管理內容與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生產運行調度管理。

2?術語和定義

2.1生產事故:由于違反操作規程、違章指揮及管理等原因造成停(減)產、跑料、串料、油氣泄漏、危險品化學泄漏,但沒有人員傷亡的事故。

2.2非計劃停車:公司正常生產運行調整范圍以外的裝置受機電儀設備故障、操作失誤及公用工程(水、電、汽、氮氣、空氣)系統波動等各種主客觀原因影響造成主生產線或主反應器切斷進料(含公用工程類裝置停供水、電、汽、氮氣、空氣)24小時以上(含24小時)的停工。

2.3生產波動:公司正常生產運行調整范圍以外的裝置受機電儀設備故障、操作失誤及公用工程(水、電、汽、氮氣、空氣)系統波動等各種主客觀原因影響造成主生產線或主反應器切斷進料(含公用工程類裝置停供水、電、汽、氮氣、空氣)不足24小時的停工。

2.4生產異常:公司正常生產運行調整范圍以外的裝置受機電儀故障、操作失誤及公用工程(水、電、汽、氮氣、空氣)系統波動等各種主客觀原因影響造成的非穩定運行狀態。

3?管理職責

3.1公司總調度室是公司生產運行調度管理的職能部門,負責日常生產運行調度管理、檢查及考核工作。

3.2在分管副總經理領導下,總調度室負責各種生產要素的綜合平衡。包括公用工程的協調、產供銷的協調、機電儀維護力量、工機具的協調,以及協調各部門之間生產配合,在生產上行使指揮權。

4管理內容與要求

4.1?各裝置在業務上服從總調度室的指揮。

4.2?生產運行調度管理依據

4.2.1?公司綜合計劃。

4.2.2?各裝置工藝規程及操作法。

4.2.3?安全技術規程。

4.2.4?其它有關制度及規定。

4.3?調度會議管理

4.3.1?生產調度會

4.3.1.1?**部、**部、**部根據各部具體時間安排分別在各自會議室召開。

4.3.1.2?會議由分管副總經理主持,部門二級主管及相關人員參加。

4.3.1.3?副總經理傳達上級指示、協調解決相關工作、并就下階段工作做好安排。

4.3.1.4?各參會人員必須準時到會,不得遲到、缺席或無故早退。各參會人員要認真記錄,會后要認真傳達會議精神,迅速落實會議決定。生產調度會會議紀要各部門存檔并報總調度室備案。

4.4?調度匯報管理

a)裝置各生產線及工段投料負荷。

b)主要原料消耗、產品產量完成情況。

c)本班裝置運行及生產異常情況,各公用工程使用變化情況。

d)產品質量情況。

e)產品中間罐區庫存情況。

f)主要工藝條件執行和變化情況。

g)主要設備開停車及運行、檢修情況。

4.4.1.2?遇有下列情況立即向公司總調度室進行調度電話匯報:

a)發生火災、水災、危險化學品泄漏、爆炸、重大人身傷亡及關鍵設備損壞事故。

b)裝置間公用工程、燃料及物料不足或異常中斷、管線脹管或凍堵、原料及產品質量不合格。

c)出現生產事故、非計劃停工、生產波動及生產異常。

d)影響全公司穩定生產的其它情況。

4.4.1.3?裝置在以下調整操作前,必須向總調度室進行請示(危急情況下可以邊調整邊匯報):

a)裝置非事故臨時停車。

b)裝置生產方案及負荷調整。

c)裝置間公用工程及燃料用量的增、減調整。

d)影響全公司穩定生產的其它情況。

4.5?生產調度令管理

4.5.1?公司生產調度令以調度電話形式下達,并留有電話錄音記錄。

4.5.2?各部值班長及其他各部門管理人員和主管接到公司生產調度令后,必須按照調度令要求立即執行,同時要向各自主管匯報。

4.5.3?總調度室當班調度要跟蹤所下達生產調度指令的執行情況,確保指令按時準確執行。

4.5.4?接到公司生產調度令的單位要將生產調度令記錄到當班操作紀錄臺賬的記事欄中存檔,作為日后生產分析及檢查的依據。

4.6?生產事故、非計劃停車及生產波動管理

4.6.1每月制定生產計劃時要根據生產實際需要考慮裝置檢維修計劃,凡已納入公司當月計劃的裝置檢修、技改、換劑停車等均屬正常停車。

4.6.2?裝置需停車消除安全隱患,要及時向總調度室上報停車請示報告,經公司主管領導同意后可視為計劃停車。

4.6.3?總調度室建立生產事故、非計劃停車及生產波動臺賬,并根據臺賬記錄對各裝置進行考核,生產異常由總調度室根據調度日報紀錄進行匯總后進行考核。

4.6.4?凡列入公司年度停車檢修計劃、月度停車檢修計劃的裝置停車,以及因公司整體優化需要或完全受外界影響的裝置停車和波動均不列入考核范圍。

4.6.5?總調度室對發生生產異常、生產波動、非計劃停車、而隱瞞不報的單位在加大考核力度的同時,還要對其單位領導和責任人進行嚴肅的處分。

4.7?其它工作管理

4.7.1?各級調度及值班長要認真學習掌握裝置工藝流程、物料平衡、產品走向等有關知識,高標準做好外部物料及公用工程銜接工作。

4.7.2?各級調度及值班長要認真對待公司內外各方面的反映情況,并負責將信息及時通報給有關單位及部門,屬生產管理范疇的要負責組織協調處理。

4.7.3?各級調度要按時完成公司領導及上級主管部門交辦的各項臨時工作。

4.7.4?總調度員在下達調度令時語言要文明,態度要友善,安排及匯報工作既要嚴肅又要有禮貌。

4.7.5?生產異常狀態時,總調度人員在做好通知的同時,需及時到達現場協調,直至現場各項措施到位后方可離開。

4.7.6?對于因總調度室調度組織協調工作不力、組織不當,造成裝置停車、裝置開車延期、車船裝卸受影響的,由公司考核小組負責對總調度室進行考核。

救助站制度

篇3:化工裝置電氣運行管理制度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電氣管理部門的職責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全廠電氣運行管理。

2.?管理職責

電氣管理部門根據區域劃分負責各自區域電氣設備的日常運行和維護。確保電氣設備的安全運行。

3.?管理內容與要求

3.1.?值班人員的交接班制度

3.1.1.?交接班制度是銜接生產,了解情況,保證連續不斷安全經濟運行的一項重要制度。運行人員必須嚴格執行本制度。

3.1.2.?接班人員上班前不得喝酒,交班人員如發現接班人員有醉酒者拒絕交班,并向有關領導報告。

3.1.3.?接班人員應提前十五分鐘到達現場,查看運行日志,及專用記錄,全面了解設備的運行情況和檢修情況,系統運行方式,檢查試驗信號裝置,并按職責劃分詳細檢查設備,檢查后向當班值班長匯報情況。

3.1.4.?交班人員應在交班前一小時做好交班準備工作,包括設備,記錄工作票,文明衛生工作等。

3.1.5.?處理事故或進行重大操作時不得進行交接班,但接班人員應在當班值班長統一指揮下協助工作,等處理事故或操作告一段落,雙方值班長同意后進行交接班。

3.1.6.?交接班中發現的問題,接班者應及時提出,凡能迅速處理好的,交班人員應立即處理好,如在短時間內不能處理好的經雙方班長協調處理方法后,可進行交接班,但需將情況詳細記錄在運行日志上,并向值班長匯報。

3.1.7.?正點辦理交接班手續,值班長在運行日志上簽名后正式接班,交班人員在未辦完交班手續前不得私自離開崗位,如接班人員末按時間到場,交班人員應及時向專責工程師匯報,并繼續值班直到有人接替為止,延時交班時,交接班手續不得從簡。

3.2.?交接班的主要內容如下

3.2.1.?本所運行方式及與本所有關的系統運行方式

3.2.2.?負荷及其變化情況。

3.2.3.?設備異常、事故處理和缺陷處理情況

3.2.4.?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運行及變更情況。

3.2.5.?倒閘操作及尚未進行的操作命令

3.2.6.?設備檢修和試驗情況,包括工作進度,安全措施的執行,使用臨時接地線的組數和編號,工作票的交接,設備交接、驗收情況

3.2.7.?各種記錄和統計報表

3.2.8.?文明生產及其他情況

3.3.?設備巡視制度

3.3.1.?巡回檢查制度是貫徹預防為主的精神,及時發現和消除設備缺陷,將事故消除于萌芽狀態的根本措施。

3.3.2.?巡檢人員必須按規定的巡檢時間,對設備進行詳細的檢查。巡檢時應攜帶必要的工具和用具,如電筒,聽棒和其它檢測工具。根據設備運行特點采用看,聽,嗅,摸等方法,但必須執行安全規程,注意設備和人身安全。

3.3.3.?檢查重點應包括:

3.3.3.1.?運行方式改變和操作過的設備;

3.3.3.2.?檢修試驗中的安全措施;

3.3.3.3.?進行消缺后的設備的運行情況;

3.3.3.4.?運行參數異常的設備;⑸高負荷生產的設備

3.3.4.?在巡回檢查中發現的設備缺陷,凡本班能處理的,應立即處理,不能處理的匯報班長值班長開出缺陷單,通知檢修人員處理,在缺陷消除前,應加強監視。

3.3.5.?如在運行中無法處理的缺陷,應報告有關領導,并在運行日志上做好記錄,同時制定防止事態擴大的措施,加強監視。

3.4.?變電站培訓制度

3.4.1.?變電站生產人中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后,方可正式參加值班工作。一般在脫離運行崗位三個月以上者,改變工種后參加值班的人員,也應進行培訓、考試,常用的方法有規程學習、反事故演習,事故預想等。

3.4.2.?值班人員應積極堅持努力學習技術業務,通過學習提高技術業務水平,達到熟悉設備、系統;熟悉設備操作和事故處理;熟悉本崗位的規程制度。能分析運行情況,能及時發現和排隊痛掌握一般維修技能。

3.5.?運行分析制度

3.5.1.?運行分析主要是定期和不定期地對變電站的設備運行工作狀態、運行方式及技術管理狀況進行分析,找出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制定防止事故措施,提高運行質量。

3.5.2.?變電站的運行分析工作主要是對變電站設備運行工作狀態進行分析,摸索規律,檢查薄弱環節,從而找出問題發生的各種因素,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將隱患或薄弱環節消滅在萌芽狀態,它是提高變電站運行管理水平的良好方法。

3.5.3.?運行分析分為綜合分析、專題分析兩種。

3.5.3.1.?綜合分析一般每月一次。主要是分析變電站的接線方式、保護動作情況;設備完好率,兩票合格率;設備事故障礙、異常、重大缺陷、試驗數據、儀表指示、規章制度執行情況;設備運行最大、最小出力,電壓質量,母線電量不平衡率;培訓情況,記錄的填寫、資料的管理,以及文明生產等情況進行分析,找出薄弱環節,提出改進意見和措施。

3.5.3.2.?專題運行分析一般是不定期進行。主要針對上述綜合分析中某個問題,進行專門深入的分析。并得出具有結論性的意見,將運行分析的內容結論和解決方法、意見,記入運行分析記錄中,并根據需要,呈報有各部設備管理。

3.6.?操作票管理制度

3.6.1.?操作票制度是電業生產杜絕誤操作、嚴防操作事故發生的重要措施,電氣專業各級運行人員均嚴格執行操作票制度。

3.6.2.?電氣操作票應按《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發電廠和變電所電氣部分)要求進行。在執行電氣倒閘操作時應做到:

3.6.2.1.?倒閘操作必須根據值班長命令,受令人復誦無誤后執行。倒閘操作人填寫操作票。監護人,值班長審批簽字確認正確無誤后,才能允許執行操作任務。

3.6.2.2.?在執行操作前應對照模擬圖。按照操作票內容逐條進行模擬表演。

3.6.2.3.?執行操作任務時應嚴格執行唱票、復誦制,唱票和復誦時態度必須嚴肅,口齒清楚,聲音宏亮,做到監護人未發命令操作人不動手,操作過程中不準干其它與操作無關的事情。任何人不得催促,干攏操作人員的操作。

3.6.2.4.?監護人要切實執行監護任務,除個別操作項目操作人發生困難時可酌情幫助外,不得代替或連續幫助操作。每操作完全一項,監護人應在編號上畫“√”號。

3.6.2.5.?操作項目全部操作完畢后,應在操作票上蓋“已執行”章。并記錄操作終了時間。接地線,接地刀閘編號應在操作票內注明。

3.6.3.?操作票應由操作人填寫,嚴禁他人代替。填寫時應字跡清楚,操作任務明確,設備名稱、編號和操作順序正確。

3.7.?工作票管理制度

3.7.1.?工作票是在生產現場進行檢修,試驗或安裝工作時,為了能保證有安全的工作條件和設備的安全運行,防止發生事故的一項必要的措施。

3.7.2.?下列工作人員應負工作的安全責任:

(1)工作票簽發人(2)工作負責人?(3)工作許可人

3.7.3.?工作票簽發人必須具備檢修和運行的相關資格,由專責工程師或電氣主管擔任。

3.7.4.?工作許可人為當值值班長。

3.7.5.?工作票簽發人不得兼任工作負責人,工作負責人可以填寫工作票,工作許可人不得簽發工作票。

3.7.6.?工作票簽發人應對下列事項負責:

3.7.6.1.?工作是否必要和可能;

3.7.6.2.?工作是否安全。

3.7.6.3.?工作票上所填寫的內容能否清楚的表達檢修界限和工作目的,措施是否正確和完善。

3.7.6.4.?檢查現場工作是否正確和完善。

3.7.7.?工作負責人應對下列事項負責:

3.7.7.1.?正確和安全的組織工作,保證任務的完成。

3.7.7.2.?負責檢查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是否完備。

3.7.7.3.?工作前對工作人員交待安全事項。

3.7.7.4.?檢查工作過程中,工作人員是否遵守“安全工作規程”

3.7.8.?工作許可人應對下列事項負責:

3.7.8.1.?負責審查工作票所列內容,設備名稱,設備編號及工作特點是否填寫清楚,安全措施是否正確完備,是否符合現場條件。

3.7.8.2.?檢修設備與運行設備是否確已隔開或有無突然來電的危險

3.7.8.3.?安全措施已正確地執行。

3.7.8.4.?負責審查工作的必要性和檢修工作是否與批準期限相符合,以及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是否正確完備。

3.7.9.?工作票人根據工作任務的需要和計劃工作時間,確定工作負責人。工作負責人填好工作票,一式二份并按班組編號后交工作票簽發人審核無誤后簽名,由工作負責交工作許可人辦理許可手續。

3.7.10.?事故搶修經值班長許可后可不用工作票,但搶修時間預計要超過四小時及夜間搶修工作不能完成延至第二天白班的則仍需工作票。事故必須明確工作負責人,按規定做好安全措施,工作許可人應將搶修內容,工作負責人姓名,采取的安全措施,工作開始時間,終結時間記入值班記錄本上。

3.7.11.?同時有二個以上班組工作時檢修時,可以簽發一張總的工作票,指定一個總的工作領導人,并注明每個班組的工作負責人,總的工作領導人負責統一辦理工作許可和終結手續,協調各班組的工作,每個工作負責人應對其工作成員及工作范圍的安全負責。

3.7.12.?生產現場禁火區進行動火操作,應同時執行明火工作票制度。

3.7.13.?凡進行各項計劃性檢修工作的工作票應在開工前一天送交運行。

3.7.14.?工作票不得任意涂改,若個別字有改動應有工作票簽發人(工作許可人)簽名,但下列內容不得涂改:(1)工作內容(2)設備名稱和編號(3)計劃工作時間?(4)設備的開,停狀況。

3.7.15.?根據工作票的檢修時間,安全措施內容,由當班值班長布置值班人員,按要求執行,對重要的安全措施,需有人監護。

3.7.16.?安全措施全部完畢,當班值班長了解無誤后,可聯系工作負責人辦理開工手續,如因故不能如期開工,需在許可開工時間欄里將許可開工時間填明,并在備注欄里注明原因。如開工時間延期超過當天或在此期間運行方式有所變化影響安全措施時,應重新辦理工作票。

3.7.17.?辦理開工手續,工作許可人和工作負責人,雙方應到現場,工作許可人向工作負責人詳細交待安全措施執行情況及安全注意事項,工作負責人對照工作票檢查無誤后,雙方在工作票上簽名各留一份,作為允許開工的憑證。

3.7.18.?工作負責人和工作許可人不允許在簽名后單方面變更安全措施。值班人員如發現檢修人員違反安全規程或任何危及人身安全的情況,應向工作提出改正意見,必要時可暫停終止其檢修工作,并立即向電氣主管報告。

3.7.19.?工作間斷時,檢修人員應從工作現場撤出,所有安全措施保持不動工作票仍由工作負責人收執,間斷后繼續工作。無需通過許可人,每日收工應清掃工作地點,開放封閉的道路。并將工作票交回值班員,次日復工時,應得值班員許可,取回工作票,工作負責人必須重新檢查安全措施后方可工作。

3.7.20.?工作需延期時,工作負責人應事先向值班長申明工作不能按時完成的理由,同意后辦理延期手續,但延期手續只能辦一次,否則需重新辦理工作票。

3.7.21.?設備檢修后的試運轉:

3.7.21.1.?當設備檢修具備試運轉條件后,檢修人員應清掃現場,人員撤至安全地點,將工作票交給工作許可人要求送電試轉。

3.7.21.2.?若使用一張總的工作票,或系統上有兩個檢修班同時工作時,必須會同有關班組工作負責人共同同意后方可進行設備試轉。

3.7.21.3.?工作許可人應認真檢查,確認可以試轉后,將有關的安全措施撤除并聯系送電,進行試轉。

3.7.21.4.?試轉后應認真驗收,如不合格,需繼續檢修,此時工作許可人應按原來的要求做好安全措施,工作負責人應重新辦理許可手續,然后,繼續工作。如需改變原工作票的安全措施范圍的應重新簽發工作票。

3.7.22.?試運轉合格,工作許可人驗收后,可辦理終結手續。

3.7.22.1.?工作負責人應再次全面檢查,并全面清理工作現場,撤離現場。

3.7.22.2.?工作負責人向工作許可人和工作票簽發人匯報檢修情況及存在問題,必要時作出書面說明。

3.7.22.3.?工作負責人,工作許可人雙方簽字,值班長簽字,辦理終結,工作票雙方各保留一份,統一分廠收取保存。

3.7.22.4.?工作票由設備技術管理室每月對當月工作票進行統計分析,工作票應保留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