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龍供電公司成本管理標準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成本管理職責、管理內容與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全公司各部門成本管理。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與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不適用與本標準。
山東省電力集團公司《成本管理辦法》。
3職責
3.1職能與分工
3.1.1財務部是生產成本管理的歸口部門,負責全公司的成本管理工作。
3.1.2企劃部、生產技術部、人事部、鄉村電管部、物資公司、車輛服務公司、物業公司等是有關影響成本指標的生產成本因素的專業管理部門,按專業職能分工負責各自成本因素的管理。
3.2職責
3.2.1財務部
3.2.1.1財務部負責組織落實、執行國家電網公司、山東電力集團公司、濟南供電公司以及龍海市地方政府有關成本管理的方針、政策、法規、條例以及規章制度。
3.2.1.2負責制定本公司的生產成本管理辦法,經公司領導批準后,組織貫徹落實。
3.2.1.3負責匯總編制本公司生產成本預算、以及成本中的材料費、大修理費、企業管理費(以下簡稱“三費”)的歸口管理,核實各部門的“三費”年度指標。
3.2.1.4負責對物業公司提報的費用開支預算的審計,并按合同定期進行結算。
3.2.1.5負責對檢修公司大修、小修、日常維護費用的結算工作。
3.2.1.6負責本公司生產成本指標完成情況的總監控。
3.2.1.7負責成本綜合分析,并提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意見。
3.2.1.8檢查、監督、考核公司各部門“三費”指標完成情況,根據與濟南供電公司簽訂的承包合
同,提出經濟責任制考核意見。
3.1.2.9制止和否決不符合國家規定、弄虛作假的各種成本開支、超預算指標的成本支出。
3.2.2企劃部
3.2.2.1負責公司購電量、售電量、線損率等計劃的編制,并向有關部門分解下達,向財務部提供
龍海市供電公司2006-12-01發布2007-01-01實施
Q/302Z-208.001-2007
有關資料。
3.2.2.2負責對成本構成因素指標的執行情況實施全過程控制。
3.2.2.3負責對成本構成因素指標的完成情況進行考核。
3.2.2.4負責制定成本構成因素指標單項管理考核辦法,并組織實施。
3.2.3生產部
3.2.3.1負責編制本公司的大修費、技術開發費開支預算,并上報省集團公司批復。
3.2.3.2根據濟南供電公司下達的年度成本指標,向基層單位分解下達并控制開支,監督基層有效的使用資金。
3.2.3.3負責審查、批復檢修公司提報的設備檢修、維修計劃,并對檢修公司下達指導性設備檢修、維護計劃。
3.2.4人事部
3.2.4.1會同物業公司制定年度勞保費用預算。
3.2.4.2負責制定勞保用品發放標準和范圍,并監督實施。
3.2.4.3負責由成本負擔的各類社會保障費用標準、定額的管理。
3.2.4.4根據國家政策隨時調整各類社會保險費的標準,并協助財務部調整成本預算。
3.2.5物資公司
3.2.5.1負責制定生產維修材料定額,工具消耗定額并監督執行。
3.2.5.2負責編制物資供應計劃,合理組織采購,降低采購成本。
3.2.5.3負責監督執行物資計量、驗收領退料制度。
3.2.5.4負責對超儲積壓物資的處理和修舊利廢、節約代用的組織工作。
3.2.5.5負責對檢修公司按合同供應大修、小修及日常維護、事故搶修所需的材料。
3.2.6物業公司
3.2.6.1負責制定年度房屋建筑物維修預算,經批準后控制執行。
3.2.6.2負責編制年度用水量計劃,經批準后,分解下達并監督執行。
3.2.6.3負責用水情況的分析,提出考核意見。
3.2.6.4負責全公司水費結算工作。
3.2.6.5負責全公司集體供暖補貼的登記,并按規定計算應報銷部分,通知財務部報銷。
3.2.6.6負責制定年度綠化費、衛生費、取暖費預算,經批準后執行。
3.2.6.7負責制定年度低值易耗品的購置修繕計劃,經批準后執行。
3.2.6.8負責制定低值易耗品管理辦法,并建立登記低值易耗品臺帳,定期抽查盤點,做到帳物相
符。
3.2.6.9負責勞動保護用品的保管、核算并按標準發放,定期盤點庫存,保持帳、卡、物相符。
龍海市供電公司2006-12-01發布2007-01-01實施
Q/302Z-208.001-2007
3.2.6.10負責提報年度所需各項費用開支預算。
3.2.7車輛服務公司
3.2.7.1負責全公司所有車輛的登記日常維護和保養等項工作。
3.2.7.2根據各部門年度用車指標,每月上報各部門車輛使用情況。
3.2.7.3負責對車輛百公里耗油的統計及考核工作。
3.2.8客戶服務中心
3.2.8.1負責編制年度電能表購置預算。
3.2.8.2負責電能表的登記、管理工作。
3.2.9審計辦公室
3.2.9.1負責監督有關成本管理的方針、政策、法規、制度的落實執行情況。
3.2.9.2負責組織開展財務收支審計、成本開支效益審計及其他延伸審計。
3.2.9.3負責向財務部反饋檢查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和改進意見。
3.2.9.4負責對檢修公司技改、大修、小修決算的審計和全公司及外包工程的審計。
3.3權限
3.3.1財務部有權對成本開支的范圍進行監督,對違反規定的開支,有權拒絕付款。
3.3.2對預算外開支的成本項目,必須按資金審批、資金預算管理制度執行,否則財務部不予付款。
3.3.3對各部門成本預算執行情況,財務部有權提出考核意見。
4管理內容與方法
4.1成本預算的編制
4.1.1財務部根據濟南供電公司下達的承包合同指標和上級有關成本開支范圍編制年度成本各項指標的費用預算。
4.1.2根據計劃期內生產技術管理措施,物資供應、勞動工資等計劃以及本公司自有潛力編制雙增雙節計劃。
4.1.3財務部每年組織有關專業管理部門測算下年度成本各項目建議數,并制定保證完成本年度成本指標的措施預算。
4.1.4各部室根據本年度費用完成情況和下年度生產經營情況,預測上報下年度費用預算。
4.1.5測算下年度各部門“三費”指標,經公司領導批準后,與各部門簽訂承包合同,并控制監督各項費用開支情況。
4.1.6公司各部門以與濟南供電公司簽訂的合同為依據,編制季度費用預算。
4.1.7審查物業公司提報的費用開支預算并分期付款。
4.1.8審查核定檢修公司檢修維護費用預算并分期付款。
4.2成本核算
龍海市供電公司2006-12-01發布2007-01-01實施
Q/302Z-208.001-2007
4.2.1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搞好成本核算,挖掘內部潛力,以較小的消耗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
4.2.2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的生產費用類別和成本核算級次,進行成本核算。
4.2.3正確計算生產成本,劃清各項費用的界限和計算期限。
4.3成本控制
4.3.1成本控制以與濟南供電公司簽訂的承包合同為依據,確保完成成本各項指標。
4.3.2物資公司對生產用的材料物資的訂貨、采購、運輸、驗收、保管要實行全過程控制。
4.3.3對超過年度材料費指標的部門,物資公司停止供料。
4.3.4按與檢修公司簽訂的設備維修合同,定期結算材料費。
4.3.5按批準的大修計劃,加強項目定額管理。
4.3.6按分解到各有關部門年度大修工程指標嚴格控制開支。
4.3.7可控管理費按與濟南供電公司簽訂的合同以及年度預算為依據,嚴格控制開支。
4.3.8嚴格執行費用開支標準和范圍,按預算額度、時間進度控制開支。
4.3.9對超過年度管理費指標的部門,財務部停止付款。
4.3.10對工資、職工福利費、折舊以及專項費用,按有關規定標準均衡提取據實列支。
4.3.11對預算外費用開支,嚴格按本公司有關管理制度執行。
4.4成本分析
4.4.1成本分析重點采用比較分析法,通過成本預算執行情況的比較分析,發現成本管理中的薄弱環節,提出改進意見。
4.4.2對成本構成和影響成本因素的分析。包括:成本的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明確成本變動勢態及原因,計算出有關因素對成本影響的數據。
4.4.3專題分析。在執行成本預算過程中,對影響成本較大的重點問題,應進行不定期專題分析,做到原因清楚,數據準確,措施得力。
4.4.4各部門要按季度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分析報告報財務部。
4.4.5成本分析要堅持季度、年度綜合分析,月度專題分析。
4.4.6對不遵守財經紀律、虛報冒領的個人和部門,除追回所領金額外,按本公司業績考核辦法進行考核。
4.4.7在成本控制過程中,發現亂擠、亂攤成本,擅自提高費用標準,擴大費用開支范圍的,按違反財經紀律論處,以業績考核辦法考核。
篇2:酒店康樂中心成本管理制度
酒店康樂中心成本管理制度
1、部門實行成本費用管理責任制,部門經理應對本部門的成本費用負責。
2、成本費用是指在經營管理活動中發生的各項成本與費用,應做好營業成本和費用的預測,并與各項營收、經營毛利率相銜接。
3、經營預算中的成本費用控制,應落實到各部位,并與考核和獎懲掛鉤。各部位要對員工進行教育,使每個員工明確成本費用控制目標,不斷提高員工的成本核算意識;同時要結合日常的經營活動經常檢查成本費用執行情況,嚴格控制在計劃范圍內的正常開支。
4、結合部門經濟活動分析,對月度、季度的成本費用進行分析,及時發現影響成本費用的各項因素和在成本管理上的薄弱環節,研究和提出改進措施和方法,進一步探索降低成本費用的途徑,保證計劃目標的全面實現。
篇3:工廠生產成本管理制度
某工廠生產成本管理制度
第1章總則
第1條目的。為使工廠生產成本管理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特制定生產成本管理制度。
第2條范圍。本制度適用于工廠生產成本的控制與管理相關事項。
第3條責任。
1.工廠生產成本的分析、預算、核算等由財務部負責。
2.生產部負責控制生產的成本。
第2章成本定額管理
第4條制定成本定額。
1.生產管理部門應根據具體產品的工藝要求、本工廠的生產技術條件及工廠歷史平均水平編制原材料、輔助材料、燃料、動力、工時消耗等定額。
2.財務部根據產品定額消耗、原材料、半成品、勞務計劃價格、工資、制造費用計劃等制定單位產品各個環節的成本定額。
第5條成本定額修改。
生產管理部門根據定額的執行情況、工藝技術條件的改善定期對定額進行修訂,并通知財務部門調整成本計劃。
第6條制訂成本計劃
1.生產部應將產品與生產車間有關的各個環節的定額通告各生產車間,各生產車間根據實際情況及定額標準編制車間成本控制方案。
2.生產部根據匯總的車間成本控制方案編制生產成本控制計劃并報審。
第3章生產成本控制
第7條生產成本控制計劃的逐層分解。各主要生產部門應將批準后的生產成本控制計劃進行逐層分解,分解為各個生產成本控制指標,并落實到具體的人員。
第8條生產成本的控制依據。生產記錄能夠完整、準確、及時地反映產品生產加工情況,是生產管理人員了解生產成本控制的主要信息來源,其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生產任務通知單。
(1)生產部根據銷售計劃、銷售部提交的客戶訂單,統一下達連續編號的生產任務通知單。
(2)車間根據生產任務通知單安排生產。
2.領料單。
(1)領料單是產品材料消耗的原始記錄。車間根據生產任務通知單向倉儲部領料,有消耗定額的按照定額發料,沒有消耗定額的按合理需要發料,剩余物資要及時辦理退庫手續或結轉下期繼續使用。
(2)車間工段應授權指定人員領料,同時填寫領料單(一式三份),領料單上應注明領料時間、材料名稱、數量、單價、金額,并由保管員和領料人員簽字。
3.中間產品轉移單。
(1)中間產品轉移單是產品在各道工序間流動的原始記錄,是期末盤點及會計核算的依據。
(2)產品投產后必須填寫中間產品轉移單,并詳細記錄產品的規格、型號、數量、完工程度等基礎資料。
(3)產品轉移過程必須由轉送人員和接收人員簽字,同時應及時填寫產品生產臺賬。
4.工時記錄。工時記錄是登記工人或生產班組在出勤內完成產品數量、質量和生產所耗工時的原始記錄,是會計核算、成本計劃制訂的基礎資料,生產現場的管理人員應積極收集工時記錄的相關資料,為準確核算、控制工時提供依據。
5.入庫單。產品完工經檢驗合格后,應及時根據其用途辦理產品入庫手續,其中產成品入產成品庫、半成品入中間料庫或下道工序領用,同時開具產品入庫單,由繳送部門和接收部門簽字。
6.盤點表。
(1)原材料盤點表:年末由倉儲部統一組織對庫存材料進行盤點,并編制年度材料盤點表,對于發現的盤盈、盤虧、積壓物資要查明原因及時處理。車間接到受托加工材料,應單獨堆放,并單獨設賬保管,月末對受托加工產品要單獨編制盤點表。
(2)在產品盤點表。
①在產品盤點表是工廠在產品實地盤點的原始記錄。每月末由質量管理部、生產安全部、財務部組成盤點小組對各車間在產品進行盤點,盤點應在不影響正常生產的情況下進行。
②對于可以在現場計量的產品,當場計量登記;對于需要折算的產品,由檢驗人員根據定額折算;對于生產線上不能取出觀察的產品(如正在燒結的產品),可以根據物料轉移卡登記盤點數量。
③盤點結束后由檢驗部門編制在產品盤點表,報送生產、財務、檢驗三部門。對于發現的盤盈、盤虧、積壓物資要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④對于生產線上結存的廢品、不合格品應在盤點表上注明,受托加工在產品和材料一樣應單獨編制盤點表。
第9條生產成本記錄。生產管理部應每天收集生產記錄并不定期地進行檢查,確保生產記錄的準確性。
第10條生產成本分析與差異分析。生產管理部在每月末應根據生產記錄計算分析月生產實際成本與成本定額的差異,具體處理方法如下所示。
1.月生產實際成本高于成本定額時,召開生產會議,分析查找原因,制定相應的對策。
2.月生產實際成本低于成本定額時,要分析查找原因,若無弄虛作假的情況并且產品符合要求,應召開會議,對相關人員給予獎勵,并推廣借閱成本的辦法。
第11條生產成本定額的改進
生產實際成本與定額成本的比較應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即生產部應每月進行分析、改進,確保生產實際成本始終不高于定額成本。
第4章生產成本核算與分析
第12條成本核算內容。
1.原材料的歸集與分配。
2.輔助材料。
3.燃料及動力。
4.工資及福利費。
5.制造費用,包括以下內容。
(1)工資及福利費,指車間管理人員、輔助工人的工資和按規定計入成本的各種工資性津貼以及按規定提取的職工福利費。
(2)折舊費,指車間的各項固定資產,按規定計提的基本折舊費。
(3)修理費,指車間所用的固定資產,包括年度大修、年檢大修理費用和發生的中小修理費。車間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的修理費也包括在本項目內。
(4)辦公費,指車間為管理工作支付的印刷、辦公用品等費用。
(5)水電費,指車間用水和照明用電的費用。
(6)機物料消耗,指車間為進行生產和維護生產設備、環境等所消耗的各種一般材料。
(7)低值易耗品攤銷,指車間所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的攤銷費。
(8)勞動保護費,指車間發放勞保用品或實施安全措施所發生的費用。
(9)其他,指不能列入以上各項目的各種車間經費。其中較大的費用支出,應在本項目下增列"其中×××"項目單獨反映。
第13條成本費用分配基礎。
1.財務部根據材料庫領料單分配各車間材料費用。
2.財務部根據實際
發放工資表分配各車間工資費用。
3.福利費按工資的14%提取。
4.財務部根據產量、計劃成本分配各車間氮氣、蒸汽費用。
5.財務部根據各車間相互提供勞務結算單下達機加、模具、化驗、運輸等費用。
6.財務部根據生產管理部提供的水電費用分配表,分攤全工廠的水電費用。
7.財務部根據固定資產使用年限按分類直線折舊法,分配各車間折舊費用,殘值率控制在3%。
第14條生產成本核算。財務部應在月、季、年底根據生產成本的實際發生值進行核算,將核算的結果進行生產成本分析。
第15條成本分析的依據。成本分析所依據的資料主要包括以下三類。
1.當月(季、年)度的成本報表資料。
2.上年度同期資料。
3.產品成本計劃。
第16條成本分析對象。
1.基本生產車間成本分析。每月(季、年)末主管會計根據車間成本資料,對當月(季、年)成本計劃完成情況進行分析,主要內容包括消耗定額執行情況分析和費用完成情況分析。
(1)消耗定額執行情況:將當月(季、年)定額消耗與計劃、上年實際平均,同行業先進水平進行比較,分析定額消耗的計劃完成情況,對于完成情況比較好的指標應及時總結經驗,對于完成情況不好的指標進行分析,查明原因。屬于車間自身原因的,應找出對策進行改進;屬于定額本身的原因,應及時通知生產部門修訂定額消耗指標。
(2)費用完成情況:主要將各月費用發生額與計劃和上年實際平均進行相對數、絕對數比較,找出波動較大的指標并查明其原因。
2.輔助部門成本分析
(1)各輔助生產部門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定期對成本進行分析。有消耗定額的,與定額進行對比;沒有定額的,可根據歷史加工同類產品的料、工、費的組成情況進行對比。
(2)對于經常發生項目應及時補充制訂成本計劃,對于當月發生的新項目,應及時、準確核定費用發生額。
第17條成本分析報告。每月(季、年)末財務部根據分析資料編寫成本分析報告,通報給與生產成本管理相關的各個部門,以便各部門全面了解工廠成本運行狀況。
第18條調整成本控制計劃方案。生產部等相關部門根據財務部通告的成本分析報告對沒有達標的項目進行調整,進而調整各自的成本控制計劃與方案,保證各項成本控制指標的完成。
第5章生產成本考核
第19條生產成本考核的周期。工廠企業管理辦公室將在每年的月末、季末、年末對主要生產部門及輔助生產部門的生產成本控制進行考核。
第20條生產成本考核的內容。
1.成本目標、成本計劃完成情況。
2.成本績效定期考核和評價。
第21條生產考核的依據。
1.成本計劃。每年生產部、財務部根據工廠的經營目標,將利潤指標分解到各個部門,制訂各部門的成本費用計劃。成本費用計劃一般一年修訂一次,如果出現材料價格、生產工藝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應及時修改成本計劃。
2.考核資料。考核資料主要包括由財務部提供的經財務部審核的會計核算資料、成本費用報表、客觀調整因素等。工廠根據考核資料(制定當月的獎懲制度)對各車間、部門進行考核。
第22條生產成本考核的方式。
1.工廠根據部門特點以及對工廠總體成本費用的影響程度,制定不同的成本考核方式。
2.對基本生產車間采用成本考核,對輔助生產部門采用內部利潤考核,對工廠直屬部門采用費用考核。
第23條生產成本考核的結果應用。對生產成本的控制考核的結果將與各部門人員的績效獎金直接掛鉤,同時也是各部門相關人員晉升、評級的主要依據。
第6章附則
第24條本辦法由企業管理辦公室制定,解釋權歸企業管理辦公室所有。
第25條本辦法自頒布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