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作業防護安全管理辦法
1.目的
為了加強激光設備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保證作業的質量和人員安全,避免激光輻射事故發生,特制定本辦法。
2.適用范圍
本辦法適用于CSMC各類激光設備作業。
3.參考文件
3.1GB7247.1—20**《激光產品的輻射安全、設備分類、要求和用戶指南》
3.2GB18217-2000《激光安全標志》
4.激光產品的分類及防護要求
4.11級激光:其連續波功率很小,只達微瓦或亞微瓦級,正常運行條件下不會產生危害,一般不必采取防范措施。
例如:激光打印機等。
4.22級激光:功率為(0.1-1)mW,仍屬小功率范圍,可以用肉眼觀察。其輸出劑量不超過1類激光源的最大允許輻射劑量,雖不是絕對安全的,但眼睛對這類激光源看久了會自動生厭(眨眼)而自我保護。
例如:游戲用激光槍、激光棒及條碼掃描器等。
4.33A級激光:其連續波輸出功率達(1-5)mW,通常應加防護措施,其工作區及激光源本身均應掛相應的警告標記,另外,利用光學儀器直視這類激光源會對眼睛帶來危害,也應加強防護。
例如:激光棒及直線校準儀器。
4.43B類激光:其輸出功率為(5-500)mW,直接靠近這類激光源會對身體有危害;通過漫反射器觀看這類激光源,距離在150mm以上。觀看時間短于10s則是安全的。此類激光源應設警告標記。
例如:用于物理治療的激光治療儀等。
4.54類激光:激光輸出功率在0.5W以上,即使通過漫反射也有可能引起危害,會灼傷皮膚,引燃可燃物。用戶操作這類激光源時應特別小心。這類激光源應配備明顯的警告標記。
例如:大功率激光表演機、激光工業加工機等。
5.使用要求
5.1警示標志
5.1.12級、3級、4級激光應在控制區顯眼處張貼警示標志;
5.1.23級、4級激光應在激光器工作區張貼警示標志;
5.1.3警示標志需清晰易見且標明激光等級,可參考附件一《激光輻射警告標示圖示》;
5.2人員防護
5.2.1禁止用裸眼直視任何形式的激光光束(包括直射、鏡面反射、漫反射激光光束);
5.2.2禁止直接接觸直射激光光束或者是經過鏡面反射、漫反射的激光光束;
5.2.3在3B或者4類激光器的光束路徑沒有完全關閉的情況下,激光發出輻射時,接近激光控制區應該佩戴合適的激光防護眼鏡。
5.2.4禁止對高反射率的鏡面材料進行打標,以防輸出激光束發生鏡面反射,對操作人員造成傷害;
5.2.5操作時不要將激光束的路徑置于與操作員眼睛相同的高度上,需用耐高溫的光吸收體作為擋板阻止激光外泄;
5.2.6禁止私自拆卸或改制激光設備;
5.3設備防護措施
5.3.1遙控連鎖裝置設置
3B類及4類激光器的遙控連鎖連接器宜與應急主控斷接聯鎖裝置或房間、門或固定的聯鎖裝置相連接。
5.3.1.1當防護被拆除時,機器禁止啟動;
5.3.1.2門被打開時,防護應鎖定機器并停止一切不安全的動作;
5.3.1.3機器上應包含一個手動復位功能,當設備被連鎖安全機制停止后,需要按手動復位功能重新啟動設備;
5.3.2電源箱應使用鑰匙進行管制;
5.3.3設立警告標示牌和控制區域:
將可能收到激光直接或間接輻射的區域劃定為控制區域,在控制區域周圍設置明顯的警告指示裝置和阻攔裝置,確保外來人員和無關人員不能隨意進入。
5.3.4終止光束傳播途徑
需使用合適的漫反射率和熱吸收特性的材料來終止激光傳播路徑,禁止使用鏡面反射器。
5.3.5配置滅火器
設備安裝的場所附近需放置二氧化碳滅火器或干粉滅火器,以防火災事故的發生。
5.3.63B類、4類激光設備需任命在操作激光產品以及防止激光放射產生的危害方面具有豐富經驗的激光安全管理員,如設備工程人員;
5.3.7激光除塵裝置
若激光設備中帶有雕刻作用,需增設除塵裝置。
5.4激光安全管理員職責
5.4.1提出激光輻射的有關預防措施并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
5.4.2設定激光加工控制區域(存在激光輻射的危險區域),并且與其他區域進行有效隔離,激光加工控制區域內應有明顯的警告標識
5.4.3負責管理激光電源開關的鑰匙;
5.4.4檢查防護設備的工作狀態;
5.4.5培訓操作人員;
5.5激光設備之檢查
針對作為雕刻使用之激光設備(簡稱鐳雕機),總務課工務組及安全衛生組需聯合產線設備工程課人員每季度進行安全檢查,并記錄于附件二《鐳雕機專項檢查表》內。負責設備管理之廠區安衛組需每季度更新CSMC現有之激光設備,并記錄于附件三《CSMC激光設備匯總表》內。
6.人員培訓
6.13B類、4類激光設備使用人員由各廠區安衛人員統一進行安全培訓。
6.3培訓內容應至少包括
6.3.1熟悉系統的工作過程
6.3.2正確執行危害控制程序和正確使用警告標志等
6.3.3個人防護的需求
6.3.4事故報告程序
6.3.5激光對眼和皮膚的生物效應
7.醫學控制
7.1對于使用3B類和4類激光設備的工作人員應依規定對其進行崗前、在崗(周期為每年一次)、離崗職業健康體檢,并保存記錄。
篇2:某煤礦激光指向儀管理規定
一、激光指向儀入井前,應由地測科進行檢查校正起完好性,機電辦進行防暴檢查并貼上合格標簽方可入井使用。
二、施工單位領用激光指向儀,需地測科科長同意,分管礦領導簽字,方可領用。
三、安裝激光指向儀最小距離:巖巷大于70m,炮掘煤巷大于50m,綜掘大于30m。
四、激光指向儀領用前,施工單位技術員必須在場,檢查下列項目合格后,方可領用。
1、激光管和電氣元件固緊程度的檢查。
2、調節機構的性能,效用和儀器穩定性的檢查。
3、激光電輸入額定電壓及其允許波動范圍的測定。
4、激光斑點的測定。
五、施工單位負責激光指向儀的使用與保護,不準隨意拆開、敲打、碰撞。噴漿時應對激光指向儀采取保護措施。
六、因施工單位使用不當或人為損壞,按原價賠償,罰技術員500元;因井下電氣設備不穩定,出現連續燒激光管現象,除按原價值賠償外,并罰技術員、機電隊長各200元。
七、施工單位單項工程完工后,需將激光指向儀交還地測科進行維護保養;激光指向儀使用三個月后需送地測科檢校,若繼續使用且激光性能完好應補辦續借手續。如果發現激光指向儀無續借手續罰技術員300元。單項工程完工不交還地測科的區隊,罰該單位3000元、技術員500元。
篇3:激光指向儀使用管理規定
激光指向儀已于2004年7月2日在我礦井下投入使用,為正確使用和保護好儀器,使其更好地為生產服務,特制定本管理辦法。
一.激光指向儀的安裝由生產技術部負責,使用區隊配合,經調試正常后,交使用區隊管理。
二.使用區隊必須指定專人管理、操作激光指向儀按鈕,實行交接班制度,并按規定認真填寫交接班記錄。
三.操作人員每次操作時,必須按照儀器使用說明精心操作。
四.任何人不得敲擊儀器,發現一次按破壞生產設施處理,并處以使用區隊500元罰款,損壞部分要加倍賠償。
五.運輸或攜帶儀器時必須輕拿輕放,做到儀器不離身。避免儀器碰撞以免損壞儀器。
六.任何人不得隨意拆卸儀器。如發現非操作人員操作儀器或拆卸儀器,處50—100元罰款,同時損壞部分照價賠償。
七.激光光斑的大小只允許生產技術部工程技術人員調節,使用區隊配合,嚴禁其他單位或個人任意調節或固定。
八.除生產技術部外,其他單位或個人不得任意移動儀器位置,如確實需要移動時,由使用單位提前一天通知生產技術部,由生產技術部移動,使用區隊要從人力、工作上給予積極配合,凡因私自移動儀器位置而造成的損失由責任者全部承擔。
九.為延長儀器使用壽命,必須對儀器電源進行嚴格管理,指向儀隨用隨開,由使用區隊接127伏的專用綜合保護器,并在明顯位置懸掛“激光指向儀專用開關”標志牌,由當班驗收員開啟、關閉指向儀,并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
十.由于直視激光束對眼睛有傷害,嚴禁任何人直視激光束,故意直視激光束造成后果自負。
十一.生產技術部在施工地點安裝指向儀的同時,必須設置“禁止直視激光束”的警示牌。并懸掛在醒目位置,施工單位嚴加保護。
十二.當工程竣工,施工區隊搬遷或更換施工隊伍時,生產技術部巖巷組應提前兩天通知測量組,測量組接到通知后,應與施工區隊長現場檢驗儀器,確認儀器完好,方可辦理儀器移交或回收手續,生產技術部要把該項工作作為考核區隊工程質量的一項重要內容來完成。對儀器的任何人為損壞都由施工區隊負責賠償。
十三.當工程竣工需要回收指向儀,原施工區隊派電工切斷電源并及時回收電源線和綜合保護器,生產技術部負責回收儀器及其附件。
十四.激光指向儀的安裝、維護、檢修及操作人員的培訓由生產技術部負責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