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健康安全風險評估風險管理程序

健康安全風險評估風險管理程序

2024-07-11 閱讀 3718

1.0?目的

規范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活動,對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獲得清晰的認識和評價,通過控制策劃,降低或消除各類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用範圍

?公司內所有生產制造部門和化學品管理部門,如生產、塑膠、貨倉、行政及人事部

職責

****負責編制和維護本程序;

行政及人事部-安全管理部負責組織實施和監督本程序的執行。

參照

?綜合管理體系手冊章節7??產品實現和運行控制

名詞解釋

?暫不適用

內容危險源的識別

6.1.1從公司現在及過去有關的活動、過程、服務和職業健康安全的法規及

其他要求中獲得線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公司常規生產的活動和非常規活動;

2)工作場所內自有設施及外界提供的設施。

公司各相關部門在本部門的業務系統范圍內進行識別,且每年對該部門的危險源進行再評估;識別的結果記錄在《危險源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表》中。

風險評價

6.2.1?風險評價方法

采用定量計算的方法,計算每一種危險源所帶來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D=L×E×C

D----風險值

L----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C----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

評價評分標準見下表

職業健康安全風險評價、評分標準表

評價因子

評分說明

評分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

完全可能,會被預料到

10

相當可能

6

可能,但不經常

3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1

很不可能,但可以設想

0.5

極不可能

0.2

實際不可能

0.1

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E)

連續暴露

10

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

6

每周一次暴露,或偶然暴露

3

每月一次暴露

2

每年幾次暴露

1

非常罕見地暴露

0.5

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C)

大災難,許多人死亡

100

災難,數人死亡

40

非常嚴重,一人死亡

15

嚴重,重傷,多人

7

重大,致殘,一人

3

引人注目,需要救護

1

評價值(D)=L×E×C

危險程度

危險等級

>320

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

160~320

高度危險,需立即整改

70~160

顯著危險,需要整改

20~70

一般危險,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險,可以接受

風險等級劃分

風險等級共分為一至五級,其中一至二級為重大風險,三至五級為一般風險。

公司各相關部門對本部門所識別的風險進行評價,且每年對該部門的危險源進行再評估;識別和評價的結果記錄在《危險源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表》中

《危險源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表》中的風險識別、評估過程由相關技術人員、主管、經理共同參與。

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措施應滿足職業健康安全法規和其他要求,應與自身運行經驗和能力相適應,要充分考慮風險控制措施的實際控制程度。

6.3.1重大風險控制

對于重大的風險(一至二級)需制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其內容包括:

需控制的風險;風險控制目標,包括分別到相關職能部門的目標;控制風險的措施,包括可選的技術方案;適當的資源要求;實施目標和管理方案的時間和進度計劃;驗收和監督評審部門。

一般風險的控制

通過目標、相關法規、公司的相關管理措施、配備適當的資源進行控制。

風險控制措施、方案實施前和實施中的評審

6.3.3.1實施前的評審應考慮以下要點:

計劃的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是否能將風險降至可容許的水平;是否會產生新的危險源;是否選定了投資效果最佳的解決方案在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實施過程中相關部門每季度對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進行評審并記錄;評審時應考以下要點: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是否有預期的效果;是否產生了新的危險源等

風險控制措施、方案的更新

當有新增的活動,設備和服務時,根據危險源識別和評價的結果,制定新的管理措施和方案;當原有的活動、過程、設備或原材料發生重大變化或修改時,措施或方案應進行調整。

?6.3.5行政及人事部-安全管理部每季度到相關部門檢查并評估方案的有效性。

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更新危險源的識別和評價,以實現該程序對公司發展的適宜性和其持續改進的內在要求:公司的經營活動發生變化時;相關法律法規有大的調整時;員工提出建議時;管理評審或最高管理者提出要求時。

?記錄

《危險源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表》

?作業指導

篇2:擬并購煤業風險評估報告:整合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

擬并購煤業公司風險評估報告:整合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

(1)整合風險分析

整合風險是企業并購成功后所面臨的風險。企業并購交易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并購的成功,相反表明企業開始進入真正的并購關鍵期。如果對被并購的目標企業沒有進行有效的整合,企業難以產生規模經濟效應、財務協同效應、市場份額協同效應以及經驗共享互補效應等效果,甚至整個公司被目標企業的不良業績所拖累。

結合匯森煤業和彬縣煤業兩個公司的實際情況,未來可能產生的整合風險主要包括經營整合、人力資源整合、組織結構協同以及文化整合風險四方面的風險:

一是經營整合風險。并購完成后,未來的業務定位、市場策略、品牌融合等的重新確定都會直接影響企業的成功經營。首先,未來的市場定位方面存在不確定性,根據匯森煤業并購的戰略初衷出發,并購之后的盈利模式有兩種,一種是通過煤炭開采、加工及銷售獲取收益,另外一種是通過建設電廠形成煤電聯營形式獲取收益。為了更好的提高市場競爭力,未來采用怎樣的市場定位和策略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其次,銷售權的歸屬將會對公司利潤產生極大的影響,如果未來銷售權歸屬于匯森煤業,那么將會通過陜西能源集團集體銷售的方式進行,如果未來銷售權歸屬于z煤業,那么未來的銷售模式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兩種方式下,公司的利潤將會有很大的區別,所以匯森煤業能不能爭奪到銷售權,也是未來經營整合的一大風險。

二是組織結構協同風險。并購完成之后,必然會導致公司組織架構的重新設計,改變原有的經營管理模式,在有效的分工基礎上達到各職位、各部門、各層次的協調運轉,這樣劇烈的變化可能導致z煤業之前的員工無法很容易適應,從而影響兩個公司未來的協同效應。

三是人力資源風險。兩個公司的人員素質方面可能存在較大的差異,人力資本由于具有能動性和不確定性,決定了它很容易在并購過程中發生變異,可能會出現通用或獨特人力資源流失的情況發生,影響人員協同的形成。

四是文化整合風險。匯森煤業和z煤業的控股股東分別為陜西能源集團和彬縣煤炭公司,兩個公司有不同的企業文化,員工在不同的環境中工作形成了不同的工作習慣,思維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在未來整合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文化方面的沖突。

(2)應對措施分析

1、控制經營整合和組織協同風險的措施有:第一,匯森煤業應該根據未來并購之后公司的發展狀況,經過一系列的調查研究、預測分析,并結合當前的局勢、政策制定適合企業實施的企業經營戰略,根據已制定的企業經營戰略細分企業的發展規劃,發展目標,工作任務以及實施方案,做好企業經營戰略的宣傳工作,使企業的每一層次的每一個員工都能理解企業的經營戰略,并為之付出實踐;第二,建議在并購協議中明確未來的銷售權歸屬于匯森煤業,未來公司產品的銷售統一由陜西能源集團進行統一銷售,但是達成這項共識存在一定的難度,可能需要匯森煤業在收購價格或者其他方面做出一定的讓步。

2、控制人力資源整合風險的措施有:一方面,實施人才挽留制度,對被并購企業中的優秀人才采取繼續留任的辦法,加強并購企業的管理;另一方面,通過一些獎勵制度積極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消除員工對并購企業的心理障礙。

3、控制文化整合風險的措施有:首先是將并購方的每個企業的文化進行有效的分析,吸取各個文化中具有積極意義的文化,摒棄消極落后的企業文化然后,運用有效的手段區分每個文化之間的差異性,進一步對并購企業的員工進行新企業文化的培訓,實現企業文化的融合;其次企業的交流可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各自經驗與文化的交流。通過經驗交流會、實地參觀、分享會等多種形式的交流后,大家相互學習觀摩,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二是人員的交流。原屬于不同企業的人員互動交流,好的作風和習慣可以相互學習。

總體來說,并購后整合風險等級較低,并且能夠通過有效的手段進行規避。

篇3:擬并購煤業風險評估報告:資源開發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

擬并購煤業公司風險評估報告:資源開發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

(1)資源開發風險分析

z煤礦不利于開采的條件主要是勘查區瓦斯可能局部富集,煤塵具有爆炸性,煤層容易自燃,彬縣彬長礦區的煤均有此特點;此外,4號煤層直接充水含水層為直羅組和延安組砂巖裂隙含水層,部分地段洛河組砂巖裂隙水(富水性中等)通過導水裂隙帶也可直接進入礦井,對煤礦開采具有一定的威脅,且4號煤層煤層底板為砂質泥巖、鋁質泥巖及粉砂巖,屬軟弱巖層,遇水易膨脹,產生底鼓現象。

(2)應對措施分析

針對z煤礦煤塵具有爆炸性,煤層易自燃的特點以及4號煤層洛河組砂巖含水厚度大可能導致的煤礦開采威脅等問題,只要在開采過程中通過技術手段采取進一步的措施即可大幅減小此類風險。總體來說,z煤業礦井各項開采條件中,有利條件居多,且占主導地位,不利條件只要采取適當措施是可以克服的,因此,z煤礦的資源開發風險較小,且有條件規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