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工程項目部安全事故預防預警

工程項目部安全事故預防預警

2024-07-11 閱讀 5249

工程項目部安全事故預防與預警

1預防

1.1預防高處墜落的預防措施

(1)加強安全自我保護意識教育,強化管理安全防護用品的使用。

(2)重點部位項目,嚴格執行安全管理專業人員旁站監督制度。

(3)隨施工進度,及時完善各項安全防護設施,各類豎井安全門欄必須設制警示牌。

(4)各類腳手架及垂直運輸設備搭設、安裝完畢后,未經驗收禁止使用。

(5)安全專業人員,加強安全防護設施巡查,發現隱患及時落實解決。

1.2火災、爆炸事故預防措施

各施工現場應根據各自進行的施工工程的具體的情況制定方案,建立各項消防安全制度和安全施工的各項操作規程。

(1)根據施工的具體情況制定消防保衛方案,建立健全各項消防安全制度,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程。

(2)在工程場地內不得存放油漆、稀料等易燃易爆物品。

(3)施工單位不得在工程內設置調料間,不得在工程內進行油漆的調配。

(4)工程場地內嚴禁吸煙,使用各種明火作業應開具動火證并設專人監護。

(5)作業現場要配備充足的消防器材。

(6)施工期間工程內使用各種明火作業應得到施工單位項目經理部消防保衛部門的批準,并且要配備充足滅火材料和消防器材。

(7)嚴禁在施工工程現場內存放氧氣瓶、乙炔瓶。

(8)施工作業時氧氣瓶、乙炔瓶要與動火點保持10米的距離,氧氣瓶與乙炔瓶的距離應保持5米以上。

(9)進行電、氣焊作業要取得動火證,并設專人看管,施工現場要配置充足的消防器材。

(10)作業人員必須持上崗證,到項目經理部有關人員處辦理動火證,并按要求對作業區域易燃易爆物進行清理,對有可能飛濺下落火花的孔洞采取措施進行封堵。

1.3觸電事故預防措施

(1)堅持電氣專業人員持證上崗,非電氣專業人員不準進行任何電氣部件的更換或維修。

(2)建立臨時用電檢查制度,按臨時用電管理規定對現場的各種線路和設施進行檢查和不定期抽查,并將檢查、抽查記錄存檔。

(3)檢查和操作人員必須按規定穿戴絕緣膠鞋、絕緣手套;必須使用電工專用絕緣工具。

(4)臨時配電線路必須按規范架設,架空線必須從采用絕緣導線,不得采用塑膠軟線,不得成束架空敷設,不得沿地面明敷。

(5)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的架設和使用必須符合《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88)的規定。

(6)施工機具、車輛及人員,應與線路保持安全距離。達不到規定的最小距離時,必須采用可靠的防護措施。

(7)配電系統必須實行分級配電。現場內所有電閘箱的內部設置必須符合有關規定,箱內電器必須可靠、完好,其選型、定值要符合有關規定,開關電器應標明用途。電閘箱內電器系統需統一樣式,統一配置,箱體統一刷涂桔黃色,并按規定設置圍欄和防護棚,流動箱與上一級電閘箱的連接,采用外搽連接方式(所有電箱必須使用定點廠家的認定產品)。

(8)工地所有配電箱都要標明箱的名稱、控制的各線路稱謂、編號、用途等。

(9)應保持配電線路及配電箱和開關箱內電纜、導線對地絕緣良好,不得有破損、硬傷、帶電梯裸露、電線受擠壓、腐蝕、漏電等隱患,以防突然出事。

(10)獨立的配電系統必須采用三相五線制的接零保護系統,非獨立系統可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接零或接地保護方式。各種電氣設備和電力施工機械的金屬外殼、金屬支架和底座必須按規定采取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護。

(11)在采取接地和接零保護方式的同時,必須設兩級漏電保護裝置,實行分級保護,形成完整的保護系統。漏電保護裝置的選擇應符合規定。

(12)為了在發生火災等緊急情況時能確保現場的照明不中斷,配電箱內的動力開關與照明開關必須分開使用。

(13)開關箱應由分配電箱配電。注意一個開關控制兩臺以上的用電設備不可一閘多用,每臺設備應由各自開關箱,嚴禁一個開關控制兩臺以上的用電設備(含插座),以保證安全。

(14)配電箱及開關箱的周圍應有兩人同時工作的足夠空間和通道,不要在箱旁堆放建筑材料和雜物。

(15)各種高大設施必須按規定裝設避雷裝置。

(16)分配電箱與開關箱的距離不得超過30米;開關箱與它所控制的電氣設備相聚不得超過3米。

(17)電動工具的使用應符合國家標準的有關規定。工具的電源線、插頭和插座應完好,電源線不得任意接長和調換,工具的外絕緣應完好無損,維修和保管有專人負責。

(18)施工現場的照明一般采用220V電源照明,結構施工時,應在頂板施工中預埋管,臨時照明和動力電源應穿管布線,必須按規定裝設燈具,并在電源一側加裝漏電保護器。

(19)電焊機應單獨設開關。電焊機外殼應做接零或接地保護。施工現場內使用的所有電焊機必須加裝電焊機觸電保護器。接線應壓接牢固,并安裝可靠防護罩。焊把線應雙線到位,不得借用金屬管道、金屬腳手架、軌道及結構鋼筋做回路地線。焊把線無破損,絕緣良好。電焊機設置點應防潮、防雨、防砸。

2信息報告

(1)事故發現人員,應立即向組長(副組長)報告。如果是火災事故,必須同時打119向公安消防部門報警,急救撥打120、999。

(2)組長接到報警后,通知副組長、組員,立即啟動應急救援系統。

(3)根據事故類別向事故發生地政府主管部門報告。

(4)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事故發生時間、類別、地點和相關設施;

--聯系人姓名和電話等;

篇2:煤礦事故監測預警制度

(一)為進一步完善事故監測、監控和預警工作機制,有效應對緊急事件,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根據《煤礦安全規程》(2016)第672條“煤

礦企業應當落實應急管理主體責任,建立健全事故預警、應急值守、信息報告、現場處置、應急投入、救援裝備和物資儲備、安全避險設施管理和使用等規章制度”的規定,制定本制度。

(二)事故監測的目的

事故監測的目的不僅是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而且要做到一旦發生事故,能將事故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

(三)礦山事故監測重點范圍

1.有坍塌、傾覆、壓埋危險的場所;有發生爆炸、火災危險的場所。

2.有發生透水、涌水等水害危險的場所。

3.有高空墜落危險的場所。

4.有提升、調運系統危險的場所。

5.有被車輛傷害危險的場所。

6.有觸電危險的場所。

7.有灼、燙傷危險的場所。

8.有被電器絞、碾、碰、擠和撞擊危險的場所。

9.有中毒、窒息、腐蝕、放射危險的場所。(四)應加強對事故危險源監測的分析評價。

1.辨識各類事故危險因素及其原因和機制。

2.依次評價已辨識的危險事件發生的概率。

3.評價事故危險條件的后果。

4.進行事故風險評價,即評價危險事件發生概率和發生后果的聯合作用。

5.班組對事故重點危險源要每班檢查一次,并認真做好記錄。

6.連隊對事故重點危險源要每天檢查一次,并認真做好記錄。

7.井口級單位對事故重點危險源要每周檢查一次,并認真做好記錄。

8.礦級單位對事故重點危險源要每月檢查一次,并認真做好記錄。

9.事故風險控制,將上述評價結果與安全目標值進行比較,檢查事故風險是否達到可接受的水平,否則需進一步采取措施,降低事故危險水平。

(五)重點事故危險源的安全檢查內容

1.檢查安全規章制度、安全操作規程執行落實情況。

2.檢查應急救援預案執行情況。

3.檢查設備的安全防護設施運行情況。

4.對查出的各類事故隱患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落實整改情況。(六)事故預警條件

在事故監測過程中發現可能導致安全事故的隱患或險情,如不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可能導致嚴重后果時必須預警。(七)事故預警方式和報告

1.事故監測與預警的工作職責納入應急管理系統中,明確事故監測與預警管理

機構辦公室(可設在調度室)、設立預警報告接警專用電話(預警報告專用電話:

ⅹⅹⅹⅹ)。

2.有預警條件需要報告預警信息時,現場工作人員要立即向調度室匯報,匯報的內容包括出現事故征兆的具體內容、地點、發現事故征兆的簡要經過、預警區域作業內容、人員分布等。

3.調度員接到預警匯報后,立即按照預警電話通知順序,通知相關負責人和有關單位,通知受威脅地點的人員撤離。

4.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調度室匯報,調度員接到匯報后立即向值班礦領導和礦長報告,礦長接到報告后,按照事故危險的級別和需要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的級別,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5.事故預警報告基本情況包括:①事故征兆發生的單位、時間、地點、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別;②事故征兆發現的簡要經過;③可能發生事故的原因初步判斷;④已采取的措施及當前事故搶險處置情況等,必要時附現場簡圖。

6.匯報內容包括:可能發生的事故性質、地點、可能的影響范圍、預警區域涉及的范圍、

通風系統情況、風流情況及瓦斯濃度等。

7.通知煤礦相關部門負責人:調度員在接到預警信息時在采取緊急處理后,要立即

通知調度室主任、其它相關部室負責人及區隊負責人、各專業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副礦長、礦長。

(八)預警信息記錄

1.電話形式的預警報告要做好電話記錄,記錄要準確、完整。井下相關人員出井后要填寫詳細的記錄,如瓦斯、煤塵、礦壓、風速、水位、二氧化碳等的情況。

2.預警預防措施以相關專業及領導簽發的通知單或措施形式下達。緊急情況可先執行電話或口頭通知,電話或口頭通知必須得到相關負責人的授權,事后需補簽書面通知單或者專項措施。

(九)預警緊急處置

1.發現明顯事故預兆,現場人員都應立即向煤礦調度報告,請求救援。

2.煤礦調度應按照“應急預案的響應程序”進行報告,按照要求請求專業應急搶險隊伍進行處置。

3.有預兆時可先下達處置意見,再行報告。

4.現場人員在發現明顯事故征兆時,要立即匯報并做好自救、互救和避災的一切準備。(十)凡煤礦所屬任何員工均有預警處置權力和義務,發現事故預兆必須按要求和

程序進行預警報告和處理。因工作失誤造成事故的或者有發現預警隱瞞不報造成后果的按煤礦相關規定進行處罰。

篇3:自然災害事故隱患預測預警管理辦法

為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安全工作方針,為最大限度地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為確保監理中心全體員工的人身安全,按照《電力工程建設項目安全生產標準化規范及達標評級標準(試行)》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規定,監理中心特制訂本制度》。

一、?術語和定義:

山洪:是指山區溪溝中發生的暴漲洪水。山洪具有突發性,水量集中流速大、沖刷破壞力強,水流中挾帶泥沙甚至石塊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災,一般分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山洪及其誘發的泥石流、滑坡,常造成人員傷亡,毀壞房屋、田地、道路和橋梁等,甚至可能導致水壩、山塘潰決,對國民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危害。

山丘區不穩定的氣候系統,往往造成持續或集中的高強度降雨。據統計,發生山洪災害主要是由于受災地區前期降雨持續偏多,使土壤水分飽和,地表松動,遇局部地區短時強降雨后,降雨迅速匯集成地表徑流而引發溪溝水位暴漲、泥石流、崩塌、山體滑坡。從整體發生、發展的物理過程可知,發生山洪災害主要是持續的降雨和短時強降雨而引發的。

崩塌:又稱(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較陡斜坡上的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脫離母體崩落、滾動、堆積在坡腳(或溝谷)的地質現象。崩塌會使建筑物,甚至使整個居民點遭到毀壞,使公路和鐵路被掩埋,帶來重大損失。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體或者巖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響,在重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者軟弱帶,整體地或者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自然現象。俗稱“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滑坡的活動時間主要與誘發滑坡的各種外界因素有關。違反自然規律、破壞斜坡穩定條件的人類活動都會誘發滑坡。山體滑坡不僅造成一定范圍內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還會對附近道路交通造成嚴重威脅。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將含有沙石且松軟的土質山體經飽和稀釋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積、體積和流量都較大。而滑坡是經稀釋土質山體小面積的區域。

泥石流形成:降雨分為前期雨量(降雨)和激發雨量。前期雨量是指激發泥石流時段之前的降水,它的作用在于使松散土體的含水量增加,有時達到飽和,降低土體的強度,水分入滲土層的位置越深,越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激發雨量是促使泥石流產生的雨量,其作用是通過通過超滲產流的作用,產生一定深度的徑流,使土體的孔隙水壓力迅速增加,土體液化而強度快速降低,同時在徑流的作用下,沖刷侵蝕土體,激發土體破壞進而形成泥石流。典型的泥石流由懸浮著粗大固體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漿組成。在適當的地形條件下,大量的水體浸透流水山坡或溝床中的固體堆積物質,使其穩定性降低,飽含水分的固體堆積物質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發生運動,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種災害性的地質現象。泥石流爆發突然、來勢兇猛,可攜帶巨大的石塊。因其高速前進,具有強大的能量,因而破壞性極大。

二、黃登工區的自然災害的預測:

黃登工區汛期雨多、量大,常年降雨量在600mm/年以上。流域全年均有暴雨發生,洪水主要出現在6月到10月。

?

1)、山洪:

黃登壩址的洪水預測:20年一遇的瀾滄江的洪水流量:6840m3/s;1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5820m3/s。

各沖溝的洪水預測:

拉關河:2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57.2m3/s;1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44.2m3/s。

應和村:2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24.3m3/s;1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18.8m3/s。

梅沖河:2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89.5m3/s;1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69.2m3/s。

七登河:2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40.1m3/s;1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31m3/s。

羅松場河:2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145m3/s;1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112m3/s。

瀾滄江主河道、各沖溝均有汛期發生洪水的可能。

2)、崩塌、滑坡:

①承包商2#營地瀾滄江上游一側未進行護坡或護坡質量不合格的地點,汛期連續降雨、暴雨可能造成小型崩塌滑坡現象。

②左右岸攬機平臺由于超前開挖,支護落后,汛期山坡雨水在上游裂縫處灌入,加上爆破藥量控制不嚴,可能發生崩塌滑坡現象。

③骨料運輸洞梅沖河出口道路、仁和河支洞施工道路、應和村支洞施工道路由于道路邊坡陡峭,土體松散,活石較多,汛期暴雨和連續降雨會發生崩塌滑坡現象。

④水電一局拉關河營地(人員已搬遷但房屋未拆除)處邊坡存在較明顯的變形裂縫,大到暴雨和連續降雨發生崩塌滑坡的可能性極大。

⑤骨料運輸洞距離長,地下水發育,巖體相對較為破碎,洞室穩定條件差,洞內施工應隨開挖及時進行支護,防備涌水及塌方的危險。

3)、泥石流:

①七登河、梅沖河前幾年均發生過泥石流,發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大。特別是梅沖河2010年前曾多次發生較大泥石流,給瀾滄江造成堰塞,至今仍未完全消除影響。

②水電一局水電三局拉關河工程上游、水電三局骨料運輸洞仁和河上游存在有大量的松散堆積體,河道汛期水量大,河道較窄,有可能產生泥石流的危險。

③羅松場渣場:堆積渣體高度較大,未進行放坡,渣體松散,遇暴雨容易產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危險。

④骨料運輸洞各洞口應加強汛期巡視工作,核查周邊山溝雨季洪水和小型泥石流進入隧洞的可能性。

三、黃登工區的預警:

目前黃登電站設水情預報中心、對天氣和水情進行檢測和預報,每天及時發給各參建單位的領導和安全主管。要求接到上級命令和水情預報中心發布的水情天氣預報及檢測數據信息的所有人員應實行信息共享的原則,及時與其他部門及施工管理人員進行溝通。做到信息共享,讓大家及時了解天氣和水情變化的消息,及時做好防洪度汛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管理、預防、預控、做好應急逃生、救援、救災等工作。

四、教育培訓:

監理中心安全主管領導和各部門負責人應及時組織全體監理人員進行學習,不斷提高監理中心全體人員的自然災害及事故隱患預測預警管理的知識水平。安全環水保部負責自然災害及事故隱患預測預警管理的教育培訓工作,應定期組織監理中心全體員工進行教育培訓的學習。

五、責任:

1、監理中心總監是自然災害及事故隱患預測預警管理的第一責任人。

2、主管安全副總監是自然災害及事故隱患預測預警管理的主要責任人。

3、安全環水保部是自然災害及事故隱患預測預警管理的日常管理部門。主要責任是負責自然災害及事故隱患預測和預警,負責信息的排查、收集、分析、傳遞和統計、上報等。

4、監理中心實行“一崗雙責”制度,監理中心各部門和全體員工是自然災害及事故隱患預測預警管理的保證體系,所有監理人員均有義務進行自然災害及事故隱患預測預警管理,對有關工程安全的自然災害及事故隱患預測預警信息進行排查、收集和傳遞、上報工作。

5、監理中心公職人員,由于在自然災害及事故隱患預測預警管理中玩忽職守、不負責任、或責任心不強,造成責任事故的、對責任人將按照公司的有關規定給予處分和處理,造成較大事故或后果嚴重的責任人要追究刑事責任。

黃登西北監理中心

201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