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隧洞工程:安全技術交底
一、施工支護總則
1施工支護前,應根據地質條件、結構斷面尺寸、開挖工藝、圍巖暴露時間等因素進行支護設計,制定詳細的施工作業指導書,并向施工作業人員進行交底。
2施工人員作業前,應認真檢查施工區的圍巖穩定情況,需要時應進行安全處理。
3作業人員應根據施工作業指導書的要求,及時進行支護。
4開挖期間和每茬炮后,都應對支護設施進行檢查維護。
5對不良地質地段的臨時支護,應結合永久支護進行,即在不拆除或部分拆除臨時支護的條件下,進行永久性支護。
6施工人員作業時,應按規定正確佩戴個人勞動保護用品。
二、錨噴支護
1施工前,應通過現場試驗或類比法,確定合理的錨噴支護參數。
2錨噴作業的機械設備,應布置在圍巖穩定或已經支護的安全地段。
3噴射機、注漿器等設備,應在使用前進行安全檢查,并在洞外進行密封性能和耐壓試驗,滿足安全要求后方可使用。
4噴射作業面,應采取綜合防塵措施降低粉塵濃度,采用濕噴混凝土。有條件時,可設置防塵水幕。
5巖石滲水較強的地段,噴射混凝土之前應排出滲水。噴后鉆排水孔,防止噴層脫落傷人。
6凡錨桿孔的直徑大于設計規定的數值時,不得安裝錨桿。
7錨噴工作結束后,應指定專人檢查錨噴質量,若噴層有脫落、變形、厚度不夠等情況,應及時查明情況及時處理。
8砂漿錨桿灌注漿液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1)作業前應檢查注漿罐、輸料管、注漿管是否完好。
(2)注漿罐有效容積應不小于0.02m3,其耐壓力不應小于0.8Mpa(8kg/cm2),使用前應進行耐壓試驗。
(3)作業開始(或中途停止時間超過30min)時,應用水或0.5~0.6水灰比的純水泥漿潤滑注漿罐及管路。
(4)注漿工作風壓應逐漸升高。
(5)輸料管應連接緊密,不得有回折。
(6)注漿罐與注漿管的操作人員應相互配合,連續進行注漿作業,罐內儲料應保持在罐體容積的三分之一左右。
9噴射機、注漿器、水箱、油泵等設備,應安裝壓力表和安全閥,使用過程中如發現破損或失靈時,應立即更換。
10施工期間應經常檢查輸料管、出料彎頭、注漿管以及各種管路的連接部位,如發現磨薄、擊穿或連接不牢等現象,應立即處理。
11帶式上料機及其他設備外露的轉動和傳動部分,應設置保護罩。
12施工過程中處理機械故障時,應停機、斷電、停風。在開機送風、送電之前應預先通知有關的作業人員。
13噴頭和注漿管前方站人;噴射作業的堵管處理,應盡量采用敲擊法疏通,若采用高壓風疏通時,風壓不得大于0.4Mpa(4kg/cm2),并將輸料管放直,握緊噴頭,噴頭不得正對有人的方向。
14當噴頭(或注漿管)操作手與噴射機(或注漿器)操作人員不能直接聯系時,應有可靠的聯系手段。
15預應力錨索和錨桿的張拉設備應安裝牢固,操作方法應符合有關規程的規定。正對錨桿或錨索孔的方向不得站人。
16超過3米高度作業臺架安裝,應牢固可靠,并設置欄桿;作業人員應系安全帶。
三、構架支護
1構架支撐包括鋼支撐、鋼筋混凝土支撐及混合支撐,其架設應遵守下列規定:
(1)應嚴格檢查支撐材料質量。
(2)支撐立柱應放在平整巖石面上,應挖柱窩。
(3)支撐和圍巖之間,應用木板、楔塊或小型混凝土預制塊塞緊。
(4)危險地段,支撐應跟進開挖作業面;必要時,可采取超前固結的施工方法。
(5)預計難以拆除的支撐應采用鋼支撐。
(6)支撐拆除時應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2支撐應經常檢查,發現桿件破裂、傾斜、扭曲、變形及其它異常征兆時,應仔細分析原因,采取可靠措施進行處理。
四、地下洞室施工照明
1每一段地下工程應提供連續運行的照明裝置。除了一般照明系統外,還應當為正在進行施工的開挖面提供專用照明,這種照明裝置應當采用泛光燈、熒光燈或其他滿足施工需要的照明裝置。不允許電線或者燈泡緊靠作業面。除非出于特殊的工作條件需要,不允許在隧洞的任何部分使用明火照明。
2所有的動力線和照明線應當保持絕緣狀態。
3動力線和照明用線應當在隧洞的一側布置,引爆用電線則應布置在隧洞的另一側,并與電話線或通信線路保持適當的距離。
4所有的線路應當使用具有絕緣能力的絕緣子將線牢靠固定在洞壁上,且不會受到爆破影響而損壞。一般照明系統的最低亮度應當滿足規范DL/T5099-1999第13.3節中的規定。
5照明系統電壓不得高于220V
6在不良地質地段施工應按所制定的臨時安全用電方案實施,設置漏電保護器,并有斷、停電應急措施。
五、施工安全監測
1施工安全監測在于掌握圍巖動態,判斷圍巖穩定性;驗證施工方法及支護效果,指導設計與施工并及時發現險情,為施工安全提供預測預報。
2根據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資料、設計文件,結合工程實際,確定具體的安全施工監測方案。
3施工安全監測布置重點:
(1)洞內:Ⅲ~Ⅴ類圍巖地段、地下水較豐富地段、斷層破碎帶、洞口及岔口地段、埋深較淺地段、受鄰區開挖影響較大地段及高地應力區段等。
(2)洞外:埋深較淺的軟巖或軟土區段。
4施工安全監測的主要內容:
(1)洞內:圍巖收斂位移、圍巖應力應變、頂拱下沉、底拱上抬、支護結構受力變形、爆破振動、有害氣體和粉塵等。
(5)洞外:地面沉降、建筑物傾斜及開裂、地下管線破裂受損等。
5洞室安全監測重點:
(1)垂直縱軸線的典型洞室斷面。
(2)貫穿于高邊墻的小型隧洞口及其洞口內段。
(3)巖壁梁的巖臺(尤其下方有小洞室)部分。
(4)相鄰洞室間的薄體巖壁。
(5)不利于地質構造面組合切割的不穩定體。
6施工時應做好儀器設施的保護。
7監測儀器鉆孔注漿后20h內不允許近區爆破作業。重新爆破前應做好儀器的保護措施,以免飛石破壞。
8監測重點巡視地點:
(1)爆破后隧洞掌子面圍巖及前沿支護狀態。
(2)大小洞室群體的交叉段、洞口段、洞室巖壁及拱座地段。
(3)軟弱圍巖地段及支護結構狀態。
(4)外洞口邊坡與不穩定山體,洞上方地面與受影響建筑物,洞口防汛設施等。
9監測中趨向穩定的初步安全判別:在一般情況下,當圍巖與支護結構具備以下變化特征時,將趨向穩定:
(1)隨著開挖面的遠離,測值變化速率有逐漸減緩趨勢。
(2)測值總量已達到最大回歸值80%以上。
(3)位移增長速率小于0.1mm/d~0.3mm/d(軟巖取大值)。
10監測中發現下述任一情況時,應以險情對待,須跟蹤監測,并及時預警預報。
(1)開挖面在逐漸遠離或停止不變,但測值變化速率無減緩趨勢,或有加速增長趨
勢。
(2)圍巖出現間歇性落石的現象。
(3)支護結構變形過大過快,有受力裂縫在不斷發展等。
11監測中設計警戒值的初步判別:當測值總量或增長速率達到或超過警戒值時,則認為不安全,需要報警,需要撤退人員和設備。
12在施工安全監測管理中應建立監測信息反饋流程,提高信息化施工水平
篇2:輸水隧洞工程管理制度
四明湖水庫是一座大Ⅱ型水庫,輸水隧洞為水庫的輸、泄水工建筑物,對大壩的安全有著直接的關系,為確保輸水隧洞的安全,特制定輸水隧洞管理制度。
一、輸水隧洞作為水庫的樞紐組成部分,受國家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和毀壞。
二、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輸水隧洞安全的義務,嚴禁任何有損輸水隧洞安全的行為發生。
三、嚴格按照輸水隧洞安全檢查規程,做好輸水隧洞的檢查工作。
四、嚴格按照輸水隧洞養護規程,做好輸水隧洞的維修養護工作。
五、啟閉閘的開啟,必須嚴格按照防汛指揮部指令進行,并
由專人負責操作和管理,嚴禁閑人任意進入啟閉閘房并接觸機電等設備。
六、對機電設備要實行經常檢查及養護。重點檢查電源線路
有否破損,機械設備絲桿、螺栓是否銹蝕,以確保機電設備隨時運行。
篇3:供水隧洞工程管理制度
四明湖水庫是一座大Ⅱ型水庫,供水隧洞為水庫的輸、泄水工建筑物,對大壩的安全有著直接的關系,為確保供水隧洞的安全,特制定供水隧洞管理制度。
一、供水隧洞作為水庫的樞紐組成部分,受國家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和毀壞。
二、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供水隧洞安全的義務,嚴禁任何有損供水隧洞安全的行為發生。
三、嚴格按照供水隧洞安全檢查規程,做好供水隧洞的檢查工作。
四、嚴格按照供水隧洞養護規程,做好供水隧洞的維修養護工作。
五、啟閉閘的開啟,必須嚴格按照防汛指揮部指令進行,并
由專人負責操作和管理,嚴禁閑人任意進入啟閉閘房并接觸機電等設備。
六、對機電設備要實行經常檢查及養護。重點檢查電源線路
有否破損,機械設備絲桿、螺栓是否銹蝕,以確保機電設備隨時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