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板筋綁扎工程施工工藝

板筋綁扎工程施工工藝

2024-07-11 閱讀 7329

板筋綁扎施工工藝

(1)工藝流程:清理模板→模板上畫線→綁板下受力筋→綁負彎短鋼筋

(2)板筋構造要求:

1)板短向分布筋應放在下面(一般情況下);

2)雙層雙向鋼負彎距筋交叉點應逐點綁扎;其它應在板筋支座邊緣逐交叉點綁扎,中間可梅花型挑綁扎;板筋均為光圓鋼筋時,應用"八字扣"綁扎,不應順綁;

3)板負彎距鋼筋錨固端應帶彎鉤12d,當貫穿支座時可不帶彎鉤;板底部鋼筋錨固同非框架梁;

4)邊處板筋離梁邊緣距離應為50mm;

5)建筑四大角處增加的附加雙層雙向鋼筋應在原板筋中部,筋間距要滿足[15mm,d]二者大值要求。

6)懸挑板受力筋應在板上皮,不得踩踏;

7)獨立柱基礎底板筋為雙彎曲受力,長向筋應放在下面。

8)鋼筋搭接長度與搭接位置的要求與前面所述梁相同。

(3)綁扎工藝

1)清理模板上面的雜物,用粉筆在模板上劃好主筋,分布筋間距。

2)按劃好的間距,先擺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預埋件、電線管、預留孔等及時配合安裝。

3)在現澆板中有板帶梁時,應先綁板帶梁鋼筋,再擺放板鋼筋。

4)綁扎板筋時一般用順扣或八字扣,除外圍兩根筋的相交點應全部綁扎外,其余各點可交錯綁扎(雙向板相交點須全部綁扎)。如板為雙層鋼筋,兩層筋之間須加鋼筋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負彎矩鋼筋每個相交點均要綁扎。

5)在鋼筋的下面墊好砂漿墊塊,間距0.8m。墊塊的厚度等于保護層厚度。

6)后澆帶處應采取加固措施,保證板面筋不至過大(可多墊馬凳)

篇2:板筋綁扎工程施工工藝

板筋綁扎施工工藝

(1)工藝流程:清理模板→模板上畫線→綁板下受力筋→綁負彎短鋼筋

(2)板筋構造要求:

1)板短向分布筋應放在下面(一般情況下);

2)雙層雙向鋼負彎距筋交叉點應逐點綁扎;其它應在板筋支座邊緣逐交叉點綁扎,中間可梅花型挑綁扎;板筋均為光圓鋼筋時,應用"八字扣"綁扎,不應順綁;

3)板負彎距鋼筋錨固端應帶彎鉤12d,當貫穿支座時可不帶彎鉤;板底部鋼筋錨固同非框架梁;

4)邊處板筋離梁邊緣距離應為50mm;

5)建筑四大角處增加的附加雙層雙向鋼筋應在原板筋中部,筋間距要滿足[15mm,d]二者大值要求。

6)懸挑板受力筋應在板上皮,不得踩踏;

7)獨立柱基礎底板筋為雙彎曲受力,長向筋應放在下面。

8)鋼筋搭接長度與搭接位置的要求與前面所述梁相同。

(3)綁扎工藝

1)清理模板上面的雜物,用粉筆在模板上劃好主筋,分布筋間距。

2)按劃好的間距,先擺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預埋件、電線管、預留孔等及時配合安裝。

3)在現澆板中有板帶梁時,應先綁板帶梁鋼筋,再擺放板鋼筋。

4)綁扎板筋時一般用順扣或八字扣,除外圍兩根筋的相交點應全部綁扎外,其余各點可交錯綁扎(雙向板相交點須全部綁扎)。如板為雙層鋼筋,兩層筋之間須加鋼筋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負彎矩鋼筋每個相交點均要綁扎。

5)在鋼筋的下面墊好砂漿墊塊,間距0.8m。墊塊的厚度等于保護層厚度。

6)后澆帶處應采取加固措施,保證板面筋不至過大(可多墊馬凳)

篇3:高壓線防護毛竹架綁扎方法及搭設標準

高壓線防護毛竹架綁扎方法及搭設標準

1、毛竹架綁扎方法

1、直交:

毛竹垂直相交,如立桿與大橫桿相交處,立桿與小橫桿相交處應采用平插十字扣或斜插十字扣的綁扎方法。平插十字扣綁扎方法的繩扣不易松動,橫桿沉降量小,效果較好。綁扎時鐵絲既要扭緊,使毛竹不松動,又不要扭緊過度,使鐵絲絞段或受傷。

平插十字扣、斜插十字扣見圖。

2、斜交:

毛竹傾斜相交,如立桿與斜撐相交處,立桿與剪刀撐相交處,大橫桿與斜撐相交處,應采用斜十字扣的綁扎方法。斜十字扣用的鐵絲兩個單頭必須從毛竹交角最小處插進,才易扭緊,保持毛竹不松動。

斜十字扣做法見下圖。

3、毛竹接長:

毛竹接長采用順扣綁扎法,接頭長度不少于1.5m,綁扣不少于3各,兩端及中間各1個,扣的間距不大于0.75m。接長處必須防止彎折扣松動,以免影響防護架的整體穩定和使局部受力狀況惡化。

2、毛竹架搭設標準

1.立桿:立桿應大頭朝下,上下垂直,立桿桿身垂直偏差不得超過架高的1/1000,且不得大于100mm。不得向外偏斜。最后一根立桿應大頭朝上,為使立桿頂端齊平,可將高出的立桿向下錯動。立桿必須按規定進行接長,相鄰立桿的接頭至少應錯開一步架,接頭的搭接長度應跨兩層大橫桿,且不得小于1.5m。為使接長后的立桿位于同一平面內,上下立桿的接頭應沿縱向錯開。

2.大橫桿:大橫桿綁扎在立桿內側,沿縱向平放。大橫桿必須按規定進行接長,接頭應置于立桿處,大頭伸出立桿200~300mm,并使小頭壓在大頭上,搭接長度不小于1.5m。接頭位置,上下相鄰大橫桿的接頭應錯開一個立桿。

3.小橫桿:小橫桿綁扎在大橫桿上,大頭朝里。伸出大橫桿的長度不得小于200mm。小橫桿應等距離均勻布置,不得抽拆。

4.斜撐:斜撐設置在防護架的外側,與地面不小于45度角傾斜。齊底端埋入土中,底腳距立桿縱距一致。

5.剪刀撐:剪刀撐設置在防護架外側,是與地面成45~60度角的交叉桿件。從下至上與防護架其它桿件同步搭設,桿件的端部應交于立桿與大橫桿的結點處,并與立桿和大橫桿綁牢。剪刀撐本身與立桿、大橫桿相交處應綁牢。

6.拋撐:拋撐與地面成45~60度角。防護架搭設到3步架高時,全高不大于7m,應每隔5米設置一根拋撐。其底腳應埋入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