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住樓測量控制技術措施
商住樓工程測量控制技術措施
一、測量儀器及校驗
本工程所需的主要測量儀器及其用途見下表。
主要測量儀器及用途
序號儀器名稱誤差用途
1電子經緯儀一測回水平方向標準偏差±2"
一測回垂直方向標準偏差±6"建筑定位、建筑軸線投測
2水準儀每公里往返測高差中數偶然中誤差小于±3mm建筑物的一般高程測量
3水準儀每公里往返測高差中數偶然中誤差小于±1mm建筑物沉降觀測
450m鋼卷尺長度誤差±3mm量距
5激光垂準儀垂直度誤差±2mm垂直度觀測
以上所列的主要測量儀器,在使用過程中需注意:
(1)定期到市計量檢定站,經檢定、校準,合格后方可使用;
(2)測量儀器、工具定期清潔保養,經緯儀、水準儀按檢定規程規定,在其檢定周期內,每季度要對儀器主要軸線進行校核,保證觀測精度;
(3)測量儀器定員使用,不得隨意使用,嚴防損壞。
二、校核場地平面控制網和水準點
在施工現場中,根據施工需要,從甲方提供已確定無誤的基點上,引測出方便施工的定位點。繪制好測量控制圖、表。標明定位點坐標、方位角、高程及與施工工程的關系。施測的成果填入控制成果表中,以便施工使用。根據土木工程的特點,考慮采用坐標網與方格網結合的方法控制為好。按甲方提供基點,合理的補設坐標點,使之成為多邊形的控制網。在根據甲方提供的基點坐標,設置軸線控制點,以主軸線兩端設點,使之成為方格網。方格網與方格網閉合。坐標點設置要通視平回,離施工現場有一定距離,不易碰動的地方為宜。軸線控制點因施工需要,設置于四周混凝土地面上。
設置牢固而不易破壞的標志,作為測量點,并根據與坐標網有關系數據,計算出各點坐標,以利定位在自然或人為碰動移位時,能及時復核,及時發現問題,以免對工程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三、建筑標高、軸線控制
1、工程軸線和標高控制
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建筑軸線控制基點,建立施工現場的工程軸線和標高的控制網。
(1)工程標高的控制采用水準儀從測量水準點(基點)引入標高,并在所建建筑物外圍設立固定標高控制點,以引測建筑物的各層標高。
標高施測法,主要是用鋼尺沿結構外墻、邊柱等向上豎直立測量,一般高程引測至少要由3處向上引測,以便相互校核和適應分段施工需要,引測步驟是:
A.先用水準儀根據兩個棟號水準點,在各向上引測處準確測出啟始標高線(一般多測+1.000m標高線);
B.用鋼尺沿鉛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層,并畫出正米數的水平線,各層的標高線均應由各處的起始標高線直接量取。高差超過一整鋼尺時,應在該層精確測定第二條起始標高線。
C.將水準儀安置至施工層,校測由下面傳遞上來的各條水平線,誤差在5mm以內。在各層抄平時,應后視兩條水平線以做校核;
D.觀測時,做到前后視線等長;由水平線向上或向下量高差時,所用鋼尺應經過檢驗,量高差時,尺身鉛直,要進行尺長改正和溫度改正。
(2)工程軸線的控制:采用經緯儀進行軸線施測,并在每條控制軸線的兩端,離開建筑物一定距離的位置設立固定標記,作為施工觀測和復核交接使用。
四、建筑物豎向控制
采用激光垂準儀進行垂直測量,其垂直度容許誤差不超過H/1000,總偏差不超過30mm。
二層以上各層樓面澆筑混凝土時,在對應控制點位置處均預留250×250mm垂線傳遞孔,并在留孔處四周砌設200mm高阻水圈。傳遞觀測孔具體設置位置見下圖:
五、沉降觀測
本工程在每一施工階段及使用過程中均應對建筑物做沉降觀測記錄。
觀測中一定保證"定人、定儀、定時",同時確保每次觀測前對使用儀器進行檢核,以免影響觀測結果。各觀測日期、數據均記錄完整,并繪制成圖表存檔,觀測中如發現異常情況時,立即通知設計單位。
觀測的對照點不得少于兩個,并采用閉合法,測量精度采用二級水準,采用S2水準儀,觀測方法采用一等水準測量。
觀測點布置、做法按照設計及規范要求進行。對觀測點要嚴加保護,不得損壞。
篇2:測量人員職責獎懲措施
一、平面位置的控制
1、懸灌0號塊施工
1.1、在地面測定支架搭設的中軸線及0#塊的端頭線和結構投影邊線。
1.2、精確測定墩臺中心及支座中心,并彈出支座十字線。
1.3、精確測定0#塊底模軸線(三點確定)及邊線(三點確定)。
1.4、精確測定0#塊的翼緣板邊線。
1.5、0#塊澆注砼之前對0#塊中線及邊線復核。
2、懸灌掛籃施工
2.1、在0#塊頂精確測定掛籃四個立柱的中心點及0#塊軸線(三點確定)和0#塊四個角點。
2.2、以經緯儀通過0#塊軸線點將線路軸線引到前上橫梁及底板上,初步確定1#段底板軸線,隨后以全站儀放樣確定1#段的四角點。最后利用全站儀再次對調整好的模板進行檢查復核,對于偏差超限的模板按照坐標放樣點精確調整到位。
2.3、在1#對稱段澆注砼之前對1#段中線及邊線復核。
2.4、砼澆注后在1#段頂精確測定1#段軸線(兩點確定)和1#段四個角點。
2.5、以經緯儀通過1#塊軸線點將線路軸線引到前上橫梁及底板上,初步確定2#段底板軸線,隨后以全站儀放樣確定2#段的四角點。最后利用全站儀再次對調整好的模板進行檢查復核,對于偏差超限的模板按照坐標放樣點精確調整到位。
2.6、其余懸灌對稱段的施工依此方法次進行測量控制。
2.7、坐標計算嚴格執行計算復核雙檢制;測量放樣前對測量儀器進行檢查。
2.8、測量司鏡人員放線后,應更換測量人員對放樣點進行復核,復核無誤后,協同現場技術人員通過結構尺寸復核放樣點準確性,發現問題,及時分析原因。現場放樣嚴格執行測量放樣雙檢制。
2.9、原始觀測記錄本格式正確、記錄規范,內容完整,并保持整潔,不得隨意涂抹、轉抄,記錄本按順序進行編號。
2.10、每孔懸灌梁合攏后,測定橋梁中線,丈量跨距,并作好記錄。
二、標高控制:
全線高程控制網由DS0.5電子水準儀嚴密測設平差過,精度滿足高速鐵路高程控制規定.測量中誤差(m=±√(△△)/n<1.0)
1、在懸灌梁施工之前將標高精確引到墩頂(采用附合水準路線)。
2、懸灌梁模板標高的計算需要考慮模板的預抬值及梁的預拱高度。
3、現場技術員通過水準儀將模扳各點標高調到位后,測量組利用三角高程對各點進行精確復核。
篇3:綜合辦公樓建筑測量控制方法措施
綜合辦公樓建筑測量控制方法
1主軸線控制網的布設
編制依據:基礎、地下室平面布置圖、首層和標準層平面圖
1、用全站儀對現場甲方提供的紅線點進行復核,看其是否有偏移或沉降,要求邊長相對誤差小于1/1000,角度誤差小于3",滿足要求后方可用其進行軸線控制網的布設,否則應會同甲方等有關部門協商解決。
2、建設單位告之本工程所在地區紅線樁位置及坐標體系,進行方位坐標換算后再用(PTS-V2)全站儀引測到本工程按垂直線布設的主軸線控制網。依據主軸線控制網對本工程各軸線進行全方位定位測量。
2建筑物軸線的垂直引測
采用在本工程的±0.000樓板上精確測定“口”形樓層控制軸線的方法,在往上施工每層的相應位置均預留200×200的方洞,用激光經緯儀往上投點,上面用透明玻璃接受激光投測點(紅點),每次投測完畢后要檢測它們的相互關系,要求距離誤差小于2mm;每施工完三層主體后均要重新檢查一次,及時糾正偏差,確保建筑物的垂直總偏差控制在10mm以內。
3建筑物垂直度的控制
本工程在施工中要嚴格控制垂直度、除上述的樓層控制軸線傳遞時的誤差控制外,在所有的轉角處,用“吊線錘法”逐層做好墻體(剪力墻)大面垂直控制線,使得每層轉角處支模時均可按下層墻體大面的垂直控制線來控制偏位誤差,從而有效地控制建筑物的垂直度偏差。
4高程測量
依據建設單位提供的水準點將高程引測到相鄰軸線控制網點上,并將每個單位工程的±0.000引測到附近的固定位置作永久標記加以保護,便于高程放樣。引測時采用閉合路線,按二等水準觀測要求進行,儀器使用DS3型水準儀。豎向標高的引測傳遞采用吊鋼尺法,即沿建筑物外墻(剪力墻)或電梯井用鋼尺垂直向上逐層引測標高,每層引測四個點,用DS3型水準儀進行校核,要求四個導入標高互差值小于3mm,符合要求時取其平均值作為該層標高基準。每隔五層拉一次通尺做高精度復核。
5沉降觀測
于建筑物首層四角及中部設置測降觀測點,觀測點為形成閉合的平面。
施工期間,每施工完一層后,進行一次觀測,結構完成后,第一年每季度觀測一次,第二年每半年觀測一次,直至降穩定為止。觀測中一定保證;“三定(定人、定儀,定時)”。同時確保每次觀測前對使用儀器進行檢核,以免影響觀測結果。各觀測日期、數據均記錄完整,并繪成圖表存檔,觀測中如發現異常情況時,立即通知設計單位。
觀測的對照點不得少于兩個,并采用閉合法,測量精度采用二級水準。
對觀測點要嚴加保護,不得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