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樓工程人工挖孔樁施工方法
辦公大樓工程人工挖孔樁施工方法
本工程主樓基礎采用44根人工挖孔樁,樁徑1200~2000mm,設計樁長15.4~27.4m,樁間距均大于2.5樁徑,計劃在土方開挖到-5.70m標高并封閉底板墊層后一次性全面開孔挖樁。
因本工程地質情況復雜,挖孔樁分別穿過淤泥、粉質粘土,最后進入微風化巖層不小于1.5m,施工難度較大。
(1)測量控制
根據測量平面控制網測設準確樁位,在底板墊層上彈出控制線后開孔挖樁,第一節護壁施工完成后,在護壁上面及側壁上標注縱橫軸,并在護壁側面注明樁號及標高,以便隨時復核樁位。
樁位測設完成并進行內部復核后,應報請監理公司進行復核,復核完畢及時辦理有關的基坑放線驗收資料。
為保證樁的垂直度和樁徑,每澆筑完三節護壁混凝土,均必須校核一次樁中心位置、垂直度和直徑。
(2)人工挖孔樁施工方法
1)樁芯土方開挖方法
按測設的樁位開孔挖樁,并澆筑樁頂護筒(樁頂護筒大樣見結施05),護筒頂面應高出孔口地面200mm以上,用于防水、防墜落和定位。
人工挖孔樁樁芯土方開挖采用"挖一護一"的方式進行,即每挖0.5~1.0m深作一次樁體內護壁(一般土層中每節高度為1.0m,在流砂、流泥區段每節高度宜小于0.5m,特殊地質時下挖速度應視護壁的安全情況而定)。
成孔采用人工進入樁內進行,采用短柄鐵及十字鎬、風鉆開挖土方,然后用塑料筒通過樁口提升架運輸至樁口,人工清理至基坑內指定地點,當天挖出的土方必須當天清理干凈,然后用挖土機挖至基頂,裝車運出場外。
在開挖過程中,如遇堅硬巖層施工比較困難,公司擬采用先進的30微秒微差定向爆破成孔,以加快施工進度。
樁芯土方開挖穿過不同土層時,應記錄進入各種不同性質土層的標高,作好與地質勘探報告的對比與分析,特別是成孔至設計深度或設計規定的巖層時,應確保樁底按設計要求進入微風化巖層不小于1500mm的深度。
成孔至設計標高或設計要求的巖層時必須經建設單位、監理、設計等有關單位共同進行檢查確認,確保樁底基巖符合設計要求后,隨即擴大樁頭,清除孔底的虛土、石渣和積水,并隨即澆灌封底混凝土(強度等級C3(5)厚度300mm)。
開挖過程中,安排專人負責做好地面排水、基坑四周排水及井底降水處理,以防雨水浸入和保證正常施工。
2)降水措施
根據勘察報告,該工程的地質條件較差、地下水豐富,但因土方開挖前已在基坑四周施工了防水帷幕,隔斷了坑外的地下水,且已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深井降水,人工挖孔樁施工階段地下水已抽排較長時間,在開挖過程中僅需抽排少量的裂隙水,擬不再采取特殊的降水措施,只利用突擊深挖的樁孔作為降水井,圍繞正在挖土的樁體進行降水的措施,使正在施工的樁內地下水位降低在開挖面以下500mm左右。
作為集水井用的樁內集水用潛水泵抽至基底排水溝,再基坑四周的集水井抽排到坡頂排水溝,排至市政排污管道。
3)護壁施工方法
人工挖孔樁護壁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5,待每節護壁混凝土達到一定的強度后方可進行下層的樁內土方開挖。
挖土到護壁深度后應緊隨扎筋、支設護壁模板,遵循隨挖土、隨扎筋支模、隨驗收、隨澆筑混凝土的方法進行施工,以避免塌孔和保證正常的施工進度,護壁模板采用鋼模板(由每節4塊鋼模拼裝組成),模板高度為1m。
澆筑護壁混凝土時要注意搗實,上下護壁間搭接50~75mm,施工中嚴禁只挖孔不及時護壁的冒險做法。
如果施工中遇到流砂淤泥層,且淤泥層較深、涌砂量較大時,采用鋼護筒護壁的方法,即先用2mm厚鋼板卷成直徑等于挖孔樁外徑的圓筒插入挖孔樁中,使之隨挖深而逐步下降,以擋住孔內四周涌入的淤泥和流砂,同時應減小樁孔每節護壁的深度、縮短成孔護壁的時間,以達到逐步通過流砂淤泥層的目的。
在極松散的土層,可用具有足夠的鋼筒護壁代替鋼筋混凝土護壁,且應隨挖隨沉。
在透水層區段的護壁應按設計要求適當設置泄水孔(樁芯混凝土澆筑前封堵),以便減輕護壁壓力。
4)鋼筋工程
鋼筋在現場加工車間加工,鋼筋籠在塔式起重機活動范圍內分節進行綁扎(每節長度一般不大于12m,應根據樁位與塔式起重機的距離、鋼筋籠的重量、塔式起重機的起重能力等綜合確定),加勁箍筋、螺旋箍筋與縱向鋼筋均逐點點焊焊接。
鋼筋籠綁扎成型后用預制混凝土墊塊將鋼筋籠保護層墊好(縱向鋼筋保護層厚度60mm),并用塔式起重機吊裝入孔,豎向鋼筋的接頭采用搭接焊連接接長。
鋼筋籠安放后,要檢測確定鋼筋頂端高度、鋼筋籠的垂直度,確保滿足設計及施工規范要求,并邀請監理、建設單位或設計進行檢查驗收,做好隱蔽驗收記錄。
5)樁芯混凝土工程
澆筑混凝土前,應認真清除干凈孔底的浮土、石渣、積水,清理封底混凝土的表面。
樁芯混凝土必須一次性連續分層澆筑,每層澆筑厚度不超過1.0~1.5m,并在混凝土初
前調整好串筒出料口與基面的高度(高度不超過2.0m),然后開始繼續澆筑,不得留施工縫。
樁芯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密實,混凝土場內水平運輸采用混凝土輸送泵,由輸送泵直接將混凝土送至需要澆筑的樁孔頂口。
當孔底積水小于10cm時,采用常規混凝土澆筑方法。當孔底積水大于10cm,且涌水量較大難以抽干時,采用導管法進行水下混凝土施工,并嚴格按水下混凝土施工操作規程進行樁芯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水下澆灌混凝土時現場泵送坍落度控制在18~22cm,非水下澆灌混凝土時現場泵送坍落度控制在10~12cm。
在混凝土澆筑前,在樁孔頂口設置混凝土澆筑平臺作為架設混凝土集料斗和傳遞工具的操作面(操作臺由2Ⅰ10工字鋼和L50×5角鋼組成)。
樁芯混凝土、護壁混凝土均應按規范要求制作混凝土試件,并按規定送有關試驗單位檢測。
(3)人工挖孔樁質量控制標準
表7-1人工挖孔樁質量控制標準
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備注
1樁芯混凝土抗壓強度不低于設計規定
2護壁混凝土抗壓強度不低于設計規定
3樁中心位移偏差D/20D為樁身直徑
4樁孔深100
5樁孔徑(有護壁混凝土)+100-40
6樁垂直度0.5%HH為樁身凈長
7護壁混凝土厚度±30
8孔底虛土不允許
篇2:某某大廈人工挖孔樁工程施工方法
某大廈人工挖孔樁工程施工方法
一、測量放線(基坑支護挖孔樁編號圖見附圖五)
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設計總平面圖和現場實際情況,設置測量控制網,根據甲方給定的控制點,擬采用全站儀先定出基坑上控制點,再定出基坑內的軸線控制網點,經反復校核無誤后,可利用經緯儀和鋼卷尺定出每個具體樁位中心點。根據中心點,沿縱橫軸線適當距離(大于該孔樁半徑)設4個短木樁,以便施工時定出中心線。標高則利用水準儀,從給定點引測至基坑坡腳附近,便于測設基坑內樁頂標高。當第一節護壁作好后,立即將樁位"+"字中心線和標高點標測在第一節護壁混凝土內表面上,以便作為成孔過程中及成孔后工程質量檢查驗收實測的依據。以井口上的四個軸線標志點的連結線交點為樁中心點,用以控制樁位的垂直度,樁的垂直度偏差小于0.5%L(L為挖孔樁長),樁位中心允許偏差±50mm,樁孔徑允許偏差±50mm,護壁砼厚度允許偏差±30mm。挖孔樁護壁每節校核一次中線。
二、人工挖孔樁施工程序
平整場地--樁定位放線--挖第一節樁土方、支模、澆搗第一節砼護壁--在護壁上二次投測標高及樁位十字軸線--安裝活動井蓋,設置垂直運輸架和卷揚機(吊機)吊土,安設水泵、鼓風機、照明設施等--第二節樁身挖土--清理樁孔四壁,校核樁孔垂直度和直徑--拆上節樁鋼模板,支第二節樁模板,澆搗第二節樁砼護壁--重復第二節樁挖土、支模、澆砼護壁工序,循環工作直至設計深度,檢查持力層后--對樁孔垂直度和直徑、深度、持力層進行全面的檢查驗收,清理廢土,排除孔底積水--砼封樁底--鋼筋就位--澆搗樁身砼--樁身砼用振動器分層振搗密實至設計標高(按實際情況另加100高的浮漿高--供以后鑿除)。
三、開挖孔樁及出土
本工程分二批成孔成樁,第一批15根,第二批14根。每批挖孔樁出土每二井口用一臺0.5t(3KW)移動式提升吊機,吊桶容積為0.1m3,共配備提升吊機10臺(其中2臺備用),吊桶10個,每臺提升機平均配3人作業組。挖孔時采用短
篇3:建筑基礎人工挖孔樁施工方法(2)
建筑基礎工程人工挖孔樁施工方法(二)
一、施工準備:
(一)、材料:
1.水泥:宜用425號礦渣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
2.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3.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徑5~32MM,含泥量不大于2%;
4.鋼筋:品種和規格符合設計規定,并有出廠合格證或試驗報告;
5.墊塊:用1:3水泥砂漿埋18~22號鐵絲并提前預制;
6.外加劑、摻合料根據施工需要通過試驗確定。
(二)、工具:樁口蓋板、護壁模板、滑車(三木搭)、大繩、麻袋、鐵鍬、小車、長棒振搗器;
(三)、作業條件:
1.地上地下障礙物處理完畢,達到三通一平,施工用的臨時設施準備就緒;
2.根據設計圖紙放出軸線及樁位,并經過預檢簽證,在各個樁位作中心十字線;
3.分段制作好鋼筋籠;
4.施工前應做成孔試驗數量不少于2根。
二、操作工藝
1.分步挖土:由各樁的十字中心線找中、吊直、放樁外徑線(在澆第一步護壁時,在護壁上埋入鐵釘,做中心線標志),利用"三木搭"人工分步挖土(每步深度1M),上小下大,保證混凝土護壁厚度10CM;
2.分步支模:隨挖土隨支每步的專用工具式鐵皮護壁模板;
3.分步澆護壁混凝土:隨支護壁模板隨澆護壁混凝土,護壁混凝土為C20,坍落度8~10CM;
4.分步拆除護壁模板:混凝土強度達到100N/cm?時,方可拆模;
5.驗樁:樁孔挖至規定標高后,設計和勘探人員共同驗樁,決定是否加深;
6.擴孔:根據設計的具體要求決定是否擴孔;
7.吊放鋼筋籠:綁扎墊塊后,對準樁孔,吊直扶穩,緩慢下沉,防止鋼筋扭轉、彎曲、碰撞孔壁;(可采用"兩木塔),架子高度應為鋼筋籠總長的2/3以上)就位固定,為保證樁頂露出鋼筋長度準確可在放鋼筋籠前先灌一層100~200MM厚的混凝土墊層;
8.澆灌混凝土:采用圓形漏斗支承于鋼筋籠內進行連續澆灌,分層振搗(一般≯1M),氣溫0度以下加熱保溫,氣溫30度以上采取緩凝的方法,雨期防止成孔灌水、塌孔。
三、質量標準
(一)、保證項目:
1.灌筑的混凝土強度及其原材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2.樁深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樁底土清理干凈;
3.實際澆筑混凝土量嚴禁小于計算體積;
4.澆筑后的樁頂標高及浮漿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5.大口徑樁的樁體有效直徑必須滿足設計要求;
(二)、允許偏差項目:
鋼筋籠主筋間距+10MM;
鋼筋籠箍筋間距+20M;
鋼筋籠直徑+10MM;
鋼筋籠長度+100MM樁的位置偏移:
垂直于樁基中心線d/6且≯200MM;
沿樁基中心線d/4且≯300MM
樁體垂直度為H/100;
樁孔直徑+100MM、-50MM;
注:d為樁的直徑,H為樁長。
四、成品保護
1.鋼筋籠在制作、運輸和安裝過程中,應采取措施防止變形,放入鉆孔時應有保護墊塊或墊板;
2.鋼筋籠入孔時不得碰撞孔壁,灌混凝土時應將其固定;
3.已完樁的基坑開挖應制定合理的施工順序和技術措施,防止樁的位移和傾斜;
4.成孔放入鋼筋后,及時灌混凝土,并及時清理鋼筋籠上的泥漿;
5.施工中應注意保護好現場的軸線樁和高程樁及各樁位中心十字線;
6.樁頭外留的主筋插鐵要妥善保護,不得任意彎折或壓斷,并防止銹蝕;
7.樁頭在強度沒有達到5Mpa時,不得輾壓,以免樁頭損壞。
五、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孔底土清理不凈,被擾動;
2.鋼筋籠綁扎不符合要求;
3.鋼筋籠變形;
4.樁身混凝土有空洞、夾渣,振搗不充分;
5.護壁拆早了,土質有變化造成塌孔;
6.樁孔灌水。
六、技術、安全節約措施:
1.為節約水泥,在混凝土中加入適量粉煤灰;
2.混凝土摻減水劑(木鈣粉或建I型)降低水泥用量;
3.操作時精神集中,不得嘻笑打鬧,防止發生意外事故;
4.樁位成孔后及時蓋上孔口蓋板;
5.樁井內使用安全照明;
6.所有"三木搭"、滑輪、大繩等提升設備每班使用前都必須仔細檢查,不合格的及時更換,嚴禁用滑車拉人上、下;
7.準備鼓風機、引風管為深井通風;
8.遇流砂層,分步改為0.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