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醫院臨床用血管理辦法(五)
醫院臨床用血管理辦法(五)
一、《臨床輸血技術規范》是臨床輸血管理的重要依據。
二、病人輸血前應做血型、輸血四項(又稱輸血前檢查):ALT、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anti-HCV、anti-HIV、RPR,下同)、血型血清學檢查。報告單貼在病歷上,作為重要的法律依據,以備日后信息反饋及資料備查。
三、病人輸血應由經治醫師根據輸血適應癥制定用血計劃,報主治醫師審批后,逐項填寫好《臨床輸血申請單》,由主治醫師核準簽字后,連同受血者血樣于預定輸血日期1日前由相關人員交輸血科備血。電話及口頭申請預約不予受理。
四、決定輸血治療前,經治醫師應向病人或其家屬說明輸同種異體血出現不良反應和經血傳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病人或家屬的同意,并在《輸血治療同意書》上簽字。《輸血治療同意書》入病歷。無家屬簽字的無自主意識的病人緊急輸血,應報醫院職能部門或主管領導同意、備案,并記入病歷。
五、RH(D)陰性等其他稀有血型的血制品,需慎重考慮用血量,原則上預定多少,用多少。若輸血科按預約要求已備好上述血制品,申請者又取消用血計劃,在血制品的有效期內未能調劑使用,造成血制品報廢,血費從預訂科室收入中扣除。
六、急診用血和沒有預約的用血,申請者須先與輸血科聯系是否有庫存血,若無庫存血,由醫師完成輸血前各項準備工作(補充完善申請單、輸血四項化驗單、血型化驗單、合血單)。輸血科派專人去血液中心取血或由血液中心派人緊急送血,主管醫師必須向受血者或其家屬、陪人作好解釋工作,確保有關費用的及時收取、取血工作的順暢。
七、確定輸血后,醫護人員持輸血申請單和貼好標簽的試管,當面核對病人的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科室、床號、血型和診斷,采集血樣。輸血前由醫師填寫合血單,連同病人的血標本由醫護人員或專門人員將受血者血樣與輸血申請單送交輸血科,雙方進行逐項核對。
八、輸血科要逐項核對輸血申請單、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樣,復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規檢查病人的RH(D)血型,準確無誤時可進行交叉配血。
九、每張合血單只能合一袋血。兩人值班時,交叉配血試驗由兩人互相核對;一人值班時,操作完畢后自己復核,并填寫配血試驗結果。
十、凡遇有下例情況必須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有關規定作抗體篩選試驗:
1.交叉配血不合時;
2.對有輸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內需要接受多次輸血者。
十一、配血合格后,由醫護人員到輸血科取血。取血與發血的雙方必須共同核對病人的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科室、床號、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試驗結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觀等,準確無誤時,雙方共同簽字后方可發出。病人的陪人和家屬、實習生不能取血。
十二、血液發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樣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對輸血不良反應追查原因。
十三、輸血前由兩名醫護人員核對交叉配血報告單及血袋標簽各項內容,檢查血袋有無破損滲漏,血液顏色是否正常。準確無誤方可輸血。
十四、輸血時,由兩名醫護人員帶病歷共同到病人床旁核對病人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病室號、科室、床號、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試驗結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觀等,準確無誤時,用符合標準的輸血器進行輸血。
十五、取回的血應盡快輸用,不得自行儲血。輸血前將血袋內的成分輕輕混勻,避免劇烈震蕩。血液內不得加入其它藥物,如需稀釋只能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輸血前后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沖洗輸血管道。連續輸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時,前一袋輸盡后,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沖洗輸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繼續輸注。輸血過程中應先慢后快,再根據病情和年齡調整輸注速度,并嚴密觀察受血者有無輸血不良反應,如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
1減慢或停止輸血,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維持靜脈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醫師和輸血科值班人員,及時檢查、治療和搶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記錄。
十六、輸血科接到有關輸血異常情況的通知時,輸血科醫技人員應及時趕到現場,同醫護人員一起及時檢查,治療和搶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記錄;保存好輸血反應回報單。
十七、輸血科室應做好血袋回收工作,至少保存一天,集中處理。
篇2:某醫院醫療臨床用血管理制度
醫院醫療臨床用血管理制度
為提高醫院臨床用血管理水平,保障臨床用血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等規定,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制定本制度。
一、醫院成立臨床輸血管理委員會,由醫院領導、業務主管部門、輸血科(血庫)及相關科室負責人組成,每年至少召開二次臨床輸血管理委員會會議。其主要職責:(1)貫徹落實國家、地方有關臨床用血的法律、法規及行業規章制度;(2)制定醫院臨床用血的規范和制度,逐步實現輸血全過程質量管理;(3)開展臨床合理用血、科學用血的培訓和教育,指導臨床正確應用成熟的臨床輸血技術和血液保護技術,保障醫療安全和患者健康;(4)加強臨床用血管理,協調處理醫院臨床用血工作的重大問題。
二、醫院設立輸血科(血庫),在醫院及臨床輸血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負責臨床用血管理的具體業務。其主要職責:(1)血液收發和交叉配血職能;(2)臨床用血計劃的申報;(3)配合職能部門對臨床用血制度執行情況進行檢查;(4)負責臨床用血的技術指導和技術實施,確保科學、合理用血措施的執行,保障臨床用血規范;(5)參與臨床有關疾病的診斷、治療與科研。
三、醫院臨床用血,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血站供給,不得私自組織血源、采集血液及單采血漿。
四、醫院加強臨床醫師輸血知識的教育培訓,促進醫院規范、合理、節約用血,杜絕血液浪費和濫用,依照《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要求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控制2U及2U以下的輸血,杜絕輸"安慰血"、"營養血";醫院應積極推行成分輸血,成分輸血比例應達到衛生部規定的要求。
五、臨床醫師應嚴格執行《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做到規范用血、合理用血,節約用血和安全輸血;輸血申請由經治醫師填寫《輸血申請單》,按要求填寫完整,標明輸血適應證,上級醫師核準簽字,交輸血科(血庫)備血;具體詳見《臨床輸血申請及會診制度》。
六、臨床用血前,經治醫師應根據《臨床輸血技術規范》要求對患者進行輸血相關傳染性指標檢測,對符合輸血指征的應當向患者或其家屬告知輸血目的、可能發生的輸血反應和經血液途徑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由醫患雙方共同簽署《輸血治療同意書》。對無家屬簽字的無自主意識患者的緊急輸血,應報醫院職能部門或主管領導同意、備案,并記入病歷。
七、用血科室應積極開展自體輸血工作,經治醫師動員具備實施自體輸血適應證的患者施行自身儲血、自體輸血,或動員親友互助獻血。術前自身貯血由輸血科(血庫)負責采血和貯血,經治醫師應做好血液采集和輸血過程的醫療監護;對供自體輸血用的血液及成分(骨髓和外周血干細胞),暫時不用的,必須妥善保存,其上應注明"僅用于自身輸血",并標明患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別及病歷號、采集日期、使用日期等;手術室內自身輸血包括急性等容血液稀釋、術野自身回輸及術中控制性低血壓等醫療技術由麻醉科醫師負責實施;開展自體輸血應由醫患雙方共同簽署《自體輸血治療同意書》;醫院將上述工作情況作為醫生個人工作業績的重要考核內容。
八、醫院制定輸血科(血庫)發展規劃,加強對輸血科(血庫)內部質量的管理;建立健全輸血科(血庫)各項規章制度和檢測項目標準操作程序,并確保制度及操作規程的落實。
九、醫院建立血液冷鏈管理制度,實施血液貯存、運輸管理程序,建立血液運輸溫度芯片監控系統,保證血液溫度從采供血機構發出至醫療機構整個運輸過程處于全程監控中,并逐步建立和完善血液冷鏈設備的溫度監控系統。
十、臨床用血由醫護人員持取血單(可攜帶住院病歷或能夠確認核對患者身份的單據)及專用血液運輸箱領取;取血時,應認真核對受血者姓名、性別、病案號、門急診/病室、床號、血型、供血者血型、血液有效期、血液的外觀以及配血試驗結果等各項內容,核對準確無誤后,雙方共同簽字方可發血;發血時,各種不同血液制品應分別放置,輸血科(血庫)不得為未按規定審批的用血發放血液。
十一、取回的血液應盡快輸用,不得自行貯血。臨床科室醫護人員給患者輸血前,應嚴格執行核對手續,由兩名醫護人員床旁核對無誤簽字后,方可進行輸血;輸血護理記錄應包括每袋血液輸注開始、結束的時間、輸血15分鐘及輸注過程中有無輸血反應等情況;如出現輸血反應等情況,應詳細記入病程記錄,填寫《輸血反應回報單》,并返還輸血科(血庫)保存。
十二、臨床輸血完畢后,應將輸血記錄單(交叉配血報告單)貼在病歷中,并及時將血袋送回輸血科(血庫)在2-6℃冰箱內至少保存24小時。
十三、醫院建立臨床急救用血制度,在醫院臨床輸血管理委員會領導下,統一調度,確保臨床的急救用血。(1)急救用血,按醫院規定的綠色通道執行,事后按規定補辦各項用血手續;(2)輸血科(血庫)應積極支持和配合,確保血液供應,要有24小時為臨床提供血液的應急能力;(3)與供血機構保持動態聯系,掌握血液的儲備情況,以便統一調度;(4)在緊急情況下,重點保證臨床急救用血,嚴格控制平診、擇期手術的臨床用血;(5)積極開展和應用臨床輸血新技術與自體輸血,保障急救用血。
十四、醫院建立門診輸血的管理制度和規范化操作流程。對門診輸血患者,醫院必須為患者建立門診輸血留觀病歷,并由醫院病案檔案室保存。
十五、醫院建立臨床用血管理考核制度,每月由醫務科負責組織對臨床科室用血情況的考核,并納入病歷質量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評價醫生個人工作業績的重要內容。對沒有遵照臨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操作規程執行,或在臨床輸血過程中由于醫務人員過失,造成不良后果的,由醫院依據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十六、醫院做好輸血醫學文書的存檔保管工作,輸血科(血庫)對輸血申請單、輸血反應回報單以及血液出入庫、核對、領發的登記資料需保存十年;其他臨床用血的醫學文書資料隨病歷保存。
篇3:附院臨床用血申請登記及報批制度
附屬醫院臨床用血申請、登記及報批制度
1、臨床用血應由經治醫師逐項填寫《臨床輸血申請單》,由主治醫師核準簽字,連同受血者血樣于預定輸血日期前送交血庫備血。
2、決定輸血治療前,經治醫師應向患者或其家屬說明輸同種異體血的不良反應和經血傳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屬的同意,并在《輸血治療同意書》上簽字。《輸血治療同意書》入病歷。無家屬簽字的無自主意識患者的緊急輸血,應報醫院職能部門或分管領導同意、備案,并記入病歷。
3、術前自身貯血由血庫負責采血和貯血,經治醫師負責輸血過程的醫療監護。手術室的自身輸血包括急性等溶性血液稀釋、術中自身血回輸及術中控制性低血壓等醫療技術由麻醉科醫師負責實施。
4、親友互助獻血由經治醫師等對患者家屬進行動員,在血庫填寫登記表,到血站或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采血點無償獻血,由血站進行血液的初、復檢,并負責調配合格血液。
5、對于Rh(D)陰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應采用自身輸血、同型輸血或配合型輸血。
6、新生兒溶血病如需要換血療法的,由經治醫師申請,經主治醫師核準,并經患兒家屬或監護人簽字同意,由血站和醫院血庫提供適合的血液,換血由經治醫師和血庫人員共同實施。
7、臨床輸血一次用血、備血大于2000ML以上須經血庫醫師會診,由科主任簽名后報醫務科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