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酒店工程部銅白鐵工操作規范
酒店工程部銅、白鐵工操作規范
(1)工作前,正確穿戴好勞、防用品;檢查使用的工具必須安全完好,工夾用具要裝設牢固,放置平衡。
(2)使用大錘時要注意周圍是否有人或物碰撞,揮錘者背后嚴禁站人或通行,嚴禁戴手套揮錘。
(3)在機器上安裝防護罩時應切斷電源,并有專人看管電源開關或掛上“禁止開車”的警告牌。
(4)使用鉆床等機器,事前先檢查是否完好,操作時必須嚴格遵守有關安全操作規程。
(5)剪切材料時,手不準檔在切割線上,多人操作應相互呼應,動作協調。
(6)使用手持式砂輪機時要戴好手套、口罩和防護眼鏡,并檢查護罩是否完好,砂輪有無裂紋。磨屑飛濺的方向應避開人。
(7)焊錫時要清除污水,防止飛濺,焊油和氯化鋅不準亂放,用后要清理干凈。
(8)配合焊接時,不要看弧光,以防電光傷眼,工件焊割完畢應將余火熄滅,防止復燃。
(1)在修理沙發前,應對沙發進行細致預檢,確定修理項目后,再著手進行修理。
(2)修理沙發應保持原物原樣,如遇特殊情況要改變用料質地和顏色時,應征得有關部門同意后才能改變。
(3)修理完畢后,應做好現場清理工作。
(1)鋪設地毯時,應先到現場進行觀察,花紋、顏色盡可能做到和周圍環境格調相融合,并聽取使用部門的意見。
(2)丈量尺寸要準確,裁剪地毯時要合理斷料,做到物盡其用,防止浪費。
(3)使用加熱熨燙工具時,要注意安全用電。操作時人不離崗,確需離崗時要切斷電源。
(4)工作完畢后,應做好現場清理工作。
篇2:地鐵工程安全風險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地鐵建設工程的環境風險控制管理,規范對環境風險的識別和預防行為,明確職責,減少施工過程中對環境影響,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公司地鐵建設工程。公司承擔的其他建設項目如涉及到類似的施工內容可參考本辦法進行風險管理。第三條風險是指地鐵工程在建設過程中,由于工程所處的特殊地質環境和復雜的周邊環境而導致施工現場及工程周邊環境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第二章環境風險管理工作程序風險管理工作程序詳見附件1。第三章設計階段風險管理第四條在初步設計階段,公司組織勘察單位對線路沿線工程地質、水文地質進行初勘,并對周邊環境進行調查。第五條設計單位應針對工程水文地質條件及周邊環境,進行風險分析評估,確定降低或規避沿線重要工程風險的設計點,開展設計方案比選,匯總風險源和風險等級,并制定處理措施,在施工圖中作單項風險設計。第六條施工圖設計階段應對Ⅰ、Ⅱ級風險源進一步深化分析,進行專項設計。第七條在出正式施工圖前,公司組織專家進行環境風險評估報告論證。專家論證應重點審查一下內容一、風險評估依據的合法性;二、風險評估方法的可行性;三、風險識別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四、工程風險等級劃分標準的合理性;五、風險處置措施及建議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六、風險評估結論的可靠性。第八條在進行設計交底時,設計人員應對環境風險源、風險源的控制指標、處理措施進行設計安全交底。參加的單位和人員包括:工程建設項目負責人、運營項目負責人、總體設計單位、工點設計單位、監理單位、第三方監測單位和施工單位等相關參建單位的技術負責人及相關人員,對產權單位有特殊要求的環境風險工程,邀請產權單位參加。第四章施工階段風險管理第九條工程施工前,在設計單位所作的環境風險源識別和評價基礎上,施工單位應進行工程踏勘、環境核查,仔細、全面地熟悉施工設計圖紙,對工程周邊建筑物、鐵路、橋梁、高架線、河流、地下建(構)筑物、地下障礙物、人防工程、地下管線等做詳細調查,深入識別風險因素,形成周邊環境調查報告和最終風險評估報告,報監理審查、工程建設項目部、公司工程部備案。一、周邊環境調查范圍環境調查范圍參考表工法類別環境調查范圍備注明(蓋)挖法工程不小于基坑邊緣兩側各30m(或3H,取大值)H-基坑深度暗挖工程不小于隧道兩側各30m(或2Hi、3B,取大值)Hi—隧道設計頂板埋深;B—隧道設計開挖寬度。盾構法工程不小于隧道兩側各30m(或3Hi、3D,取大值)Hi--隧道設計頂板埋深;D--盾構隧道設計外徑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地面線、高架線工程的環境調查范圍不小于線路外邊線兩側各30m。二、周邊環境調查內容一般包括周邊環境的名稱、類型,平面位置及與軌道交通工程的相對關系、使用現狀、竣工圖紙及特殊保護要求等,調查內容詳見《天津市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重點建設環節質量安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簡稱《516號文實施細則》),調查樣表詳見《516號文實施細則》附表1-1~1-10。環境調查成果及資料應當真實、準確、完整,滿足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監測等的需要。當設計方案發生變更時,應根據工程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組織補充完善工程周邊環境調查資料。三、周邊環境調查結束后,施工單位應編制《周邊環境調查報告》。環境調查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工程概況、調查目的和依據、調查范圍和對象、調查方法和手段、調查成果及資料說明、周邊環境風險說明及對工程設計和施工的建議、調查對象相關圖紙、周邊環境調查表、現場有關影像資料和實測數據、相關資料復印件等。四、在工程開工前,施工單位應依據設計文件(含風險專項設計)、巖土工程勘查報告、周邊環境調查成果、類似工程的建設經驗,進行環境風險評估,對各類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風險損失等級進行分析(詳見附件2《天津濱海新區軌道交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地鐵建設工程安全風險等級劃分指導標準》),并編制風險分級清單。針對不同等級的風險,按下表處置原則,結合工程實際,制定風險控制措施和建議,形成風險評估報告。風險處置原則風險等級處置原則Ⅰ級盡量規避此類風險;制定專項處理方案;加強工程監測和風險管理Ⅱ級制定專項處理方案;加強工程監測和風險管理Ⅲ級制定風險控制措施;加強工程監測和風險管理Ⅳ級制定風險控制措施;實施工程監測和風險管理五、風險評估報告內容包括:工程概況、評估目的與依據、評估內容與范圍、評估程序與方法、風險界定識別及風險識別清單、風險估計與評價、風險等級標準、風險分級排序及風險等級清單、風險處置措施建議、風險評估結論、有關附圖、附表。六、如設計方案變化或周邊環境調查資料與設計資料不符,施工單位應組織專家對風險評估報告進行論證,并報監理單位審批和公司備案。第十條風險監控一、對于施工影響范圍內的房屋,工程建設項目部應按照《房屋安全鑒定指導原則》委托有資質的專業房屋鑒定單位進行房屋安全鑒定。二、施工單位應按照規定編制風險源專項技術方案,并按照《516號文實施細則》規定實行逐級論證制度,并按照規定履行報批手續。三、施工單位必須嚴格按照審查通過的專項施工方案實施,不得擅自改變,如需變更,必須重新履行審查程序。四、施工單位在風險源開工前應做好全部施工人員的安全交底培訓和考核,監理單位應當對施工單位考核過程進行監督,參與對重要技術崗位作業人員操作技能、施工風險應急處置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五、施工單位應當制定防范違章操作、誤操作的控制措施并組織落實;監理單位對落實情況進行核查并做好核查記錄。六、施工單位應在現場按照要求安裝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并將監控信息上傳公司安全監控中心。七、風險源開工前,施工單位應按照《516號文實施細則》、《天津市建設工程重大風險源管理辦法》(建質安總[2012]11號)、《天津市建設工程重大風險點位施工及驗收辦法》(建質安總[2012]74號)的要求,做好開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自檢合格后報監理單位審核,復核無誤后,按規定組織開工的條件驗收,并邀請有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參加。不具備開工條件不得開工。八、工程建設項目部對環境風險源的控制進行動態管理,建立風險源臺帳,每月進行一次更新,并及時報安全監控中心。九、監理單位應編制重大環境風險源安全監理細則和旁站監理細則,對監理人員進行安全交底和培訓。十、風險源施工時,按照《516號文實施細則》等相關文件的要求,實施監理全過程旁站監督,并做好旁站和驗收記錄,及時上傳安全監控平臺。總監理工程師對風險源部位(環節)施工監理實施細則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并做好檢查記錄。公司對風險源部位(環節)施工監理實施細則的實施進行檢查并做好記錄。車站基坑施工旁站監理記錄表和驗收表樣式詳見《516號文實施細則》附表3-1-1~3-2-6,盾構始發與接收施工旁站監理記錄表和驗收表樣式詳見《516號文實施細則》附表4-1-1~4-2-11,盾構掘進施工旁站監理記錄表和驗收表樣式詳見《516號文實施細則》附表5-1-1~5-2-5,聯絡通道施工旁站監理記錄表和驗收表樣式詳見《516號文實施細則》附表6-1-1~6-2-10。十一、工程建設項目部對風險源部位(環節)施工監理實施細則進行檢查并做好記錄。十二、風險源施工時,施工單位每天進行自檢、互檢、交接檢,并做好記錄。施工總承包單位、專業承(分)包單位技術管理人員應當在施工作業面進行管理。工程建設項目部應當對施工技術管理人員的施工管理行為進行巡查并做好記錄。十三、風險源施工時,總監理工程師、總監代表或安全總監應每天組織風險日例會,若風險部位出現異常情況時,應由總監理工程師組織風險日例會。風險日例會會議紀要應及時上傳監控平臺。十四、施工單位應委托有資質、有經驗的單位進行施工監測。十五、施工單位和第三方監測單位應按照《監控量測管理辦法》、《安全監控系統管理辦法》的要求,進行監測方案報審,實施施工監測和現場安全巡視,及時對監測數據進行比對、分析、反饋。并及時將監測數據和巡視信息上傳安全監控平臺。十六、施工單位應按照《安全風險應急管理制度》的要求,編制綜合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報市安監局審查和備案,并在開工前備齊搶險物資和設備,組織應急演練,監理單位和工程建設項目部監督執行情況。十七、按照《監控量測管理辦法》《安全風險預警、響應、消警管理辦法》,當現場出現預警情況時,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第三方監測單位應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監理單位接到預警信息后應立即組織建設、設計、監理、施工、監測單位五方會議,研究處置措施。施工單位應立即進行應急響應,落實處置措施,避免險情的進一步擴大。工程建設項目部和監理單位要跟蹤預警處置情況,督促施工單位積極響應,并及時將現場處置情況上報安全監控中心。十八、出現突發事件時,各參建單位應按照《工程事故報告、調查和處理制度》、《工程安全風險應急管理辦法》的要求,及時組織搶險,并按規定逐級上報。十九、事故搶險或救災結束后,公司應按照《工程事故報告、調查和處理制度》的要求,對事故單位及責任人進行處理,工程建設項目部監督落實防范和整改措施,避免風險再次發生。二十、工程建設項目部對各施工單位環境風險源的控制管理進行監督檢查。檢查的主要內容為:1.環境風險源控制方案的實施情況、信息化施工情況;2.環境風險源相關的作業質量控制狀況;3.環境風險源相關作業的安全保障措施落實情況;4.相關各方的環境風險管理行為、程序是否符合要求。二十一、風險源施工結束后,工程建設項目部應組織相關人員召開專題會議確認風險解除,形成會議紀要并各方簽認。Ⅰ級、Ⅱ級風險源,參加會議人員應包括勘察設計、監測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負責人和有關專家,各方簽認后向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機構申請注銷。Ⅲ級、Ⅳ級風險源,參會人員應包括設計、施工、監理、監測單位技術人員。第五章附則第十一條本辦法各項規定,與國家和行業現行規定相抵觸時,執行國家和行業規定。第十二條本辦法自頒布之日起實行,由工程部負責制訂、解釋、修訂。
篇3:地鐵工程項目經理部主要成員及部門職責
地鐵工程項目經理部主要成員及部門職責
1)項目經理
主持全面工作,認真履行項目合同,對工程質量、安全、環保、工期和成本控制負全責,負責項目內部行政管理工作,包括人員調配、財務管理和對外協調等。
現場組織機構圖
2)項目副經理
主抓工程質量、安全、文明施工、生產進度、資源配置和隊伍管理,組織指揮施工生產、協調各生產單位的接口界面,進行內部考核、評比;負責質量策劃、統籌安排項目質量計劃和創優規劃,并組織實施,實行質量一票否決制,實施質量獎懲制度,審批物資采購計劃和機械設備配置計劃,主持對分供方的評價。
3)總工程師
主抓技術工作和質量控制,負責與業主、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和質檢站的協調工作。審批關鍵和特殊工序的施工作業指導書及技術保證措施,主持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的研究及推廣作用,組織工程竣工交付。
4)工程技術部
(1)組織設計文件會審,全面掌握施工圖、合同、技術規范。編制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和質量計劃,負責過程控制,結合項目管理特點,制訂技術、安全、質量等管理細則和保證措施。
(2)負責全線的控制測量,組織重點、難點問題攻關,進行施工技術交底。
(3)參加質量評定和隱蔽工程檢查驗收,不定期參加安全質量大檢查和QC小組活動。組織對不合格品的評審及處置,主持制定糾正、預防措施并跟蹤驗證。
(4)建立技術和質量管理日志,做好項目技術檔案管理工作,協助總工程師組織工程竣工交付。
(5)按照質量體系文件要求,全面開展各項質量活動。
5)安全質量檢查部
(1)負責質量計劃的宣傳、落實工作,負責創優計劃的策劃和落實工作。
(2)督促檢查對原材料的檢驗和試驗工作,負責現場自檢并配合監理工程師做好質量檢驗工作。
(3)負責工程質量和安全的檢查和評比工作。
(4)編報質量記錄和安全報表。
6)工程試驗室
(1)按有關規定進行工程施工的見證取樣和送檢。
(2)認真執行現行有關試驗檢驗規范、標準,編制試驗細則和試驗設備的標定計劃。
(3)負責原材料和工序的檢驗工作,按時整理檢驗和試驗報告,并及時上報。
(4)對檢驗和試驗數據的準確性和有效性負責。
7)機械物資部
(1)負責材料及機械訂貨采購、租賃。
(2)編制材料供應計劃,經主管領導批準后負責實施。
(3)整理保管好一切材料的資料和報告證件等,建立管理臺帳,做好各項材料消耗和庫存信息統計工作。
(4)制定物資管理標準和實施辦法,對工程使用材料的質量和管理負全責。
(5)制定定(限)額發料標準和收費標準,辦理材料成本核算和費用結算。
(6)記錄材料使用情況,做到可追溯性標準。
(7)根據工程進展情況,合理配備、協調施工機械,加強機械管理及維修,使其始終處于完好狀態。
(8)定期進行機械評比,獎優罰劣。
8)計劃財務部
(1)負責年、季、月施工生產計劃的編制,掌握項目各生產單位的進度情況,分析影響進度的因素,提出整改措施。
(2)負責計量支付工作和內部承包核算工作。
(3)負責合同管理。
(4)根據合同要求,編制項目成本計劃和資金使用計劃,確定、分解成本控制目標。
(5)向業主提供按合同規定的,必須遞交的證明文件,辦理與業主間工程款的收取、支付。
(6)對項目成本支出做好分析預測,以求挖潛和降低成本的可能途徑。
9)綜合辦公室
主要負責項目的對外聯絡、文秘、人事勞資、制安保衛、職工食堂及行政事務。其中:
(1)文秘工作:負責文件資料的統一管理,編制內部管理制度,擬發請示、報告、總結。
(2)人事勞資:負責干部和工人調配、考勤管理及工資獎金分配,組織職工培訓。
(3)行政事務:負責生活、辦公用品的采購和發放,業務部門用車管理、食堂和炊事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