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中感動酒店顧客
在節約中感動酒店顧客
飯店和餐飲企業是旅*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數量眾多、分布廣泛,而且與廣大人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社會影響力迅速而巨大。這些企業在提倡"建設節約型社會"中的指導思想與具體行動,對整個旅*業、乃至所有與之相關的服務性行業,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由于酒店和餐飲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特性,其一切行為必須以顧客利益為出發點,最終在顧客受益的同時企業得益。
但是,事實上,我們確實發現少數旅游企業以節約、環保為名,降低服務標準、減少服務程序。比如說,在節電的名義下,酒店的大堂昏暗、餐廳的溫度過高;在節水的名義下,客房淋浴給水不足、公共衛生間的水龍頭水流很小。其實,這些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節約行為,節約的目的是有效使用,不是限制使用。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比如夏季的用電、用水高峰時節,當酒店百般努力仍無法滿足100%的顧客24小時的用水、用電需要時,應該坦誠地將酒店的實際困難告訴顧客,采取事先知會、分散需求的方式進行引導與調節,首先要使顧客明白企業在盡一切努力為他們著想。
節約需要智慧,這種智慧來自對顧客需求的關心與理解。我們知道,有些酒店由于原始設計的原因,給經營帶來相當多的困難。比如說大堂過大,又是玻璃頂采光,在炎炎夏日,大堂空調的降溫能力不夠。那么,怎么辦呢其實,某些辦法即使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但是起碼可以讓顧客體會到企業解決問題的努力。整體空間降溫不行,可以給客人個體降溫,可以給每一位到前臺辦手續的客人一條冰手巾或一杯涼茶,在真誠致歉的同時迅速幫助客人辦好手續,使他盡快離開大堂。如果餐廳的溫度過高,可以采取相同的思路,另外,室內配合以與整體環境相符合的綠色植物、水景以及裝飾與實用相結合的電風扇,都可以起到心理降溫和實際降溫效果。
節約關乎企業的成本問題,更關乎顧客的成本問題,旅游企業為顧客降低了購買成本,也就為自己降低了生產成本。根據觀察,許多顧客之所以大量剩菜、剩飯,并非出于浪費的惡習,而是無奈之舉。其中有這樣幾個理由:第一,寧多勿少。無論是什么理由的聚會吃飯,中國人都講究熱情好客---客人吃得好、主人有面子,于是就多多益善、吃得了吃不了,先點好了再說,這樣,吃到最后往往剩下許多;第二,打包不便。今天,在外用餐吃剩下的飯菜打包帶走的做法,已經為多數顧客所接受,但是,有些顧客由于穿著形象原因、攜帶其他物品原因、不直接回家的原因等,就放棄了打包帶走的做法;第三,實無必要。有的顧客工作繁忙、應酬眾多、很少在家用餐,即使把剩菜剩飯打包帶回家,也沒有人吃,最終的結果還是倒掉。面對種種原因,餐飲企業首先要在理解顧客的基礎上,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比如說事先告訴客人所點菜肴的盤量大小,當意識到客人所點菜肴過多時及時提醒客人,提供多種規格的菜肴出品(例如分成例份和小份菜),客人打包用的餐盒要與餐廳的檔次相符合(不能都是透明塑料袋、普通的快餐盒。其實打包是否精心細致也體現了對客人的尊重與體貼)。這些舉措在節約了企業成本的同時,也節省了客人的支出,酒店關心客人,客人一定領情,不但會再三光顧,還會口碑相傳,這樣的節約才達到了最高境界。
酒店和餐館等旅游企業的節約舉措除了大的工程技術改造之外,往往都是一些與日常經營活動緊密相關的點滴小事,所以節約的效果如何,不僅僅取決于企業方面的努力,還與顧客的理解、配合關系密切。由于所站立場不同,同樣一件事情在企業眼中是小事,在顧客心中可能是大事,因此,當企業節約行為與顧客消費便利發生聯系時,企業要特別慎重,處理不當,不但達不到節約的初始目的,還會造成企業忽視顧客利益的印象。一些企業在創建綠色飯店的過程中,由于急功近利,未能及時做好宣傳、解釋工作,并對那些尚不習慣此種做法的顧客提供替代性便利,致使一些顧客對酒店的節約舉措有所誤解。如果我們站在顧客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的話,有些"小事"就非常容易理解,比如說如果酒店客房連香皂也不提供的話,對于旅行客人來說確有不便之處。因此,旅游企業的任何節約行為都應該得到顧客的理解與支持,否則非但效果不佳,也難以持之以恒。
我們的旅游企業應該通過自己節約行為中所體現的人文關懷感動顧客,讓感動中的顧客與我們共享節約的成果。
篇2:酒店節約能源措施
酒店關于節約能源措施:
辦公室:
1、做到人走燈滅、關閉空調、電腦。
2、開空調時不打開窗戶。飯堂:1、所有電源開關均指定人員負責,定人定時準時開關。
2、因員工飯堂抽風機功率大,耗電較多;天氣熱需開放時才打開,天氣不熱打開窗戶即可,明確開放時間,并由專人負責。
3、洗菜間水龍頭不出現長流水現象,水池里的水滿時立刻關閉龍頭。
4、高職餐廳空調根據天氣情況開關;無人時空調、電視機全部關閉,并將責任落實到負責高職餐廳的員工。
5、高職餐廳酒精膏根據天氣氣候確定是否需要,溫度達到22度時就不點燃酒精膏。
6、菜炒完后,要即時將爐頭關閉。
7、下班前由飯堂主管進行逐項檢查,查看是否有能源浪費現象。
宿舍:
1、每天11:00AM―12:AM,16:00PM―17:00PM,舍監將到男女宿舍查看是否有無長流水及無人時開空調、不滅燈現象,并將檢查結果記錄后上報人事培訓部。
2、每月月底查看各宿舍用電量是否超標,員工宿舍100度/月,高職宿舍150度/月;并將每月用電度數進行公布,對超標宿舍將由該宿舍員工分攤。
3、宿舍走廊燈每天早上6:00時關閉。
篇3:節約中感動酒店顧客
在節約中感動酒店顧客
飯店和餐飲企業是旅*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數量眾多、分布廣泛,而且與廣大人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社會影響力迅速而巨大。這些企業在提倡"建設節約型社會"中的指導思想與具體行動,對整個旅*業、乃至所有與之相關的服務性行業,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由于酒店和餐飲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特性,其一切行為必須以顧客利益為出發點,最終在顧客受益的同時企業得益。
但是,事實上,我們確實發現少數旅游企業以節約、環保為名,降低服務標準、減少服務程序。比如說,在節電的名義下,酒店的大堂昏暗、餐廳的溫度過高;在節水的名義下,客房淋浴給水不足、公共衛生間的水龍頭水流很小。其實,這些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節約行為,節約的目的是有效使用,不是限制使用。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比如夏季的用電、用水高峰時節,當酒店百般努力仍無法滿足100%的顧客24小時的用水、用電需要時,應該坦誠地將酒店的實際困難告訴顧客,采取事先知會、分散需求的方式進行引導與調節,首先要使顧客明白企業在盡一切努力為他們著想。
節約需要智慧,這種智慧來自對顧客需求的關心與理解。我們知道,有些酒店由于原始設計的原因,給經營帶來相當多的困難。比如說大堂過大,又是玻璃頂采光,在炎炎夏日,大堂空調的降溫能力不夠。那么,怎么辦呢其實,某些辦法即使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但是起碼可以讓顧客體會到企業解決問題的努力。整體空間降溫不行,可以給客人個體降溫,可以給每一位到前臺辦手續的客人一條冰手巾或一杯涼茶,在真誠致歉的同時迅速幫助客人辦好手續,使他盡快離開大堂。如果餐廳的溫度過高,可以采取相同的思路,另外,室內配合以與整體環境相符合的綠色植物、水景以及裝飾與實用相結合的電風扇,都可以起到心理降溫和實際降溫效果。
節約關乎企業的成本問題,更關乎顧客的成本問題,旅游企業為顧客降低了購買成本,也就為自己降低了生產成本。根據觀察,許多顧客之所以大量剩菜、剩飯,并非出于浪費的惡習,而是無奈之舉。其中有這樣幾個理由:第一,寧多勿少。無論是什么理由的聚會吃飯,中國人都講究熱情好客---客人吃得好、主人有面子,于是就多多益善、吃得了吃不了,先點好了再說,這樣,吃到最后往往剩下許多;第二,打包不便。今天,在外用餐吃剩下的飯菜打包帶走的做法,已經為多數顧客所接受,但是,有些顧客由于穿著形象原因、攜帶其他物品原因、不直接回家的原因等,就放棄了打包帶走的做法;第三,實無必要。有的顧客工作繁忙、應酬眾多、很少在家用餐,即使把剩菜剩飯打包帶回家,也沒有人吃,最終的結果還是倒掉。面對種種原因,餐飲企業首先要在理解顧客的基礎上,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比如說事先告訴客人所點菜肴的盤量大小,當意識到客人所點菜肴過多時及時提醒客人,提供多種規格的菜肴出品(例如分成例份和小份菜),客人打包用的餐盒要與餐廳的檔次相符合(不能都是透明塑料袋、普通的快餐盒。其實打包是否精心細致也體現了對客人的尊重與體貼)。這些舉措在節約了企業成本的同時,也節省了客人的支出,酒店關心客人,客人一定領情,不但會再三光顧,還會口碑相傳,這樣的節約才達到了最高境界。
酒店和餐館等旅游企業的節約舉措除了大的工程技術改造之外,往往都是一些與日常經營活動緊密相關的點滴小事,所以節約的效果如何,不僅僅取決于企業方面的努力,還與顧客的理解、配合關系密切。由于所站立場不同,同樣一件事情在企業眼中是小事,在顧客心中可能是大事,因此,當企業節約行為與顧客消費便利發生聯系時,企業要特別慎重,處理不當,不但達不到節約的初始目的,還會造成企業忽視顧客利益的印象。一些企業在創建綠色飯店的過程中,由于急功近利,未能及時做好宣傳、解釋工作,并對那些尚不習慣此種做法的顧客提供替代性便利,致使一些顧客對酒店的節約舉措有所誤解。如果我們站在顧客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的話,有些"小事"就非常容易理解,比如說如果酒店客房連香皂也不提供的話,對于旅行客人來說確有不便之處。因此,旅游企業的任何節約行為都應該得到顧客的理解與支持,否則非但效果不佳,也難以持之以恒。
我們的旅游企業應該通過自己節約行為中所體現的人文關懷感動顧客,讓感動中的顧客與我們共享節約的成果。